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只知有功臣,不知有朋党 -- 林风清逸

共:💬199 🌺1601 🌵1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只知有功臣,不知有朋党

昔日为功臣,今日为朋党。

不知从何时开始,开国皇帝杀功臣,就成了一个奇特的定论。后来经过讨论,发现这个观点漏洞太多,又变成了草根出身的皇帝喜欢杀功臣。

就现象而论,开国帝王杀功臣,这种事情的确是有的。草根出身的开国帝王杀功臣的情况较多,这种事情也是有的。至于喜欢不喜欢,这个过于唯心,无法证实。

就目前已知的情况来说,大体有三种情况。第一,大一统的王朝只有刘邦朱元璋这两个开国皇帝是草根出身,据说他们是经常杀功臣的。第二,很多网友早就分析过,豪门贵族世家出身的东汉、魏晋、隋唐,很少杀功臣。第三,元、清这样的王朝,也有人说不杀功臣。

这三种情况,引起了大量的讨论,但是在我看来,这三种情况的全部讨论,有一个共同点:不理解什么是功臣。

字面意义上说,功臣就是有功之臣。但是本质上是怎么回事呢?

功臣,本质上是能够操控巨大政治力量的人。

功臣很少会不是一个重大政治集团的头目。原因在于,功臣能够立下重大功劳,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条件,就是可以调动大量的资源。他们首先能够调动大量的人,然后通过这些人才可以调动大量的资源。

功臣无不是重要的管理者。

有一些功臣,甚至自己一个人就是可以决定政治格局的重大力量。

为什么一些王朝在建国以后会杀戮功臣?显然,问题不是他们功高震主,而是他们尾大不掉。

一个将领,统率大军十年,众至数十万,军中只知有大帅,不知有皇帝。你是皇帝,你不担心?而建国后这些大佬们为了瓜分利益,进行激烈搏斗,有些大佬希望更加偏重于民生,有些大佬希望更加偏重于自我享受。整个氛围,都是人人都有功可居,整日里评功摆好,骄傲自满,骄奢淫逸,风气日益堕落。这种时候,内部斗争激化,必然要杀几颗头颅。但是又会有人为此感觉不满,觉得他们为建国立下大功,为什么要杀,于是掀起风波,散布不满,制造裂痕。那么很容易就会继续杀下去。

对此,草根出身的帝王相对缺乏经验,很容易控制不住局势,导致大杀功臣的局面。据说在这方面杀得比较多的是朱元璋。但是实际上,朱元璋所杀的功臣并非后人所想象那么多。比如所谓火烧庆功楼,很多据说被烧死在这里的大将,其实早在这之前就已经去世了。另一个据说杀了很多功臣的是刘邦。但是考察历史就会发现,刘邦和那些所谓的功臣,本质上只是诸侯联盟关系。刘邦只是共主的身份。刘邦所谓的杀功臣,只不过又打了一次统一战争而已。

解决功臣问题较为成功的,是出身较高的开国皇帝。刘秀、司马炎、杨坚、李渊、赵匡胤,都没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本身就出身于较高的阶层,见惯了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整个建国过程中就已经做了较好的布置。举一个失败的例子,大家可以思量一下。李靖奇袭破萧铣。此战,李渊的安排是让李孝恭、李靖为偏师,另派了一个宗室为主力从荆襄进军(好像是走荆襄),这个宗室之前吃了一次亏,地位受到了影响,这次是打算给他点资本。结果李靖窥破了萧铣的虚实,指导李孝恭打了萧铣一个措手不及,在主力还没开动之前,就结束了战役。李渊的设计就落了空。这种设计本身就证明,以李渊为代表的这些大家族,见惯了社会上的尔虞我诈,对实力的平衡非常看重,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关注着协调工作。

