西西河

主题:【原创】东陵谜案之乾隆起身堵墓门 -- 躲雨的猫

共:💬53 🌺216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写。多读些史料或者资料。边写边发边改

不要怕批评嘛。写写就会写得好了,不写咋知道。

家园 支持你的写作 不为别的 只为那份精神 写下去就是胜利
家园 继续写啊,别歪太厉害了就行。
家园 谢谢,放心吧不会再歪得过圈了
家园 【原创】东陵谜案之乾隆起身堵墓门 续四

地宫入口打开之后,接下来貌似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进入地宫了。那么在进入地宫的时候,到底有没有毒气,暗箭,落石之类的机关呢?我也不知道,不过俺嚼得应该是木有,因为不管是在文献记载上还是现代的考古发掘现场,都木有见到地宫中有这类大杀器的存在。个人觉得,电影可能是为了渲染气氛,才拍摄了这样的场景吧!不过即使没有这类暗器,慈禧的地宫也是机关重重啊!那么都有哪些机关呢,下边我们就一起来瞧瞧吧!

进入地宫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是我们通常想想中的石门之类的东东,那么是什么呢?首先看到的是一堵巨大而厚实的墙,俗称金刚墙,就是内部浇筑了铁筋的墙壁。如果是一般的盗墓的小毛贼,看到这堵墙就意味着要歇菜了,还是趁早回家洗洗睡吧,没那金刚钻,就别想通过金刚墙!可是这次盗墓的是军队,对他们来说,打通这堵墙还是没多大难度滴,要是这堵墙都能挡住他们,那就真的对不住“大盗”这个称号了。孙殿英的部队用了最简单易行也是最粗暴的办法打通了它。估计看到这里你都能想到是什么办法,莫非是炸药?木错,就是炸药,士兵们用炸药炸开了它。

打通金刚墙之后看到的才是我们通常想象中的巨大地石门,是两扇合在一起的巨大地石门。这石门到底有多巨大呢?据说每一扇就重达三吨重,光是这两扇石门就重达六吨。并且这石门之后还暗藏机关,那又是啥玩意呢?石门后边有一道类似于门锁的装置,落门石——也叫自来石。具体的构造是这样滴,在地上有一道石槽,门上也有一道石槽,门从外边关上的的时候,石头落下进入石槽,门就自然关死。为啥要用这道装置呢,干吗不用门闩呢?很简单啊,墓里边没有活人给慈禧太后关门啊,呵呵!

可是这道装置门外的士兵们是不知道滴,那他们是用什么方法开门啊?到底是没文化的粗人啊,他们还是使用了粗暴的方法对待这道雕刻精美的倒霉的石门。十几个士兵用沉重的粗木杠撞门,硬生生的把门给撞开了。如果慈禧太后墓中有知的话,一定会被这巨大而粗暴的撞门声给吓得魂飞魄散吧!估计她此时真后悔没有多带一些人来陪葬,最好带一支军队来陪葬。不过这话又说回来,带的人越多,危险性越大,这个可以参考秦始皇,就是因为带了兵马俑陪葬,以致于到现在还有不少砖家们对他老人家的墓念念不忘呢,光想光明正大的去挖他的坟呢!

第一道门撞开后,士兵们找到窍门了,所以再开第二道门的时候就没费什么劲就给打开了。慈禧的地宫只有两道石门,所以开了第二道门之后西太后就倒大霉了,不仅制作精美外表镶金几乎找不到缝隙的外棺被劈开,内棺里的金银珠宝被抢劫一空,就连上衣也被扒掉,嘴唇也被撬开,嘴里含着的夜明珠被抢走,尸首也被扔到了棺外,其状惨不忍睹啊!如果慈禧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被气哭的。不过慈禧同学,你还是别哭了,毕竟你已经西去很多年了,即使再痛苦你也感觉不到了,想想人家卡扎菲同学,人还没死就被人给爆菊了,和他相比你已经很幸运了,所以你还是擦干眼泪,安心的西去吧!

是不是该有人问,那这慈禧的墓中都有些什么宝贝呢?据说都有这些东西:珍珠,玛瑙,翡翠,例如翡翠西瓜,翡翠白菜之类的。最值钱的是夜明珠,夜明珠其实就是一种会发光的矿石,不过这种矿石很奇怪,如果把夜明珠分成两半的话它不发光,只有合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发出幽暗的绿光,在晚上百步之内可以照见人的头发。金银珠宝,字画之类的就不提了,有一本叫《爱月轩笔记》的书,里边详细记载了慈禧墓中的随葬品明细,据说单是慈禧墓中的随葬品,按当时的市值估算,其价值就高达5000万两白银。孙殿英光是慈禧墓就让他捞high了呀,不过他并没有满足,因为还有乾隆爷在等着他呢,下一个该轮到乾隆爷倒霉了!

