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整理】老兵岁月(一) -- 老顽童

共:💬100 🌺1365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整理】老兵岁月(一)

[序]

读中学时班里有位同学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她母亲是他父亲在朝鲜时娶回的志愿军朝鲜族护士。去年同学聊天时,她说她父亲写了本回忆录,我听了大感兴趣,就向她讨了一本。

看完之后有三点感慨:

1、 错觉有的是长期的,很顽固的。中学班里有同学的父母亲都医院工作,这位同学她母亲在医院工作,因而就不知何时产生了他父亲是医生的印象,但错觉就是错觉!实际上她父亲从事的工作与医院根本不相干。

2、 有点失望,她父亲是五次战役后期才入朝的,没参加过对联合国军的一线作战。还有就是写得有点零乱,视角过大,节点过于简约。

3、 这又是一位离开老首长的老战士。

但必竟是那个年代的亲历亲为,还在战火中滚打过,老战士的回忆录里还是有出彩的节段,让人感觉兴趣的故事,对这部分本人自作主张稍作整理,改第一人称为第三人称,擅自在西西河贴出,以飨读者,希望同学她不会因为我的添油加醋打上门来。

老人姓许,今年周岁九十,犹健在,在此衷心祝愿老人与他的朝鲜族妻子老俩口长命百岁。

声明:版权归属老人家

一、 贫寒家境

老许的父亲当过几年的私塾先生,后因新学时兴失了业。文革期间有一回老许戴帽挂牌站在单位门口示众,造反派喊道:这个走资派家是地主。老许毫不客气地大声回喊:我家是三代贫农!引得围观群众哄笑,由此看来许家主业是务农。因家境贫寒,小许的两个姐姐都卖给别人当童养媳。

小许童年时,有段时期家中经济状况有所好转,因小许的叔叔下南洋(印尼)寄钱回来,祖父在县城租了房子,小许一家人搬去住,后因侵华日军轰炸又搬回了乡下,再后来太平洋战争爆发,侨汇断了,许家贫困比早先更甚。

关键词(Tags): #老战士#回忆录#抗美援朝#亲历亲为#家境贫寒通宝推:acton,hwd99,文化体制,东川西川,沙发土豆,发了胖的罗密欧,威武,樱木花道,履虎尾,北纬42度,wlr,桥上,青颍路,胡一刀,
家园 【整理】老兵岁月(二)

二、 没吃过奶的孩子

小许1926年初冬出生于海澄县(海澄县解放后撤消,如今属漳州市下属的县级市龙海市)的一个乡村里,出生后母亲即病危(可能是产婆处理不当造成的产后急症),急送城关诊所救治。

紧接着祖父找来算命先生,算命先生揑指一算,不好,母子相克。小许上面已有三兄两姐,小许当属不请自来,可有可无的负担。所以算命先生就胡说八道了,若小许是头胎,算命先生是轻易不敢下此结论的。闽南人信命,既然如此,保大人要紧,家中决定这孩子不要了,找户人家送出去。

母亲在县城治病,父亲要去照料,一个要送人的婴儿是不受重视的,撂在家中无人照管,饿得嘤嘤直哭,邻居好心的老婆婆见了,拿米汤过来喂小许。

后来要抱养小许的那家人来了,可能是婴儿出生后死了(当时婴儿初生死亡率很高)或生了个女孩还想要抱养个男孩,来当小许养母的妇女有奶水,可由于小许出生后就没吃过奶,不认可,闻到奶味就扭头,根本不去叼奶头。不吃奶怎么养,要抱养的人家放弃了。来了第二家,小许还是不吃奶,无奈,也放弃了。

待小许母亲病愈回家,小许还是扭头坚决不吃亲娘的奶,母亲只得再喂他米汤,小许是一个从没吃过奶,喝着米汤长大的苦孩子。

既然母子相克,为何小许又留在母亲身边成长,回忆录没提,可能一是不吃奶的婴儿没人敢收养,二是天然的母爱,决定弃养时小许母亲性命垂危未能参与,病愈则坚决反对。还有就是命定相克之事,民间有化解之法,如找个命硬之人认干妈,在家中管亲妈叫名字或叫姐。或找位灵验的神求庇护。闽南人非常信神,也信神食人间烟火。

