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评价一个文明强大的终极标准 -- 达萨

共:💬23 🌺19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家园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

西方的资本主义产生了生产方式文明,率先进入了工业化,但由于其文化还是生活方式文明的产物,依然有依靠掠夺与殖民的传统,加上资本的逐利性推进,使得他们逐步去工业化,进入较为隐蔽的金融殖民领域,形成了生产方式文明与生活方式文明并存的局面。中国的工业化崛起加上长期生产方式文明形成的不依靠对外掠夺与殖民来发展而是通过自身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文化,会让中国的生产方式文明会保持一贯的延续性。

那中国的工业化就真的是发达国家工业的绞肉机了,吃了的都不会吐出来,因为是自身文明的特点造就的。

家园 不仅仅是如此

人主要是生活在现实之中的,而不是生活在历史的惯性里。

的确,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无论是台湾所谓的“小确幸”,还是西方所谓的“高大上”,都是一种雅致的生活方式,但这种生活方式,一旦与生产方式脱离,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

但是,仅仅是台湾的青年人,美国的中下层民众,吃不了苦么?如果是这种观点,还是唯意志论的立场。俺的观点,不是源自唯意志论,而是来自载体能动论,从多次元的结构入手,通过社会的能动性,人的能动性,来分析这种现象。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是人类文明的两大根本,任何文明都离不开这两大根本,关键在于,是生活方式主导文明,还是生产方式主导文明。

这两个概念,源自马克思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个人感觉,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表述,更准确,生产方式主要是创造财富,而生活方式源自转移财富。

中国传统文明,能够历经两三千年,尽管王朝兴替,却不断绝,根本的原因是中国传统文明是生产方式主导的。

正如孟子所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民就是生产方式的主体。

与不离乡土的传统农业生产不同,现代工业大生产,更像是是逐水而居的游牧民族,作为工业大生产核心的资本,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总是追逐更大的生产规模,和更大的市场。

资本主义的工业大生产,最开始以荷兰为中心,后来英国是中心,再后来美国成了中心,今后,中国将成为世界生产与消费的中心。

对比这几个工业生产的中心,就会发现,后者人口一般是前者人口的三到五倍。

也就是说,工业大生产对规模的要求,和对市场的需要,在原来地方的生产成本过高,市场饱和之后,必然会向一个三到五倍人口的新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转移。

中国就是资本大迁移的最后载体,这是中国复兴的第一大推动力,也是人类历史的发展潮流,关键在于,中国是顺应这种历史潮流,还是违背这种潮流。

西方的衰落,根本的原因是劳动力成本过高,市场饱和,资本不得不寻找新的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因此,英美依赖金融业,玩弄财富大转移的把戏,也是迫不得已。

让一个中产,甚至百万富翁,去血汗工厂工作,是不可能的,即使真的强迫实现了,那么,生产的商品,又由谁消费呢?因此,正如乔布斯所说的,苹果手机的生产,绝不可能回到美国。

总的来说,发达国家对全球化的依赖,远过于发展中国家,因此,全球化实质上是美国化,如果全球化退潮,发展中国家尽管也会受到巨大冲击,但西方发达国家将会面临灭顶之灾。

现在的世界经济低迷,根本上就是全球化退潮开始,因为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大跌,那些依赖资源出口的国家,面临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危机,他们唯一能做到,就是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像伊朗那样,各种工业品,尽可能地自己生产,减少对进口商品的依赖,增加就业机会,这就必然会使全球化退潮。

美国的困局在于,如果继续勉力支撑全球化,中国很可能会取代美国,成为新的全球化中心,而如果全球化大范围退潮,美国将受到严重打击,而中国因为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还是会成为最不坏的存在。

正因为这样,美国才把遏制中国,作为第一战略重心,但遏制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中国自己犯颠覆性的错误。