关于协调的成效,一个典型的对比是:刘邦有汉初三杰,而刘秀有云台二十八将。大部分功劳都归属于三个人,与功劳分属于二十八个人,哪一个力量更加畸形呢?显然,汉初三杰的个人力量都过于强大了。所以萧何要自污,张良要隐居,韩信只能死。而云台二十八将,二十八个人分那么点功劳,后人不怎么知道他们的名字。只有一个马援,因为老当益壮的典故才闻名后世,偏偏还因为女儿做了汉明帝的皇后,没进云台二十八将。

这是历史上,草根皇帝和富贵皇帝的区别。

对人性的深刻把握,需要一些时代传承的经验。

以元、清为代表的异族皇帝又有所不同。

一方面,他们大多出身部落贵族,对于平衡的理解程度与那些贵族世家是相近的。另一方面,他们的功臣,主要是部落首领,而非普通的大臣。特别是所谓的汉族大臣。在异族时代,汉族大臣很难说得上是什么功臣,原因很简单,谁都知道侵华日军有一个指挥官冈村宁次,可是谁知道汪伪政府的大将是谁?说元清不杀功臣,首先你得知道,究竟谁是功臣。

对于部落体制急剧向官僚行政体制转型的元清来说,他们中间想要居于功臣地位,首先是那些居于贵族首领地位的亲贵,其次才轮得到普通的官僚。因此,他们的功臣,首先是君主的兄弟、子侄,其次才是那些心腹大臣。

元清怎么不杀功臣呢?以元的前身蒙古帝国来说,铁木真的幼子拖雷怎么死的?以元朝开国时代来说,忽必烈的对手阿里不哥怎么死的?海都是怎么死的?蒙古帝国怎么分裂的?至于清朝更简单了,大汉奸李永芳和努尔哈赤关系如此之铁,怎么死的?黄台吉是怎么迫害自己那些战功赫赫的兄弟的?多尔衮死后是什么待遇?鳌拜算不算功臣?

元清时代正因为贵族才是主要的功臣,和传统意义上的官僚制度下的功臣不太一致,所以反而让很多人看不懂。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元清时代和其他时代一样,功臣,仍然都是那些政治集团的头目和首领。

当我们不迷惑于某些名词,而是直接去把握本质的时候,我们才能够准确了解我们所讨论的问题。

关键词(Tags): #开国功臣通宝推:潜望镜,莫彷徨,adrupal,龙眼,桥上,鹦鹉螺,老老狐狸,陈王奋起,关中农民,发了胖的罗密欧,种植园土,
家园 自古开国皇帝,只有三个起于草根

首先请原谅我把主席归到所谓“皇帝”里。

只有刘邦、朱元璋和主席三个。

刘邦赶上了由贵族分封时代转向四民主导时代,朱元璋赶上了驱逐异族,重建中华的时代,主席更是身处三千年未有的工业大变革时代。

大变革必然有大破坏,不破不立。

家园 这是一个多面的问题,只能辩证的看,不能非黑即白的看

这是一个多面的问题,只能辩证的看,不能非黑即白的看

首先,好坏、善恶、是非都是立场决定的,或者说都是相对的

再说"只知有功臣",这倒是有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上的成分,准确的说是站在打工族立场上,毕竟绝大多数打工族是社会底层的体力劳动人民

无论是体力打工族还是脑力打工族,不管是低薪打工族还是高薪打工族,想多得工资都是一样的,这是功臣跟劳动人民的立场和利益一致的地方,或者叫共同点,也是只知有功臣在劳动人民中的市场

最后说"不知有朋党",那是因为毕竟朋党是皇帝操心的事儿,朋党跟劳动人民没有共同点,至少没有直接的明显的跟劳动人民的共同点,毕竟绝大多数劳动人民也不想取老板而代之

虽说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想当将军的士兵也不多,或者说朋党是老板操心的事儿,所以,也就是说知有朋党在劳动人民中没市场

可是,劳动人民也应该知有朋党,道理是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因为,朋党可能导致天下无主,那就是天下大乱,皇帝坐稳当了意味着天下太平,太平对劳动人民是有利的,俗话说"宁作太平狗,不作乱世人"嘛,这是皇帝跟劳动人民的立场和利益一致的地方

