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99):城镇化 -- 本嘉明

共:💬45 🌺1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亲,天朝没有随机抽取

别指望老外那种人民陪审团,天朝人大代表怎么出来的,您的那个仲裁团也就会怎么出来

家园 还是靠人民群众靠谱,我一直想知道荷兰当年的“占领空屋”

行动是怎么搞下来的,按说资本家不是那么好说话的,这方案咋就居然通过了呢,而且也没听说荷兰起义啥的,难道苏联外压这么好使,就这么厉害的行动居然也可以平平安安顺风顺水下来

家园 说“城镇化”是想低调一点吧

不想让人说吧农民赶进城市、圈地运动等等,或者让官员做出过分的事,具体怎么做要看情况吧。

家园 中国的城镇化主要是指农民就地转移

大力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民就近就业,离土不离乡,从而既避免农民转移到大中城市造成大城市病,又能够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二三产业劳动力,促进农民收入增长。

不过,这个计划很好,但实施起来很困难,主要还是小城镇产业不易发展,能够带动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的效果还很难说。

本大在发达国家,可否介绍一下发达国家的小城镇产业情况怎样?劳动力分布情况怎样?小城镇里居住的人年龄分布情况怎样?与大城市和工业之间的情况怎样?这些对于中国的城镇化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家园 大城市的优势还是很大

将来也是趋势,不过不能伤害农民,就是这个意思吧。

家园 【讨论】据说德国的经验,为了将市中心的人群尽量输送到郊区

以解决市中心人口过多的问题,采用的方法是向市中心人群抽税,然后补贴郊区,以促进大家分散到郊区去住。。

关于房产税、空置费,nova2000是这么看的:

1、如果对所有房子,重点是存量房都收取房产税,按照级差收取,比如北京超过人均建筑面积40的都要抽重税,那么显然带来的就是户口向某一套房集中,这是第一步;有人会问,如果人户分离怎么办?好办,按照老事老办法心事新办法的原则办理?

啊~~什么??~~

对呀,级差电费不就是认户不认人嘛~~

这个一样,还是认户不认人~~嘿嘿~~早就埋好雷啦~~O(∩_∩)O~~

2、第一步进行了一段时间后,持有多套房子的人就会明显空出大量房屋,这个不用费力去看什么水电的消耗,看第一步为了从低缴纳房产税进行的户口登记就可以了。在这一步开始抽空置费,逼迫多套房向外出租,可以大幅压低市场租赁价格,在这一步是无法卖房逃避空置费的,原因是第一步的户口集中,到了这一步就会改变北京的房子是供不应求的旧思维了~~原来北京没那么多人啊~~其实是有这么多人的,不过由于第一步全部集中住了~~O(∩_∩)O~~于是虚高的房租应声而落,企业的房租成本降低了~~

3、根据一次收入调节办法,控高提低扩中间,总有些人是不愿意如实上报自己收入的,其特点就是明明住着大房子,宁可对于超出的面积缴纳房产税也不愿意集中户口,这说明他们有漏报的收入,可以集中整顿了~~O(∩_∩)O~~

4、在以上基础上,再实行德国的方法。。。会怎么样呢~~O(∩_∩)O~~

以上有一个致命的罩门,一个人拥有多个身份证的那些如何办理?

目前不就是在查这个嘛~~

以上内容全部是意淫,正确率是概率论的事情~~O(∩_∩)O~~

通宝推:河里的螃蟹,
家园 不要忘记了那些极度节约的人们

现在这个年代,极度节省水电的人当然已经很少了,但也不是没有。我听过的一个极端例子,是亲戚家的邻居,老两口一个月用不了一吨水。比方说,洗衣服的水再用来拖地,这自然不在话下。比较过分的是尽量减少冲马桶的次数,于是家里的气味么……

家园 土地部分与建筑部分应该分开收税

这样“XX年土地使用权”的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在某些国家,对于土地和建筑本身就是分别收税的,土地没有折旧,建筑有折旧,而且两者的评估价值每年都“随行就市”。

家园 这里是一个例子

德国

沃尔夫堡 大众总部所在,12万人

耶拿,蔡司,耶光集团总部所在,10万人

奥伯科亨,蔡司总部所在,7千多人

Ingolstadt,奥迪总部所在,12万人

Leverkusen,拜耳总部所在,16万人

。。。

家园 问题部分在于“大力发展小城镇”

