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中国动画片发展方向的思考 -- 回风舞雪

共:💬63 🌺205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11区的动画往往是由漫画原作发展出来的。

11区的动画往往是由漫画原作发展出来的。

绘制漫画需要的成本低于动画制作,可以先试水,漫画有人气了再动画化。这就是手塚治虫当年推行的模式。

国内的漫画的话,知音漫客大概是最有名,我经常在书店里面看到小学生在那里拿着蹭杂志看。此外还有《漫友》《中国卡通》etc。

网络有“有妖气”(u17.com)

有妖气有几部作品有动画化的计划,例如《拜见女皇陛下》,不过现在只是处于一个宣传片状态>_<

http://www.bilibili.tv/video/av394920/

作为
家园 这些连续剧的确和日美的没法比,象俺这样的大人根本看不下去

俺觉得,差距最大的地方是细节,包括细微的故事情节,人物对话,别的方面,什么故事大框架啊,画面质量啊,倒还过得去,当然主要原因也是这种东西差不可能差哪去,好也很难好到哪去。看国内动画片的感觉就象读网上的小说,有些小说的创意,故事还是很不错的,但再好的东西也被其小学生体的文笔和情节熏得让人看不下去了。

家园 过去的美丽其实是闭关保护的结果

当时日本的动画还没大量引进,引进以后一对比差距就出来了,东瀛的中长篇连载动画把国内动画拉下不止一个档次,这一块恰恰是广告收入的大头,国内动画严重缺乏写好本子的原创人才,不得不去找老祖宗,很多国内的动画人才后来不是转行就是给东瀛动画外围打工了。

家园 动画产业现在在国家政策的超级保护之下吧

类似的还有电影电视产业,这其中动画产业保护最厉害。好像这是和韩国人学的。当年韩国人保护电影产业到了偏执的地步,产业也生长起来了。不过这些年又有点平淡了。

遗憾的是喜羊羊这种作品在超级保护下,并没有长足进步。技巧粗劣,模仿严重,内容粗糙。还有一个问题是,动画作品始终没有分级制度。有新闻不是小孩模仿红太狼或者灰太狼导致别的小孩严重受伤的么?

现在总是有人回顾上影的老动画片,说实话,这里面怀旧的成分在。如果国产动画的老路真的那么好,也不会在80年代被打得落花流水了。我也回顾了不少国产老动画,画面是唯美,但是一些老问题还是存在:节奏缓慢,内容低幼。

这些年国家的文化产业,只能说是热闹而不能说是繁盛。一年出产的票房过亿的大片不少,电视剧数量更是惊人,但是质量上,就好像网友评论新片《天机富春山居图》:一坨五彩烂漫的...

家园 不管怎么说,

动画片尤其是连续剧,主要还是给小盆友们看的,我们只能说是童心未泯了呵呵。像海绵宝宝这种老少咸宜的国内还真没有。

但即便是给小朋友们看的,我觉得有深度一点还是更好。孩子们的小心灵就像一张白纸,你给他们灌输的东西,即便当时理解不了,也会埋下一颗沉睡的种子。现在他们领会到的东西可能只是些故事情节,但深层次的东西还是会留下痕迹,会慢慢的发生影响。

我女儿四岁的时候,给她买了一套宫崎骏的DVD。其中龙猫是我们俩的最爱,看了不下十几遍了,还有天空之城,回忆童年的点点滴滴等。随着年龄的增加,她领会到的东西跟以前是很不一样了。

我们这儿有句土话,一遍有一遍的成色。但必须得有让人有百看不厌的兴趣啊。

现在的国产动画片,基本上就没有这样的。一遍看过去,笑笑拉倒了。

家园 简单谈谈感想

1。感觉上LZ关于日本动画的看法很流于表面。像“冗长”这样的结论,嗯嗯,我觉得一个是大概动画看得少,一个是对整个产业生态认识有限。如果能对日本和美国的动画产业链做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所看到的东西很可能会大有不同。

2。好像一直在讲“怎么做好动画”的问题,而没有触及“动画怎么赚钱”的问题。而后者才是一切的重心。现在美日动画产业状况,主要也是由后者塑造的。

关于楼下两位水兄的一些观点。。。

3。如果我们仅仅讨论日本的产业,那么ACGN(动画,漫画,游戏,轻小说)是不分家的。虽然漫画产业的崛起早于动画,现在这四个已经很难说是谁给谁米下锅了。漫画的土壤中国固然没有,起点晋江的土壤我们可是大大的有,所以早期“动画靠漫画提供素材”的环境我们问题不是太大。而如果考察美国的产业,那么这四家的联系要远为孱弱,而它们跟电影产业的联系却要紧密得多。日本和欧美在这个问题上的区别,大概还是植根于其不同的盈利模式。我觉得中国这个产业如果发展起来,很可能会是日本模式和美国模式的混合。

