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真正的东欧 (1/12) -- 顾剑

共:💬362 🌺3159 🌵18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2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真正的东欧 (1/12)

全文提纲

释题

第一章“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

第二章保加利亚:玫瑰之国

第三章罗马尼亚:追寻吸血鬼的踪迹

3.1布加勒斯特

3.2吸血鬼的踪迹:特兰西瓦尼亚山区小城

第四章摩尔多瓦

第五章匈牙利

5.1城堡山

5.2河东佩斯老城

5.3英雄广场和塞切尼浴池

5.4城里的其他景点

5.5革命雕像纪念馆

5.6餐馆与咖啡馆

5.7边境小城埃格尔

第六章波兰

6.1克拉科夫旧城

6.2奥斯威辛集中营

6.3华沙

6.4北波兰之但泽:意外的惊艳

6.5北波兰之马尔伯克城堡,格隆瓦尔德,元首大本营

尾声:东欧推荐路线

为什么起题目叫“真正的”东欧?

90年代冷战结束,东欧各国融入欧洲秩序最彻底的国家,非前东德莫属,人家已经是统一的德国了。其次是捷克,其实捷克人对于外界至今把自己算作“东欧国家”感到委屈,曾经有捷克朋友跟我抱怨,“捷克怎么能算作东欧呢?布拉格比维也纳的地理位置更靠西,从来没有人把奥地利算作东欧!”。确实,捷克给我的感觉更像德意志文化,而不是斯拉夫的,拜战后多年缺少现代化基建改造资金所赐,捷克的古迹保存得比很多德国本土城镇更完整,更原汁原味。从汤姆·克鲁斯的电影碟中谍以后,布拉格对西方游客早已不再陌生。所以,我个人从没把捷克真的看作一个东欧国家。

其实我走遍欧洲所有国家之后,反而特别喜欢去东欧各个前铁幕国家游览,物价比西欧北欧便宜很多,教育普及,大多数地方说英语也还畅通无阻。景观方面,虽然东欧缺少柏林,维也纳那样明星级别的必看城市(更别说和巴黎罗马相比了),但任何一个东欧城市,只要不在二战中毁于战火,冷战那半个世纪,一般都缺乏现代化改造所需要的资金投入,反而因祸得福,很多地方对古典风貌的保存,甚至比西欧更好。对于象我这样热衷欧洲文化的游客,“真正的东欧”绝对物超所值,而且至少十年之内都会是这样!

“真正的东欧”各国中,前苏联的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前南斯拉夫各国,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我都已经专文写过游记,所以本篇“真正的东欧”,专写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摩尔多瓦,匈牙利,和波兰六国。把以上这几篇游记合起来,整个东欧庶几一网打尽了吧。(外高加索三国算不算东欧可以争议:如果从俄国大陆的乌拉尔山算欧亚分界,那外高加索算欧洲,可是从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算起呢,外高加索还在土耳其,叙利亚以东,根本属于亚洲了。我自己是把外高加索算作亚洲国家的,不过无论如何,外高加索三国我今年会单独写一篇游记)。

1。“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

起意去阿尔巴尼亚,完全是因为走前南斯拉夫各国,既然顺道,就抵不住好奇心,去看看这个“山鹰之国”,前“社会主义的明灯”,现在是什么样子的。阿尔巴尼亚对外交通不算方便,东北南三面和邻国希腊,前南斯拉夫的关系都不算好,又是山地国家,铁路基本没有,西边背靠大海与意大利相望,理论上应该有来往意大利的航线,实际上没有什么游客走海路来的。如果要飞进首都地拉那呢,又只有去科索沃和斯洛文尼亚首都卢布尔雅那的直航航线。我自己最初对着地图想当然,准备从波斯尼亚首都萨拉热窝直接南下阿尔巴尼亚,结果发现根本没有直达汽车,必须从黑山转几次车才能到。

