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看书:第四次再版的吴法宪回忆录 -- 属虎的懒猫

共:💬43 🌺234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的太好了,看过一篇回忆文章

这篇回忆文章,说当年在井冈山,有一天该吃饭了,可是除了一些稻米和辣椒,什么也没有,连筷子、碗都没有。

于是,稻米煮熟后,毛泽东和罗荣桓就用手吃。 一手抓一把米饭,中间包一个辣椒,吃了这顿饭。

家园 从我目前看到的资料

只能说邓从思想上跟随毛,当然这应该是毛以后看重邓的最主要因素,从操作层面,很难看到毛邓互动。从想当然的角度,长征后期,邓再任中央秘书长,这个职位不高,事务性的,可能与毛互动,但留作历史的不多。

家园 太祖真正重视罗帅是要等到古田会议以后了

由于罗帅不喜欢出头,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太祖都没有明显注意他,比起林彪来说是要慢一些了。

家园 这个吃辣椒曾经产生了分裂红军的大问题

秋收起义的湖南籍红军和南昌起义的源于北伐军第四军的广东籍红军吃不到一个锅里去,负责后勤伙食的多为本地人,猛买辣椒,当然除了辣椒其他蔬菜供应也难,两方每天为了吃辣和吃不了辣而争吵,后来罗让先做好菜再分两份,湖南兵吃那份后加辣椒,广东兵那份不加辣椒。

家园 好奇一下,吴胖子会议录的稿费归谁所有啊?

吴胖子写回忆录的时候,应该是他在被剥夺政治权利期间,这稿费可以归他或者他家人所有吗?

当年江后保外就医期间,看到儿女穷困,争取主席的稿费未果。就在江后过世不久,一部名为《江青回忆录》的回忆录在北美问世,稿费在当时可谓天价,但是被盗出回忆录那家伙拿了。后来,我党辟谣,说美国那部《江青回忆录》是西贝货,真正的江青回忆录还在档案馆。

以此推之,无论《江青回忆录》是出版,还是在档案馆,好像所有权都不归江后或者她家人所有。如此说来,吴胖子家人是不是也不能拿其回忆录的稿费?

纯属八卦!

家园 这个问题很有趣,要分是谁

毛等的稿费,那是归国家。李鹏的稿费,记得曾经悄悄地捐过300万还是30万,人家不让宣传。邓夫人卓琳捐过邓的稿费,10万(?),被CCAV评为感动中国的人物。李、邓夫人待遇有别。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的稿费不归国家。我不知道他们的书稿内容与毛的有何区别。退一步说,毛在当党的主席前的文章,未用公帑,为何充公?

以上数字可能不准。知道的请更正,拍砖也行!

家园 这大概就是个演义,经不起推敲

所谓源于北伐军第四军的广东籍红军无外乎指的是主要由叶挺独立团扩编组建的队伍,且不说最初的独立团就不完全是广东人,而且不足两千人的独立团在湖南湖北几经恶战伤亡惨重,其补充基本上都是两湖子弟,后来的几次扩编,其兵源也主要是来自两湖,到了南昌起义时最初的广东籍成分还能剩下多少?再说了,南昌起义失败朱德聚积的残部不过八百人,所谓的源于北伐第四军者顶多也就是这个数,而且在这八百人中大概也已经没有多少广东籍了,再经过湘南暴动井岗山斗争的几年转战,即使是这八百人又剩下了多少?

吃不了辣的红军应该也是有的,当时在闽西就很是扩了一下红,但这是后来的事了,和所谓源于北伐军第四军的广东籍红军可扯不上关系。

家园 不看僧面看佛面,还有太祖那块呢,搞到蓝屏都看不下去了,

估计是太过分了。

家园 梁兴初就是湖西肃反时被罗帅飞马救下的

从李作鹏的回忆录来看,陈光这个人的大局观实在是不咋地,他竟然想让陈济棠当广东省主席,以换取和平解放海南。这想法也太不靠谱了吧

家园 他最大的争议是南下时私自办了一个军事训练班

这哪是他这样的人该搞的?树挪死,人挪活,他要是早点像郭天民那样换个军区或许能有转机,比如去刘帅的手下干。

家园 他最大的问题是自己的心态放不下来

他在历史上达到的高度不是郭天民们能比的,名义上中央军老大的历史包袱他一直背着,架子始终端着放不下来。刘邓,陈粟,贺龙那些地方他不一定看得上眼,对聂他大概也不会服,在地位比较超然的叶参座手下应该算是比较好的结果,但结果也处不好,他自己是有责任的。

家园 刘帅不同样是从红军总参谋长下放到129师的?