4。关于一团和气和弱智,哎哎,有的时候不是咱小时候引进的那些外国动画(尤其是日本的)纯洁,而是咱小时候纯洁。就拿蓝猫说话,现在你拿来看看,岂不是各种黑暗的整人大全,而且女性裸体出浴的画面频率高到吓死人。。。相比日本,美国式的低龄超级英雄动画纯洁多了,就是免不了成年人一看普遍觉得弱智,程序化,脸谱化。。。

5。LZ很看中的历史类,很大程度上是仅限于成人的题材。国内前些年请日本人帮忙做了一部三国演义,效果还是不错的,起码我爸看着很满意。这类题材日本也见得到,例如去年还是前年有一部讲古田重然的片子,考据什么的大概能接近大河剧水准。不过日本经验似乎是证明了成人向相对不来钱。

6。少年儿童文化产品的年龄段分的是很细的。学龄前,初小,高小,初中都有很大的区别(对这四个粗略的分段,我喜欢说冰波,孙幼军,郑渊洁,秦文君,不过大概并不是特别准确)。高中开始大概就是成人了。日本经验似乎是小孩子的钱相对好赚,所以肯定是主力,产业还是要靠这个养。何况中国的公众认识决定了对这个年龄段动画相对而言推广容易。

7。中国的连续剧性质的电视节目都是一天一集甚至超过一集连续播放的。这导致了整个产业生态,不管是人演的还是动画的,跟日本美国这样一周一集边做边放以季度为单位的情况有很大区别。我认为这个区别很关键。

家园 我觉得不是保护的问题

不是保护的问题,而是创作理念的差异。

像是柯南、火影忍者那样的长片,只能是市场的产物,而且是日本这种漫画连载、动画电视剧集十分受欢迎的环境下的产物,这个在当时国内是不存在这样的概念的。

如果以万氏兄弟为中国动画的肇始源流的话,那么他们也应该首先以动画电影为创作形式,而非电视时代的长篇。中国电视机的普及是80年代吧。即是有中日文化交流,也不一定会让中国的创作者走上日本式的道路。

和日本不同的是,日本漫画动画往往是孪生的,而中国连环画和动画似乎缺少联系,各自为战,双双衰落。

国内的片子,不少是很有文人气息的作品,我觉得从立意、美术的角度,是强于日本的。火影我是没有看过,据说看过的人已经到了快吐的地步了。

作为一种带有文人基因的作品,显得更加有手工业的特点。在没有计算机技术的情况下,像是小蝌蚪找妈妈这样的水墨动画怕是做不出长篇的。线条加单色块的形式表现内容,这对于中国动画而言是后来的事物了,原本的例如九色鹿那样,显然是要高出许多的。

日本漫画中那种筛网的使用,明显就是一种工业产品的标志。

家园 铁老大先不忙伤心,我看西西河里的诸多文章就是很好的题材

以前冰冷雨天发过“日本帝国海军”

饮马出长城;将军百战觅封侯。而且拍动画的好处是,外国题材也比较好下手了。

其实河友力量还是很强大的,只是现在比较散 --- 网站么,就该这样,如果凝聚起来,大家一起,分工一下,能够独立出剧本,甚至出短片,进而出电影。

家园 但动画产业要做大就必须走长篇

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广告投资商,不说现在的三民工漫,龙珠圣斗士哪个不是长的离谱啊,可就有人爱看,更早一点的机器猫至今还在做呢。国内蓝猫和喜洋洋不也是长篇累牍让人看的呕吐么,短篇小故事的收益恐怕连配音演员的工资都没法回本,更别说制作画面的那些第一线了,在日美动漫冲击的大背景下是生存不下去的。否则就只有走美国那种动画大片道路,可那种模式的前期成本同样不低,是用钱烧出来的动画画面。

家园 问题在于,你想教育出什么样的人

我在此先简单的把你要教育出来的人划分为两类:有爱心的人,攻击性的人。

国人的心态,我个人感觉是攻击性十足,比如仇富,仇官,竞争,死道友不死贫道等等。(个人感觉是这样:阶级斗争几十年之后,大家一起搁置争议,搞改革开放,求生存谋发展,但是社会资源是有限的,大家放手之后,发现原来是被忽悠了,不患寡而患不均,还不如继续搞阶级斗争。)

我们渴望的是教育出来有爱心的孩子,我们的孩子热爱生活,我们的社会是个有爱的社会。

但是我们的社会本身就是这样一个充满攻击性的社会,并且我认为这样强烈的教育孩子的心态本身就是一种攻击的无意识表现。孩子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时时刻刻遭受着这样的攻击性教育。

