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的喀什, 我的南疆 -- 故乡在喀什

共:💬4020 🌺39786 🌵15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268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只拆不建,容易授人口实,过于激进,搞出大乱子的话

代价太大,难以收拾;温水煮青蛙,以建之名行拆之实方为上策

家园 正式因为由政府收宗教税,才让资金流向清楚。

以后收了宗教税,清真寺,教堂,喇嘛庙的支出都只能从这一部分出。而且税收上来后,比例可以由政府控制。私人建设宗教场所视为非法。

信徒们不交,就不可以用侵犯宗教来闹事。

家园 正解。党的势力其实还是在的。拆个寺其实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正解。党的势力其实还是在的。拆个寺其实就是分分钟的事情。

什么清真寺不敢拆不能拆。要起冲突,要民变。

彩条布一拉。挖掘机开进去就拆了。谁敢拦?

文拦你是两面人。武拦你是暴恐分子。

别说你清真寺 就是你建筑外观有 拱顶造型装饰 一样扒掉 给我改成方的。

具体是那我就不说了

这种事情其实主要是控制个度 同时给出路。宽严相济 才能纠正错误。

家园 那就只好等下一次

国有难回必乱了。几百年的祸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个要做长远打算。一时搞不定,就搞一世;一世搞不定,就搞十世,终究要把它清除。

家园 实行教众和寺院的挂钩制度

挂钩少的寺院关闭,连续关闭3年以上的寺院拆掉。

改寺院挂钩的教众出现两次以上暴恐事件的,拆寺。

挂钩教众多的寺院,连续5年教众没有出现暴恐事件,允许他们兼并其他寺院。

通宝推:猎手,witten1,故乡在喀什,
家园 这个比较好

有打有拉。

关键是:给出路。

可以把这看作新的连坐制度。其实阿訇对自己的受众,责任非常大,然而自邓以降,对这些宗教上层都是只给权利,而无需负责任,如此不糜烂才是怪事呢。

家园 引蛇出洞
家园 不打破伊的组织最终会失败
家园 12. 大海的儿子, 英国一带一路(三)

如果说《大海的女儿》象征着童话对爱情理解的最高境界,那么英国对大陆一次次追求的完败就诠释着现实对巴比塔式发展模式的苛刻与残忍。读着一次次站起又倒下的英国,总是让我想问:莫非大海的儿子就是此君?

与英国人聊历史,讲起内尔逊(Horatio Nelson, 英国海军著名将领), 德力克 ( Francis Drake), 温哥华 (George Vancouver, 英国著名探险家), 库克 ( James Cook, 英国著名探险家)。。。, 英国人日不落帝国的豪情真是侧漏。但说起英国人的大陆梦,英国人的声声叹息,也是让人唏嘘。

不是老天不给机会,除了日不落帝国的架子外,滑铁卢之战,一战,二战,冷战等各役,英国都是胜利者。

英国的大陆梦难圆,究其根本,大约有三个原因。

第一,国民进取心消失。英国掠地,圈地,夺地的战绩可圈可点。不过,财富的分配方式实在是太低级。那么多的地方创造的财富惊人,不过最终的去向让英国和英国外面的人都受伤了。英国外面的人,如北美的美国,亚洲的印度,脱离英国都是因为财富被抽血式的剥削,在没有了融入英国的可能下,当地人除了忍耐或造反,还有什么选择?

在英国的人其实也不容易,贵族讲的是传承,衙门要的是学历和资历。不要和体制做对就是胜利。肥猫,懒人鞋就成了英国国内人的生存之道。

如果把整个帝国看作一个大工地,那么"我为什么要修这个塔"就是每一个工匠每天自问的主题。 这样的塔能不倒?

第二,经济主体的错位。1857年,英国政府把东印度公司接管了。这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在此之前,东印度公司在亚洲带行英国政府的职责,中国历史上具有转折点意义的鸦片战争(1839 - 1942), 都有这家公司的参与。企业代行政府职能似乎可以勉为其难,那么政府带行企业职能就没有问题了吗? 当然不是。英国结束了东印度公司的运转后,英国在印度经济的运作就发生了变化。简而言之,越俎代庖把在印度的横征暴敛披上了一件貌似鲜亮的法律外衣,实则让印度与英国的经济依存渐行渐远。毕竟,政府和企业算的账是不一样的。

类似的故事后来还发生在英国的航空制造业上。英国谚语"old dogs don't learn new tricks"用在英国政府上,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第三,前瞻性功能的缺失。在帆船时代,在主桅杆的顶部,有一个叫"Crow's Nest "的小阁间。一个水手就从这里观察远方。根据此处的观察,船长做出相应的航行安排。尽管英国人对造船,航海绝不陌生。但在国家的治理上,则是没有类似的机制。"没有永久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久的利益"

