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35):阅读“冷战” -- 本嘉明

共:💬207 🌺1285 🌵2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茗谈(135)-3:“ 温”和平

(一)

二次世界大战(热战)和“冷战1.0”,说明了几个事实:

1)不是“正义必胜”那种捣浆糊说法,那个朦人嘛。你看,一战根本分不出谁是正义的;冷战里,苏联对美国那是“严冬般冷酷无情”,对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其实挺好的,助人为乐的傻事干了很多,所以你不能说西方阵营100%是正义的一方,那凭什么就该苏联倒下?

哪次赢,都不单单靠道德制高点,前期和中期主要还是靠技术和整体实力(工业和“工业的血液级”资源)------当然到末期的人心向背也很关键。但你要是前期中期撑不下来,哪里还有末期的胜利?

2)被人家“包饺子”的,一定输。一战,德国被英法美俄包住打;二战,德国继续被英美俄包住打,日本被中美英俄包住打;冷战,苏联被西方和中国包住“打”。被包的,第一是没有外援,第二是往往高估自身的内部潜力和韧劲。

英国能打赢两次世界大战,不是运气好,它是“扩散型帝国”,殖民地覆盖全球,就是“章鱼保罗”,本土只是章鱼的头,你包围不了它。两次大战,德国都不是被重击而死,而是被蟒蛇缠牛,慢慢窒息而死的。

从这点出发,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中俄战略合作”的意义,这对于中俄两国,都是“免死金牌”,因为美国固然是特大号章鱼,要妄想缠住这样大一块“L”型风水宝地,那还是完全不可能的任务。

那么反过来看,美国,会不会被人家“包饺子”呢?尼玛“亚投行”真还是“图穷匕首见”啊。

大家知道,我对于在南海填岛,一直不赞成,因为这些”不沉的航空母舰”,和平时期确实有点意义,战时作用不大,几百个亿填出来的岛,人家几颗老式液态推进剂的中程地对地导弹,一两个亿的成本吧,就能把跑道废了------因为你不能移动,以今天的导弹制导技术,非常容易被击中。我想美军大概有类似的看法,所以中国填岛已经这么久,美国一直不当回事,真打仗了派个潜艇过来,打50发潜射巡航导弹就行了。这次怎么突然就当回事了?不是因为岛,是因为“亚投行”啊,只是借口啊。

所以在南海,一般讲中美打不起来。对美国而言,全世界所有的海面,都是他的“国家利益”;而对于中国,南中国海,是中国的“核心国家利益”。就是说,对美国本土利益而言,南海的价值,即便考虑中国的人工岛对美军的军事威胁性,它仍只是“下驷”;对中国,南海是“上驷”或者“中驷”。如果两个国家的实力差别太大,美国的“下驷”足以跑赢中国的“上驷”,那么大家自然和谐,这就是1980年代的南海管理状态。但今天,美国的“下驷”无力跑赢中国的“上驷”,赛马毕竟是和平地争面子,跑不赢主要损失面子,附带损失一点里子,再打架可能里子损失得更多。既然美国也没有准备好,其实无意热战;而中国军队也就叫叫,能把岛建好,步步切香肠,军纪委高抬贵手不查自己那点事了,司令们乐都来不及,谁真愿意去跟美国打仗?

但终极讲,中美会不会打起来,甚至打大了?还是可能的。第一,台湾问题始终是定时炸弹。第二,美国现有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越中国,中国即便在“南海人工岛”问题上最终和平地逼退美国,美国其实没有伤到筋骨,反而能凝聚日澳等国,更紧密地团结在核心周围。而中国倒有可能像一战前的德国那样,食髓知味骄纵自满,不知不觉由”偏爱威慑”走向“不可逆的战争进程”。第三,中国始终有个自大的军方观点,就是中国的核武库固然不能完全摧毁美国,但真有那天,我敢于“Show Hand”,不惜拿西安以东的国土牺牲掉,拼掉美国的西半国,敢于把核武器流散到反美势力手中,你美国敢不敢跟牌?

