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二号人物的悲哀——舒尔哈齐的故事 -- 京华烟云AMIP

共:💬3 🌺12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原创】二号人物的悲哀——舒尔哈齐的故事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舒尔哈齐都是兄长努尔哈赤的左右手,或者说是建州女真的第二号人物。他是努尔哈赤同母所生的大弟弟,比哥哥小五岁,有人考证过,在满语里这个名字是“小野猪皮”的意思。

如果翻看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舒尔哈齐所扮演的角色,与蒙古崛起时的哈萨尔十分类似。

哈萨尔是成吉思汗的同母大弟弟,又译做哈斯尔、合撒儿、合撒尔等,据说这个词在蒙语中是“猛兽”的意思,一说为“天狗”之意。而哈萨尔也确实人如其名,他力气极大,能徒手将一个人如木棍般折为两段,并且箭术极其精湛,因而又被人称为“哈布图”,即“神箭手”。

蒙古早期史料记载,这位猛兽般的弟弟是铁木真征战四方的主要助手,战功仅在铁木真本人之下,尤其是是在消灭蒙古草原强大的克烈部的战争中,哈萨尔更是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当时,他宣称自己与兄长不和,投奔了曾击败过铁木真的克烈部首脑王罕,在取得对方信任后,哈萨尔与哥哥里应外合,发动突然袭击,一举击溃了王罕,并导致这位高原王者在逃亡过程中被乃蛮人所杀。

攻灭克烈两年之后,在攻打乃蛮的战争中,哈萨尔又替哥哥指挥中军出阵,风头一时无两。在哈萨尔等精兵强将的协助下,铁木真终于一统蒙古草原,称“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他随即投桃报李大赏群臣,哈萨尔也被赐予呼伦贝尔草原上四千户的封地。

舒尔哈齐在统一女真的战争中的表现,与当年哈萨尔大致相仿,努尔哈赤曾说自己这个弟弟“自幼随征,无处不到”。史载他在战斗中勇敢无畏,被人们称为“达尔汉巴图鲁” ,意为“劳苦功高的英雄”——蒙语“达尔汗”本意是“铁匠”,后来引申为“勤劳”;“巴图鲁”又写做“拔都”,是“勇敢”或“勇士”的意思,叫这个名字的蒙古人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金帐汗国的建立者拔都。

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努尔哈赤在费阿拉城自称“女直聪睿贝勒”,建立了自己政权的雏形。舒尔哈齐也同时自称贝勒,《满文老档》等史料从此称其为“达尔汉巴图鲁贝勒”。

据曾出使那里的朝鲜外交官说,做为女真人的二把手,舒尔哈齐麾下有四十多名将领,五千多人马,而当时努尔哈赤手下也不过一万多士卒,按照这个比例,舒尔哈齐起码统率着女真三分之一的兵力,足以与哥哥分庭抗礼。因此《满文老档》记载,两位贝勒的待遇并无明显区别。

根据朝鲜外交官的说法,舒尔哈齐似乎有意与兄长较劲,哥哥杀猪款待来客,弟弟就升级为屠牛;哥哥对使者给予赏赐,弟弟也同样馈赠。不仅如此,舒尔哈齐还对朝鲜使者说,你们下次如果来送礼,给自己的礼物一定要和哥哥的等同,绝不能有所差别。

此时,不甘心居人之下的舒尔哈齐,心里头大概已经有什么想法了,虽然也有人认为,这是明朝故意调拨离间的结果。与兄长一样,舒尔哈齐也有独自朝贡的特权,史载他曾起码三次代表建州到北京进贡,每次都受到明廷的赏赐,而努尔哈赤自己也不过进贡过七次。根据明朝史书,即使兄弟二人同去朝贡,也是各率一队,由明廷分别接待,显然舒尔哈齐具有极大的自主权,并非哥哥的附庸。

不仅如此,舒尔哈齐与朝廷官员也多有交往,尤其与李成梁关系密切,他的一个女儿还成了李成梁之子李如柏的妾室。公元1605年舒尔哈齐丧妻,李成梁曾派专人致祭,据说辽东当局的吊孝特使在赫图阿拉摆了二十桌酒席,还带来许多牲畜做为礼物,让这位鳏夫大大长了面子,他心中自然颇为感激。

明朝的官方文件将努尔哈赤译成具有蔑视意味的“奴儿哈赤”,简称“奴酋”, 显然其中不无褒贬之意,而舒尔哈齐却被译成相对中性的“舒尔哈赤”或“速尔哈齐”。

在当时明朝给予女真人的公文中,舒尔哈齐常常与努尔哈赤并列,显然朝廷认为或故意认为,这兄弟二人是平级的。因此,帝国政府及其辽东当局对舒尔哈齐颇为尊敬,每次都赐予他与哥哥同样的礼物,使者见面时也对他俩行同样的礼节。

