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1942,一个民族的饥饿碎影 -- 范适安

共:💬55 🌺350 🌵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不会的,真是逼到那一步,别管几零后

,那种潜力都会被激发出来的。

家园 握手,河南乡村学生当年就是这样的,住校,从家里带去十几个

馒头当伙食,生活虽然艰苦但是这些农村学生的高考成绩非常好,记得那个时候流传一句话:农村包围城市!就是指农村中学高考升学率非常高,大有超越城市高中的趋势。这一眨眼都过了十几年了,也不知道现在情况如何了?

家园 我大学想把自己多找的家教转给同宿舍的贫困生,人家不干。

不是忙着念书,而是忙着到处跑到各个老师领导家里给人做卫生,然后,人家保研,升博,现在都混到“青年学术带头人”了。

当时总觉得他很无耻,现在觉得,人家更适应这个制度。

家园 笑喷,花之:)
家园 现在城市教育把乡村教育远远甩在后头。

条件跟不上:好老师流失到城市里面去了;撤校并校;取消民办老师;留守儿童没人管;读书家庭远比不上打工。

我读大学时候已经感受到巨大差别了。城乡大学生比例也越来越不和谐。扩招之后的农村大学生出路更是差距。

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一个吹起来的泡泡。现在的情形还赶不上前30年的乡村教育。

家园 那就不知道咯,我见过的不多

见过的都是一副南方人长相,吃大米....话说回来虽然似乎信阳成为移民避风港,但历史上灾害也不少,比如58-61年的时候...

类似的移民避风港有不少,据我接触到的,湘西也是这种地方,东南西北的人全都有,而且现在都号称自己是土家族,估计多半是避祸的考虑...

家园 哈哈哈,那你一定是个胖子,哈哈哈
家园 00后不才12岁嘛,和10年前的90后比?
家园 发展势头良好,呵呵
家园 兼职这个事情不好说

报酬太低,劳时费力,大家都富裕了,看不上这点钱了,都有可能的.我上学的时候也做兼职,但是基本上是每年一个花样,报酬从以十为单位到以万为单位,最开始的时候为了1w块钱的报酬翻译了2本书,40多w字啊,后来就再也不会干这种事情了....

所以依照我的兼职经验,我个人估计可能还是工作性价比的问题,倒不一定是90后的问题.

家园 有一定道理,但不适于本招聘,关键是没人咨询,非咨询后不干
家园 【讨论】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这是千百年来的俗语,但是一直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其实有这句话也是因为普通的平民百姓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没有多少,否则就不会同时有“青黄不接”的说法了。

因为做不到所以只能一次又一次,一辈又一辈的耳提面命的教导子孙,望他们可在心上,才有活命的机会……

只是现在的社会好了,有些人就故意或者是被人故意遗忘,又不相信教科书,看了鸳鸯蝴蝶的民国小说话本(果粉非果粉),以为那些有吃有喝的人都是脑子进水被邪教侵害才会支持共产党打天下的。

家园 这方面的资料以前河里有整理过,主要是民国年间的

民国1925年后旱灾的记载

旱灾:

1925年;地区:四川省;死亡人数115万(载于申报1925年6月25日)

1928-1930;地区:河北\山东\陕西\河南\山西\甘肃\绥远\察哈尔\热河;死亡人数过千万(载于李文海著<中国近代十大自然灾害>,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9页)

1942年;地区:河南;死亡人数3000000(载于<河南文史资料>第13辑,1985年三月第50页)

1943年;地区:广东;死亡人数500000(载于[德]王安娜著:<中国-我的第二故乡>,三联书店1980年版,第412页)

以上资料基本选1925年后,死亡人数50万以上记载,并不代表其他旱灾死亡人数情况.

民国1925年后,水灾死亡人数15万以上相关记载

1930年;地区:河南新蔡;死亡人数150000(载于<大自然探索>1984年第四期,第160页)

1931年;地区:江淮流域皖\鄂\湘\苏\浙\赣\豫\鲁8省;死亡人数42.24万人(载于<近代中国十大灾荒>,第230页)

1938-1947;花园口决口;地区:皖\苏\豫;死亡人数89.33万(载于韩启桐\南钟万著:<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行政院善后救济总暑编撰委员会1948年印行,第33页)

另外还有其他各种自然灾害的记载,死亡过百万的一次,过10万的两次次,过20万的三次,过30万的一次,此外还有罹难人数过万人的自然灾害60多次.

家园 嗯,有良心的茅经济学家说没粮食可以去买。

只要你不做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事。

家园 90后的小孩不错的

不要拿我们的价值观去套他们。70,80的价值观未必是对的。

招过90后小孩当实习生,聪明,肯学,假以时日,应成大器。只不过管理方法要对路,想让他们无条件服从,那是要碰钉子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