我个人的看法,这要看是怎么会走到这一步的。如果美国社会普遍认为是中国无理侵略,同时俄国欧洲宣布中立不介入,那么美国敢跟。大不了美国西岸不要了,打完后美国加拿大合并,开发加拿大就是了。中美单打独斗的话,美国现在还有一点把握取胜,代价固然惨重,但只要地球不爆,战后美国更加是老大,俄国伊朗更不敢动了,因为俄国的核打击力量,仅够自保,真动用那就是人类毁灭,只要俄国没被逼疯,那仍然是个摆设。所以万一真是中国把这道令人纠结的选择题做完了,美国还是有血性跟的:趁自己还有优势,把中国打掉了,就再没有任何威胁了,损失西部用加拿大补偿,也还说得过去,反正战争不是我挑起的,死一半人就死一半吧。

说到底,这仍然是谁被“包饺子”问题,谁得道多助的问题------其实中国也是很容易被“包饺子”的。

(二)

”中国制造2025”三步走,不是空想,是有现实支撑的。

这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价值链转移”(Value Chain Migration)。

“价值链”,对应于旧有的“供应链”概念,是一个进步。全球化的进程,会不会被TPP之类“区域山头化”所逆转?我看不会,因为所谓TPP之流,是一批政客不接地气的幻想,做企业的可不会卖你的帐。

外资实业资本,对华投资,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90年代初,跨国制造业公司仅仅把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研发/销售都依赖西方发达市场。对中国来说,就是“两头在外”。在每家大型国际企业的价值链里,中国因素只占(从利润角度看)微不足道的一个环节。

到了2000年前后是第二阶段,大批外资(轻工业品)企业进一步想到了中国国内消费市场,因为中国消费者明显富裕一点了。另一些企业,主要市场固然还是在中国以外的,但研发渐渐转移到中国,因为中国的智慧劳动力便宜好用嘛。但这个阶段,傲慢的跨国企业往往是照搬以前的总公司模式和文化,硬性向中国分公司灌输。

令人拍案惊奇的是,就在这个阶段,一个泰山那么大的“黄金铁律”轰然冲出水面,从此屹立不倒,这就是:“对华傲慢者,必然失败”。在这方面,美国日本的企业吃的苦头最大。因为中国凡是对外资和民资开放的市场领域,都竞争激烈到白热化,外资企业原有的经验和傲慢,外加死皮赖脸的土枪队,一起绊倒了巨人们。能在中国生存下来的外资,必然被“教坏”,必然有变革,否则都死掉,没有例外。

目前中国境外,还比较高大上的经济行业来说,唯一“无知者无畏”,对中国还抱有一点蔑视之心的,恐怕只剩花儿街的金融业(非营利的行业,比如高等教育和司法,先不说)。

穷则变,变则通,老鼠打地洞。对于善于权变的外国企业家们来说,敢于放低身段的,自然就进化到“第三阶段”,简单讲就是“裂变”。

原来的一个西方企业,被迫“裂变”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细胞:“好细胞”仍然在本土,也在崇拜美国文化的其他国家(比如印度),大摇大摆人上人;“坏细胞”在毒雾漫天的中国大地上,跟一大群“土狼病毒”苦战不休,蜕变神速。如果企业不那么依赖来自于中国的营业额(也就是利润),那自然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比如GOOGLE吧。但对于老式死做的实体企业来说,比如KFC,中国营业额占全公司的35%,比如通用汽车,比如阿婆(APPLE),它们实在是离不开“中国奶牛”啊。

既然离不开“中国奶牛”,他们就从了,从价值链的角度来说,这些企业陆续被迫把整条价值链,复制一份到中国去。在中国,有”大中华区”专用的研究院,销售总部,售后,采购,生产,等等,总之这个世界上从此就是”一公司两制,各自表述”,具体讲从此有两个KFC,”中国KFC”和”(中国以外的)KFC”。

