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童年乐事:抓知了的n种抓法 -- 迷惑不解

共:💬59 🌺32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童年乐事:抓知了的n种抓法

童年乐事:抓知了的n种抓法

我家乡土话把知了叫做“并溜”,大概是因为知了的鸣叫声听起来就是“并溜、并溜、并溜”。 知了的鸣叫声听起来也不像是“知了、知了”,也许古代“知了”两个字的读音和现在不同?

到了夏天,知了的幼虫就从土里钻出来爬树上蜕皮,然后开始“并溜、并溜”地吵上几个月。小时候很喜欢抓“并溜”,“并溜”本身没啥好玩,但是抓“并溜”的过程很好玩。

抓“并溜”有好几种抓法呢,总结起来有4种:

第一种抓法:守株待蝉法。“守株待蝉”法要爬树上抓。这种方法我不向小朋友推荐哦,因为成功率极低而且有一定危险性。

树上的知了对震动似乎很敏感,而且知了也是长了眼睛的,你还没有接近它就飞了,所以爬树上抓知了是很难很难的。但有一种情况下是可以抓到的。知了有个习性,在树枝上一个地方呆久了,会换位置,换位置的方式有时候就是直接飞走,有时候却是屁股朝后退一个地方。你爬在树上玩,在离主干较近的粗树枝上发现一只知了,你发现它正在屁股朝后退,而且这个时候你的小手恰好够得着的话,把手贴树枝上张开爪子静静地等在它后面,等它退到你可以下手抓的时候就可以偷袭了。说老实话,用这种方法我大概也就成功过那么1、2次吧,都是我爬树玩的副产品,呵呵。

第二种抓法:老汉粘蝉法。这可是流传千年的技术活。为啥叫老汉粘蝉法?因为在《庄子达生》里面描述过这种粘蝉法:“仲尼适楚,出于林中,见痀偻者承蜩,犹掇之也…”(孔子来到楚国,走进一片树林。看见一位驼背老汉在树下用竹竿粘蝉,一粘一只,就像随手检一样….),……所以就叫老汉粘蝉法了。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抓个知了也是有典故的

老汉粘蝉法首先要找到一根细长的竹竿,这个在我们家乡是个小问题,到处都是。然后要在竹竿顶端粘上一陀粘粘的东西。

关于竹竿顶端这一陀粘粘的东西,这个就有说法了,很多人都说是用树脂,就是树干破皮后分泌出来的冬冬,这个我也试过,但效果并不好,黏性不太强而且容易变干

我们这里流行的方法是这样的:找到竹竿后,拿着它去一些“不雅”的地方,主要是厕所、猪圈之类的地方。千万不要想岔了,我们不是去那里找便便,我们是去找蜘蛛网。在那些地方的阴暗角落里面通常都生活着肥大的蜘蛛,结出了又大又密的蜘蛛网。拿着竹竿,用竹竿末端可劲地去搅蜘蛛网,在破坏了n只蜘蛛的美丽家园后,就会在竹竿顶端留下一大陀粘粘的东西。(PS:不推荐胆小怕蜘蛛的小朋友去玩,因为搅蜘蛛网的时候经常会把大蜘蛛搅到竹竿上,然后顺竿子就爬下来…….很恐怖的哦。

蜘蛛网搅完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去粘知了了,粘知了要怎么粘就不用我细述了,因为庄子老先生已经写得非常非常好了,我还是引用一下《庄子达生》里面那个驼背老汉的原话吧:“吾处身也,若厥株拘;吾执臂也,若槁木之技。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我站在树下,就像半截树桩,伸出手臂,就像枯木朽枝。不管天地之大,万物之多,我只看见蝉的翅膀;不管周围发生什么情况,都不能分散我的注意力。能够做到这步,还怕蝉捉不到吗?)