西方的危机,是全局性的,生产和消费的转移是根本原因,庞大存量的维系,过度的城市化,民粹化的普选民主,中下阶层和外来移民等低素质人口的大量增长,都是体系性,结构性的困局。

还是经常说的,这是个比烂的时代,无论外部怎样,中国都将会成为最不坏的存在,除非是中国自作孽,犯了颠覆性的错误。

通宝推:老老狐狸,大圆,
家园 是五四

之后所有实践的扬弃和升华。一个是初步工业的建立,一个是两弹的成功。儒家从此只能是社会意识形态的有益补充,从而正式走下神坛。文革是儒家走下神坛最重要,也是最后的标志。

家园 从吃不吃狗肉说起

中国人,韩国人,因为吃狗肉,惹出来了很多事情。中韩两国,吃狗肉是一种文化习惯,西方国家不吃狗肉,也是一种文化习惯,但这两种文化习惯,却是不同文明的惯性决定。

文明是生态,是体系,是实质,而文化则是群体性习惯,是现象,是形式。

可以这样说,文明是森林,文化就是树叶;文化是豹子身上的斑点,文明则是豹子,甚至整个丛林。

中国主要是农业文明,狗主要是富人的帮凶,而西方主要是狩猎文明,狗则是猎户的好帮手。同样的,伊斯兰教不吃猪肉,根本的原因是养猪,不适合游牧民族的迁徙,而印度教徒不吃牛肉,则根本上是因为牛是农耕的好帮手。

同样是农耕文化,为啥中国人就没有像印度人那样,有不吃牛肉的禁忌呢?这主要的原因,应该是印度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奴隶,而中国却是农民,对奴隶而言,耕牛是主人的,为了使奴隶爱惜牛,就要欺骗奴隶,让他们敬畏牛,而对于中国农民而言,耕牛主要是自己的,既可以用来耕田,又可以食用。

当然,上面的论述,主要是一种理论推测,如果要详细考证,即使费上大工夫,也难以说的清楚。

文化是最形而上的,是人类社会的现象,这些现象,缤纷多彩,繁杂多变,是艰难理出头绪的。

电视剧《天道》的丁元英,总是强调什么“文化属性”,实质就是致力于理清文化,找到文化的归属与趋向,说的简单一点,就是性格决定命运。

文化,就是群体性的性格,性格,就是个体性的文化。

五四以来,中国很多知识分子,强调的“国民性”,实质就是群体性格,也就是文化习惯,或者称为“素质”。

在电视剧《天道》里,“文化属性”是一个很玄妙的词汇,决定了各色人等的命运,可以说,无论是小说中的人物,还是作者,都没有理清文化的根源。

神即道,道法自然,如来——是这部电视剧中最玄妙的一句话,强调便是规律,但规律之后,又是什么呢?则没有明确地说清楚。

文化是现象,现象的背后是规律与规则,规律与规则的背后是能动,而文明的本质就是社会能动。

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社会能动的核心是活着(生存),因此,中国传统文明是最有生命力的文明,而近现代的工业文明,社会能动的核心是发展,而发展绝不会固步自封,因此,发展的中心,总是在迁移,不断寻求更大的生产和消费中心,而中国就是这种迁移的最后载体,因为,再没有比中国更大,更统一的载体了。

其他传统文明,主要是生活方式主导的,这种文明的能动性,主要源自军事活动的不断的交锋,经济活动的交易,以及多元文化的相互交流,这三种能动性,一旦与近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便激发为强大的能动性,这是西方近现代崛起的根本原因。而中国传统的农业文明,因为大一统的格局,交锋都是周期性的,而交易更是稀缺,这就是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

总的来说,生产方式主导的文明,社会能动性,要么源自生存,要么源自发展,要长久地生存,或发展,就必须要大一统的政治格局。而生活方式主导的文明,社会能动性,主要源自军事活动的交锋,经济活动的交易,和文化活动的交流,这三种生活的能动性,必须要多次元的社会格局。

因此,生产方式主导的文明,需要大一统的格局,而生活方式主导的文明,需要多次元的格局,统一又多次元的社会结构,就是最能动的社会结构。又因为,人类社会是严重失衡,因此就需要中性独立的权力,来维系统一又多次元的社会结构。

权力的中性独立,社会的统一又多次元,才能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又全面的发展。

通宝推:关中农民,muqi,
家园 生活方式为主导的文明更容易文化发展?