这带来什么呢?长久看,必然带来公司的分裂。因为美国佬的办公室政治也极为残酷,各派都占山为王,以对总公司的业绩实力说话,试图吞吃对手。由于”中国KFC”就是一个完整缩微的“第二KFC”,就是“一边一国”(其他美国本土以外的KFC不具备这样跟总部叫板的实力),跨海分治,就是最后的归宿。KFC在美国本土,并不强于麦叔叔和汉堡王,能够在中国遥遥领先,靠的是台湾人苏敬轼的团队,灵活融合中餐口味,以至于在KFC,菜单上永远有“榨菜肉丝汤”之类。但就是这样,事实上总部对于苏团队的束缚仍然太大(老实讲,KFC总部已经算是最最开明的美国公司之一了,可是毕竟还是要个“美式炸鸡”的羊头挂着啊),所以苏不得不“在体制以外另找增量”,开办了“东方既白”中式快餐连锁,利用KFC的管理本领,彻底向中国吃货们投降,顺便掏他们的口袋。

这说明了什么?苏团队的“第二KFC”,其实离开了美国总部,是可以独立生存的,甚至肯定活得更好。近年“第二KFC”在华业务不大好,一个原因就是走不出“炸鸡”这个僵化的老路,而中产阶级的健康饮食观已经抛弃油炸食品了。如果抛开总部的羁绊,又不用上交那么多利润,“第二KFC”反而大有可为。

这样的情况,在西方跨国大企业里,已经不是个例了。由于跨国大企业“大中华区“的掌门人,现在还有很多是台湾/香港/新加坡籍的职业经理人,这批人在美国总部的政治影响力有限,自身的魄力个性,也不足以当一个”安禄山”,所以美国的唐明皇们暂时还可以歌舞升平,但一旦鬼佬大股东们内部分裂,世事就难预料了,当然对于中国来说,肯定不是坏事。

在目前平静的水面下,这样一股势不可挡的暗流涌动,到了2025年,会给世界一个惊奇,一个交代。现在有不少华人在网上说,中国已经如何牛掰,大可以跟美国打打“冷战或凉战”,爽一把------这真是鲰生误国。国与国的竞争,就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人与人的竞争,你完全有机会通过持续交流,“把敌人搞得少少的,把我们搞得多多的”,居然要“凉对抗”,诱使双方互相封闭,不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嘛?

中美之间是什么?是“温和平”,温吞吞的,斗而不破,既不那么热乎也不那么凉。中美关系一旦滑到“凉战”,那就离“冷战”不远了,离中国被迫发展足以毁灭美国N次的核常备力量不远了,离“只要大炮不要黄油”不远了,离全社会疯狂/恐惧/任性不远了。因为中美都是大国,社会民意体量巨大,一旦掉头下滑,惯性很大,是很难迅速扭转或减速的。

附带提一句,“价值链”概念的潜台词,是“超越国家利益,以企业利益为归依,融入对自己最有利的总价值链”,简单说,如果BYD从Apple公司得到的利益,占公司的大头,要多于从中国本土企业得到的利益,BYD就应该忠于Apple公司,因为在总的价值链里,BYD只是个小单位,小蝌蚪找妈妈,Apple对于BYD的意义更大。这就是“价值链至上/价值链忠诚”论。日本企业在这方面特别不地道,一有突发事件,供应商必然优先照顾日本买家。在日本311海啸和泰国水灾中,都是如此。这引起西方跨国企业的普遍不满,因为自己明明一向采购得比日本买家要多,但我的流水线被混账日本人晾在一边,特码的亏大鸟,真是喂不熟的白眼狼。已经有大企业在确定供货商资格时,明确要求供货商尽量少用日本零件。这种“价值链忠诚”论,“商业价值高于主权价值”论,现阶段对于中国是有利的。