长大后读了庄子,我才知道大道曾经离我如此之近而我却失之交臂,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三种抓法:引蝉出洞法。这是我最喜欢的一种抓法。

夏天,在天色将暗未暗之际,我们一小撮小朋友们带上手电筒就出发了,去找正要出洞或刚刚爬出洞来的知了幼虫。通常都是去我们那儿小学的一小片树林子里面,为啥非要去那片树林呢?因为那片树林踩的人多,地面草很少,草多了就不好干活了。

知了幼虫一般都在天色已经黑下来之后才会爬出洞来,找棵树攀上去蜕皮,偶尔也有逮着棵大草就爬上去蜕皮的性急的家伙。对于这种已经自我暴露的家伙,被我们看到直接拿下就是了,没啥技术含量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最喜欢做的是在天色还没完全黑下来时,在地面上寻找蛛丝马迹,找到知了幼虫的洞,用“引蝉出洞法”把它拎出来。这种抓法产量也比较高。

知了幼虫的两个前爪就象两把大钳子,力气很大。在黄昏时,准备当天晚上出去蜕皮的家伙就已经提前用它的两把大钳子在地面上挖出了一个小洞口了,辨别这种小洞口是要点经验的,没经验的人会把蚯蚓抓出来。具体说来,这种小洞的口子一般不会是规则的圆形,但也经常有做事比较认真的知了把洞口开得比较园.最关键的是你朝洞里一眼看去,里面应该是黑黢黢的,为啥呢?因为知了洞口子小、里面很大,看不到洞壁,如果是蚯蚓洞,一眼看进去不会有那种黑黢黢的感觉,因为一般会看到洞壁的微弱反光。

找到知了挖出的小洞口了,就用手指或者树枝把洞口的那一层薄薄的土壁扒掉,于是就露出一个差不多有大人的大拇指粗的知了洞了,这时候你可能一眼就看到一只胖乎乎的知了正趴在里面,但很多时候你可能看不到,因为知了的洞可不浅。

知了洞已经被我们扒出来了,接下来就是把洞里藏的小胖子抓出来了。别以为抓它出来很简单哦,这可是技术活……(待续)

补插个图片,第一次操作。。。。。。

元宝推荐:铁手, 通宝推:桥上,
家园 我们是自制面筋来粘

我们那边粘知了都是自己洗面团,弄出面筋来粘。粘到知了后用绳子拴着,还可以遛几天呢。

家园 估计兄台是北方的吧?

我们家里难得有面粉的。。。

家园 蜘蛛网的捉法我也试过

其他方法就没试过了。

叹一句,现在的小孩,大概连知了都没见过了。。。。。

家园 小时候百般尝试也难抓到一只知了

没想到了东瀛,趴在树上的知了尽管手到擒来。朋友家来旅游的小朋友对我很是钦佩,其实只是举手之劳,可能此间知了太笨吧?

以前听人争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说什么深夜怎会有蝉鸣?我现在可以证明,月下蝉鸣很是烦人。

家园 楼主试没试过“点火踹树法”?
家园 我们

这里也用面筋。和上一团面,洗呀洗呀,最后只剩下面筋,用塑料纸包好,拿一根穿了线的针,另一头拴个小棒棒,就去粘知了。每粘到一只,就穿在线上,很快就有一大串。

个人最高记录一上午一百四十多只。

话说没蜕皮的幼虫更好吃。

家园 我也

听说过,但没试过,据说可短时间内大量收获?跟飞蛾扑火一个道理?

家园 这画

确实写意,第一知了不会趴在枯树枝上,第二知了的复眼太灵敏,老翁手里的棒棒太短了,等他走过去估计知了早飞了。

我也
家园 点起一堆火,猛踹火旁树,树摇知了落,犹鸣知了声

入夜,树边,聚柴,点火,踹树,蝉落,人喧。

半大或已大的小子们发泄精力的办法。没电视,没电脑,没电或常停电,没来说书的,邻村没放电影,队长不让牲口棚炒料豆了,河里来臭水洗不了澡,拖拉机用来点火的两根硫磺棒昨晚也烧完了(尿都呲不灭!),黑天又不能拍四角或打尜儿,干嘛去呢?