关键词(Tags): #算命#相克#奶水#米汤#老婆婆通宝推:不远攸高,
家园 【整理】又一位离开老首长的老兵(三)

三、 怪病 偏方

即将小学毕业时,疥疮来袭,疥疮是由疥虫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当时的卫生条件差,长疥疮的人不少,小许的情况特别糟,除脸部外,全身长满脓疥疮,大腿部最严重,一天要换洗好几次裤子,好不容易熬过了毕业考,经人指点,每天中午卧倒在稻田里浸泡,经过了个把月的折磨才慢慢地好了。奇了怪了,当时的农田里既无化肥也无农药如何能杀死疥虫?匪夷所思。

在长疥疮之前不久,小许还生过一场怪病,晚上睡觉前人还活蹦乱跳的,第二天早晨起床,发现双腿肿得很粗,皮肤发亮,上茅房人也蹲不下去。大人见状就不让小许去上学,交头接耳之后,把小许的床从房间里搬到大厅。

小许的腿异常,精神状况如常,看着大人们忙前忙后,并神神秘秘地低声商量着什么,心中疑惑,怎么回事?事实是大人们认为他的病无药可治,当地农村习俗,临终之人不宜躺在卧室里,而应在厅里断气。大人们的忙碌是为他准备后事。

小许命不该绝,好心村民报来偏方,将花生米和糙米放进杯中并加水在锅内蒸熟后服下或许有用。家人死马当作活马医发,如法炮制,当晚小许将整杯的花生糙米吃光,清晨起床后小许在床边的尿桶里尿了满满一桶,发现双腿消肿了,没事了。小许父母很高兴,将厅里的床拆了搬回屋。

这是奇迹?西西河里有学医的河友,能诊断出小许大致得的是什么病,严重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症?

关键词(Tags): #怪病#偏方#疥疮#水肿通宝推:柴门夜归,哈哈一笑,時千峰,刹那芳华,
家园 似乎是缺某种维生素
家园 不图今日复见"抗美援朝"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家园 【整理】又一位离开老首长的老兵(四)

(四)艰辛学历

小许长到了上学的年龄,因家中经济状况欠佳,上不起洋学堂,只得在家中跟当过私塾先生的父亲学: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还有: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三字经》《论语》等过气的书本。

后因家里有了“番水”(海外汇款)全家人搬到县城住,小许见别人家的小儿郎背着书包上学堂,唱着:长城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小嘴直流哈拉子,就跟家里吵闹要上学,家里只得随他的意,小许进县里的小学读书,因年龄偏大,丈着原有的国学底子,插班二年级。

小许在县城的小学只读了一年,因日本军机对县城的连续轰炸,性命要紧,全家搬回农村,小许又失学了。

1939年秋季,小许到一私立小学插班读五年级,因语文基础好,心算能力强,经一番努力,成绩在班里数一数二。

1940年,小许和班里的七、八个同学相约转学到公办本乡中心小学。

小学毕业后,因本县没有中学,若要到漳州府的龙溪中学或龙溪师范去读,家中经济状况又不充许。穷人家的孩子没书读了,那就干活,农忙时给别人打短工,车水、插秧、薅草,割稻……,除了有饭吃还能得点工钱,有时还在圩日(圩即是北方的集)去挑花生挣钱。

后经国民政府省教育厅批准,1942年春,海澄县成立了初级中学,小许报名考试后被录取。因经济原因只能走读,早出晚归,一天往返二十多里地,带点米请人帮忙煮一下,就着咸菜即是午餐。第一学期读下来,小许除了英语、劳作成绩及格,其它学科皆为优良,总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

暑假期间,龙溪师范来县城招生,师范生不用交学费,有免费的住宿、伙食和校服(这个优良传统一直沿续到解放后,共产党还锦上添花对贫困生另给助学金),到了服役年龄还可缓役,这对穷孩子来说那可是鲤鱼跳龙门的机会,报名踊跃。虽然全县录取名额正取3名,备取3名,参加考试的有几百人。