中国历史上的文化大发展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还没有大一统,所以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大发展。

秦汉以后,大一统的格局对文化越来越限制了。

那现在我们既是大一统的格局,又是生产方式为主的文明,岂不是文化很难有大发展了?

最近一直在思考关于中国文化的问题,感觉改开这几十年,中国的文化艺术领域不是吃老本就是往西看,有种完全迷失的感觉,美术音乐文学等领域鲜有特别好的作品,充斥了大量的低水准的作品。而思想界基本都绞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针锋相对之中。中国梦应该不仅是强国梦,也应该是文化梦,或者最终应该是文化梦。这个局怎么破?

家园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所谓,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中国真的需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大发展么?

广义的文化,主要是风俗习惯,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思想艺术,风俗习惯还是统一些好,否则,就难以沟通,甚至会酿成争斗,而思想艺术,是小众引领风气之先的领域,如果以大众的苦难为代价,是否值得呢?我们后人,感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思想繁荣,当时的大众也愿意享受这种所谓的繁荣么?

况且,思想的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道路,艺术的关键在于引发更多的想象,如果道路明确,何须思想的碰撞?至于引发想象力,看美国大片,与中国大片也没啥本质的区别。

正如巴菲特不投资高科技,高科技的风险是极为高的,成功了,收益固然惊人,但却是以更多的失败者为代价的,如果考虑成功者与失败者,共同的投资,其实收益并不比传统行业高。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高科技如此,文化艺术方面也是如此,中国每年拍了那么多电视剧,能够上映的有多少,能够引起热潮的又有多少?美国的电影行业也是如此,与战争中走出的将军一样,都是一将成名万骨枯。

举大旗,逞风头,这种事还是让美国去做吧,中国只要踏踏实实走制造立国,实业兴国的道路,就可以了。

正因为这样,中国是不可能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全面独霸世界的,更没必要这么做,中美两国控制世界,引领世界,就是人类的福音。因此,捆绑,紧跟美国,无论是对中国而言,还是对世界而言,都是最好的策略。

中华文明的真正崛起,必须以共同利益和共同精神为根本,共同利益主要是资产保障的统一公有,和生产服务的多元开放,共同精神主要是以科学技术为根本的专业化生产,和职业化服务,通过权力的中性独立,社会结构的统一又多次元,实现公平正义,和平发展,走出一条人类从未有过的新道路,到了那个时候,中华文明才是真正涅槃,中国才算真正崛起。

通宝推:关中农民,
家园 由于交通工具和通信工具的发展

我们很容易接触到世界上其他的文化。在我国是大一统,但从世界范围看,何尝不是春秋战国?中国文化能不能吸收其他文化而创新,也是一个重要课题。眼下的一代文化人怕是不行了。

家园 要看一个文明的内核是封闭的还是开放的

中华文明的内核应该算是开放的,因为中华文化的真正起源是轴心时代,就是群策群力的结果,到了魏晋南北朝,又有佛教输入,到了宋代,才实现了儒释道三教合一,到了近代,又有西学传入,在我看来,西学要实现像儒释道三教合一那样的真正融合很难,但是不是不可能,如果真能融合,也是中华之幸,世界之幸。

现代西方文明也有两个内核,一是古希腊罗马文明,二是中世纪基督教文明,两者溶合,才产生了现代文明。未来西方文明能不能有新的深化和发展,就要看能不能再吸收新的文化内核了。

最无望的怕就是YSL文明了,因为古兰经本身就是个封闭系统。所以就不讨论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