去阿尔巴尼亚的唯一捷径,倒是从科索沃首都普利斯提那过来。我在《前南斯拉夫七国走遍》一文中,详细解释过科索沃问题的来龙去脉,在此不赘述。简言之,因为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人实际上想要独立之后再并入阿尔巴尼亚,所以今天在科索沃和地拉那之间,新修了高速公路,把原本需要7小时的车程,缩短到三个多小时,而且车次非常密,到达地拉那的车站,就在中心广场上国家历史博物馆的背后,非常方便。从地图上看,地拉那向东,到科索沃或者到马其顿首都Skopje的距离相等,我计划从科索沃西进地拉那,然后地拉那东返Skopje走一个不回头的三角,实际上,因为地拉那只有到科索沃的高速公路,去马其顿仍然要7个小时。所以,目前交通条件下,陆路我实战中的的走法最现实了:来回都从科索沃走,然后再从科索沃南下马其顿,只要1个半小时车程而已。

你知道吗,当代圣人,特雷莎修女(Mother Teressa of Calcutta,中文也有译成德兰修女),就是出生于当时科索沃省Skopje城(今天马其顿首都)的阿尔巴尼亚人,信奉天主教。在这一个人身上,体现了三个国家,两种信仰,巴尔干这块地方的复杂性可见一斑。

因为这次去阿尔巴尼亚属于顺道游的性质,我的兴趣更多在观察那里人民的生活状况,这次就只去了首都地拉那Tirana,古都Kluj和Ohrid湖没有去。曾听上点年岁的朋友说,毛曾把阿尔巴尼亚称作“欧洲社会主义的明灯”,两国蜜月期的时候,还有首歌叫做“北京地拉那”。这些,我当时都太小,完全不知道。阿尔巴尼亚山地游击队抗击纳粹的故事,我倒是看过小人书,记得他们的象征是山鹰。再古早一点的历史,我能看书,反而更清楚。

今天阿尔巴尼亚族人普遍信奉伊斯兰教,给人的感觉似乎和土耳其人是近亲。其实完全不是那么回事。阿尔巴尼亚人在罗马帝国甚至之前很多世纪,正宗是巴尔干半岛本地的“伊利里亚人”,在凯撒-奥古斯都那个时代被罗马征服。和伊利里亚人相比,“南部斯拉夫”人各部,全都是后来迁徙过来进攻罗马帝国边境的蛮族,而土耳其人来得更晚了。到了近代,土耳其帝国征服之后,阿尔巴尼亚人才改信伊斯兰教。

我总以为阿尔巴尼亚交通不便,闭关锁国,肯定是贫穷落后,没准还象朝鲜一样,今天仍然坚持信奉“纯正的”共产主义。到了那边一看,满不是那么回事。其实人家1991年就已经是议会民主制了,现在地拉那的生活水平肯定比克罗地亚差得远,好像也不如萨拉热窝,不过还是挺惬意的,夜里在广场上走走,街边咖啡馆吃正宗的意面,喝咖啡吃蛋糕,夜里熙熙攘攘的,当地人生活得还挺滋润。

我下车的地点,就在地拉那的中央广场,相当于我们天安门广场的地位,时值7月,鲜花盛开,我在广场侧面找到的旅馆,Star Hotel,很干净的地方,双人间单人用,带卫生间和空调(实际用不着开空调),平板大屏幕电视,无线网速度快得象闪电,每晚才25欧元,是不是特便宜?值得推荐。出门上广场,北侧是国家历史博物馆,东侧是国家大剧院,我的旅馆就在东北角向外30米处。这是广场当中的民族英雄斯堪德贝格骑像Skanderbeg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Skander是亚历山大在当地语言的转音,Beg是土耳其“头人”“老爷”的意思,就是“亚历山大老爷”。这个广场中心位置,原来是霍查同志的雕像,就像我们当年各地的主席像一样,1991年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下台,霍查像被推倒,换上了这位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斯堪德贝格是1440到1460年代率领阿尔巴尼亚人民,独力抗击土耳其大军入侵的英雄,早年出身基督教家庭,被土耳其军队虏走,加入土耳其精锐部队“新军”Jenissary征战20年(“新军”是土耳其苏丹亲自掌握的精锐步兵军团,成员来自基督教家庭的儿童,从小培养,但是并不强迫他们改宗伊斯兰教,差不多是罗马帝国皇帝近卫军的性质)。后来斯堪德贝格逃离新军,领导本族人民抗击土耳其大军,差不多是在与外界隔绝的情况下,20多年以弱敌强几乎战无不胜,有效阻止土耳其帝国西进亚得利亚海岸,与意大利本土直接面对。直到斯堪德贝格死后十年,全盛期的土耳其帝国才最终并吞了阿尔巴尼亚。

