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解析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 -- 唵啊吽

共:💬305 🌺2975 🌵3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家园 和平崛起

就是不打仗、当年G7中G6為何被迫簽広厦協議、是因為美国不願譲美元貶値而譲G6的貨幣昇値、同今日美国譲人民幣昇値属一曲同工、当年G6単独没一个能同美国分庭抗礼、无論軍事、経済。欧洲的美国陣営国家在、在政治上就是美国的属国、所以在軍事方面不必担心美国侵入、但経済方面広厦協議就是赤裸々的略奪、所以欧洲才会抱団、在経済上用欧元跟美国分庭抗礼、而中国在政治上是完全独立的、軍事上因為担心美国侵入、毛時代就擁有两弾一星、五十年前中美軍事実力那般懸殊、美国也沒能用武力達到政治、経済目的、今日TG怕誰?今天美国如果対中国動武、軍事上肯定占便宜、但美国和美元都会降至二流、因為欧洲不是SB,毛子亦非善茬、如此代价美国会付?只有日本一廂情願想譲美国為其火中取粟、自作聡明。

所以TG説;和平崛起就是不打仗地和平崛起、陽謀啊陽謀、而TG経済競争決不手軟、小卒過河小歩快跑、用美元開道、人民幣跟進、再用人民幣取代美元、完全平和手段、另外TG種科学技術樹的積極性比誰都高。等人民幣走出去之後、美元啊美元、能不貶値嗎?那時美元是以貨幣的形式而不是以資本的形式回流美国、美国能用世界最強的軍事力来解決国内的通貨膨張?

美国GDP叫大、中国叫小、彼比心知肚明。

家园 我感觉中国的生活相关能源消耗不差于美国

只看沿海地区的话,应该比美国还高,人均也不差。

如果算上工业用能源消耗,中国超过美国是肯定的,这些数据应该不难得到。

但是美国对资本的使用量与相应的在科技上的带来的规模,是中国现在还不能比的。几个人的小公司,吃穿用没有多少,但是教育出这些人是个大花费,医疗住宅是大消费,美国对教育与医疗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这方面的减耗是早晚的事,但是如果这几个人是科技类,对资本的消耗仍然是大头,动辄几百万投进去打水漂,动辄上市收购后市值几十个亿。

这里面看出的是资本从全球大企业搜刮最后一点油水,与对高科技研发的大量浪费之间的对比。中国向美国输血的本质是全球资本围绕美国研发基地运作的结果,高附加值的科技部件倾销全球的结果完成了这个输血再反馈的回路。当然中国产出的一大部分也被用于提高本地工业基础,人才培养,生活条件改善等方面,但是主旋律是在资本的大机器中做了一颗螺丝钉。

美国另一个与对科技高投入相关的经济组成部分是军工联合体,而且与经济,与资本融合的天衣无缝,比如谷歌购买了大部分研制到一定成熟度的军用机器人公司,而亚马逊使用drone送货的呼声里难免没有军工部门的参与及对技术的支持,而各高校科研机构与军工的材料电子的相关支持是美国一个很大的网,可以说冷战形成的这个举国体制基本上仍然在运行,甚至更隐蔽更深入了。

总而言之,美国在生活娱乐等领域主流思想是减耗,对经济整体上是改革臃肿的制度性消耗,未来不会走高能耗维持下的生活水平,西欧的今天就是美国的明天,德州最近准备上马达拉斯到休斯顿的日本新干线技术,与电动车的政经推动,以及明显的长期性的在科技类上的大手笔,说明美国对自己与未来世界的棋局定位非常明确。

家园 我瞎说两句

我体会的美国的强大在两端:一个是低端的人均自然资源储备,一个是高端的技术,军事和金融是体现、也是用来剪羊毛的手段。

中国要走同样的道路赶上来,先要解决资源和技术的里子问题、然后要解决军事和金融的面子问题。中国要按英美相继的方式过渡,资源限制是个硬限制。历史上,其他国家是想用军事解决资源问题,都没有真正成功。中国怎么办,我不知道。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自然资源美国未必是优势

资源本身的数量是一方面,怎么用这些资源,人类的劳动创造是另一方面.劳动创造价值不是空话.

我在思考美国吃喝玩乐的问题时,开始认识到这一点.美国的物质如此丰富,但最后体现在生活中,反而单调贫乏. 这不一定是一个可以轻易解决的问题.