家园 【原创】东陵谜案之乾隆起身堵墓门 续五

乾隆的地宫是和慈禧的地宫不同滴,乾隆的地宫共有四道石门,不像慈禧的只有两道。不过盗挖乾隆墓的和盗挖慈禧墓的不是同一拨人,是两拨人干的,各有分工,这拨人盗墓的手段和盗挖慈禧墓的那拨人使用的手段基本无异。也是先炸开金刚墙,使用蛮力撞开第一道石门,然后恍然大悟,顺利的打开了第二和第三道门。那时不像现在,通信工具不发达,要是搁现在,直接打个电话互相通一下,这盗乾隆墓的人在第一道石门那里也就不用那么费劲了,呵呵。

这前三道门都打开了,就剩下第四道门,即最后一道门了,眼看即将大功告成啊,盗墓贼们加油吧!可是偏偏在这最后一道门这儿,怪事发生了。这道门竟然无法打开,士兵们只好使用了最简单粗暴的办法,使用粗木杠使劲撞门,可是奇怪的是,士兵们使出了吃奶的劲,撞得气喘吁吁也无法撞开。木办法了,只有使用炸药了,一声巨响,第四道门终于扛不住了,被炸开了。在炸药面前,再强硬的石头也得举手投降啊,要是这道石门能抗住炸药的话,那诺贝尔老人家还不得气得活过来呀,看来这盗乾隆墓也得给诺贝尔记上一功啊。

其实这第四道门和前三道门在设计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在巨大的石门后有自来石顶门,那为什么就打不开了呢?士兵们炸开第四道石门之后才发现了石门打不开的原因。乾隆墓共葬有六人,乾隆本人和两位皇后,三位皇贵妃,按说乾隆地宫的宝床上应该有六具棺椁,但是士兵们发现宝床上只有三具棺椁,摆在正中间的乾隆和两位皇后的最大的三具棺椁不见了。那它们跑哪儿去了呢,原来乾隆和两位皇后的棺椁下了宝床,走到了门后,堵住了石门。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难道这死人也会起身去堵住墓门,这不太可能吧?恐怕有人又该说“猫老弟,别闹了,你又开始胡扯了,你是在讲鬼怪故事吧?”。不过在这里我可以拍着胸脯很负责任滴告诉你,尽管我经常胡扯,但是这一次我真的没有胡扯,更不是我在讲什么鬼怪故事,这是事实,在历史文献资料上确实是这样记载的,不信的话你可以去查资料!这件事至今都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解释,这也成为东陵盗宝事件中最大的谜案,尽管在那次盗墓事件中谜案很多。其它的谜案都是人为造成的,但是这一件却非人力所能为也,成为了谜中之谜啊,诡异吧,呵呵!

家园 【原创】东陵谜案之乾隆起身堵墓门 续完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在这里我能想到的只有三种推论,但是很不幸,这三种推论都被我一一推翻了。那这三种推论都是那些呢,下边我一一给你道来。

第一种也是目前被讨论最多的一种,那就是积水漂移说,我们暂且这么称呼吧!因为在乾隆的地宫中有积水,就是从墓壁的墙缝中渗出来的水,日久天长在乾隆的地宫中形成了积水。有的人认为是积水浮起了乾隆和两位皇后的棺椁,漂到了门后,从而堵住了石门。但是我个人认为这个推论不成立,为什么呢?首先,要想漂浮起乾隆和两位皇后的棺椁,必须要求水流具有巨大的冲击力,这一点似乎只有洪水具备这个能力,但是很不幸,乾隆的地宫是全封闭的,不具备形成洪水的条件,积水也基本上近似于死水一潭。第二,乾隆和两位皇后的棺椁的重量再加上棺椁里的金银珠宝的重量是很重的,积水根本无法浮起沉重的棺椁,更别说移动了。看过农村的土葬的人就会明白,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棺椁,在下葬的时候,尚且需要七八个大汉去抬,并且经常累得气喘吁吁,何况是乾隆的棺椁呢,装满了金银珠宝后重量肯定轻不了,绝非积水就能浮起的。第三,就算地宫中的积水能够浮起棺椁,那么首先被浮起并漂移到石门后的棺椁肯定是最小最轻的,三位皇贵妃的棺椁正好符合这一条件,她们的棺椁比起乾隆和两位皇后的要小多了,肯定也轻得多,但是很不幸,她们的棺椁竟然在宝床上摆放的好好的,压根就没有移动的迹象。所以这个推论几乎肯定不成立。

