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统治西藏的蒙古人——和硕特汗国的兴亡 -- 京华烟云AMIP

共:💬60 🌺537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家园 多吃个栗子才是多摄入17卡路里吗?股市散户也是资本家呀!
家园 所谓小资产阶级嘛

关于栗子

家园 谢!小资产阶级也是资产阶级嘛,股票散户也是巴菲特,就是小
家园 支持长篇原创,先花再看
家园 献花。学习了

河里好久没有这么好的科普文章了

家园 呵呵
呵呵
家园
家园 你好执着,但以2500年前的原始佛教来说汉传是外道

不免迂腐,既无容人之雅量,也有故意挑衅之嫌,真没必要。2500年的流传,不包容佛教弟子的感悟和经传再创,其实也是一种固执。

你着相了。

家园 这个有点意见

大乘果位,具体的境界在楞严经和十地经里面有写,在天台宗的分类里面很清楚,有空推荐去看看。

菩萨位子,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妙2觉最后成佛。

中国人的传统做法,含蓄保守,不爱宣传自己得道,不爱宣传自己得多少地菩萨,这是常识,不代表没人证道。

看这个要看文化传统,印度,东南亚,汉地,差别真的很大。

汉地佛教历史,出了太多的高僧,谁能否认没人得道,具体得道多少这个关系不大,看着师傅依教奉行,现身成就,给后人做楷模就是了。

大乘法门,重视智慧解脱,当然也有禅定功夫,到了一定的程度,执着禅定还是菩萨解脱的大害,所以大乘不强调境界,也有道理,当然不是不修禅定。(禅定就是一个证果的强大工具)

家园 【原创】《四、桑结第司》

公元1679年,一个二十六岁的年轻人登上了政教舞台,成为达赖喇嘛一人之下的西藏执政官——第司。三年后的公元1682年,一代雄主五世达赖喇嘛圆寂,第司随即接管了权力,成为西藏事实上的最高统治者,尽管当时西藏名义上的政权——和硕特蒙古汗国仍然存在,但汗王在藏区并没有多少基础,几乎完全依赖第司进行统治,事实上,在第司的刻意隐瞒下,和硕特汗王竟然连达赖喇嘛逝世的消息都不知道。

而这一瞒就是十五年之久,期间几乎所有人,包括和硕特汗王以及他的宗主——清帝国康熙皇帝在内,统统被蒙在鼓里。直到公元1696年,天下共主康熙才终于得知真相,皇帝雷霆震怒,威胁说要“檄云南、四川、陕西之师,见汝城下”,第司惶恐之余不得不向朝廷认错,同时将一个早已选出但秘密藏在民间的少年匆忙宣布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他便是后人眼中的情天诗圣——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这位胆大包天的第司,就是桑结嘉措,五世达赖喇嘛末期西藏的实际领导者,六世达赖喇嘛时的西藏摄政和掌权者,同时,他也是《鹿鼎记》中韦爵爷的结拜兄弟——那个心怀鬼胎、一心想取代达赖的桑结喇嘛。

分别看看汉族和藏族史家对他的评价,让人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判若云泥,传统的汉族史书对其几乎是一边倒的谴责,加之《鹿鼎记》等小说的影响,桑结嘉措留给人的印象阴险、狡诈、惟利是图,简直就是一个十恶不赦之徒;而在藏族史书中,桑结嘉措却是一位卓越的行政领袖,一位渊博的伟大学者,一位无所不能的医学家和历算家,一位至今仍活跃在西藏许多民间故事中的主人公……

桑结嘉措出身于西藏大贵族仲麦巴家,府邸在今天拉萨北部的色拉寺附近。其叔父是五世达赖喇嘛的发小兼终生好友赤列嘉措。前面说过,顺治十七年(公元1660年),五世达赖正式任命赤列嘉措为和硕特汗国兼嘎丹颇章政权的第二任第司,以接替一年前就已经病逝、但却一直没有继任者的索南绕丹,后者是西藏地方亲和硕特势力的代表人物,他在任期间让五世达赖颇感掣肘和无奈,而赤列嘉措的上位,则标志着达赖系统终于彻底掌握了西藏的政教权力。

与前任不同,赤列嘉措此后一直唯达赖马首是瞻,而时任和硕特汗王的达延汗则对西藏事务毫无兴趣,甚至他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都在青海度过,只是偶尔来拉萨象征性地露下面,因此第司实际已由决策者降级为执行者,完全受达赖喇嘛左右。赤列嘉措执政八年,于公元1668年病逝,同年达延汗亦驾崩,趁着和硕特汗廷群龙无首、王子们彼此争斗的时机,达赖喇嘛再次擅自任命了第司——他的亲信罗桑图道,此人本来是达赖的“却本”,即掌管讲经、供养事务的僧官。