可是,天下太平是整体概念,劳动人民一般没有全局观念,所以,你说的"只知有功臣,不知有朋党"的现象就经久不衰了,而且往往是自以为有本事的人们讲给劳动人民听

可是呢,辩证法,否定之否定,开国皇帝杀功臣的定论也对维持天下太平有好处,因为,开国皇帝杀功臣的定论毕竟不是鼓励人们去当开国功臣嘛,如果没人想当开国功臣了,皇帝也就坐稳当了

结果呢,开国皇帝杀功臣的定论也对皇帝有好处,只不过皇帝得个恶名,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嘛,当皇帝还能没付出,公众人物都没隐私,皇帝是最公众的公众人物了,让文人们说去吧

特别是考虑到文人们的开国皇帝杀功臣的定论其实是有帮助皇帝维稳的作用的,所以,这个开国皇帝杀功臣的定论也有可能是开国皇帝自己黑自己呢,为了自己的后代皇帝坐的稳当一点,给那些想当开国功臣的人们泼一点凉水,也给那些想当皇帝的人们釜底抽薪,让有当皇帝的野心的人们无开国功臣可用

所以嘛,假设开国皇帝杀功臣的定论是文人们的发明,这个定论不仅对文人们来说除了嘴上痛快了也没实质性的好处,反而对后代皇帝坐的稳当一点有好处

总之,没有绝对好或绝对不好的东西,好坏、善恶、是非都是立场决定的,或者说都是相对的,说开国皇帝杀功臣的定论是文人们只能看到嘴上的痛快一面,甚至可以说是正义的一面,可他们看不见自己在帮皇帝维稳保持天下太平的正义的一面,正义也是相对的

通宝推:林风清逸,
家园 是!一共这么三个,样本太少,总结不出神马结论

至于毛主席身处三千年未有的工业大变革时代,他面对的是西方列强的群狼环伺,抱着老一套只能是重演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所以,老一套必需破

家园 确实,草根首脑常常出现在大变革时代

力量的协调会更加麻烦和困难。

大变革时代,社会上各种力量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个时候,开着作弊器的旧有上层,所拥有的技能很可能已经不适应新的形势了,反倒是相对草根一点的基层民众,能够敏锐地感受到风气的变化,适应时代的变化,所以,这个时候才会成为草根崛起的时机。

家园 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

有派系是正常的。

社会不同人群都有自己的不同意见,必然形成不同派系。

富二代不会理解穷二代的消费主张,马屁精不会理解愣头青的政治主张。

人群与人群之间必然存在隔阂。

问题不在于闭上眼睛愤怒,而在于睁开眼睛,当做正事,正儿八经的,按照处理问题的办法去解决。

社会上所有的问题,都是材料分析题。只不过我们要主动搜寻材料,然后在搜寻过程中确立题目,最终确立问题,最终确立答案。

家园 林兄还是太学究气了。

林兄说草根出身缺乏对人性的深刻把握,我偏说草根出身对人性的把握才更为深刻,以草根得登大位更是证明对人性的把握程度超出了富贵公子哥们。这话未必对,但也未必错,这种可以刀切豆腐两面光的话,拿来当论据显然是不够充分的。而且查考历史就可以发现,草根皇帝麾下多草根功臣,富贵皇帝麾下多富贵功臣,阶级立场彼此相近,未必只有富贵出身的才能互相理解。开国戎马倥偬,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时候都不怕,马放南山坐稳了朝廷反而怕起来了,这显然不太合理。固然可以解释为卸磨杀驴,但草根出身的就不知道卸磨杀驴不好听么?