因此,据说这位很受朝廷优待的女真二号人物有比较明显的亲明倾向,对于兄长处心积虑挖宗主墙角的阴谋,他并不积极甚至还很反感,帝国官员对舒尔哈齐也相当满意,评价他“向来中国宣谕,无不听从”。这些情况,无疑会引起努尔哈赤的十二分警惕,随之而来的,更有对弟弟的强烈不满。

万历二十七年即公元1599年,在统一女真、消灭哈达的战争中,舒尔哈齐的部队明显出工不出力,遭到努尔哈赤严厉斥责,兄弟二人大吵一架,双方的矛盾终于公开化。到了万历三十五年即公元1607年,建州女真进攻图们江畔的乌拉部重地乌碣岩(在今天朝鲜的钟城),由于乌拉与舒尔哈齐有姻亲关系,因而小野猪皮贝勒始终观望按兵不动,险些导致此战功败垂成。

战后追究责任,盛怒的努尔哈赤坚持要处死弟弟的两名主要助手,而舒尔哈齐寸步不让,宣称杀他们与自己共存亡,“若杀二将,即杀我也”!两人剑拔弩张。最后哥哥虽然做出让步,以罚款免职代替了处死,但从此以后再也不委任弟弟任何差事,而女真人的财富都是靠战争抢掠来积累的,不能打仗无疑是断了财源,因而舒尔哈齐的部下们对他怨声载道,进而离心离德。

受此冷遇,心高气傲的女真二号人物当然愤愤难平,《满文老档》写道,他自称生不如死。小野猪皮遂暗地策划离开兄长独立发展,终于,他带着三个儿子和一些部下偷偷跑到今天铁岭东南的黑扯木,打算自立门户,此地与明军重镇铁岭及自己的姻亲乌拉部都很近,与二者成互相支援的犄角之势。

但令舒尔哈齐没想到的是,自己刚刚行动,努尔哈赤就迅速做出了反应,立即派兵包围黑扯木,将弟弟一帮人统统抓了起来。显然,“郑伯克段于鄢”决不是偶然发生的,哥哥事先早已布好了眼线和陷阱,就等着弟弟自绝于人民了,而对这一时刻,努尔哈赤实在已经等了太久。

按照《满文老档》等史料记载,舒尔哈齐不得不承认错误,随后便被囚禁起来。如果舒尔哈齐事先知道哈萨尔当年的遭遇,不知道他是否会引以为鉴并提高警惕。

据说,成吉思汗对自己这位劳苦功高但又有些桀骜不驯的弟弟十分忌惮,终于发展到想要除掉后者。只是在他们的母亲诃额仑太后的干涉下,铁木真才不得不罢手,但仍将弟弟的部属大幅削减,此事最后导致极具传奇色彩的老太后抑郁而终。

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大举西征,掀起了席卷欧亚的黄色狂飙,而在此之前哈萨尔就已死去,许多人猜测他很可能是被兄长谋杀的,毒死他的凶手据说是一位堪与诃额仑媲美的蒙古女杰——哈萨尔的嫂子即成吉思汗的夫人孛儿贴。

与同病相怜的哈萨尔类似,万历三十九年即公元1611年,在被捕两年多以后的农历八月十九日即公历9月25日,女真人曾经的二贝勒舒尔哈齐在一团迷雾中神秘地死去,享年四十七岁。对于他的死,清朝的各种史料都十分忌讳涉及极少,比如《满文老档》中便只有寥寥数语:

“弟贝勒仍不满其兄聪睿恭敬汗之待遇,不屑天赐之安乐生活,遂于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卒。”

直到顺治十年也就是公元1653年,这位清早期重要的领导人才被自己的侄孙福临皇帝恢复名誉,追封为和硕庄亲王。

朝鲜李朝人认为,“奴酋为人猜厉威暴,虽其妻子及素亲者,少有所忤,即加杀害,是以人莫不畏惧”。在时人看来,这位女真酋长似乎是个天生残暴的冷血坏胚,脑海里大概从没什么亲情的概念,一切以维护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对自己的弟弟当然也不会客气。

据说,舒尔哈齐死前受到了残酷虐待,他就像小说里的任我行那样,被哥哥囚禁在一间漆黑暗室之中,身体用铁锁锁住,屋子里家徒四壁,仅有两个孔穴给他送食物,很难想像这两年多悲惨的时间,他是怎么度过的。