而反过来说,这也迫使更多的台湾/日本企业考虑到中国大陆设厂,因为日本列岛和台湾都在地震带上,先天的风险大。不是说一定要大灾难,比如芯片厂,4级地震就必须停产,在岛上设厂,太不靠谱啊。

通宝推:骨头龙,舞动人生,桥上,拿不准,独草,贼不走空,金口玉言,镐梓,
家园 哇塞,这么说中芯国际做的是对的

中芯国际一向被批评偏向于国际客户,而忽视国内中小客户的需求与合作。但是从你的“价值链忠诚”论来看,中芯国际是对的,是基于自己的长期生存需要。

家园 商有商道

我们具体说说供应链。

大型工业企业非常注重提高生产效率,进步到今天已经过于变态,大型企业的原料(零件)采购是一项高度谨慎的工作,因为流水线最好不要停,流进去的零件必须正品率非常高而且正品率稳定。

这使得大企业对任何一个细小零件,在一定的成本限制范围内,都追求最好最稳定的供货。由于美日的工业发达程度接近,产业高度雷同(比如电子产品,汽车制造),因此很容易出现相隔千里的各大企业(比如丰田,通用汽车等)向同一个日本小供应商采购的情况,这个供应商规模虽小,但在某一个极其不起眼的小零件上,可能是全球做得最好供得最多的。

比如有一种化工产品PVDF(聚偏二氟乙烯),用在各类电池里面,像胶水一样粘合电极粉。这个产品只需要用很少量,占电池总成本的1%,而某家日本厂(大概是吴羽?)供应全球70%的产量。311地震后,它一下减产了,于是主要电池生产厂全部趴下。对于在手的合同,日方是信守的,但合体执行完了,后面的订单如果来自日本以外,就不那么情愿接了,你怎么办?

那,西方大厂为什么不搞多个供应商,以备万一呢?说说容易啊。采购的本质,是“捕获供应商的心”,大概跟拍拖类似吧,因为你不可能整天蹲守在供应商的车间里,要靠他凭良心干活。这最容易的办法,就是“王思聪法”,给狗狗戴两个阿婆表,就是拿订单砸晕供应商。你土豪了,当然朝南坐------浅薄得要死,但是有效。

同时,西方现代大型企业的高度官僚化,也体现在人人“规避风险”。一个小零件上发展第二供应商,其实屁大点事,可以给大公司里那帮闲得没事的,搞成伤筋动骨------反正自己不敢拿回扣,既然木私人好处,谁那么赶?基本上,小到一个胶圈,新供应商没有走2年以上申请流程,他不会告诉你可用不可用。现在日本零件用得好好的,你变一下,次品率上去了,生产不稳定了,谁的责任?但是原先那个日本人供不上,那是不可抗力,采购和质检都没责任。

所谓“全球化”,就是“文化大G命”,在全球扫荡各种奇谈怪论,统一到“车同轨”,一个规则上来。美国人心目中的规则很简单:要投票是吧?一美元一票。

就是说,如果我是吴羽第二大的采购商,那么一旦地震了,吴羽减产了,你要给我“第二顺位的采购优先权”,按比例能给我多少就给多少。我不会嫉妒那个第一顺位的,它给你的生意一向比我多,所以那是它自己挣得的。但你把第五顺位的日本采购人顶了我份额,我就出离愤怒鸟。在商言商,这跟国籍有个屁关系?你不认这个理,你走人。忒么我才是你衣食父母啊,还讲不讲孝道?