大力发展小城镇,不是可以一刀切,全国硬推的。

首先是资源的利用效率问题。小城镇,要有小煤气厂,小自来水厂,小垃圾填埋场,小污水处理厂?镇级医院要不要配肾透析和其他高端设备?日本曾做过测算,认为在中国很多地区,发展小城镇不合适。

其次,是工作和发展机会,小城镇是否足够?人定居下来,落地生根,不容易再迁移了。

第三,经济形势变化很快,很多小地方,有个大厂了,兴起;大厂走掉了,衰败。

所以,我认为,大力发展小城镇,就地安置农民,首要的一条技术准备,是“社会功能的机动化”,就是医院,工厂等,主要设备都设计得很容易成套拆装/移动。每个“中心镇”,就等于是北美的“露营公园”,公园准备好基本的水,电,医务,保安。到了露营节日/冬季,大批“大蓬车”赶来聚会/避寒,水电直接接入,就可以生活半年以上。我们可以借鉴这个思路,把乡村民居的散件工业化预制,到当地后快速安装。安装完毕的整幢民居可以整体吊起,用大型平板卡车拖走。

这样,每个“中心镇”就是个节点,有完整的水电,电信,“三铁”等社区功能,并且预留扩充的余地,就像一株仙人掌,有水了就拼命长,没水了也能活,留根保苗。如果海尔把某工厂从山东乡镇迁移去中部乡间,不但整厂设备迁移,骨干人员的房子车子都随厂一起搬去,工耕社会,“逐水草而居”嘛。

中国社会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形势变化非常快,一眨眼,4车道不够用了;又一眨眼,哪里哪里不吃香了,所以有些开放,不能用力太猛,要预先留出机动性和预备队。

这是一篇大题目,我曾说过的“超级宽轨”(即从京津唐到西安,修平行铁路),就是这个题目的一个子题材。大家接下来慢慢聊,继续头脑风暴吧。

家园 其实房产税完全不必以信息联网为条件征收。

直接对所有房子征收就可。然后,如果是累进的话,凭身份再退,如果怕身份证造假,可以凭DNA退。

甚至估价也不必非常准确,最后买卖的时候,多退少补即可,如果加上资本利得税,即可阻止人为低价。

所以,任何技术困难,完全都是借口。

家园 大量的税收都是先征后退,即使麻烦,必有可取之处。
家园 比较倾向城镇化,认为关键在交通和高速互联网

而这两者目前国内做的都挺好,有很好的基础了。当然,将来需要做的更好。另外,医疗设备白菜化进展也蛮快的。真正高端的,县-市-省会逐级配置也够了。俺在的山区省,这几年高速基本成网了。任一个县到省会或副省级城市高速只要3-4小时左右,另外还有高铁和普通铁路。而互联网ADSL4M宽带是普及选项,20M光纤入户在主要城市开始搞了。

难的在人的观念和新的生产体系的建设。

家园 网上关于德国的传说都有点过了

德国的关键点是交通方便,高速公路免费,城市轻轨,公交车加城镇之间的火车密布。剩下的就是靠市中心寸土寸金,郊区相对便宜,房主出租盈利可以退税,来调节。没什么好神奇的。这都是百年来建设和计划的结果,就这样上下班也堵车。中国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太激烈,社会变化太剧烈,计划跟不上变化。

家园 吸收大家的意见

这样改进一下:

把一个城市辖区内所有的私房,按市场价格分为三类:金牌小区,银牌小区,铜牌小区。

铜牌小区,就相当于以前的“工人新村”,主要是房改的老公房,棚改的拆迁房,经济适用房等。每年政府根据市场热点的转移,作相应的调整:有些小区因为地段热了,升为银牌小区;有些则因为房龄老化从银牌小区降到铜牌小区。

凡铜牌小区的房子,免缴“城市建设费”;银牌小区要缴,金牌小区加倍缴。

银牌小区和金牌小区,根据使用率(是否空关),有一定的退还。每年的空关天数达到一定的标准,则完全不退还。

所收的“城市建设费”,专款专用,全部用于市政配套,其中1/3用于金银牌小区,2/3用于铜牌小区。

金银牌小区为了公正地确定“退款额”,要用到我们所说的一些措施来辨别是否真出租。而对于铜牌小区,就不需要浪费这部分政府资源了。

这样,官员们扎堆的小区越豪华,缴费越多。而退款本着“从严”的精神办,不问青红皂白一律往少了退。房主要是不服,拿着房证和出租证明资料(水电缴费单等)来滚钉板喊冤,我们受理,同反贪局联合办案。你敢来就好。

大家看如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