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捡到一个老太太,昨晚遇到的一件奇事,心里一直不舒服 -- 小楼

共:💬98 🌺1010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楼主好人,一生平安!

这文章里的两口子还TM有点儿人味儿吗?!

家园 小楼兄弟威武!
家园 这老太太有儿子,老头过时女儿没分到遗产

分产时理论上老太太有关键决定权,她帮儿子,不帮女儿。吵来吵去决裂了,女儿走时说,以后你被儿子赶出家门,我不管你,也不许见外孙。老太太这次是来看孙子的。

胡乱狗血一个。

家园 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楼主要是有闲功夫还是去打听打听这家子女为啥做的这么绝吧。有些事情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都可以做圣母,但是真的发生了,你该如何去处理?

家园 呵呵,有这个可能。

有些农村的老头老太,重男轻女的厉害,农村的男的娶了媳妇忘了娘的例子还真看过不少,说不定被虐待或者啥了又想起来找女儿,可能女儿也有怨气。

不过这老太自己还带着有手机,还能自己坐车过来,不像特别穷得那种。

家园 看到结尾,有聊斋的感觉。渗人。

家园 狗血喷的有道理。当然也有不一样,这里我要自夸一下。

我丈母家就是这样,把一生的积蓄都给了小儿子,我们家是倒贴(丈母现在的住房就是我们家买的)。可我老婆至今是三子女中对父母最好的。

家园 骂得好!

我又点了一根烟,用手机打过去,邪了,没人接,我手机是双卡,换另外一个号打,马上通,我直接开骂,威胁再不来人我就找110。

家园 怎么这是要遗弃老人啊。

还好还是好人多,有楼主,还有之前的那位女士,虽然不如楼主聪明。

家园 武昌关山城乡结合部长大的路过
家园 关山口技工学校读过7年的飘过
家园 故事离奇,倒有一个合理的解释

老人不是这家的老母,而是.....债主。

这对夫妻欠了老太太的钱长期不还,又搬了家想赖帐。老人从别的途径打听到他们的大概地址找到了小区,却找不到具体的门牌,只好使出找女儿迷路这一必杀技。

人来了,一男一女,看到有旁人,对老太太亲热的问这问那,就是看我像是看仇人,别说谢谢,就TMD一个词都没有对我说。

见到债主总还得客气的吧。而老兄把人躲之不及的债主引进了门,还想得什么脸色呢?

家园 毛爷爷站在你每天上学的地方,朝俺住的地方挥手致意

家园 痛说革命家史:遗产和孝顺

我父亲家弟兄姐妹,出生年份从十月革命直到抗战之后,是中国最动荡的年代,活下来6个。过去是农村的小地主,家里被革命的大潮冲得稀里哗啦,到50年代祖父去世,农村的家里就没有人了,也没有一寸地也没有一片瓦。

后来我记事时起,祖母就轮流住在我们家和南京的一个伯父家,直到84年去世。在我十岁多,大概初中开始,如果祖母住在伯父家,我们家杀了鸡或鸭,我爹都会熬点鸡油或鸭油,拿搪瓷杯子盛了,让我送伯父家祖母那儿去。那时候是80年代初期,副食品比原来丰富一点了,春节凭票可以买一只,但平时也不是常有。那时候还很少洋鸡,土鸡个头小,你想能熬多少油,就盖个杯底而已。伯父家离我家差不多10公里,我这一去,要花一天,单程要倒两趟车,来回车费两毛钱,我妈有时候会再给我5分钱。回来的时候,有时候路上买点吃的或随便什么,就只好走----啊,亲爱的三星糕团,每当我路过你在新街口邮局边的门市亭,驻足在你的窗前,心里都要激荡斗争一阵子----好在那时候学习还不像后来这么变态,有时间。后来想起来,这不是最直观的孝顺的教育吗?

那时候赡养老人也就是多吃一口饭,花费并不多。伯父对弟妹们(也就是我的其他叔伯姑妈)的要求是,不需要你出钱,当然出些也无妨,先紧你们的岳家或婆家,但是最好能经常来南京看看母亲。所以我小时候,父亲那边的亲戚来得很多,都是来看姥姥的。这不也加强了互相的联系吗?伯父还资助了一些我们同辈的孩子。

我的另一个伯父,50年代参军到西北剿匪,结束后到了北京。60年代初期困难,家乡的县政府寄了一些信出来,希望在外面的人能资助家乡。他就一直不停地给家乡寄钱,一直到69年第一个孩子出生。我母亲曾经提过一次,说寄的还不少,她知道一次就两三百,60年代那就不少了。他90年代退休的时候是大校,60年代也就是个基层军官,也不是什么大官。所以你想,部队出雷锋,这个不是偶然的,军队真的是把人民当父母看,把军人当子弟兵教育。这个事情,说实话伯母也很开明,否则你想家里还不闹翻天。

84年祖母在南京去世,没有留下什么财产。伯父拿了点钱,凑了400块,给最小的四个第三代一人100块,算奖学金。这么着伯父就把上一代的事情处理完了。

自祖母去世后将近30年,家父看到听到周围的人,报纸电台提到的,争遗产,争房产,兄弟姐妹打架的,到法院起诉的,几个儿子不赡养老人要法院判的,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按家父的说法,他们兄弟姐妹6人,关系都很好,从来没有矛盾,都孝顺,那是为什么?就是因为革命了,上一代没有留下遗产。哈哈,革命是个好东西。

我南京的伯父伯母去世时,房改还没有大规模铺开,利益不多,他的几个孩子之间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对父母也很好。

在母亲这边,外婆家留下一个小房子。虽然面积不大,但是地点超好,所以问题就来了。主要倒不是我舅舅姨妈之间的矛盾,是某个第二代和某个第三代,也就是我的表哥之间的矛盾,从这个连带上去的。总之我父亲都看得到,具体的我就不说了,他对我的那个表哥非常不满。但是我那个表哥在外面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大医院的科主任,再加上家父对他算姨夫,平时来往也不多,所以也不好说他。这也是家父的“没有遗产才会孝顺”的结论的一个注解。

中国在毛时代到80年代,本质上不是个经济社会,就算钱多些少些,也不是天壤之别,差距有限。其实现在的生活,应该是比过去好多了,我想现在不至于谁拎几两鸡油鸭油花一天时间送来送去了。但是现在的差距大了,导致人的心理不平衡,这个是大问题。按家父的说法,表哥家里房子好几套,他其实不缺房子。那他缺什么?缺孝心,为什么缺孝心?因为房子多了。

通宝推:cid,wage,天涯睡客,三笑,strain2,酒杯里的忧郁,知其何休,西安笨老虎,神仙驴,puma2011,穷贱忙人,李根,铸剑,洗心,发了胖的罗密欧,南寒,
家园 毛爷爷每周末都目送我们去关山看关于信息交流的录像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