说起来,东欧和巴尔干半岛的几个大英雄,象阿尔巴尼亚的斯堪德贝格,匈牙利的洪雅迪Hunyadi和乌鸦王,罗马尼亚的吸血鬼原形德拉库拉伯爵Dracula,斯特凡大公,差不多都生活在同一时代,互相之间还有恩怨情仇,都是在抗击土耳其大军西进北上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我后面对这几位的故事,和他们之间的关系,还会一一道来。

这是广场上国家大剧院旁边的清真寺夜景。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尔巴尼亚人绝大多数都是穆斯林,不过和波斯尼亚一样,毕竟是欧洲人,毕竟经过共产党多年无神论灌输,要说他们对宗教有多么虔诚,我看也未必----至少正统的穆斯林禁酒,而地拉那的露天咖啡馆和酒吧,一到晚上人山人海,大家都喝得挺痛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清真寺旁边的小广场上,有一尊游击队员像,纪念二次大战中抗击纳粹的斗争。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阿尔巴尼亚民风强悍,罗马帝国,土耳其帝国,纳粹,全盛时期在这里都碰到不少麻烦。当然,我想抵抗运动的成功,跟当地多山,经济又不发达有关。地形险恶,就不容易征服,加上经济不发达,征服了也是鸡肋,所以几个大帝国在这里都不会下太大的本钱,可能觉得得不偿失吧。

从广场向南走,跨过Lana河桥,大道左手有座被废弃的金字塔型方锥体建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今天这座建筑挺破败的,玻璃都碎了,墙壁上乱涂乱画,周围杂草丛生,侧面的斜坡成为滑板少年一显身手的地方。但是从地理位置和周围留出的空地,依稀可以看出,当年肯定是座宏伟的纪念碑建筑。还真是这样:这座建筑的设计师,是霍查的女儿和女婿,霍查死于1985年,1988年这座建筑落成时的用途是霍查纪念博物馆。可是没多久东欧政治形势巨变,1991年阿尔巴尼亚也变了天,这座建筑就被废弃了。

其实,我看以这座建筑在中央大道的地理位置,还有当初花了这么大精力和金钱建造的沉入成本,完全可以利用来干点什么别的,因为政治原因就废弃了太可惜,无异于因噎废食。

----咱们中国的有钱人去抄底不好吗?

再沿着大道向南走,下一座建筑是阿尔巴尼亚总理府,当年霍查的办公大楼。右手一大片花园式的街区很幽静,绿化非常好,在霍查时代,这片区域有哨兵,普通人不得接近。这是阿尔巴尼亚当年领导人的住宅区。出于好奇,我还专门过去给霍查当年的住宅拍了张照片。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座小楼看上去一点也不豪华,也就是一座普通的别墅而已。其实一个人权力再大,物质方面的享受能有几何?对于独裁者来说,追逐权力本身,生杀予夺主宰别人命运的影响力,那才是上瘾的快感源泉。在这方面,霍查同志在阿尔巴尼亚这四十来年,做得一点也不逊色于金家三代在朝鲜,那时候的阿尔巴尼亚,“光荣地“孤立于全世界,何等特立独行。

说起来,二战结束,霍查同志在苏军的扶持下刚上台的时候,还没后来那么与全世界为敌。40年代末,阿尔巴尼亚很亲南斯拉夫的,当时阿尔巴尼亚的霍查,南斯拉夫的铁托,保加利亚的季米特洛夫,甚至一起策划过,共同组成新的巴尔干邦联。阿尔巴尼亚还有过加入南斯拉夫成为第7个加盟共和国的动议。很快,斯大林和铁托分道扬镳,霍查本质上是个机会主义者,马上转身180度,跟斯大林保持一致,处决了国内亲南派的政治局成员(其实这些人亲南不可能没有他的支持)。阿尔巴尼亚的陆地邻国就是两个:南斯拉夫和南边亲西方的希腊,这样一来,在陆地上彻底孤立了。

当然,阿尔巴尼亚还可以依靠苏联的强力援助。后来斯大林一死,赫鲁晓夫清算斯大林路线,社会主义阵营分裂,阿尔巴尼亚又和苏联决裂,和中国一道骂苏联是修正主义。那时候咱们中国喜欢无私援助一些社会主义小兄弟和第三世界穷国啊,于是来自中国的大规模无偿援助取代了苏联援助。这就是“欧洲社会主义的明灯”和《北京地拉那》的由来。