如果说赤列嘉措因为和五世达赖密切的私人关系,后者起码对前者保留着名义上的尊重的话,那么罗桑图道则彻底沦落为西藏神王的傀儡,身为最高行政官员的第三任第司却只能处理自己的老本行,即达赖喇嘛的宗教事务,当真是“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到了公元1671年,也就是达延汗驾崩整整三年之后,和硕特汗廷才产生了新的主人,即达延汗的长子达赖汗——“达赖”是蒙语“大海”的意思,并不一定与达赖喇嘛有关,反而是“达赖喇嘛”这个称呼,是蒙古首领赠予西藏格鲁派领袖的尊号。达赖汗在位期间与父亲达延汗颇为相似,对西藏政治既缺乏兴趣又没有足够的实力进行掌控,因此再次成为达赖喇嘛的摆设,彼此间倒也相安无事。

公元1675年,西藏政坛发生了一件丑闻——身为僧人的第司罗桑图道与一位贵族女子私通的事情被曝光,面对着滚滚而来的汹汹舆论,傀儡第司显得颇有担当,他宣称自己宁负如来不负卿,竟然不顾黄教集团的阻拦,脱下官袍挂印封金,与爱人双宿双飞去了,搞得达赖喇嘛颇为尴尬。

没办法,五世达赖只好另择贤良,他所瞩意的新任第司人选,正是已故挚友赤列嘉措的侄子,当时年仅二十二岁的桑结嘉措。这孩子从小在神王亲自教育下长大,史载他“自幼便被五世达赖喇嘛当作眼珠一样疼爱”,可以说是后者最亲近的晚辈,两人的关系无以复加。因此在过去,西藏一直有传言说桑结嘉措是五世达赖喇嘛的私生子,尽管正史中并没有承认,也有人认为五世达赖不可能做这种荒唐的事而予以否认,但据后世藏学家考证,在五世达赖的传记里是可以找到一点蛛丝马迹的:

公元1652(清顺治九年),当五世达赖动身晋京的前某一个日子,他从哲蚌寺动身到色拉寺去,路线是沿着山脚的小道走的,当中就必然经过仲麦巴的府邸,在那里过夜。那时候,和硕特汗国的固始汗几乎控制了西藏一切权力,达赖喇嘛只是做为宗教偶像而被高高供起,其心情想必不会愉快,出去外面散散心也能够理解。当夜,仲麦巴家的主妇侍寝,而五世达赖的传记里说这位圣体化身的观音菩萨在那里遗落了珍珠宝鬘上的一粒宝珠,这是西藏作家惯用的婉辞手法,隐晦地叙述了这一事实。

后来,五世达赖对桑结嘉错的特殊感情以及精心培养,更使人相信这一传说的真实性。何况,恰巧是第二年的1653年,桑结嘉错就出世了。而五世达赖做为黄教徒但是奉行红教宁玛派的仪轨,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而宁玛派中的许多流派,都是不忌嫁娶的,甚至连宗教职业也能父子承袭。该传说是真是假,这里不过多讨论,不过由此反推,可见老达赖与小桑结的关系有多么好,因此后来第司出缺,达赖立即想到这是栽培桑结的绝佳机会。

想法固然好,但问题来了,桑结嘉措当时实在太年轻了,根本无法服众。面对着养父兼老师的殷切期盼,这个年青人还是心里没底,尤其是,和硕特汗王达赖汗还没有表态,尽管后者只是尊泥菩萨,但他毕竟是西藏名义上的最高政治领主,一旦日后有什么变故,青海那些别有用心的蒙古人立即可以拿这个来说事,讨伐自己的僭越之罪。思量再三,桑结嘉措最后以“年纪太轻,阅历不够”为由,婉拒了第司之位。

于是,天上掉下的大蛋糕砸在了布达拉宫的财务总管罗桑金巴身上,他成为西藏第四任第司。不过,无论其他人还是罗桑金巴都清楚,他仅仅是一个过渡人物,神王为桑结上位所搭的桥而已。公元1679年,识趣的第司主动辞职让位,而在达赖喇嘛的刻意安排下,桑结嘉措此时已经积累了足够的声望,于是水到渠成当仁不让,顺利继为西藏第五任第司。

按照藏族史书的记载,即使以单纯的学术而言,桑结嘉措也是著作等身的大学者,他的研究涉及梵文、诗学、医药、天文、历算、文学、历史等多个领域,而且成就颇丰。比如,桑结嘉措有三部对后世影响巨大且都贯以“琉璃”的书名的作品,其一是论述格鲁派历史的《黄琉璃》,其二是论述藏医的《蓝琉璃》,其三是论述藏族历法的《白琉璃》,此外他还有包括《五世达赖喇嘛传》、《六世达赖喇嘛传》等二十余部著作,都是研究那段时期的历史文化无法绕开的重要资料。当他正式成为西藏第司时,已经是声名远扬的学霸,黄教集团内部仰慕者甚多,人们已经不会反对这个年青人的上位,反而颇为期待,都想看看年富力强的他能为大家带来什么不一样的变化。