家园 粘蝉老汉真哲人也

这一句总结可以直接写来贴在墙上。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万物易蜩之翼,何为而不得”

由此联想到中学课本里那位不凡的卖油老汉,“陈康肃公尧咨善射。。。。。。。我亦无他,但手熟耳。”

最后这一句,看似谦虚,实际上含满了得意。年幼无知的我们,完成了一件自鸣得意的事情后,总喜欢用这一句来谦虚一下。

在城里长大,虽然也尝试过种种手段去,面筋粘,网兜套,弹弓打,土里挖,电筒照,可收获却可怜得很,一个暑假忙活下来,总共也就十几二十只左右的战果。

逮到后多半是烤了吃。将知了塞到封住火的蜂窝煤的眼里,一阵轻烟和焦臭过后再夹出来,知了的腹部空空的,而且被烤得焦酥如炭,没有可吃的,只有胸部还有几丝“瘦肉”可以塞塞牙缝。

家园 (续)童年乐事:抓知了的n种抓法

洞口扒开来以后,就要“引蝉出洞”了。

正规的方法是拿一根细树枝或粗草干轻轻地伸进去,当你看见或者感觉到知了用它的大钳子夹住树枝了,就把它轻轻地拎出来了。

但是(CCTV寻宝……,就怕专家说但是,专家一说但是,宝贝就不值钱了),有时候你拿细树枝伸进去,怎么逗它也不鸟你。遇到这种狡猾的小胖子,那就别怪我们不仁了。方法很简单但是很黄很暴力:对准洞口撒泡尿,把它淹出来。有时候知了洞很深,一泡尿撒进去木有反应,尿尿也没有了,那就叫上小伙伴帮忙再撒一泡,看你小样的还出来不出来?哼……

也有性急、勇敢、不怕痛的小朋友,直接把一手指伸进去,让洞里藏的那个小胖子钳住手指把它拎出来了。这法子我偶尔也用用(也不是很痛),但心里面犯嘀咕啊:万一这洞里藏的不光是知了还有别的啥…….那就臭了

黄昏时去“引蝉出洞”抓知了,多的时候我一次大概可以抓到十几只。

抓到后拿回家,放进柜子里面,还要在里面摆上树枝,然后关好柜门。第二天早上打开柜门,你就可以看到树枝上挂着的蝉衣,还有刚蜕变的、颜色浅黄、透明的翅膀里面还有一泡水的漂亮的知了成虫。翅膀里面的水还没有干透时千万不要去碰它,否则它的翅膀干了以后会畸形,变成一只残废知了。

我们一般都会把蝉衣,包括在外面拣到的蝉衣收集起来,一个夏天可以收到一大堆呢,蝉衣拿去药店换钱,再拿钱去小店换糖……

有一次我把2只知了放在蚊帐里面,第二天早上醒来,看到蚊帐上挂着2个蝉衣和2只蜕完皮的漂亮知了,呵呵,很好玩。但是,这法子我再也没玩过,因为知了在蚊帐上会撒尿,把蚊帐搞得好几处黄渍,我挨了顿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四种抓法:“挖地三尺法”。

到了冬天,知了幼虫都在土里睡觉。在树冠下的地面用锄头挖,可以挖到很多知了幼虫。这些知了宝宝有大有小,大的颜色褐黄,估计来年夏天就会钻出去蜕皮。小的白白嫩嫩,恐怕还要在土里继续睡上几年。

“挖地三尺法”小朋友玩不了,因为抡不动锄头。但小朋友眼尖,可以跟在后面帮忙检知了。我只记得有一年冬天,妈妈带我们去挖过一次,挖了好多好多。拿回家洗干净,用油炸了一大盆呢。那盆油炸知了的味道怎样我已经没印象了,但妈妈带我们去挖知了的情景却历历在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有河友介绍了“点火踹树”法,这法子我还真不知道,我感觉这法子小朋友也玩不了。因为我估计这火小了恐怕没用,火大了只怕会被大人揍小屁股……。

家园 知了猴的洞壁很光滑的。。。

一般大树的根附近,这种小洞洞多。。。。

家园 变成蝉之后,就不能吃了吧。。。

都是吃幼虫吧。土黄色的,拿盐水洗了,泡了,炒了吃。。。

变成虫后,黑乎乎的,胸甲又硬又厚,尾巴也没有肉。。

家园 我干过!

收获颇丰。就是回来时发现腿上被“波刺毛”(北京叫“洋拉子”)蛰红了一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