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发展目标的观察与思考(一)长期经济增长原理 -- 陈经

共:💬563 🌺4937 🌵7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38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冷热写反了?热战要啥思想,它也不需要资源,核弹个把够了
家园 我想起我的第一份工作

在犹太人开的塑料泡沫橡胶加工厂当冲床操作员。我的工作有时间和出货量的要求,但是不那么紧。我们老板除了我们厂还有另外一个厂在附近。另一个厂是流水线作业。我听说一开始是一小时55件成品,后来65,75,最终是85.害的厂里的工人只剩下中国人了。本来厂里还挺多南美人,印度人,可勤劳又智慧的中国人一来,他们就混不下去了。本来中国人就勤快,手脚利落,还老琢磨怎么省时间。结果咧,工作效率大幅提高,但是工资不涨。犹太佬开心得不行,亚非拉的兄弟姐妹们恨得不行,中国人累的不行。有时侯想想,唉,太聪明了也是个事。

家园 即将到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会让很多国家现原形的。

中国投资拉动走不下去,是因为投资边际效益越来越小。不是不想投资,而是拉不动了。原因复杂,比如房地产经济,比如结构不合理,结果就一个,就是拉不动了。

美国也走不下去了,所以整个世界面临调整。

中国最终会没事,过程中跟其他国家一样,都会很难受。

美国会崩溃而收缩(参照大英帝国或者前苏联),10年内吧。

家园 泰勒制
家园 人均如何追美国?

1.服务业统计完全。房租需要完整统计,加上“自住房虚拟房租”这一大杀器,光这一块中国的GDP就能增加5%到10%;

2.平均工资的继续提高。现在最低工资标准快速增加,直接抬升了服务性行业的整体产出。

第一招是统计学上变变花样,第二招是靠人力成本的增加,前者软后者硬,双管齐下,汇率GDP超过美国不是难事。

家园 哎,坐到陈大的沙发了
家园 (三)生活水平

长期高速经济增长是世界纪录,拉开第二名都五倍,人均却还没到世界平均水平,难道当初基数就那么差?也不是。前30年增长率基本有世界平均水平。再前面蒋光头挖的坑是深了些,有这个因素。主席时代爬坑很辛苦,乱子多,经济上还没爬出来。但改开35年再怎么也出坑了,我们要抛开扭曲低估的人均GDP,看看现在到什么水平了。

其实邓小平有点冤,他说的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根本就不是“人均GDP”。按中国当初统计“国民生产总值”的办法,很多国家GDP都完蛋了,服务业全光,汇率扭曲也没这么厉害。中国就已经是发达国家了,美国也不在话下了,钢铁水泥是它的十倍。要按邓小平陈云琢磨的事,三步走的最终目标“21世纪中叶中等发达”提前40年实现。那个时代人的想象力有限,小平的翻两番已经很吓人了,陈云说4%稳健好。现在这么牛的硬数据,小平陈云是绝对想不到的。4万亿美元外储,谁敢想?邓小平开会只敢吹“同志们,想象一下,有一天我们会有100亿美元”。现在中国领导人盘算的事,根本不是三步走战略,要复杂的多。谁知道巨大的产能反而会成麻烦?

当然“国民生产总值”太重物质,要调整到GDP统计,但是虚的地方又扭曲过头了。比较好的还是按王震的办法,看普通人的生活水平。现代信息社会,中国人的生活并不神秘,世界各国过得如何也不难知道。

我的判断是,如果排除一些困难情况,是接近发达了。实际生活水平,一部分人比发达国家普通人要好,一部分人差不多,一部分人差一些。三类人都非常多,都有可观的财富水平,不只少数富人。一个普通中国人,和发达国家平均水平比较,可能中国人钱多些,外国人收入高花钱猛,生活水平说不清谁更好。这个是中国的“主流生活”。如果过不上这种主流生活,就是困难群众了,也很多。这里说的人群具体数值难于统计,但都上亿了。至于发展中国家就不要提了,没人看得上。

问题不是追赶发达国家,要复杂得多。很多人生活水平的追赶基本完成,似乎也不特别难,应该有机会够得上,于是就成了全国人的“目标”。困难群众大片大片的,必须搞到主流水平,任重而道远。

这在世界经济史上是没有过的。通常经济学家提起“贫富分化”,不管严重程度如何,指的是人群的分化,而非经济结构。在单一的经济结构中,人群有巨大的分化,吃肉的少,喝汤的多。但在中国,意义更大的是经济结构本身的分化,各种经济形态多种多样,最复杂最混乱。国有、民营、外资,政府、企业、社会,内向、外向,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农村、乡镇,竞争、垄断,传统、新兴,乱到了顶点。

在这种谁也理不清的复杂结构里,相当多领域展现出强大生命力与先进性,是支持全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环节。众多普通人在其中生活,不只是少数富豪。中国隐约出现了一个竞争力至少不弱于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这个经济结构成为生活标杆,非常具体地描述了中国人应有的“生活水平”。大片的地区与人群没有加进去,或者参与的程度还不够。还有大量与这个经济结构匹配得不太好的结构存在,需要调整适应,听上去就很头疼。