家园 从基础设施方面比较中美欧差距不大

中国更新更现代化一些。但是人均下来,中国的基础设施是供应多少人,欧美是多少人在使用,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

最近国内老人来住,出门到一个海外小城转转,老人才那里人口至少几万人,我一张嘴就是几千,结果查下来是我对。整整一个数量级的差别。

生活水平不只是吃穿用,环境,空气,空间,学校,商场,道路,这些都与生活压力,精神紧张息息相关。个别美国地区有发展成为巴西贫民窟的趋势,比如主要的黑人区,底特律,大城市的老区,这些地区基本上属于被放弃的“自治区”,但是不代表美国主流人口的生活形态,尤其与中国,印度等国家的现代化基建主要从大城市开始向二线,乡村扩展相反,美国的大城市除了一些商业集中地区外,基本上是与现代化隔绝的。

第三世界移民进入美国后的聚集地,往往是一些败落的但是基础建设是几十年前形成的地区,比如华人占多数的地区,对基础建设与环境的管理上,后续提高有限,同时人口的大量聚集产生了类似亚洲地区的密集度,这大概是华人的一个生活喜好,但是这样的地区同样不具代表性,也属于特别“自治区”的形态。

家园 我也希望能尽量客观的看待这个问题

我也担心是不是因为自己不适应而看低了人家。网络上对美国的吐槽,只要我没有遇到,基本不采用,就按最好的情况来看,黑人区就当他不存在没问题的。我时刻在反省是不是因为习俗问题冤枉了人家,但好像不是这样。

曼哈顿虽然街道地铁烂了点,但可以理解,不是吐槽点,可能也不适合居住,但这不是问题所在,我认为曼哈顿仍然可以位列世界顶级城市之列,有些地方不如中国一线不是问题,我可以理解,就当不存在,看主流。我就算不喜欢住曼哈顿,也不会否认其强大的实力和某种吸引力。

但纽约就一个曼哈顿,其他街区干什么去了?这个不应该找辩解理由。换了在中国,要找这种理由还找不到么?中国这种破地方烂街区还少了吗?但中国是在不懈的推进,不断的改造,这不是几个点,而是全国性整体的大改造,这些都是要花钱的,是不是这些钱没收益白改造了?如果有收益美国人为什么做不到?问题出在哪儿?

人口密集本身不是错,要看怎么个密集方式。要有足够的基础设施,管理得力,服务体系完善,生活便利而且丰富多彩,那密集就不是错,而且是财富和资源的聚集地。

我承认美国人生活水平高,压力小,但真的直观上看就很单调乏味。这个问题我认为必须公平的看待。在终端消费品上,就算数量上中国人均接近美国(我认为要差不少),至少质量上有相当大的差距。这个质量的差距,产品质量本身是一方面,品牌也很重要,要承认这个事实,体验不一样。但另一方面,连品牌都有价值,中国提供的那种惊人的服务体系会没有价值可以忽略不计?这就不对了。

家园 中国精英不可能无条件支持美国,

无条件支持美国的不是精英,而是NC。

中国精英卖国,美国必须拿出切实的好处报答他们,这才是关键,如果拿不出,精英1秒之内变五毛。

家园 生活单调无趣和物质丰富并不一定矛盾

一方面,你眼中的单调无趣说不定别人喜欢。我把你的“贫乏”改成“无趣”了。

另一方面,从历史的长期来看,美国还是历史太短,所以都是些土豪。

家园 这不应当是习俗可以解释的

同意改无趣.

我开始想过是不是习俗,是不是老美就喜欢闷家里发呆要不修草坪到海边晒太阳玩冲浪游艇,就不喜欢热闹.后来看到曼哈顿那密集的人群,突然反应过来,谁有钱不会往自己脸上贴金啊,没这种服务体系,那也没办法.只有发展另一套花样了.

宁静和无趣象,但不同. 宁静是自由的,想热闹就热闹想安静就安静,无趣是不得己.

家园 生态链是主要问题之一。

貌似专利墙也是个问题吧?

家园 推荐一个谈GDP的帖子

http://bbs.tianya.cn/post-stocks-246120-1.shtml

由于统计标准的不同,很大程度上TG的GDP就是一个忽悠。如果严格按美帝的标准来统计,TG的GDP上涨一倍甚至两倍都不是奇怪的事

家园 这是西西河老广的作品,河里有全集

呵转了一圈其实还是河里的东西。

家园 基础设施不应该计算人均

比如说地铁,比如说高速公里。这时人均低的,总数高的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在上海建一条地铁,花200亿,覆盖200万人群,人均只有1万块,以30年成本摊销,人均每年只有300块钱, 轻松应对。以每年的贷款利息6%计算,每年负担600块。

在美国的大城市,比如达拉斯,同样建一条地铁,花600亿,覆盖20万人群,人均开支是30万,同样的利息,每年利息负担是1万8

可见美国的基础设施是完全负担不起的, 根源有两个,一是人口少, 而是生活方式, 喜欢分散居住。

由于特大城市的超高人口密度,中国的基建从利息角度来讲几乎是免费的, 只要银行愿意贷款,建设后反而形成优质资产, 每年交付利息,这样的模式可以无限复制下去,知道中国的基建设施饱和。而让中国基建饱和,达到美国日本的水平,至于还有20年。

家园 毁掉一个国家之后能拿出来的就多了

美国可以用将来的东西奖励你, 这就是“精英”没有变成五毛的原因。

家园 十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

许诺的再多,也不如马上到账的实在。

如果这群家伙这一条都想不明白,就这智商,迟早被国内的老油条们玩死,就算中国真民主了,资本盛宴也没他们的份。

现在国内资本家早上一张精英脸晚上一张五毛脸的不要太多啊。Y的凭什么本来就可以是我的,却要你来分给我。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