在此期间,舒尔哈齐经历了自己所有部众被兄长吞并,亲信们被哥哥处死,甚至长子阿尔通阿和三子扎萨克图也丢了性命,两人的后代更被逐出宗室降为觉罗。其次子阿敏也差点儿丧生,只是因为皇太极等人苦苦求情才免于一死,但财产却被没收一半。万念俱灰之下,也许死亡对自称“生不如死”的舒尔哈齐来说,真的是一种解脱吧。

相比残酷对待两个侄子的野猪皮先生,成吉思汗简直可以说是天使了。哈萨尔的后裔都受到了善待,其次子移相哥是位像自己父亲一样的神箭手,在成吉思汗举办的一场射箭大赛上,他竟然在335步(起码百米以上)的距离射中靶心,使得伯父大加赞赏,专门为其立了一块石碑以纪念此事,该碑至今保存在俄罗斯圣彼得堡的埃尔米塔什博物院。

移相哥碑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因为它是现存最早的蒙文石刻,上面刻着成吉思汗时代根据回鹘文(也称畏兀儿文)而创造的老蒙文。等到忽必烈称帝,齐王便成为哈萨尔家族的世袭爵位,一直到元朝灭亡。再往后,哈萨尔的七世孙阿克萨噶勒代有两个儿子,长子阿鲁克特穆尔成为蒙古科尔沁部的始祖,而次子乌鲁克特穆尔则成为蒙古和硕特部的始祖。

不过,也许终于认识到先辈的恩怨不应传给后人,也许因为这个侄子打仗还是有一套,努尔哈赤最后还是任用了阿敏。舒尔哈齐死后五年的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政权后,他宣布将“和硕贝勒”的头衔,授予自己的三个儿子代善、莽古尔泰、皇太极,以及侄子阿敏,他们从此合称“四大贝勒”。其中,阿敏由于岁数较大,排位仅次于最年长的代善,故被人们尊称为“二贝勒”。

也许是父兄惨死给阿敏留下了心理阴影,他此后极其暴虐嗜杀成性,而且似乎故意和伯父家族赌气,时不时便不听命令擅自行事。比如在公元1627年进攻朝鲜的战争中,清军势如破竹,朝方被迫求和,本来太宗皇太极已经答应,但阿敏却仍想继续,只是在部将们的劝阻下才悻悻罢手,最后还是纵兵劫掠三日才愤恨而还。

尤其是公元1630年,皇太极策划了一次极其大胆和漂亮的千里奔袭,直接导致惊慌失措下星夜驰援却大失水准的袁崇焕被崇祯处死。清军撤退时,皇太极令阿敏率五千人马驻防攻陷的四座城市。明军主帅孙承宗随后展开大反攻,阿敏惧于孙的威名,遂不经请示擅自撤退,这厮临行前竟然下令对城内降兵和百姓展开无差别的大屠杀,然后席卷全部财物仓惶逃离。

正在组织援军的皇太极闻讯大怒,阿敏的败笔不仅使得清军在关内苦心经营的桥头堡丧失殆尽,更为恶劣的是,血腥的杀戮导致太宗长期坚持的对汉怀柔政策毁于一旦,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汉人再也不敢投降了。

盛怒的皇太极立即下令查办阿敏,最后共议定后者十六条必死的大罪,太宗此时又换了副好人面孔,下令网开一面改为囚禁。仿佛其父命运的再现,公元1640年,在被囚十年之后,五十五岁的阿敏于狱中死去。

舒尔哈齐的另一个儿子济尔哈朗则充分吸取了父兄的教训,为人小心谨慎,遇事委曲求全,在与老堂兄代善一起,成为清朝初期皇族中的减压阀和稳定器。济尔哈朗受封郑亲王,曾与多尔衮一起摄政,后自动退居二线以避让那位咄咄逼人的堂弟,他活到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才去世,死时位极人臣,其家族也成为清朝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之一。多尔衮、济尔哈朗与当时在华的西方传教士如汤若望等人颇有来往,后者的著作中也提到了两位摄政王的事迹。

本文节选自笔者正写的一部书《鞑靼战纪——明亡清兴的第三方视角》,请勿转载,以免将来有机会出版时发生麻烦。

通宝推:白玉老虎,决不倒戈,老老狐狸,阴霾信仰,桥上,jhjdylj,忧心,玉垒关2,foureyes,迷途笨狼,diamond,踢细胞,西门飘飘,和平共处,楚庄王,常识主义者,mezhan,
家园 先花再看。
家园 鞑靼战纪——明亡清兴的第三方视角

这本书出版了没?出版名还是原名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