一个容易发现的领域是淘宝代表的电子商务,这是世界最好了。淘宝软件用起来很方便,用智能终端买东西两三下搞定。淘宝上商品很丰富。淘宝价格很便宜。淘宝快递服务很好。淘宝改变生活方式。离开中国,这些就没有了,不少出国的人发现不方便。很多台湾人用上了淘宝,从电商意义上先被统一了。香港快递费贵,不能很好利用淘宝这个平台。淘宝是很好的例子,人均GDP高不一定好,高了反而搞不出来。美国有Ebay, Amazon,看上去销售额也不小,但不是一回事。快递费就贵上10倍,也没那么便宜的价格。但GDP总量低了也不行,其它国家更没有,生产不行、基建不行、IT不行、市场不行。淘宝是给普通人用的。富人无所谓,要什么东西拿钱往上招呼。对不那么富的人,有还是没有区别不小。

另一个例子是高铁系统。现在陆续开始组大网了,要覆盖全国中等以上城市,快大功告成了。这也是世界最好,规模最大,价格最便宜,以惊人的速度建成。有没有高铁,区别很大,经过的地方最清楚,都想尽办法捞过来。高铁也是给普通人用的。二等座数百元的价格,收入上升很快的中国穷人也可以承受。不用太多的钱,就能享受高铁的便捷、准时、舒适、安全。人均GDP不用太高,普通人就能负担得起,事实上已经有很多收入不高的群众用上了。建成2-3万公里高铁,绝对可以震憾世界。别的国家看来是搞不出来,最多个把线路,组网不太可能。建起来太费钱、太慢、太麻烦,用起来太贵。

还有一些不起眼的事。比如看体育节目,在中国内地非常好。有线电视费一月二三十元,一堆台,体育台只是一小部分。在香港想看英超,要和电讯盈科签约,月费398港币。一次交36个月才免6个月,掏出11900元看球赛,这叫啥事?掏了这钱,就是服务类GDP,很多国家都这样。在内地,这样卖电视节目不是疯了?看英超到广东卫视,央视还有一堆各国联赛、欧冠,资源过剩,又开了个CCTV5+高清频道。基本不花钱,想看啥看啥。

和体育节目类似的,是免费的影视视频资源。有时只有中国内地能看,境外的IP不让看。这不是盗版,内地网站花钱买了版权的。好看的外语剧总有人整出中文字幕,有时还几个版本,人多力量大。还有网络小说之类的,有为数不少的人在奋笔狂写。总的来说,如果想过看球、看片、看小说的休闲生活,性价比非常高。基本等于免费,有那么一些人花不多的一点钱,就能把这些事弄出来。这种生活方式搞过头了也许不那么健康,但总归是一种全民福利,有比没有要好。在这些事情上,富人穷人是彻底的平等。

还有一些基本生活服务,在中国便宜又方便。网络坏了,一个电话中国电信立刻派人来,不行再派高手支援,总能解决问题。在香港网络坏了,很可能几天后才有人来修。有时甚至要等两三个月,理由是要“挖地”,得政府批准,这段时间弄一个3G上网USB先顶着。水、电、煤气之类的,总体来说费用不高,有问题处理也快。是有某些国家全免费之类的传说,但非常少,不具有普遍意义。不少发达国家,基本的水、电、网络、能源、通信消费要花不少钱,这都是GDP。中国普通人在这些基本生活方面不比发达国家差,花的钱少多了,性价比不错。也有不少困难群众还过不上,但越来越少,最终基本会全面覆盖。比如中国移动已经把基站全建好了,水电都有全面覆盖的发展过程。这事其实挺难的,不少发展中国家看人均GDP比中国高不少,这些基本项目就混不过去。

还有吃吃喝喝,这本就是中国的传统优势。中国人出去吃喝选择多,丰俭由人,不管穷富吃喝生活是很丰富的。普通群众越来越活跃地参与吃喝运动,有相应的心理享受。不少出了国的人很怀念,看舌尖之类的节目受不了。

给以上这些生活提供支持的,是各种各样的经济体系。民营的淘宝,国有的高铁。官办的CCTV,新兴的门户网站。竞争的家电,垄断的电信。到底哪种模式“好”,谁说得清?