功臣哪代都有,但开国一代有其特殊之处,特殊的地方就是山头,林兄说朋党,我看来山头和朋党还是有点区别。朋党一般说来,是因为某些共同利益结成的团体;而山头是先有团体,后有共同利益。一个人不搞派性活动,基本就扯不上朋党;然而他的经历决定了他归属于哪个山头,这是不以他或者别人的意志行动为转移的。

之所以开国时有山头现象,是因为官僚的产生与提拔机制不同。承平时的官僚来自于上级的选拔,又可以比较方便地进行任职流转。而开国一代从创业者到官僚,中间要经过严苛的考验,结果往往不是人力所能控制,而进行流转,往往也是客观条件所不允许的。若说草根和富贵出身有什么区别,那绝不是高贵者聪明地知道把握人性,卑贱者愚蠢地不懂平衡权力。区别不过是掌握的创业资源多少,在卑贱者只能努力克服客观条件的时候,高贵者便可以比较余裕地进行未来的权力布局而已。

讲一个政治寓言。

太子谏曰:陛下诛夷过滥,恐伤和气。帝默然。明日以棘杖遗于地,命太子持,太子难之,帝曰:汝不能执使,与我润琢以遗汝,岂不美哉!今所诛者皆天下之险人也,除以燕汝,福莫大焉。

如故事所讲,皇帝杀功臣,为的不是自己而是继承人,杀出来的皇帝不会怕功臣威胁自己,妥协出来的皇帝也杀不了功臣。这故事林兄一定听过,我不太明白林兄为什么不讲继承人问题。

权力的本质,是影响人的能力,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神通。权力的大小由两个条件决定,其一是地位金钱等可以授予剥夺的客观存在,其二是个人的能力高低。地位金钱就像法宝,而个人能力就是修为,这和神通的来源也可以作一个比拟。那么道理就很明显,神通的组成部分,应该是修为为主,法宝为次,修为的高低可以影响法宝的威力,修为太低却又手持重宝者危。继承人就是手持重宝的人,当然,他的修为不一定低,不过与经过实践检验的开国功臣们比起来,让人信心不足乃是理所应当的。

通宝推:铁手,明心灵竹,
家园 草根出身的开国功臣还常有个胜利后居功骄奢不法的问题。

没文化的草根功臣,经常会念叨:老子脑袋拴在裤腰带上,拼了性命打天下,为了什么?不就是过几天好日子!享几天福!给儿孙挣下份家业!凭什么天下打下来了,他当皇帝坐金銮殿,老子就得当清官?这江山也有老子一份,他坐他的金銮殿,当他的皇帝老子,老子关起门来当老子的土皇帝,他管不着老子鸟事,逼急了老子,老子拉起班老弟兄掀翻他鸟的金銮殿,这龙椅换个人来坐。

于是,夺人田地者有之,抢人妻女者有之,恃强草菅人命者有之……

遇上强势的开国皇帝,正欲杀人立威,以申法纪的时候,这种功臣就不免成为祭旗的牺牲品。

这种情况不仅现于朱元璋的明朝初期,也见于其他尽管未成大事,但短期称孤道寡的草根政权,譬如:在刘秀建立东汉政权之前,打败新莽政权的绿林军政权,虽然公推刘玄为主,但各草根大将并不怎么尊重这个更始帝,这个更始帝刘玄想做真天子,就开始杀草根功臣了。绿林军诸将自相残杀得直到赤眉军来到,集体投降了事。号称“太平天国”的洪杨诸人也是如此,一进入天京就开始坐金銮殿,封诸王千岁,一群草根出身的齐头兄弟,忽然分出了君臣尊卑,大家都很不适应,不能接受。于是又自相残杀得血流成河。

并不是说草根出身的人好自相残杀,而是草根出身的人打天下,彼此本是不分大小的齐头兄弟,建立政权后忽然要强分尊卑,心理上易生反感,因此容易产生“彼可取而代之”的问题,这个问题在君臣的心中都会出现,故极易引发血案。而贵族出身的人成大事,身边多为子弟、旧部、甚至奴仆等,外人如投效者和降臣等,尊卑早定,不说反侧自消,至少在可控的范围内。

所以,汉初的英布、彭越等异姓诸王是必然无法长期存在的,韩信的命运在他拥兵齐地,请假齐王的时候就已经自绝于汉政权了,他未有反迹而被捉降爵为淮阴侯,不思已过,反倒起了反意,合该被诛。这都不能算做汉高祖杀功臣的例子,试看随刘邦起兵于丰沛的曹参、周勃、灌婴等,后来投效的张良、陈平、季布等都不但安享功臣爵赏,还能传之子孙。又哪里能看出来汉高祖大杀功臣?

