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第一个把氢弹介绍给中国的人(一) -- 黄河故人

共:💬79 🌺1472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刚刚看了一个资料

抗战时期老百姓的粮食受到日本人的限制,有个人为了给自己两三岁的孩子买粮食偷偷越过封锁线。结果被抓到了。据说是要当场处决的。他持械反抗,打伤了四个人,被杀。然后日军就找到他家,结果发现他老婆已经闻讯带着孩子跑了。解放以后,有个和他有交情的干部想找他,当地民警一查,得知他已经死了。然后继续找,好不容听说他十二岁的孩子在要饭。结果就在民警找到前几天,这个小孩又被特务给杀了。

每个人都希望能快乐地生活着。乖乖的小孩子吃饱饭穿暖衣,多好的事情。结果呢?连口饭都不让吃。

这样我们就知道生活到底有多残酷了。

家园 什么书?
家园 这么大岁数了

早脱离实际工作N多年了吧,记不得啥数据的。再说这种大工程数据也不是凭人脑能记得的。。。

家园 这里有一个,可以试试,HprSnap抓图软件

外链出处

家园 Cybernetics
家园 右派永远都看不到这些

看不到封建时代的漫漫历史长河里,知识精英阶层(同时也是地主阶级)让底层人民遭受的深重苦难,就晓得哭叫说10年间毛太祖让他们戴高帽游街了。

我觉得毛太祖才是最追求公平正义的人,10年间,批斗、大字报、上山下乡,硬是要精英们这些少数的骄奢淫逸者尝尝千年以来这个国家大多数的人所承受的苦难,凭什么你们就要享福,人家就要受罪?你们也来感受下这样的生活嘛,人人平等。

通宝推:雄阔天,李根,
家园 邋遢男是谁啊?
家园 化工系主任曾昭抡自己啊
家园 没说清楚哦,虽然猜到可能是他
家园 小学体育老师尚在否?
家园 事情描述的真的不算很清楚哦

前一段写道“南京大学他也在那里工作过”没提是干嘛的?图书管理员?

“1931的某一天,中央大学(今南京大学)的校长朱家骅召集全院教授系主任开会”,是教授和系主任?还是教授级别的系主任?或者是教授系的主任?不知道当时有没有这个系

“这是一次见面会新来的校长要和教授们认识一下”看到这里哦明白了原来是所有的教授,非教授级别的主任应该是不来参加的吧?那曾昭抡老先生当时是教授不?还是单单是系主任?前面没交待

“然后校长开会,化工系主任居然没来,一点也没有给这个新来的年轻有为的校长面子。一打听,这化工系主任他还惹不起。”

到了也没说清楚。

“说起他到北大来开创事业,还有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在这句话之前可以交待曾老先生为人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来开创事业”后可以加“的缘由”三个字。

家园 惹不起怎么最后还是离开了?是不是还有故事在里面呢?

能说说不?

家园 曾昭抡不止是军武宅

192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得化学博士学位后,曾昭抡回国,第一份工作是在广东兵工厂做过短时间的技师

曾昭抡除了是著名化学家,还是中国现代化学工程的前躯,和国防化学的奠基者。他翻译过《化学战争通论》,并校阅过《化学战剂》。正经的化学战专家

家园 这个故事戏剧化太强了,网上有更正的

戴 美 政 做《曾昭抡评传》,专门更正过,简要摘录如下:

1 曾昭抡1927年到中央大学(第四中山大学)时是任理学院化学系副教授,以及工学院化工科副教授兼科主任。

虽然是“副”教授,科主任。但是地位不低,因为,当时中央大学全校均未设教授职位。

中央大学化工专业初建时称化工科(该校其他应用类系科,如机械工程等,也称“科”)而非“系”。1933年方改称为化工系。(此时国民党初掌国家大政,在蔡元培等主持下,进行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行 大学院制,这一改革半途而废,1927年恰是改革的混乱期,各种名称、职衔变更很乱,人事变化也很快)

2 有关朱家骅将曾昭抡赶出会议室的说法仅是传闻,缺乏史料依据。曾昭抡离开中央大学主要是因该校经费困难,教师薪金难以保证,同时离开的还有一大批教师。曾昭抡与朱家骅主要是政见和职位不同,还不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抗战期间朱家骅任中央研究院院长时,曾昭抡还是该院聘任的评议员,1948年两人都被评为中央研究院院士。这就是说,两人保持了正常的工作关系。 当然后来,曾回忆说 朱是个党棍,自己很讨厌他,但又不能赶走朱(还是朱家骅更惹不起),于是自己离开了

3 西南联大时期曾昭抡未办过肥皂厂,无卖肥皂致富之事。西南联大时期曾昭抡曾办过一个振南化工厂,是做油漆等化工原料,后来亏损,血本无归

看来军武宅发财也不是那么容易

家园 其实没有那么戏剧性啦,真正的原因是找到更好的下家了

大学教授,总不会和小孩子一样轻易。曾是1931年8月北上的(教授们总是在暑假跳槽),如果他真的讨厌朱家骅,那么他不会想到朱其实当年12月就离职了,总共只在职1年(1930.12-1931.12).不过在教育界混,朱家骅是得罪不起的,因为他转任....教育部长了

尽管有着给常凯申公进献宝鼎(抗战时期)的污点,但就从中央研究院史上最长任期的院长(代.....一直没转正)身份来看,朱家骅还是学界能接受的人物,而且还有一些特别的好处-由于朱家骅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在国民政府中具有一定地位(1929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所以在解决学校经费、基本建设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效。当时中大师生很多,却无一大型的集会场所,兴建中的大礼堂由于经费无着而停工。当时国民党正计划召开“国民会议”,酝酿修建新礼堂。朱家骅便提议将礼堂修建在中大校园内,会后归中大保管和使用,得到国民党中央同意,拨款50万银元,将中大礼堂“改以国民会议名义”重新施工。(朝中有人好办事啊)

当时中大让学者难堪的主要是推行党化教育,但是这个是啥办法都没有的,朱去后接任的是罗家伦,而罗恰是在清华推行党化教育而被赶走的

总的来看,当时中大无论是经费、还是校长人选、规模、传统等方面都是中国难得的好学校,要说一定要找个更好的.....还真有,所以曾昭抡就走了

民国大学,其实就是比校长的能力,比起朱家骅这个未来的教育部长,有更牛的前任教育部长蒋梦麟。是的...当时北大不在首都了,经费上有点儿困难(其实民国大学无不困难),所以蒋梦麟有畏难情绪,然后有中基会委员兼“中英庚款顾问委员会”中方顾问胡适胡大哥出手了,北大于是搞到每年20万的特别合作款项。然后这俩哥们就到处招人.....然后曾教授就走了

说白了,就是 (蒋梦麟+胡适) > 朱家骅 造成的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