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嘀嘀司机体验记(一) -- 捷克

共:💬61 🌺27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嘀嘀司机体验记(二十四)

最后,又来一个最后(^_ ^),对小桔公司说几句。

好话就不说了,嘀嘀们如何划时代地创造历史啥的,就免了。看官要是感兴趣,可请度娘。

主要的还是司机端软件的用户体验问题。应该让UI设计师去做几天司机,他就知道如何优化设计了。要是这也不开窍,那我来指导,免费的,呵呵。

除了前面吐槽甚多的简化操作以外,还需要在人性化方面进行优化,比如接单后显示一下总的路径,并语音告知要走那条路,这样乘客也听得一清二楚,可以减少纠纷,司机也能有思想准备。

有些操作完全可以用语音识别来实现的。比如起步和到达的确认。

结算费用也应该进行语音播报,司乘双方都一清二楚。

其他的暂时想不到了,想到了再唠叨。

最后,这回真的是最后了,感谢互联网,感谢小桔公司,感谢各位乘客!

也感谢睿智的执法部门,没有一棍子打死嘀嘀们。

At last;)祝列位看官好人一生平安^O^。

家园 最后的草榴Style有点不习惯

不过还是要谢谢分享!

家园 有空还会继续写点,谢谢大王捧场
家园 顺路搭客这个事情根本就没法鉴别

基本属于骗自己,因为没人认为你是“顺路带”一下自己,坐车的只会认为你是个黑车。

其实这种颠覆不见得是好事。无非是本来交给政府和出租车公司的钱,改为交给滴滴们了。

而本来由政府确保的,乘客安全、司机福利这些看不见的东西,全都不见了。

所谓给老百姓带来优惠和福利,那是巨量资金砸出来的,模式本身是邪恶的。

这种应该算互联网的有害创新,反面典型

家园 老兄言过了

别的不说,就安全而言,由于司乘双方都是实名制且系统有记录,肯定比出租车更有保障

家园 这是不可能的

马路上随便一个司机,驾驶水平就能和出租司机差不多?

实名就会有保障? 说是实名,其实不过是上传了下身份证驾照而已吧。能有什么保障。

关于各种用车服务刷单的事情,现在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居然还有人认为这个事情有保障么

家园 Uber是负责乘客保险的。

并承诺,如果司机的保险公司有拒赔的情况会帮司机申报,而且因illegal taxi被警察罚了的话,告票给uber公司就不用管了,要么uber的律师帮忙打掉,要么帮你付掉。

更搞的是,如果乘客的问题比如吐你车里了,还可以照下来找公司报清洗费。

反正今天的最新消息是这样。

家园 不能直接登客户端软件看费用的么?

反正,uber是不管这种私下拉活联系的,它对自已的定位就是广告加中介,并提供有限的服务如乘客险法律援助这些,基本上就是高科技串串的角色。

家园 问题是出租车司机也有新手与长时间疲劳驾驶问题。

嘀嘀不太清楚,但据最新消息,uber还是提供乘客险的,也提供一些有限的司机支持。给我的感觉,其自我定位是广告,中介加有限服务的角色,并且是指望用一个评价及相关机制来淘汰不合适的司机与乘客,相当于司机自带工具跟他搭伙挣钱吧。

据uber的人说这玩意儿跟出租在定位上还是有差别的,好像90%的都是社区内的短途,机场也是不能去拉客的。说是在NY跟出租基本各管一部分,没太大的冲突,传统上社区内的短途利润不大,正式出租看不太上眼,大都在酒店或车站机场拉客,或等调度电话派单。当然就算是这样挤压出租车的市场空间是免不了的,但感觉大都是想挣点外快的人在干,专职做这个没太大收入保障,国内不愁客源,可能不太一样。

家园 路径似有专门的软件

和GPS配套

家园 是可以与手机上的导航软件配套的
家园 uber和出租主要不同是随定随到

这是革命性的不同。出租多是挤在少数游客集中的地方揽客,偏一点的街道就要打电话,看运气了。多数uber用户都是受不了找不到,拦不住出租车的苦,才一去不回头的。

家园 出租车服务的盲区还是很大的

,可能跟老的大资本垄断有关系, uber这种新型的资本还是草根比较有活力的。

家园 美国大量出租车都是打电话喊到接人地点的

除了极少数几个大城市能满街跑出租,其他人口没那么稠密的城市都是打电话去出租公司喊车,到某地接人去目的地的。

uber唯一的区别,是把本来分散的dispatcher统一到了一个垄断公司旗下。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试图垄断的公司在完成垄断前都会不断发放红利,挤压竞争对手的利润空间。

等挤垮了中小竞争对手,之前所有的投资那都是要赚回来的...

家园 看你的社区,打电话有时很不及时。

所以好多赶飞机的要头天约好,Uber现在跟出租车公司还没有太大的冲突,目前还只是互补跟边缘蚕食。

dispatcher的统一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dispatcher模式的变化。至少对rider透明多了,能了解附近有多少车,大概多长时间能到。另外把人力几乎完全从dispatcher这个角色上解放出来,也是一种革命性尝试吧,算是技术进步解放人类劳动力的一部分。

至于垄断问题,现在说感觉还太早了点,网络是开放的,进入成本并不高,如果这种商业模式可行,迟早会有竞争对手出现。uber要想垄断的话得从法律附加服务进入门槛几个方面下工夫,这种公司要暴利或垄断的方式无非两种,一是提高rider费用,二是压driver费用,或者一起来。但提高rider费用需垄断服务用车,压driver费用要垄断客源,这两者在网络平台上都不太容易,就不多说了,或者哪天我有空再说说。

但注意uber的商业模式跟传统出租车公司的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传统出租车公司垄断客源的方式地点性强,往往是几个热点区域像酒店车站机场之类。在这些热点地方出租车能提供实时性很强的服务,而在社区中就差很多,特别是社区内的短途不受重视。

如果允许uber进入这些酒店机场这些热点地方,那这种网络打车的商业模式就完全是直接废掉了这种传统垄断方式。但问题是,这是允许不允许的问题,不是技术上做得到做不到的问题,所以传统出租在北美这边跟uber这种共存各管一片是有一定基础的,没那么容易被挤垮。当然,uber们如果真的取得了这些热点地区的进入权,传统出租公司的末日基本就到了。

总之,uber现在把自已定位成一个技术公司是比较明智的,收取20%的乘车费用,对driver来说是广告费,对rider来说是中介费,并同时提供些服务如乘客保险,driver车的保险兜底及有限的法律援助,还是把自已放在了一个比较有利的位置上的,但driver并不是uber们的员工,uber们对其控制力弱,随机出现的rider们的选择权要限制也不容易,热点地点的进入也是问题,所以要说行业垄断,还早了点,不过不排除其在行业分割细化后在其自已的地盘上搞点小垄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