公元1679年,五世达赖喇嘛向西藏地位举足轻重的拉萨三大寺发布了一份布告,向大家隆重推荐新第司桑结嘉措,说他对宗教无比虔敬,知识又如此渊博,而且还精明强干到无解,这样的好第司打着灯笼也找不到啊!你们还不赶紧接受!后世藏学家写道,该布告不仅被收录在五世达赖喇嘛传中,黄教集团还在布达拉宫正门入口处的德阳厦过厅的南墙上,用工笔书写了这一文告全文,下面端端正正地打上五世达赖喇嘛两只用金粉盖下的手印,这就表达了达赖希望把他推上第司职位的焦急心情。

是啊,西藏神王六十五岁的生命此时几乎已燃烧殆尽,只剩下短短三个年头,嘎丹颇章政权又一次来到了历史转折点,而在日渐衰老的老达赖身旁,是对西藏权力虎视眈眈的和硕特蒙古王爷们,他们时刻准备着夺回本属于自己的利益。

待续,请继续期待下篇《五、文治武功》

通宝推:firsson,桥上,foureyes,马尔他之鹰,常识主义者,公鲨,光年,mezhan,胡一刀,
家园 手段肯定是有的,要不干嘛要用金瓶抽签

清朝统治者主要目的就是不想有些家族既世代掌握世俗权力,又有宗教权利。但是,还是不能杜绝。我不确定,可能是《雪域求法记》里面就讲,有个大户,家里小儿子前后接待了许多寺院来求灵童的,最后,孩子的哥哥也是当地的大活佛选了一家有钱有势又不会把活佛架空的。

孩子当上那个活佛,家人肯定是鸡犬升天。现在的那位,选中后因为西藏官府财政紧张,就把他的家人安排继承了绝嗣别的门阀家业财产。

家园 你更执着

本来诸法空相就是大乘妙理,小乘认为四圣谛实有。你所说的原始佛教并不赞同你现在所说的话。兄弟,你陷入自相矛盾了。如果说小乘是原始佛教,大乘不是。我敢问你,如果只有成为阿罗汉的法,没有成佛之法。那阿罗汉怎么能闻到佛法呢??因为没有人成佛了啊。那这样来说,大乘和小乘,究竟哪个才是真正的原始佛教。

家园 您这说法本身就是妄想分别

我可以肯定,写个帖子的仁兄没有获得过任何一种禅定。肯定是凡夫。连南传佛教大师阿姜查都称赞慧能的智慧。兄台,您肯定没有真实的修过小乘的四念处。而且你的言论本身就是推断,是从妄想里面来的。没有任何禅定基础的人妄谈涅槃,在圆觉经里说是以世间智测大圆觉。

家园 没看明白

佛法经义我不甚了了,但看你这“思辨”这里说的内容,有比较含混的地方。

你说“最严重的问题就是到底要不要入涅槃的问题。”“魔作为佛陀的敌人,当然要和佛陀对着干,即阻止众生入涅磐。”这里的“涅槃”到底是什么我也不知道,暂不去管它。

据说佛陀证悟后,就要进入涅槃,就有人劝说不要急着入涅槃,还应教化众生,然后佛陀住世说法几十年。

我的疑惑是:

你说“只有涅磐才是完全的苦的止息”,那么佛陀说法时有没有入涅槃。

如果说佛陀未入涅槃,则佛陀没有止息苦;如果未止息苦,是否说明佛陀未成就,是否意味着说法不究竟。还是说佛未止息苦,但是说法依然究竟。

如果说佛陀已入涅槃,但是仍然住世说法,那么涅槃与教化就是互不相违。

如果说佛陀已证而不入涅槃行施教化,那么按照你的说法就是外道。

如果说佛陀已证而不入涅槃,行施教化几十年之后,再入涅槃是正道。那么这几十年的精神是什么精神?几十年跟几十世在佛法中的差别有多大?