一个屌丝,到富士康打工,基本工资2000多。加些班月入3000-4000,包吃住,一年存个2-3万。有了这些收入,可以做很多事。花500租个房,比香港人强。买个LED电视,1000-2000,空调1000-2000,洗衣机1000,都是不差的品牌货。1000网购个小米手机,和iphone4S差不多。整个台式电脑,2000多不差了。出去光膀子吃烤羊腿,一个150。出门公交地铁,便宜方便。坐高铁回家乡,300-500。除了烤羊腿,这些价格都没涨,或者跌了不少。这个社会底层屌丝,已经可以过上这些物质生活了。甚至生了小孩,也学着去搞外国奶粉。

还有比民工还要底层的,连这些也买不起。但可以清楚地感觉到,存在一个支持这些物质生活的庞大结构。五六年前,富士康民工收入1000多的时候还不行。这个结构正以惊人的速度,覆盖越来越多的人。说不清楚,香港台湾的愤怒青年,生活水平比富士康民工强在哪。

层次再高点,就买车买房。档次地段不论,新车新房看上去品质并不差,比起外国的破烂二手车房强不少,便宜的也大把。这也很现实,稍努力点就够得着。只要是不稀缺的,难度都不高。很多人还没有,将来肯定会有,正在盘算。香港台湾很多人将来也不会有,不知道发达到哪去了。

生活当然不只电器手机车房这么简单。要档次,要安全,要舒适,要发财,要出人头地。众多中国人在争夺资源,乱象纷纷。所以要改革,要反腐。但是以上这些基本生活,已经可以把几乎所有发展中国家挡在门外了。

现在人们已经开始质疑,所谓的发达国家生活,好象也就那回事,到底强在哪?收入高些花得更多,也并不更有钱,物质消费也就那样,生活好的远比想象的少。一些从前的“高大上”被拆穿显出了破落相,承受普通中国人粗鲁的鄙视。很可能,这就是世界经济的真相。

通宝推:山上起风了,胡极品,Leono1,老财迷,唵啊吽,jboyin,terron,老虎尾巴,小白兔albert,清水中出芙蓉,搁浅的船,Juventus,四条,胡子,加东,hycpla,向前向前,钩河木,jhjdylj,风暴,流云天下,老惰,东方射日,舞动人生,米宝,拿不准,决不倒戈,回车,被明月兮佩宝璐,daharry,里海虎,霍去病,铁手,青颍路,飒勒青,jent,北纬42度,云中飞,清风居士,廖石,不远攸高,无无名,
家园 也许大头是基础设施和住房还有差距,按人均
家园 生活水平是用‘人均购买力’来衡量;GDP是生产力的统计。

GDP意味着producing,即倒腾钱的能力。任何买卖都在倒腾钱;不同的是,美国人在‘服务业’里倒腾的多,中国人在制造业里倒腾的多。

人均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才能衡量生活水平,这跟物价、汇率都有关。世界银行的报告里还提到中国的人均购买力只有美国的1/10。 我认为这个数字是可信的。

就拿房子一项来说,中国人省吃俭用,费尽三代的积蓄,来买一套房。以美国人卖房子的标准来看:工作一生收入的1/3-2/5来付房贷,30年付清。就这一项,中国人的人均购买力跟美国就差5-6倍。再加上,美国人买房子附带买地,买的房子寿命也较长。

所以要提高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就要提高中国人的购买力,降物价/提工资;只是提高GDP,可能有用,也可能没用。

家园 我唯一不理解的是。。。

日本从战后恢复、再次起飞到鼎盛时间跨度为35年(1950年-1985年),中国改开(1978-2013年)也35年了,为什么两国的人均国民收入和人均GDP相差10倍之多?这是怎么回事?求教陈大解惑。

家园 中国人每年新买的房子套数,是美国人的20倍

面积也是10倍以上。

世行的人均购买力计算,和人均GDP计算是一样的虚胖逻辑。

美国人“算”出来,购买力是中国人10倍。

中国人真的买了10倍的东西。不仅买了房子,还买了一堆东西,全是世界最多,连汽车都比美国人多多了。

买完了,存的钱还比美国人多多了。美国人没买什么房子,还借了一堆钱。上大学就要借大钱。钱几下就花光了,然后去领食品券。

家园 日本炒,中国压,最大原因是汇率

中国汇率贬值了三四倍,日本升值了三四倍,这个差别太大了。但日本的代价是长期经济增长率为0,中国得到的是10%的增长率。按均衡汇率,日本贬一些,中国升一些也说得过去,差距可能就缩小三倍左右了。但都不会这么做,各有原因。

除此之外,日本的人均收入人均GDP是往高里炒,人的互动环节收钱多。中国往低里压,为了照顾收入低的,很多东西弄成免费或者低价。

主流实际生活水平能比一比了。当然日本强的是困难群众非常少,比较均富。中国还有很多困难群众确实是收入太低了,生活水平增长较少。

家园 嗯,见识过中国人的超强购买力,中国游客在美国

看到三五百美元的拎包,一买买一堆,还说:便宜!这种包在中国买要花 8000,上万!有朋友卖了上海的两房一厅,在纽约附近买了一个大豪宅。洛杉矶、纽约、旧金山的房价已经被中国买家抬得很高,有的一买就是几套,几座;有的甚至只跟经纪人电话、QQ上交谈,都不到美国看房子,就把房子钱付了。

家园 说买房子就得说房子位置在哪

工作一生收入的1/3-2/5来付房贷,30年付清

中国也一样的。

地级市,房价五千,80平,40万。

一人一年五万,工作四十年,挣两百万。

正好五分之一。

这个算法大概没错。

家园 您能不能说汉语?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38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