后来阿尔巴尼亚索性跟中国也闹翻了,还真不是我们改革开放以后的事儿,而是远在70年代初,在毛周主持下,中国战略大转变,为了平衡来自北方的战争威胁,打破孤立状态,中国联美抗苏开始玩战略大三角关系。霍查强烈反对中美建交,那时候中阿关系就冷淡下来了。1976年以后霍查开始骂中国修正主义,1978年中国邀请霍查的死敌铁托访华,于是中阿彻底决裂。

祝贺霍查同志成了和老金一样“最最纯正”的共产主义者。

霍查同志纯正到什么地步呢?1967年,阿尔巴尼亚政府声明国内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又一个伟大胜利”,标志就是消灭了宗教,并且在法律上禁止一切宗教。1980年霍查安排身后接班事宜的时候,禁绝一切民间对外贸易,并写入宪法禁止阿尔巴尼亚接受资本主义外国援助。无论是当年的中国还是苏联,谁也不敢这么胡来吧?人家霍查同志就有这个魄力。霍查连自己多年的副手谢胡也不放心,谢胡从战后建国起就是霍查的亲密助手,当了40年第二把手,当然的接班人,并且多年执掌国家安全和秘密警察等强力机构,霍查安排接班之前,逮捕并处决了谢胡和他的大批追随者。霍查病逝于1985年,阿利雅接班。1991年,阿尔巴尼亚和东欧前苏联所有国家一样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政治剧变肯定会带来经济上的阵痛,据说1993年前后,阿尔巴尼亚经济动荡严重到崩溃边缘,政治形势一直也不稳定,但是议会民主制这些年算是坚持下来了,经济也在慢慢恢复,对阿尔巴尼亚经济的发展程度,我听到不同看法,地拉那人聊天的时候抱怨工作机会太少,工资太低。而我在科索沃听到很多人说,阿尔巴尼亚最近几年经济发展很快,很令科索沃居民羡慕。我估计是跟科索沃对比吧。我自己所看到的情形没有那么好也没那么坏,首都的情况肯定好于外省,当年霍查住所行人禁足的街区,现在是地拉那最时尚的酒吧街,完全是西欧范儿的露天咖啡馆和餐厅,有好听的爵士乐,东西不贵,传统上阿尔巴尼亚文化受意大利影响很大,在这里可以吃到非常正宗的意大利菜。其实阿尔巴尼亚的国际游客很少,每天夜里酒吧区熙熙攘攘的时尚男女,绝大多数都是当地人。现在让我感到,阿尔巴尼亚毕竟还是欧洲!

地拉那也不仅仅是中央广场和大道这条中轴线可看。中轴线以东,至今还保留着东罗马拜占庭帝国时代的城堡遗迹,夜里通向查士丁尼城堡的梧桐大道,地面镶嵌有红蓝黄多种颜色的射灯照明,再向东是地拉那老城残存的街区。地拉那的古迹不多,不象古都克卢杰Kluj,至今还较完整地保存着斯堪德贝格抗击土耳其大军的堡垒城墙。

今天的阿尔巴尼亚,早已不再是当年“欧洲社会主义的明灯”了,它最近几年一直在积极争取获得欧盟成员国正式申请人资格,可能是前几年科索沃战争的原因吧,当我沿着一条交通主干道(和中央大道平行),从查士丁尼城堡走到Lana河上的“染匠石桥”Tanners Bridge的时候,抬头看见这条大道的街名,居然叫做“乔治·W·布什大道”!