家园 涅槃的几个概念

一般而言,“证”得涅槃是指断一切烦恼,这一生结束后不会再生了,也就是斩断了轮回。阿罗汉“证”得涅槃到这一生结束期间称为有余涅槃,这一生结束归于寂灭,称为无余涅槃。阿罗汉在有余涅槃期间(对于佛陀就是他说法期间)是身苦而心不苦。(关于身苦和心苦参见 相應部1相應38經/碎石片經 http://agama.buddhason.org/SN/SN0038.htm)

所以“据说佛陀证悟后,就要进入涅槃”,这个涅槃是指无余涅槃,也即“舍身”。

关于涅槃,说涅槃不是什么比说涅槃是什么要容易。直接去描述涅槃,容易造成误解,最好的是去亲自禅修,在证到初果的时候就会第一次明白涅槃是什么。

引用玛欣德尊者的话:

涅槃虽然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途径证悟,但却不能把它说成是一种现象,或是一种结果。因为物质现象或心理想象、原因或结果、产生或消灭只适用于表述有为法,而并不适合于表达无为的涅槃。涅槃既不是任何物质形态,也不是任何心理状态。 虽然涅槃可以作为道心和果心的所缘,但涅槃本身并非心,并非名法,它不会取任何的对象为所缘。 涅槃并不依赖任何物质或意识等诸缘而产生、存在,它超越了一切名色法,超越了一切因果,超越了一切生住灭,超越了一切有为法。

涅槃的意义 [作者]坦尼沙罗尊者

[中译]良稹 Nibbana by Ven. Thanissaro Bhikkhu

我们都了解火焰熄灭的情形。火尽烟散、寂然无迹。因此我们初次了解到,涅槃(nibbana/nirvana)这个词,作为佛教的修持目标,其字面意思是火焰的熄灭, 会感到作为一个灵性追求目标,很难想象有比彻底消亡这个形象更致命的了。不过,对于涅槃概念作这般理解,实际上是一个误会,并非在文字上,而是在形象上。对于佛陀时代的印度人来说,熄灭之火代表了什么? 绝对不是消亡。

根据古老的婆罗门信仰,火焰熄灭时进入一个潜在阶段。它并非停止存在,而是处于静态,在这个不受燃料束缚的状态下扩散开来,弥漫于空间。当佛陀用这个比喻对当时印度的婆罗门人士讲解涅槃之意时,绕过了熄灭之火是否继续存在的问题,而是侧重于说明,要定义不燃之火是不可能的: 因此他关于一个彻底“熄灭”者的称谓,也是不可描述的。

但是,佛陀在对自己的弟子讲解时,更多地用涅槃的形象作为自由的象征。当时的印度人,似乎都把燃烧之火看成动荡、有依赖性、禁锢状态,燃烧时既执取、又受缚于燃料。为了点火,必须把它“抓获”(seize)。火在放弃了(letgo)燃料之后,便“自由”了,从动荡、依赖、禁锢中获得解脱,宁静、不受制约。这就是为什么巴利文诗偈中反复以熄灭之火的形象作为自由的比喻。实际上,这个词属于火的一组类比,相关词汇另有两个。Upadana,意为执着,也指火从燃料中获得的滋养。 Khandha,不仅指界定一切缘起经验的五蕴之一——形态、感受、辨知,思维、意识,而且还指树干。正如火停止执着、停止从木料获取滋养,便熄灭了; 心终止对五蕴的执着时,便获得了自由。

因此,涅槃这个形象之下的内涵是指自由。巴利论藏追溯其动词的词根为“解脱”(unbinding),也支持这个观点。是怎样的解脱? 经文中描述了两个层次。一个是此生的解脱,以火已熄灭、余烬尚温为象征,这代表已证悟的阿罗汉,有视觉听觉,敏感于喜乐,但已脱离了贪、瞋、痴。第二个层次的解脱,以火焰灭尽、余烬已冷作为象征,代表了阿罗汉此生以后的经验。来自感官的一切输入冷却下来,他/她从时空存在的最细微的苦与局限中获得了解脱。

佛陀坚持说,这后一个层次是不可描述的,即便以存在与非存在角度也不可能,因为言辞只适于有限事物。他除了以形象和比喻之外,实际上说的只是,人在此生可以预尝终极快乐的经验,而这个经验是真正值得了解的。

因此,下一次你目睹火焰熄灭时,不要把它作为消亡的例证,而看成从舍弃中获得自由的一课。

对于佛法初学者,尤其是汉人,怎么判断什么是正法,什么是伪法,其实佛陀曾经谈过这个问题

增支部7集83經 大師的教說經

那時,尊者優波離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尊者優波離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請世尊簡要地教導我法,我聽聞世尊的法後,能住於獨處、隱退、不放逸、熱心、自我努力,那就好了!」

「優波離!凡如果你知道法:『這些法不導向一向厭、離貪、滅、寂靜、證智、正覺、涅槃,優波離!你應該一向地憶持:『這既不是法,也不是律,這不是大師的教說。』凡如果你知道法:『這些法導向一向厭、離貪、滅、寂靜、證智、正覺、涅槃,優波離!你應該一向地憶持:『這是法,也是律,這是大師的教說。』」

所以能导向“厭、離貪、滅、寂靜、證智、正覺、涅槃”的才是正法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