第二种推论是乾隆事先设置机关论,就是说乾隆的棺材之所以会堵住墓门,是因为他为了防盗,故意交待在他下葬的时候用自己的棺椁顶住墓门,为的就是防止地宫被盗。但是这个推论也经不起推敲,为什么呢?因为就打算乾隆在生前有意这么做的话,他肯定会让用下属人的棺椁顶住木门,比如三个皇贵妃或者两个皇后的,绝不会要选用自己的棺椁来干这事;再说了,三个皇贵妃的棺椁可是在原位摆放的很好,按照封建社会严厉的等级制度,不可能说那三个皇贵妃的棺椁摆到原位,而自己的棺椁却不安放到位的道理;最后一点也是最有说服力的一点就是,即使乾隆打算用棺椁堵住墓门,那他也只能想想而已,因为这根本做不到,古代做不到,就是现在也做不到!不信的话,你可以试着把门打开,用一张桌子顶到门框的正中间的位置,然后再把门关上,很显然,不把桌子移开,这门根本无法关上,因为根本没人能做到这一点。当然了,如果棒子看见了,肯定会跳出来说:“乾隆是韩国人,最后一道墓室的门是使用了我们大宇宙国的天顶星技术才关上滴”。如果这样的话,那我只能翘起右手大拇指对着他说:“威武,思密达”!

这第三种推论吗,完全是我个人为了调节气氛而意淫的,因为这件事情太过诡异,不调节一下的话,我怕有人看了这帖子之后会做恶梦,或者趁机宣扬迷信,这第三种推论就是,这个墓门是乾隆自己起身堵上滴。因为乾隆地下有知,眼见这盗墓贼就要闯进来了,一咬牙,一跺脚,说了一句很黄很暴力的话: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美国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简称TMD),一把推开棺盖,从棺材里站起来,扛起棺材堵到了门后边,然后自己又躺到了棺材里,盖上了棺盖。之后大家就看到了这棺椁堵墓门的奇异的场景,呵呵。

那么这怪异的场景到底是怎样形成的呢,到底有没有人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不要问我,我不知道,这件事至今也没有科学合理的能够令人信服的解释,但是即便如此,我觉得还是有人知道这件谜案的谜底的,并且知道的人还不止一个。那么都是谁知道谜底呢,我想这几个人肯定知道,他们是:如来佛祖,上帝,真主安拉,还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阎王爷。所以想知道的话就去问他们吧,他们一定知道原因,嘿嘿嘿!

全文完

家园 第四种可能

因为太重,抬不上去,就放下面了。

家园 这个是绝对不可能的

大不了多叫几个人抬啊。再说了,即使是这样,那棺材是如何堵住门的,或者门是如何关上的

家园 还是有可能是地下水的缘故

送花 关闭

送花成功。感谢:作者获得通宝一枚。

作者,声望:1;铢钱:16。你,乐善:1;铢钱:-1。本帖花:1

先送个花,带个宝哈

春夏交接连日大雨滂沱之时,地宫里有可能会慢慢地蓄满水,而由于皇上和皇后的棺木尺寸更大,所以承受的浮力也就越大,更有可能会浮起来,(并不是越重就越不容易浮起,还要看对应的排水量)。另外帝&后的棺木加工更细密,表面处理也更多,所以不容易漏,而妃子的日久漏水的可能性就大多了。一旦漏水的话,那就更不容易漂起来了。即使不漏水,由于体积小,单位体积内的重量反而会大,所以沉在水下的可能性还是大些。

虽然地宫里的水是一潭死水,但还是会慢慢流出去,而出口很可能就是地宫的石门,毕竟那里的缝隙最大,所以棺木也就慢慢漂过去了。

这种地宫内发大水的事,也许只要有一次百年一遇的大降雨就可以了,这也还是有可能发生的。

家园 据说乾隆地宫渗水很厉害滴

不用发大水,雨季一天不开抽水机就都是水,所以水肯定是要流出去滴,要不很快就灌满了。既然有水流形成,棺材堵门也就不奇怪了,显然水的出口在门口嘛。

道光的陵也是严重渗水,皇后先挂的,就放到陵里去了,据说有一天道光梦见皇后在水里喊救命,他就下令开陵,结果发现果然都是水。于是一生吝啬的道光干脆花巨资重建了一座陵墓。从此以后,清陵的修建对排水才重视起来。