明初之世,大臣确多不法行为,甚至还有谋反之事。而明太祖大概也有为年幼的皇太孙清理掉一些骄悍的功臣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在遇上胡惟庸、蓝玉等的谋反案的时候便大行株连,若非年长的太子早殇,太孙年幼,也未必会如此滥杀。但当时四子朱棣虽然英明勇武,但又不能越过二子、三子立四子,只能立太孙,幼主不足以镇慑骄悍的功臣,只能清理掉一批,留下一些比较中庸的,再大封诸王子以做屏藩。当然不可能预先料到会有后来的靖难之役,但即便如此,天下仍然在朱家子孙手中。朱洪武虽然出身草根,但确有雄才大略。

通宝推:陈王奋起,阴霾信仰,老老狐狸,
家园 我觉得更多的不是上层看不到新变革,是看到了没法变

利益系之,换句话说是阶级决定,大白话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蒋介石也知道要土改,但就是土改不了。

家园 客观上,开国皇帝杀功臣的定论只对皇帝保江山有好处
家园 草根相对富贵贫穷,包袱少也就胆大,不太顾前顾后

说到能力,战争时的武力比较明显,是非、高低、对错也比较明显,而且答案很快就有,和平时期就几乎相反了,所以,战争时的人比较容易服气,和平时的人比较容易有气

家园 草根出身的帝王本身就是痞子无赖,心黑手辣无所顾忌

刘邦是痞子无赖早就板上钉钉,朱元璋的流氓无赖腔调也是浓烈的很。所以下三滥本身就是他们性格的一部分,做事情无底线,杀功臣对他们实在是洒洒水而已

家园 说的好像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大流氓刘邦有张良萧何韩信陈平,大痞子朱元璋有徐达刘基李善长。这些千古豪杰难道都傻了,跟了这样一个不讲道理随便撒泼使坏的皇帝?

对了,其实你是想说还有一个草根流氓吧?为啥不痛痛快快说出口?藏着掖着,还对着刘季和重八打地图炮,累不累啊?

通宝推:楚庄王,
家园 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这么多河友关注皇帝的出身。

林兄说草根皇帝缺乏对人性的把握和协调经验,回复的河友又补充说草根功臣文化浅薄,草根皇帝痞子无赖,仿佛皇帝和功臣之间产生矛盾,最大的原因就是出身草根,这不是出身论吗?

林兄和河友们说的有没有道理?某种程度上是有的,出身对一个人立场和性格的形成,势必会有不小的影响。譬如现在所谓的凤凰男现象,我认为农村贫穷家庭出身的男同胞在某些性格问题上更高发其原因是不言自明的,这个说法是可以相信的。

但是这只是一个统计现象,并不是因为所以的科学道理,把这当成必然规律,只能说是一种偏见了。不是说偏见没有用,譬如说选女婿,试错成本很高,自然就会倾向于执行“宁可错,不放过”的政策。但是看历史问题不是选女婿,不应该带着偏见去分析。

而且既然说这不是必然规律,就是有例外的意思,鸡窝里飞出的不一定是凤凰男,也有可能是金凤凰。这就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在历史上留下一笔的,本来就是一群很特殊的人,毫无疑问地都是货真价实的金凤凰。河友指出的问题,大体还是都属于“没文化、没教养”的暴发户问题,从这种家长里短的角度去探讨历史问题,得出的结论恐怕很难脱出街谈巷议的窠臼。

通宝推:journal,
家园 了解自身缺陷不等于贬低自身

草根出身和贵族出身有各自的特点。

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草根有草根的优点,但是优点也许正是缺点。

贵族有贵族的有点,但是有点也许正式缺点。

直面问题就可以了。如果有人借机贬低,收拾他就好了,不用顾忌太多。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