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中国制造成本接近美国”是如何被炮制出来的 -- 陈经

共:💬115 🌺945 🌵2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中国制造成本接近美国”是如何被炮制出来的

近来很多新闻引用了“中国制造成本接近美国”这么一个结论。如这几个新闻:

1. 富士康50亿美元印度建厂 中国制造成本直逼美国

http://news.163.com/15/0810/08/B0L2SJR20001124J.html

“事实上,中国制造的成本正逐年上升。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的调研数据显示,“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该报告分析了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可见双方的差距已经极大地缩小了。”

2. 境外媒体:大陆制造成本接近美国 印度欲迎头赶上

http://www.cankaoxiaoxi.com/finance/20150810/897950.shtml

“境外媒称,美国专业机构发布的报告显示,大陆的制造成本已达到美国的96%,与美国相差无几;《纽约时报》日前则表示,大陆的纺纱业成本,反而比美国高出30%。

据台湾“中央社”8月10日报道,美国波士顿咨询公司日前发布题为《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的报告,提及上述结果。这项报告指出,若比较全球出口总额排名前25的经济体,并以美国的制造成本为基准指数100,中国大陆的制造成本指数高达96。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大陆则需要0.96美元,这表明两者差距已大幅缩小。”

3. 美国BCG报告:中国制造成本已接近美国

http://finance.qq.com/a/20150808/018077.htm

“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CG)日前发布报告《全球制造业的经济大挪移》显示,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差无几。全球出口量排名前25位的经济体,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即同样一件产品,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那么在中国则需要0.96美元,双方差距已经极大缩小。”

总之,有一个西方机构(这次是BCG)发布了报告,公布了某种指数。有媒体直接介绍了这个事,如新闻3。还有媒体谈的是其它事,但就引用这个指数当证据。不少媒体从业人员介绍或者认同了这么一个数据:

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制造成本指数是96。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大陆则需要0.96美元。

如果肯认真点去看英文原文,连接是这个:

The Shifting Economics of Global Manufacturing:How Cost Competitiveness Is Changing Worldwide

https://www.bcgperspectives.com/content/articles/lean_manufacturing_globalization_shifting_economics_global_manufacturing/

简单说,就是根据2014年数据,BCG发布了一个“Global Manufacturing Cost-Competitiveness Index”,全球制造业成本竞争力指数。指数越低越有竞争力,美国100,中国96。中文媒体脑补了一个“也就是说,同一件产品,若在美国制造,成本是1美元,在中国大陆则需要0.96美元”,把指数100当成是一个成本价格了。不少人看了估计会嘀咕,但又搞不太清。

同篇文章里,还有2004年的数据作为对比,仍然以美国为基准100,中国的成本竞争力指数是86.5。如果按前面的脑补逻辑,2004年,美国1美元能造的东西,中国也要0.865美元,并不便宜多少。媒体一般都说10年来,中国制造业成本上涨了好多倍,工资上涨变三倍。又说美国搞了能源革命,制造业成本下降。结果10年过去,0.865只变成0.96,这怎么也说不过去了。所以没有媒体新闻说2004年0.865美元这个数值。真相是,2014年的0.96美元也是胡扯。

这个指数是这么计算出来的:主要有三个成本考虑项,加权考虑,再凑成100。

1.劳动力综合成本。能干的可以顶几个人,同样的钱能请多些低价劳工,所以要综合考虑。数值是18.2。

2.电力成本,数值是1.1。

3.天然气成本,数值是1.5。

所以,美国的成本就是18.2+1.1+1.5 = 20.8。三个分项的具体数值应该是根据占成本的比重给出来的。20.8这个数字不够整,就加上个79.2,变成100好听。这是美国的数值,2004年和2014年都不变。为什么不把20.8乘以一个数变成100,而是要加上79.2,这就是人家“专业”地忽悠的本事了。这79.2叫“其它”,大家都一样。制造业降成本最厉害的是产业聚集,BCG故意忽略,你有没有产业聚集都是加79.2。

相应的,中国2004年的数值86.5是这么出来的:

1.劳动力综合成本,4.5。相比美国的18.2,意思大致等于说,花同样的钱,在中国能做出4倍的工作量。

2.电力成本,1.4,比美国高一点。

3.天然气成本,1.4,比美国低一点。

所以,中国2004年相对美国的成本就是4.5+1.4+1.4 = 7.3。在这个数值体系下,成本是美国20.8的三分之一。但美国加了79.2凑成100,中国也加,就变成86.5。