家园 乾隆的墓是谁挖的?怎么知道墓道在哪里?
家园 你的观点值得推敲

第一:一个物体在水中是否能浮起来并不是取决于体积的大小,而是取决于单位面积上的浮力与压力之差,如果在单位面积上的浮力大于压力,这个物体才能浮起来,反之则浮不起来。并不是说体积越大越容易浮起来,体积越小则越不容易浮起来。

第二:乾隆的地宫其实就相当于一个沉入地下的大坑,坑里的积水是否会流动取决于地面之间是否有地势上的高低差,如果有高低差,则会形成水流,如果无则不会形成水流。即使乾隆存放棺椁的墓室和石门之外有地势上的高低差,那积水也不会在墓室中蓄满水浮起棺椁之后才通过石门的门缝向外流动,而是积水一出现就会马上通过门缝流出去。而等到流到门外的积水把地势上的高低差补平之后,水位会同步上升,基本上不会形成大的水流。即使有水流,也会很轻微。

第三:即使墓室蓄满水之后,棺椁能够浮起来,这时由于地势上的高低差已经被积水抹平,积水会近似于静止状态。随后,水位在下降的时候并不是因为形成水流而下降,而是积水通过地面的石缝渗入了地下,在渗水的过程中也不会形成水流,等积水渗完了之后,被浮起的棺椁会落到原来位置的附近,而不会漂到门后。

家园 【原创】其实第一种说法没什么问题

看过农村的土葬的人就会明白,就是一个普通人的棺椁,在下葬的时候,尚且需要七八个大汉去抬,并且经常累得气喘吁吁,何况是乾隆的棺椁呢,装满了金银珠宝后重量肯定轻不了,绝非积水就能浮起的。

先给你讲个笑话啊

看过船厂造船的人就会明白,就是一个普通的小船,在下水的时候,尚且需要七八个大汉去抬,并且经常累得气喘吁吁,何况是远洋的大轮船呢,装满了货物后重量肯定轻不了,绝非海水就能浮起的。。。

开个玩笑别介意。

言归正传。其实棺材长得是有点像船的,能不能浮起来,不是简单说轻重就可以的。其实我们可以稍微计算一下就知道了。

假设一个棺材长2米,宽1米,高1米(只是为了好算),那么它的最大排水量就有2m*1m*1m*1000kg/m^3=2000kg,也就是两吨。也就是说它最大可以浮起两吨的重量(包括它自己的重量)。

假设棺材板厚10厘米,则棺木本身的体积大约是0.5m^3。再按木头的密度是600kg/m^3来算,棺木本身的重量就大约是300kg。

这样,假设棺材不透水,为了让该棺材能浮起来,算上尸体、陪葬品在内的所有东西只要不超过1.7吨就可以。

实际上乾隆的棺椁比这个肯定要大,尤其是椁。则其“载重量”肯定超过1.7吨。棺椁越大载重越大。保守估计至少3吨以上。(实际上应该不止。)

那么乾隆棺内是否有几吨重量?乾隆本人烂掉之后估计不值几十公斤,衣物也会烂掉,剩下的就是陪葬品。

我不知道乾隆棺内陪葬品有多少,但慈禧的陪葬品很容易查到:

太后未入棺时,先在棺底铺金花丝褥一层,褥上又铺珠一层,珠上又覆绣佛串珠之薄褥一。头前置翠荷叶,脚下置一碧玺莲花。放后,始将太后抬入。后之两足登莲花上,头顶荷叶。身着金丝串珠彩绣礼服,外罩绣花串珠挂,又用串珠九练围后身而绕之,并以蚌佛18尊置于后之臂上。以上所置之宝系私人孝敬,不列公账者。众人置后,方将陀罗金被盖后身。后头戴珠冠,其傍又置金佛、翠佛、玉佛等108尊。后足左右各置西瓜一枚,甜瓜二枚,桃、李、杏、枣等宝物共大小200件。身后左旁置玉藕一只,上有荷叶、荷花等;身之右旁置珊瑚树一枝。其空处,则遍洒珠石等物,填满后,上盖网珠被一个。正欲上子盖时,大公主来。复将珠网被掀开,于盒中取出玉制八骏马一份,十八玉罗汉一份,置于后之手旁,方上子盖,至此殓礼已毕。

108尊佛看起来挺多,但都不大:

身旁金佛每尊重8两,玉佛每尊重6两,翡翠佛每尊重6两,红宝石佛每尊重3两5钱

清代一两约37克。总计只有20多公斤。

其他宝物记两百多枚,但既然以“枚”记则必然也不大,(可以说一枚戒指,但没有人说一枚砖头),就算平均5两一个加起来不过30多公斤。

另外有如“荷叶”、“莲花”、“玉藕”、“珊瑚树”、“八骏马”、“玉罗汉”等件数较少,就算一个一公斤也没有多少。姑且按20公斤记。

然后还有大量珍珠、珠石等物,不好估计,但总不至于把慈禧埋了吧。就算有100公斤。。。

再算上慈禧老佛爷的佛身(100公斤?),棺材内怎么算也不到半吨。

乾隆爷是皇帝,待遇好歹比慈禧太后强点。再考虑到乾隆死时大清国库虽然有点空但也没有慈禧死时那么惨,姑且就按慈禧的两倍算,也不到一吨。

综上所述,只要不透水,乾隆的棺椁本身浮起来其实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有一个问题楼主忘了讲,那就是,乾隆和妃子们的棺椁是固定在棺床上的。

裕陵地宫里的每具棺椁的四角,各有一块重达数百斤的龙山石,将棺椁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龙山石下部伸出的四棱形榫,根部细,头部粗。榫插入石制棺床上的长方形眼中,向旁边相通的方眼一推,由于这个方眼口小下大,龙山石便被牢牢地固定在棺床上。龙山石上面凿有纵向和横向的通槽。椁的竖向边棱被卡在龙山石的纵向槽内,椁底部伸出的横向边棱被龙山石横向的槽卡压,这样棺椁既不能升起,又不能前后、左右移动。

所以一般之所以说乾隆棺椁不应该浮起来,并不是因为它太重,而是因为被固定住了。然而,一百多年后孙贼殿英等人却发现后妃们的棺椁确实固定在那里不假,乾隆的却跑了。

这才是关键问题。

不过还是可以算一下。前面说了,乾隆棺椁的浮力至少在3吨以上,还是保守估计。四块龙山石各重“数百斤”(不是公斤),加起来就算有一吨。再加上棺材本身有一吨,则乾隆棺椁还是可以顶起龙山石。

但还有一个问题:龙山石是卡在棺床上的啊。

有可能当初安放棺椁时有些疏忽,没有把龙山石卡好。其实更大的可能是,即使卡好了,设计时也没有想到水会把棺椁浮起来——因为本来就不应该进水。如果乾隆棺椁很大,浮力也会很大,几吨的力量有可能硬生生地破坏了石榫结构,更有可能破坏了棺椁卡在龙山石下的边棱,把棺椁从棺床上拔了起来。(参考小学课本上的和尚捞铁牛。)相对而言,后妃们的棺椁比较小,浮力也就没那么大,所以自然也就没有浮起来。

好了,棺材终于浮起来了,最后一个问题是,它为什么会跑去顶墓门?

楼主说“积水也基本上近似于死水一潭”,绝大多数时候是对的。但楼主忘了考虑,不管是盗墓贼还是后来的考古人员,他们都不是划船进去的,也不是游泳进去的。据记载墓内水深两米,也没法趟水,所以他们都要想办法把水抽走排走。这一排水也就必然形成从里向外的水流,墓室里的积水也会从门缝里流出来。这样不管乾隆棺椁本来漂在哪里,都会随着水流漂向墓门。这样等水抽干,棺椁也就自然留了在墓门后面,也就给后人留下“乾隆起身顶墓门”的佳话。。。

那么都是谁知道谜底呢,我想这几个人肯定知道,他们是:如来佛祖,上帝,真主安拉,还有玉皇大帝,太上老君,阎王爷。

把我也算上,好不好?

关键词(Tags): #乾隆通宝推:迷途笨狼,文化体制,铸剑,
家园 分析的有道理,先花一朵

其实要想验证第一种说法是否成立也不难,让科学家做一个同比例大小的实验模型验证一下应该就可以出结果了。其实我也觉得这种说法也是唯一的可能啊,如果这种说法经过验证也完全不成立的话,那大家以后都去信宗教得了,也不要讲什么科学了。

尽管你分析的很有道理,但是知情人绝对不能把你算上滴,因为把你算上就是对你的不敬。仔细看看楼上那些知情人都是什么人吧!要么是从来就没有的,要么是曾经有但是早就没了的。所以知情人一栏里是不能加上你的呀,因为你的资质不够啊,呵呵!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