(there are no permanent friends or enemies but permanent interests); 他人即地狱 (hell is other people)等等貌似聪明的判断把英国的朋友圈搞得越来越小。只会头疼医头的政策一次次地证明了英国的狭隘和短视。欧洲联合发展航空制造是从英法开始的,但最后只有协和真正落实。后来的空中客车也是欧洲几个国家联合制造。英国和德国的区别,不止是法国人看出来了吧。

英国的崛起不是一蹴而就的,英国的衰落也不是轰然倒下的。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英国人知道这句话,但不理解,非常可惜。

总而言之,英国大陆梦无法实现,政府的角色是根本。在许多问题上,政府不是万能的。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哪些要"为"? 哪些要"不为"? 这是英国殚精竭虑,绞尽脑汁,就是没有搞清楚的。其实德国已经把这条路子走出来了。只是英国人认同吗?

走到今天,英国还有再崛起的机会吗? 这是许多人在思考的问题。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

不过,如果坚持只做"大海的儿子",那么英国的结局则是没有多少悬念的。想走出海岛,走向大陆,只能拥抱大地,没有别的选择。

对于今天要走向"一带一路"的中国,英国就是殷鉴。

通宝推:秦波仁者,青颍路,独草,mezhan,盲人摸象,然后203,老老狐狸,
家园 是的,清真寺太多了,可以(也应该)拆掉 90%

现在网络发达,村村通了,完全可以组织网上朝觐,网上清真寺,网上麦加。

网信办组织几个网游公司,用《魔兽世界》的模版,打造网上麦加,轻而易举!让年轻信徒上网进行宗教活动,阿訇全部用 NPC,朝觐每人开一个副本。

念经斋月,可得经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经验翻倍。年轻人不就是喜欢升级嘛,我让你升!打穿黑袍的暴恐分子,多得经验。

把阿訇的手全部斩断,党领导一切,当然也要领导信教群众,不容阿訇作梗。

先在国内施行,将来我们才是全世界正宗伊斯兰教中心。 阿拉伯那边打起来,黑石头炸上天,我们这边还有个网上版本,功德无量。

家园 用人工智能解读古兰经,然后讲给绿教徒听

创新啊,史无前例啊。。。。

啥?中东那群人不服?你来和人工智能辩论啊!辩论不过要动手!放马过来!

家园 德国一半的人已经不信教了,不存在大多数人交宗教税的情况

不信教的人,是不用交宗教税的,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只有信仰比较坚定的人,在某个教堂登记,才会交宗教税,宗教税也是会分给交税的人登记的那个教堂。而不怎么坚定的,谁会跟钱过不去啊,自然是不交了,当然,也就没在任何教堂登记名字。

家园 宗教这一块儿,资金来源由政府管起来,比放任自流好得

宗教税对佛教不适合,佛教信徒们都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佛教还经常有某禅师个人化缘募捐,修建寺庙,或者某人许的愿实现了,因而还原给佛像重塑金身之类的“佳话”。如果把个人大笔捐助的路堵死了,对佛教是极大打击。对别的宗教的影响不好说。

当然,总体来说,宗教这一块儿,资金来源由政府管起来,比放任自流好得多。宗教税和个人收入挂钩,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让宗教资金透明的方法。不过,平时个人烧香的时候,给寺庙捐助,都是现金投入,这笔资金,不好监管。而且某个大笔捐助,可以被说成是平时很多人的小笔募捐,这也不好查。如果规定以后个人给寺庙的捐助,不能通过现金,必须用手机支付方式,这样可以杜绝大笔捐助冒充分散的小笔捐助的情况。

家园 宗教税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杜绝别的大笔资金来源

如果别的大笔的资金来源不能杜绝,那么宗教税就只会让事情更糟糕。如果能有效杜绝别的大笔资金来源,宗教税倒是一个好办法。

家园 德国的情况就是多数人不信教了,但仍然在交宗教税

德国的年轻人基本都不信教了,也不去教堂,但大多数人仍然在教会登记,按月交宗教税。

因为,如果你想不交宗教税就要声明退教, 被教会除名,不能在教堂举行婚礼,葬礼,不能为孩子洗礼。这对你的家庭,尤其是老一代人是耻辱,会把排斥在社区活动之外的。

所以,在德国,除非是真的穷疯了,或者是逗比,没有人会为了那点钱而退出教会的。人不会跟钱过不去,但更不会跟自己过不去。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268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