同样,中国2014年的数值96是这么出来的:

1. 劳动力综合成本,10.2。相比美国的18.2,意思大致等于说,花同样的钱,在中国完成的工作量只有不到2倍了,相对于2004年优势减少。

4.电力成本,1.8,比美国高一些了。

5.天然气成本,4.4,比美国高很多。

所以,中国2014年相对美国的成本就是10.2+1.8+4.4 = 16.4。在这个数值体系下,成本是美国20.8的约80%。但美国加了79.2,中国也加,就变成95.6,略成96。美国1美元,中国0.96美元,就是这么来的,其中79.2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但即使是这个指数的原始含义,中国2014年指数16.4,也很不合理。这相当于说,在中国进行制造,人工成本的考虑是10.2,电力成本考虑是1.8,从权重来看,也能说得过去。但天然气成本4.4,这就莫明其妙了。为什么到中国搞制造业,要把天然气成本看得这么重要。企业用人成本10.4,用天然气成本居然能到用人成本的小一半??这是BCG搞的障眼法,美国三项成本的比重是18.2:1.1:1.5,对它自己也许是合理的。但是把别的国家相对美国的各分项调整以后,会极度扭曲这三项的比重。这是极不科学的。美国天然气便宜,它就用天然气。中国用美国三倍价格的天然气去搞制造业不是扯蛋么,当然用更便宜的煤。

这种垃圾逻辑,它不是低智商的表现,而是大胆的无耻,是高级骗术。它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体系,目的就是忽悠人。利益相关者懂了,也只是会心一笑。相信并加以传播的,就是真的那啥了。

这个成本评估经过胡乱加减乘除操作,已经面目全非了。但是它就利用媒体优势,扔出了这么个报告。得出了数个“重要结论”,黑的不仅是中国:

1.在美国制造,和中国成本差不多。中国10年前算低,但成本急剧上升,和巴西一样。

2.在墨西哥制造,比中国成本低。(解析具体数据,发现是墨西哥天然气和美国一样便宜,把指数弄低到91。)

3.俄罗斯、东欧、西欧,除了英国,全部成本巨高,10年来一直高。

4.印度稳住了制造业成本优势,成本一直很低,比中国有希望。

5.最重要的,因为这数据,制造业有了向“美国、墨西哥、印度”转移的趋势,要离开、请离开成本急剧上升的中国。

这些逻辑,通通是扯蛋。2004年,中国的指数是86.5,印度是86.8,制造业在哪国发展得更好,向哪迁移?先不扯电价,有没有电力供应这一条就比这些重要了。

用不着看这指数那指数,出口总额、出口增长率、全球市场份额、FDI,这些数据每个月都有。吹成就、唱衰、看趋势都很清楚明白。出动了高级骗术,正说明这些数据不够看。

(完)

通宝推:李逍遥,默默,df31,nvda,王小棉她妈,烤糊的卷子,joomla,灰灵,好文留观,被明月兮佩宝璐,遂爰2012,尚儒,Sheldon,雪君,加东,自以为是,滴滴涕,联储主席,故乡在喀什,丁一叮,铁手,醉寺,脑袋,上古神兵,kk,实事求是,积吉,搁浅的船,回车,关中农民,老惰,遥仰凤华,dy571,雪域骑兵,我偏要折腾,清风居士,xiaobailong,史文恭,梓童,西瓜子,my8883,骨头龙,平淡是真,西伊,看山,向前向前,楚庄王,jhjdylj,mezhan,钩河木,陈王奋起,北纬42度,晨翼,80后30,XemK,林风清逸,yaquan,花大熊,五峰,mailsina,良金百辟,东方青木,天地外流江,职业潜水员,trilfe,桥上,非鱼,老老狐狸,一刻馆皆様,大胖子,驿寄梅花,
家园 大胖子沙发
家园 居然如此胡说八道,怪不得陈志武在那里也能混经济教授
家园 还是政委靠谱
家园 到底是騙誰的?