成绩公布,小许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对着录取通知书全家人发愁,叔叔那头的“番水”断了,日军侵入缅甸,在缅甸讨生活的大哥只得步行经云南回家,另两位哥哥,一位初中毕业任小学老师,一月报酬只有几十斤大米;一位师范刚毕业,尚未分配工作,家中没有一条完整的被子和蚊帐让小许带走,更别提能让人保持一点体面的零用钱了,万般不舍,但在经济现实面前无可奈何,只能放弃,小许继续读县中。

第二学期未过半,小许的父亲得急病去世,对家庭是雪上加霜,小许自言对自己是重大打击,情绪低落,无心向学,常暗自流泪,在同学和亲友的劝说下,小许勉勉强强读完第二学期,就此离开学校,告别学生时代,走向社会,走进军队,走向战场。

家园 应该是缺乏维生素加营养不良

小许的的病和《进藏先遣连》中很多牺牲指战员得的病相似,都是身体肿胀、透明发亮,先遣连的战士开始出现肿胀,接着出现饥饿感,总是吃不饱,然后就是皮肤破裂黄水流出,然后就病死了。当时没人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逐步补充了食盐和茶叶以及新鲜蔬菜后开始好转。后来进藏部队和施工工人开始学习藏族人喝酥油茶,也逐渐控制了这种病情。根据这个推测,小许应该是缺乏某种维生素同时严重的营养不良。

家园 【整理】又一位离开老首长的老兵(五)

(五)壮丁地狱

1、搭错伴

1943年,小许初中肄业在家休息了半年,种田无地,经商无本,出路难寻。时值抗日高潮,政府社会都在号召青少年到抗日前线去,宣传:好铁要打钉,好男要当兵……。小许动了与其饿死在家乡,不如参军死在抗日战场的念头。

正好小许同村有位姓吴的同学也失学在家,他比小许大一岁,来来找小许聊天,两人连续几个晚上聊各自的家庭状况,还有讨论当前的抗战形势,探讨自己的前途命运。两人家里兄弟都好几个,早晚要抽到壮丁的,两人不约而同地认定晚走不如早走。

7月下旬小许和吴姓同学一起到乡公所报名应征,顶替了本保(村)的当年征兵名额。

离开家那天乡公所给两人每人一面锦旗,上书“投笔从戎”,又打了张保条,条上写明是自愿参军的,保证不会开小差,若万一开小差则由本乡公所负责追回。乡公所组织锣鼓队风风光光地将两人送到了海澄城关的新兵连,此时,还得再过三、四个月,小许才满十七周岁。

八月中旬,新兵连从城关开拨,经几天的步行到达龙岩(龙岩是当时的龙漳师管区驻地,龙岩漳州的壮丁都在此集中后再输往前线补充部队)。小许和小吴俩同学因有保条,在新兵连时和行军途中都相对自由,无事时可不受限制进进出出,而其他壮丁们大小便都要由班长持枪押送,行军途中有的还要被捆绑,到了住地就关在祠堂庙宇里,晚上大小便就地解决,与犯人无异。

到了龙岩,小许小吴二十多人住在只有二十多平米的祠堂前厅,厅内放一马桶,以供晚上不准外出之用,臭气冲天。龙岩地处漳州西北山区,地势高,温差大,晚上得有铺盖,壮丁的铺盖是什么,正如他们自创的顺口溜:当兵好,当兵好,铺稻草,盖稻草。吃的也差,一日分发两餐,餐餐是糙米饭,饥饿感常袭。

小许小吴两人虽有行动自由,但其它待遇与所有的壮丁是一样的。过了十来天,小吴受不了,思家心更切,就与小许商量一起开小差。小许的家境与小吴的家境应有差别,小许从小吃了不少苦,多磨难,所以并不认为当前壮丁的待遇不可忍受,并认为开小差回家情况只会更糟,赶紧拦阻小吴:我们是主动参军的,还有保条,若跑回家会连累家人…… 。多次的劝说无效,小吴还是执意要跑,终于在一天中午小吴私下与小许告别,目送小吴离开后,小许就去睡午觉,怎么还睡得着,心中怕得很,一是怕小吴被抓回来,二是怕自己受牵连。下午三点站岗交班时,连里发现小吴外出未归,连长就跑来问正在装睡的小许:小吴哪里去了?小许只能回答不知道。