如果全世界都是这样的游戏规则,就简单了,“全球化”就实现了,偏偏日本人不是。以前某个产品,只有日本厂家做得好,大家没得选,现在中国韩国都赶上来了,差距不那么大了,而日本企业还这么小器,那它们就是在自绝于世界商业潮流,在迫使客户离开它们。

中国地大物博灾害少,工业配套强悍,所以目前欢迎这种“价值链至上”论,只是中国企业还太浮躁,目前最受益的,是韩资企业,终于有了干掉日本银,踏进高大上美资企业的门票了。

同样的,中国在还没有全面取代日本的“隐形工业帝国(在工业产品的关键零部件领域,在全球占有外行所不了解的优势地位)”的今天,要打要杀要跟美国拜拜,那都是不明智的。就工商业而言,中美合流得很彻底,也很稳定,有钱一起赚,不亦乐乎。这是中国在南海填岛18个月,美国社会刚刚醒过来的原因(美国没有美宣部钳制,《纽约时报》他们干什么吃的?),也是麦坎一下子就泄火的原因。但这只是开始,中国制造还需要30年,才能击垮日本的“隐形工业帝国”。既然向世界开放,能让中国继续发展,那就保持开放的态势吧。填岛是为了进一步开放,不是为了阻断开放。

明白点说,由于西方跨国企业的“价值链裂变繁殖”,西方的资本利益会越来越深地介入中国社会,苏敬轼们无力分裂KFC,一批鬼佬股东第二代做得到。这些在中国投资很大,依赖中国市场的大跨国公司,早晚要面对“八王之乱”,最后接受中美两地分家的结果。中国在南海的强势扩张,不但是中国国家利益所乐见,中国民资所乐见,同时也是这批“即将加入中国籍”的“第二KFC”们所乐见,因为他们的利润追求要求一个扩张性的国家力量,狼性的力量来保护它们。所以说“填岛是为了中国进一步开放”。

但是,这种南海扩张又必须有限度,使这些投资者都只看到好处,而没有看到过度的风险,即中美热战冲突的风险。中国目前奉行“进攻性的外交政策”,需要更强一点的军力支持,但强化军力不是为了准备战争,这个“度”是很明确的。岛填得差不多了,美国开始发声了,接下来怎么办,大家也都懂。美国18个月的装聋作哑,已经令南海各小国完全寒心了,没有一个敢豁出去地反华了,在香格里拉大会,大家都在装样子,博面子。

顺带说一句,311之后,大制造企业在零件库存上,不再追求丰田的“Just In Time”,而是追求“Just In Case”(只怕万一),开始注重屯货了。

“日本制造”几十年走出来的那一整套邪门思路,在全球工业界,正逐步被边缘化。

本嘉明:【原创】《李锅34》 丰田神话(九)

通宝推:舞动人生,脑袋,入江云,
家园 时间搞错了吧

于2014年10月,在比利时发起攻击,试图击败比利时尚在顽抗的比军???????

家园 笔误,已改
家园 吓了我一大跳
家园 到了二战,打仗就是打物资

一战时,沙俄的崩溃,是“俄国有资源而无工业”,支撑不了战争。二战时,德国的崩溃,是“有工业而无资源”。事实上德国的军工产能,飞机坦克等等,在1944年9月左右达到最高峰,但由于油料匮乏,大批新装备无法启用,等于是废铁。

所以你说的苏军战法,是“抻面条2.0版”,诱使德军消耗掉宝贵的一线燃油基数,在新补给被批准送上来之前,靠苏军更加充裕的油料供应,困死德军坦克师。

二战中最愚蠢的事,就是日本没有北进配合德国,从而使苏联能把大批工厂迁到东部,在不受任何空袭打扰的情况下全力生产。英美对苏援助,只是在几个关键节点时间段起了救命作用,大部分时间是以苏联工业为主力支撑着卫国战争。

当然,我们对那一代日本半兽人的智商,是没有办法指望太高的。再说美国掐住了石油,日本也没辙。

家园 战略上的物资和战术上的物资是不一样的

在二战这样的高强度机械化战争中,哪怕你家里各种物资堆积如山也米有用。油箱里的油量才是决定这几天,几星期内这场战役的胜负。毛子的柴油机坦克,可以将燃油直接装在装甲外面,甚至可以在车尾上挂载副油箱。这让毛子的坦克拥有超过德国人2倍以上的航程,这些让毛子获得了对德作战的战术优势。这个甜头太大了,以至于今天毛子还把坦克两项比赛办成了坦克马拉松。