有心投資的肯定不会單憑这么一句96:100話就上當啊

沒心投資的看完就算了, 也沒关系

家园 嗯,去美国设厂的行业内人士都不会算成本

敲敲键盘的外行反而算的清楚,这都是什么事……

拿真金白银投入的业内人士算不清楚会赔钱会破产,空口白牙的键盘党会赔啥

家园 冷暖自知

话说某企业真金白银收购了东欧一家企业,理由是劳动力成本,中国:东欧:德法=2:3:8,所以在东欧设厂,成本不高,产品却能够直接进入欧盟市场,看上去很美。。。

收购了以后才发现,同样的产品,中国生产线上一小时的产量等于东欧那边一天的产量,算人均产值的话东欧那边只有中国的1/4。。。

家园 所以说拿着所谓新闻说事是最扯淡的

就算是内行,都有很大几率看走眼,更何况是外行键盘党。小马过河还有三种情况呢,凭着新闻里的所谓数据就开始臆想商场上的事情……

当年赵奢对其子赵括的评价一针见血,“兵者大事,而括易言之,故不可信也”,以富士康举例,按照员工数以及资产算也有小一个集团军了,哦,管着几十万员工操控上百亿资产在商场上搏杀多年的成功老手会比不了根本没下过水的外行新兵?

春江水暖鸭先知,根本连游都不会却拿出皓首穷经的劲头分析数据(还是所谓新闻的数据)指点江山,可信度如何也就可见一斑了。

家园 大胖子,我实在佩服你,可以去注册个“大胖子沙发”的商标了
家园 是不是忽悠俺不知道,但知道物价的确是接近了

东西也许都是中国制造,汇率也许人民币高估,就一小民能感受到的是:且不说房价和车,食用油,糖,酱油,牛奶,水果,面包,汽油,宽带,化妆品,窗帘的价格相差无几了。总体物价印象10年前是5:1,5年前3:1,现在有点说不清。

月工资5000元,年收入10万稀松平常了,80万100万也不稀罕了,好像不是50万朝上你就别显摆了。

老同学相逢两个人吃个便饭起码300元,几根糖醋排骨就要4,50(想起中餐9刀的扒分)。

小民能知道什么“忽悠”,“骗”,“炮制”啥的?啥啥“接近美国了”,“别让人家忽悠了”,都是听人家海吹;反正俺知道,要论宣传水平,如果tg说第二,没哪家敢称第一(这么点自信没有?)。

家园 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做计算制造成本的时候,忘了算

工人的 productivity. 比如,一块布中国人可以裁出7件衣服,越南人只能裁出6件,印度人、墨西哥人就更少,...;做鞋子,非洲人要比中国人慢1/3,...。

工资低只是生产成本的一个因素。中国工人的心灵手巧-智商高,守纪律,吃苦耐劳,没有其他国家的工人可比(德国工人也许差不多),这些都是中国能成为世界工厂的因素。越南、非洲从一开始就比中国的人工便宜,为什么美国制造商要先来中国?

有时间的话,大家可以看看《纽约客》:从在埃及卖情趣内衣的浙江商人看中国式全球化 这篇文章,比较和体会一下中国厂商在埃及开厂的痛苦。

知名记者Peter Hessler(何伟)在中国生活了20年。因为一直对变化中的文明古国感兴趣,前两年他和太太移居埃及。他的中国话很溜!太太也是华人,说、写中文都很好。

http://www.fyjs.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307672

家园 美国人的“洗脑”才是真厉害!
家园 果然有人拿buffet价格出来

再拿几个物价出来:

大学教育: 1:100

医疗:1:100

家园 成本这东西不是键盘党能以偏概全鱼目混珠的

光盯着工资水平比只能说明没有基本的商业概念,估计根本就没上过会计入门课程……

就制造业而言,所谓劳动生产率的确是一个因素,但是也没你想的那么严重,就算单位时间内中国工人做10件其他国家工人做5件,双方成本也并不一定差很多。税率、运输、原材料、能源成本等等一系列的因素都会影响最终成本,更何况还有国家政策以及汇率因素,就盯着劳动力成本那不是鱼目混珠胡扯蛋么。该算总成本时候拿单独的人工成本说事,不是以偏概全是什么。

别的不说,单单一个本币汇率升值就基本上能吃干净成本优势。毛利润10%,本币升值个8%这行当就没肉吃了。更何况还有政策影响,出口退税是为了鼓励出口,老这么玩就有反倾销的官司要打……

家园 你可真是条件反射

陈经只是针对新闻和bcg报告的数据,指出其分析方法中间的问题,以及新闻在解读所谓报告时的问题,有什么不可以?

他并没有说中国经济实际是什么样子,中国制造成本到底该得多少分。到你这里就变成“根本连游都不会却拿出皓首穷经的劲头分析数据“。你这话用来说bcg倒是还差不多,可惜你已经被屁股蒙住了眼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