另外,不知道你是有意还是无意,你所举的正面例子(4部动画+电影)都是充满杀戮的电影。

所以,你要做文化教育,你得说出来你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家园 国内有个熊大,熊二,光头强

跟着我儿子看过几集,还行,比喜羊羊强。

其实大家觉得动画片危机是从成人的视角看。对于孩子就要简单的多。像喜羊羊这种烂片,要啥没啥,但是有孩子不喜欢喜羊羊的吗?我估计一个都没有。其实动画片就是简单,集数多,用黄金时间去砸,没有哪个孩子能抵抗的。

另外现在的孩子从7岁以后到18岁以前,其实没啥时间看动画片的。中国的动画片,要不然就是以6岁以下为对象的,要不然就是以18岁以上为对象的,否则一定的赔得头破血流。

这不最近的这个6.1推出好几个动画片电影,一律票房惨败。我真不知道中国搞电影发行的人怎么想的,6月份全国的中小学生都面对期末考试,有的还是高考,中考这种最重要的考试,怎么可能有人要去电影院看电影呢?要推动画片,最起码等高考的考完了以后吧。

家园 别人不想被“你辈”教化,甚至想反过来教化你,奈何?

一个没有商业传统的社会中,人们非此即彼,只会欣赏极端,写不出什么能真正代表大多数人共同价值观的东西。

比如你,看不惯那些纯娱乐纯商业的电影,其实别人(很有可能还是大多数人民群众)还看不起你们这些看不惯那些纯娱乐纯商业的电影的人呢。为什么就不能是别人对了而你错了?

家园 最最关键的问题

现在中国儿童产品缺的不是技术,而是思想,没有思想就没有故事,没有故事,没有语言就没有漫画。

不得不说,我见过的中国人绝大多数不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说孩子的话,想孩子所想,不会跟孩子玩--不是不跟孩子玩,而是不知道怎么在孩子面前做一个孩子。 其最根本原因是没有童心, 更不会放下自己大人的架子(不是故意不放,是根本不知道自己总是带着大人的架子)。 中国的大人总以为小孩什么也不懂,跟孩子说话,真的就像叔叔阿姨跟小孩的说话,嗲声嗲气,以为孩子容易接受,其实是非常Condescending。 怎么叫会说孩子话,想孩子想呢? 你说一句话,如果连同口气搬到孩子的嘴里,不会让人觉得是大人说的。

身在国外,孩子能学中文当然好,想找些孩子会喜欢的图画书,找来找去找不到满意的。 好不容易别人推荐一本, 还是翻译外文的,而且翻译得拗口, 一本正经的语言,根本不是孩子说的话。 而英文书,Dora系列, Bearstein Bears系列, diary of a whimpy kid系列都是真正的童言童语,有趣, 不造作,没有掩饰“坏”思想 大人都喜欢看,孩子们爱不释手。 真舍不得把有趣的英文书拿走,换成索然无味的中文书。

看过一本有关教育的书,开篇说一个两岁的孩子在地上嚎啕大哭,请各位想一想,你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猜一猜他妈妈是怎么处理的。 答案在下面,

。。

。。

妈妈什么也没说,也没有哄孩子,当着众多人的面,俯下身,趴在地上,就跟孩子面对面就那么呆着,一会儿孩子就不哭了。 对, 就是这么简单。 这是没有语言的真正的沟通,让孩子看到妈妈处在他的位置,想他所想的,妈妈不仅是妈妈,而且是知己。

Be childish, that's what it takes!

家园 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的典范

大家去看前两天才出的新海城的

言叶之亭吧。

应该好多地方都可以看得到。我是在pptv看的。

家园 我觉得中国动画普遍的细节不够,不生动。

我觉得细节动作和表情是一个动画比较关键的地方,细节越多,人物就越生动,动画也就有了灵魂。现在中国动画这方面比美国、日本要差得多。比如,《机器人总动员》,一堆的机器人铁家伙,可是看过之后基本上不觉得他们是机器人,一个个都特别生动,这基本上就是细节堆积起来的,这也反映了美国人搞动画抓细节的深厚功力。还比如宫崎骏的《红猪》,河友就有说喜欢保哥在船上的那一段,韵味十足,其实这也是细节动作和表情堆积出来的,宫崎骏之所称之为大师,这种高超的抓细节的功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反观中国的动画,人物给观众的感觉很木讷,不生动,这就是细节功力不够的原因。我觉得中国动画要发展,是得要抓一抓这个方面了。不过这可是苦功夫,需要长时间积累,对人类的心理和动作要有非常非常深的研究。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