家园 【商榷】中美军力对比

第二,美国现有的军事实力远远超越中国,中国即便在“南海人工岛”问题上最终和平地逼退美国,美国其实没有伤到筋骨,反而能凝聚日澳等国,更紧密地团结在核心周围。

这话说得比较随意了,海陆空二炮,美基本没有中程吧,就算有,发射基地设在那里?

家园 据说美国人要求越南停止/克制在南海填岛

。。。呵呵呵~

美国人18个月之后来兔子的岛上空转悠,还有一个基本原因是要搞清楚兔子在岛上的军事力量到了什么地步了,而这个,不过是美军的日常工作而已,不一定是美国的对华政策忽然有了大的转变;当然,在政治上借此捞一些,也是可以的。小国要是把这个当真了,只能说是自己呆逼了。

家园 不能只拿自己的长处比别人的短处啊。

人家即使拿长程/州际导弹当中程用,总量还是远远多于我们的。

考虑打仗不能像日本人那样想:“只要中国不用核武器不用陆基导弹,日本海空军能半小时歼灭中国海军。。。。。”----这样想的是疯子。

家园 米国这个比较有意思

如果越南停止填海,那么越南认了老米是老大,可以跟着老大来围攻中国。如果不认,继续填海,那么还是跟中国过不去

家园 承认米国是老大也未必要参与围堵中国

越南在这个事情上是绝对有资格对米国说NO的,比英国都有资格。

走哪条路,还是越南自己选,越南也有资格有能力自己选;这个与菲律宾是完全不同的。

家园 茗谈135-4:“院门口竞选”(续完)

(一)

缅甸昂山素季即将访华,我们就插进来先说一段别的。

真正一人一票的选举政治,有个奇特的现象,就是“不干活的可能会撞到大运”,我已经介绍过加拿大国会议员(相当于美国的联邦众议员)中,无厘头选上的那批“童子军”。这关键的因素,是现在在选民面前跳得太欢的那拨候选人(包括争取连任的),实在是不招人待见,好比都是负数,“四大恶人”吧;你虚竹一个政治素人,不正不负,记录是零,看起来反而比老油条们要顺眼些,那就投你了。

而在非选举政治的社会里,这种情况还要放大。比如南非的曼德拉,比如阿拉伯之春后上台的穆西;比如中国的刘获奖;比如台北新市长;这个昂山素季大姐,也属于这一拨------他们从没从过政干过活,属于毫无不良记录的“无印良品”,你不服不行。换句话说,“凡是没遛过的都是好骡子,凡是拉过套的都是坏驴”(两个凡是)。这些人在现存体制下,是被打压的悲情一派,一旦制度突变,放开缰绳,俨然就是戴上光环的救世主。

那么,这种妙趣之像,在美国有没有呢?

有的,还打造了一件竞选神器,叫“院门口竞选”。

“院门口竞选”正确的翻译,应该是“前廊竞选”(Front Porch Campaigns),美国人多数是独家小院儿,屋门口有个门廊。用这种办法参选的候选人,就站在自己的门廊里或者家的附近演讲,宣传自己------不是深入各地选民社区,而是选民们分批到他这院落里来听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类候选人,通常是比较懒或者没有钱,无力四处乱跑拜票。但也有一些正相反,民望高摆谱大,钱多得烧不完,语出必惊人,经常呆在云里神神叨叨的,那愿者上钩,自有人乖乖来听他的人生感悟,比如风清扬在湖畔大学。

“院门口竞选”这种“守株待兔(消极)竞选法”,属于奇招怪招,在美国能用之则灵的,远的有加菲猫总统(1880年),本嘉明总统(1888年),麦金粒总统(1896年),黑腚总统(1920年)。这4位里面,头3位是远古人物,属于鸟生鱼汤那种小国寡民时代的,不算好汉;黑腚是捡了便宜,因为之前的威尔逊总统贸然参加一战,死掉10几万美国子弟,等欧洲分赃时又被排挤,美国人民一致认为股市有风险,这把赔了老本,迁怒于威尔逊。

那么近代有木有呢?