(未完待续)

关键词(Tags): #阿尔巴尼亚#地拉那通宝推:上善若水,南京老萝卜,被明月兮佩宝璐,Juventus,kiyohide,韩信点兵,天涯浪子,jcdh836,上古神兵,京华烟云AMIP,CaoMeng,米爹,hardpack,晴空一鹤,奥德修斯,浣花岛主,为中华之崛起,gb2312,月下,snark,玉垒关2,青颍路,
家园 喜欢顾剑的旅游贴,很多时候做旅游计划就是按着您的路线走

说起阿尔巴尼亚,那可说是我小时候最熟悉的一个外国国家。无他因为我父亲曾经作为武昌造船厂的援外专家在这个国家待过不短的一段时间。现在家中还有不少阿尔巴尼亚的明信片和杂志。小时候开家长会我总是很自豪的说我父亲没法参加因为他在阿尔巴尼亚。

我父亲曾跟我说起一段在阿尔巴尼亚的趣事,那时候他也就是2,3十岁,英俊潇洒的很,又是以专家的身份,所以比较的受欢迎。去阿尔巴尼亚要从苏联经过,有一次经过苏联的时候不知道什么原因全体成员都食物中毒,上吐下泻的。由于那时候和苏联关系不好,很自然的联系到那一定是苏修在使坏。据说连总理都知道了这件事情,紧急派遣医疗队去诊治。父亲在阿尔巴尼亚住院期间,有一位当地小护士喜欢上了他,有那么一个漆黑的夜晚她潜入父亲的病房要抱抱我父亲,说喜欢他要亲他。那时候的人阶级斗争这根弦都是记得很牢的。再说如此直白的表态一般中国人在那个年代也没什么人经历过啊。所以我父亲当时的感觉是非但没有受宠若惊,反而是恐惧和害怕,以为对方是在使美人计呢。连忙的拒绝,在这之后更是躲着那个年轻女护士。

后来。。。后来就没有了。。。

不过每每提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父亲总是有点意犹未尽的感觉,感叹说那小姑娘长的还真是挺漂亮的。哈哈

家园 真是可惜了,话说回来那时真要发生了点什么,令尊就不会说了
家园 如果真要发生什么,那就是严重的政治事件

要被遣送回国的。

家园 教授,好久不见啦

又是长篇,先花再看。

家园 在那个年代,如果一时意志不坚定

后半辈子就完了。

家园 好久不见,这一年走的地方特别多,年底我汇报

年底写个汇报帖,光是把这一年来走的各个城市数一遍,每个地方帖1张照片,就能成一个长篇了。不过新去的国家不多,今年在国内走的地方挺多的。

家园 支持

支持教授,潘驴邓小闲,很喜欢你的东欧游记系列。罗马尼亚的电影勇敢的米哈伊,也表现了抵抗土耳其的历史,很好看。

家园 你说阿尔巴尼亚人普遍信伊斯兰教。你是

通过什么途径得出这个答案的?我很想知道。花花你的东欧旅行帖。

  •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家园 谢谢指正,这是不严谨的地方

近代历史上印象一直是如此,尤其是科索沃内战期间。但只是印象而已,这是我不严谨的地方。查过数字,1946年的时候穆斯林占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二,但是现在,阿尔巴尼亚有160万穆斯林人口,而全国总人口大概是360万,肯定不能说“大多数”。其他的2百万人口里,我没有查其中有多少人口是无神论者多少是东正教徒。如果160万穆斯林,其他两百万是各种宗教总合的话,我想,也许可以很安全地假定伊斯兰教是第一大信仰。但是的确不能说“普遍信仰伊斯兰教”。这是我不严谨的地方,谢谢指正。

支持
家园 罗马尼亚电影,我有更深印象的是神秘的黄玫瑰:)

黄玫瑰比斯特凡大公要晚多了,我受到年龄局限么:)

家园 从古狗那里查了一下,它的人口真的只有300万多些。这个人

口数量就等于中国的一个二线城市而已。加上每年移民外国的,去意大利等西欧国家干活的,它本身常住人口恐怕还不到3百万。这丁点人口,发展比较难了。

因为我工作的公司里,阿尔巴尼亚人约两,三百人左右。我没见过他们有哪个在服饰上,言谈举止上带有伊斯兰教特征,因此才发问。当然也许有些人为了避免麻烦,在公众场合掩饰他们自己的宗教。

家园 后来。。。后来就有了楼上了。。。

后来。。。后来就没有了。。。

后来。。。后来就有了你了。。。(轻松点)

家园 这个非常理解,欧洲即便是穆斯林也相当世俗了

波斯尼亚也是穆斯林国家,他们肯定是绝大多数穆斯林,因为南斯拉夫那边民族定义就是按宗教来的,可是我去波斯尼亚的时候,也是完全都看不出来他们言谈举止穿着上象是穆斯林。欧洲人么,即便是穆斯林也相当世俗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2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