长征过湘江的时候还被安排到殿后的红五军团当参谋长,而且要论资历,刘帅参加过南昌起义,六大做过军事报告,和湘南暴动时才加入红军的陈光比哪个更牛?刘邓都是能上能下的主,对陈光这种人应该是能够宽容和改造的。最重要的,刘邓等其它军区有仗可打,和扔在哈尔滨看风景的闲职哪个更有利于发展?郭天民跟着刘邓在大别山转悠了半年多,顺利成为了四兵团的高层领导。

家园 这可不是演义,不过细节有些问题

《罗荣桓传》:

 

  红四军共有三个纵队。第一纵队是老二十八团,战斗力很强。二纵队经过罗荣桓等近半年的辛苦工作,也赶上来了。三纵队原是老三十一团。在汀州整编时,为了加强由闽西地方红军编成的第十二军的战斗力,已将其成建制调到十二军,而将原十二军的第二、三纵队调入红四军组成新的第三纵队。当罗荣桓到任时,比较弱的就是这个纵队。部队转移到江西后,这个纵队有许多福建籍战士因家乡观念严重,纷纷开小差。第十九大队在汀州原有一百八九十人,到了瑞金,只剩下七八十人。兵员不足,他们只好打了一面“扩大红军”的三角旗子,沿途招募,又补进了不少江西籍的战士。罗荣桓非常注意对这支新部队的培养、锻炼。到瑞金后,罗荣桓便把行李搬到第三纵队,深入部队进行调查研究。

一天,他带了三位干事、一位勤务兵、一位马夫来到第三纵队的特务大队。

  经过同战士们一道生活,罗荣桓发现,部队扩大以来,团结问题突出起来了。这个大队的大队长是湖南老乡,爱吃辣椒。政委是广东人,偏偏不爱吃辣椒。买菜的时候,大队长经常嘱咐司务长买辣椒,要挑那种又红又尖的,越辣越好。大队长这种爱好得到了同样喜欢吃辣椒的江西籍的战士支持,可却遭到不爱吃辣椒的政委和福建籍战士的反对。这位大队长又有点军阀残余,古田会议以后打人固然不敢了,嘴里骂骂咧咧的却仍然是家常便饭,而政委也不肯忍让。于是,吵架就不可避免了。

  罗荣桓了解这一情况后,出席了大队的支委会和士兵委员会。在支委会上,大家又扯起了吃不吃辣椒的问题。罗荣桓发了言,他说:“我们这个大队有江西人,也有福建人,还有广东人、湖南人,来自四面八方。要不是革命,大家谁也不认识谁。革命使我们成了阶级弟兄,我们一定要团结,不团结,工作搞不好,仗也不能打好。所有的共产党员都应该在团结方面起模范作用。我们湖南有这样一首民歌:‘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扎麻绳扯断难,众人拾柴火焰高,齐心团结金不换。’这说明了团结的重要。团结,这是一个出发点,有了这个出发点,一些具体问题,象吃辣椒的问题就好解决了。太家应当互相谅解、互相照顾。今后可以少买点辣椒,单炒,爱吃辣椒的湖南人、江西人的需要就可以满足了。但是,不要放到菜里头,这样也照顾到了福建人的不同的口味。”

  经过罗荣桓的耐心教育,这个大队几个干部都作了自我批评,表示今后一定要团结起来。

  罗荣桓离开特务大队后,又走访了几个大队,发现福建人和江西人之间的团结问题普遍存在,除生活习惯不同外,语言不通也是造成隔阂的原因之一。

  针对这一情况,罗荣桓召开了专门研究和解决团结问题的政工会。罗荣桓在会上说:“福建的同志刚从地方上出来,讲话别人听不懂,他们坐在一起是很自然的。这不是什么小宗派、小集团,当然,福建的同志也要学国语①[当时用语,即普通话],你们干部今后向部队讲话,要学着讲国语,不要讲土话。在这个问题上,干部也要用自己的带头作用去影响战士。今后,部队还会不断发展,五湖四海的人都会碰到。如果不会讲国语,指挥部队就会发生困难。”

罗帅在红四军二三纵队政治工作的出色,是他后来能正式升任红四军政委的重要原因。红军内部的山头主义也不仅仅是这件事情,后来一次反围剿前就过不过赣江三军团的湖南湖北战士就有不同意见。

家园 呵呵,所谓的演义就在这里

这里从头到尾可曾有一个字提到“源于北伐军第四军的广东籍红军”?几年征战,兵员成分早已天翻地覆,岂可想当然?所谓的演义指的就是这个。

家园 吴法宪的回忆录看过了,的确值得一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