有,就是卡特总统。卡特有三绝招:

一,露齿微笑,很农民相。

二,强调自己就是一种花生的。

三,强调自己“俺不是首都户口”(可见来自花生屯的政客多么不招人待见)。

就这么着,拜水门事件中诚信深受重创的共和党所赐,卡特没怎么竞选,就当上了。

除了总统,其他使用这个策略而成功的,还有几个奇葩。

(二)

第一个是代表阿拉巴马州的共和党籍参议员“沙萱三代(Jefferson Beauregard "Jeff" Sessions III)”------听起来是洗发精的牌子。

沙三生于1946年年底(婴儿潮啊),1996年首次竞选代表阿拉巴马的联邦参议员时,就使用“大院竞选”法大胜,随后在2002,2008,2014又同样轻松连任。

“大院竞选”这个神器这么厉害?不是的,关键是他的政治面貌。在参议院里,他是排名第五的保守派,公然赞美3K党,反民权反有色人种反同性恋,逮什么反什么,作为极右公知在参院喷得太不像话,屡次惊动议长(就是副总统拜登)修理他。但在阿里巴巴(不是,是阿拉巴马),就是《阿甘正传》里阿甘的故乡,这套纲领极其管用,所以沙三是南北战争后阿州首位能连任的共和党参议员。

但这位还不算太奇葩,奇葩的是民主党。2010年6月,南卡罗莱纳州民主党关于联邦参议员的提名战中,黑人Alvin Michael Greene异军突起,以59%的大比分优势赢得提名。这可是了不得的事:首先,他的竞争对手(白人Rawl)很强大;其次,自南北战争后,南方就没有出过黑人参议员,民主党在这次参院改选中本来也不抱希望。

提名一揭晓,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就是党中央)大喜,赶紧询问这“奥巴马2.0”是何方圣神,结果是南卡州的省党部也不了解此人,因为这厮是个失业者,除了报名参加民主党内初选,没钱干任何事,所以没有任何竞选班子,竞选策略,竞选活动。Rawl苦心经营多年,花钱无数,居然被一个毛头小子冒功,当然要求重选,省委也觉得倍儿没面子,但选委会代表广大民主党党员不干了,就一个鸡毛全国人大代表,算哪根葱?值得这么来回折腾吗?开了先例,以后谁都可以申请重选,大家日子还过不过了?这次就这么滴了!

Greene只是个政治素人,倒也算鸟,顶多是加拿大那样的乌龙,广大民主党员咬咬牙把他拱进参议院坐后排打打瞌睡算了,党的面子要紧。但这家伙在2009年还有一个性骚扰案底,到2010年8月陪审团批准对他的猥亵罪提起刑事起诉。所以毫无意外,在州选举中,民主党痛失这个参议员席位,未选已败。

(三)

至于说卡特总统,就要说到一个人。这个人把卡特推上大位后,等于是库松之于尼克松,他深受器重到了什么程度呢?卡特是个种花生的农场主(富农),所以专栏作家兼教授Epps评论说:“卡特总统和乔登(Hamilton Jorden)的关系,就是花生米和花生壳的关系”。

卡特退隐后,乔登仍然活跃在美国政坛,并逐步由民主党立场转向“第三党派”,试图在美国两党政治的版图里,建立有制衡功用的第三政党,这就是2010年成立的“美国选举会(Americans Elect)” .

“美国选举会”的前身,是2006年由乔登等4人创立的”Unity 08”,试图利用现代网络平台,突破美宣部的封杀,杀出一条活路。虽然与两个大党还不可同日而语,但由于经费充足,领导层政治能量大,是目前美国最有潜力发展为第三党的种子。

美国,是世界上最最需要第三政党的,暗无天日的伪善国家。这里,我们举一个例子。

1876年当选的美国总统,是共和党籍的俄亥俄州长 Rutherford B. Hayes。大选时,他的对手是纽约州州长Tilden,一开票,老哈得了403万选民票,老梯得了429万票,基本就是2000年小布什与戈尔的僵局。按选举人票算的话,老哈实打实得了166票,比老梯的184票少。但佛罗里达州,路易斯安那州,南卡州共计19张选举人票,因检票技术原因,归哪方未定。这3州是共和党占优,如果裁定属于老哈,那么老哈以185:184获胜。

于是首都乱作一团,两党在首都Wormley酒店秘密谈判,把总统职位这一公器,私下交易。最后协议如下:

1)老梯让位,老哈上台。

2)老哈只许当一任总统,不得竞选连任。

3)老哈上台后,立刻结束南方11州现有(内战后)重建方案。

4)撤销北军对南方11州的军管。

5)北军从南方撤军。现任格兰特总统负责从佛罗里达先撤。老哈上台后从路易斯安那州和南卡州撤军。

6)老哈承诺,任命田纳西州联邦参议员Key为新内阁的邮政部长。

7)支持民主党的纲领,即尊重黑人的宪法赋予权利。

8)横贯大铁路工程,暗箱发标给Texas & Pacific公司。

9)配合国会立法,重建南方工业。

条件谈拢后,共和党控制的参议院和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分别走程序裁定,那19票归老哈。多么完美的“程序正义”,只是投给民主党的明明占多数选民(429万票)被出卖了而已。

老哈是个厚道人,而且在他的任内,美国对外开放,搭上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便车。但由于民主党人认定共和党违反了上述秘密协议,老哈只好遵诺,放弃竞选连任的权利。

在这样一个国家里,我们说两党是一丘之貉,那是太斯文了。

什么时候,美国兄弟连有胸襟有能力,容纳第三政党了,中国再“全盘美化”不迟。

通宝推:独草,yiwensilan,青颍路,mezhan,acton,陈王奋起,
家园 南海造岛另有图谋

这是中国从陆到海,从收缩到扩张的重要一步。

南海诸国不鸟中国,主要原因是南海和越南挡住了中国南下的路,使中国被困于大陆,而南海填岛,意在消除南海在地理上的阻隔,跨入太平洋和印度洋,使中国与南海诸国的距离,从几千公里,缩短到几百公里,能够向印度尼西亚,向新几内亚,甚至澳大利亚,投射中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力量,从这些富饶之地获取中国需要的东西。这是着眼于以后几十年几百年的事情。

越南也在填岛,但它的举动其实毫无意义,因为越南本来就在南海边上,填岛不会使距离缩短。但中国不一样,中国其实与南海中南部相距遥远,在南海诸国看来,中国根本就不是南海国家-——我们距离南海就是几十公里,上百公里,你距离南海几千公里,你却说南海是你的——这也太霸道了吧!所以中国要填岛,填出一块块从中国人手中诞生的南海土地。只要这些岛存在,几百年几千年后,我还可以说他们是中国的,南海是中国的。

美国不可能永远强大,甚至不可能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里面继续强大,到了美国衰退之时,力量对比一变,这些岛,就会从微不足道的落脚点变成巨人的前哨和跳板了,当年大英帝国起家之初,在世界的边边角角插上几面小小旗帜,留下几个小小堡垒,谁会想到那是席卷世界的开端?大英帝国能够做到,中国人就做不到?

通宝推:东山之石,唐家山,逍遥蜀客,金口玉言,caoban,empire2007,陈王奋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