后来确定小吴真的开小差跑了,连长怒火中烧,大骂,指责小许知情不报,并宣布将小许正式编入班里,随班里的其他壮丁一起吃、住、行。此后,连长对小许极不信任。被取消了自由外出等一切特殊待遇,处境狼狈不堪的小许后悔当初约小吴同行,小吴同学,你把同学小许害惨了!

爱吱声被封后就没贴过图,想贴两张图片上来,不知有何好图床,有河友帮个忙介绍一下

关键词(Tags): #投笔从戎#小吴同学#保条#壮丁#开小差通宝推:青颍路,履虎尾,
家园 【整理】又一位离开老首长的老兵(六)

(五)壮丁地狱

2、打屁股

九月底的一天早晨,连长通知小许到学兵连去报道,小许当时还怀疑连长是不是怕他也跑了,卸包袱。其实应是小许的文化起了作用,如今在中国,从楼上扔下一石子,会砸到两个大学生,而当年的中国人,文盲是大多数,小许虽只读到了初中一年,但在当时,有此等文化水平的中国人还相当稀少,理当归类为知识分子。还有就是小许是主动参军的,一有文化,二是志愿兵,具备了这两个条件,当年不管是在国军还是在共军都当属重点培养对象。

小许随通讯员到学兵连报到,安排到班里后发现班长是闽南老乡。

第二天,连里派人去龙岩城中挑大米,小许也在其中。回程中在龙岩大桥边休息,此地正好离新兵连司务长家很近,小许就去司务长家看看有没有家信。走时没跟其他人打招呼,有位同伴误以为他要开小差,在他的后面喊:不要跑!不要跑!小许听了心想:我是自愿出来参军抗日的,跑什么跑。没理他,径直走去司务长家。

人生百态,总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人,那个喊话的同伴回连后向连长表功,说小许要开小差,是被他抓回来的。小许的班长知道小许被诬告后,叫小许马上去向连长解释清楚。

小许这下知道了国军的黑暗,连长根本不听解释,不知连长是个刚愎自用傢伙,或是担心有人开小差影响仕途,正想要杀鸡儆猴。当晚点名时,连长当众宣布小许开小差,被那同伴给抓回来。按军纪本该枪毙,但他有来告饶,所以罚以打大板。当即命令两手下将小许从队列中拉出,按倒在地。全连排队上前一人打一扁担,刚开始有人不忍,打轻了,连长发现后命令重打,后面的人只得下重手,打得小许皮开肉绽,鲜血直流。

队伍解散后两人将小许扶回去,倒霉的小许三天没下床,也没吃饭。老乡班长抓些草药制成药膏给他敷上,五天后伤口才渐渐愈合。

此事过了?没过!连长还不善罢甘休,你有文化,那就写份检查交上来,不写就给我滚回新兵连去。

冤枉挨打,受到精神肉体双重打击的小许愤怒之极,让我写检查,别想,还有没有天理!于是,小许被踢回了新兵连。

水往低处流,小许人也往低处走,重回新兵连,连里长官对他更为不信任,严加看管,白眼相待。一个有文化的志愿兵落到了连普通壮丁都不如的困境,小许喊冤无门,欲哭无泪,只得默默地咬牙忍受。

几十年过去了,小许,不,应是老许,想起当年的情景心犹戚戚。

关键词(Tags): #学兵连#知识分子#诬告#打扁担#心犹戚戚通宝推:青颍路,
家园 铁手新加了上传图片功能

可以不用图床啦

家园 是不是缺乏维生素B导致的脚气病?

下肢浮肿,吃糙米,花生可治。觉得有些像。

家园 【整理】又一位离开老首长的老兵(七)

(五)壮丁地狱

3、死亡行军

秋去冬来,从离家到现在已有三个多月了,11月的龙岩与八月的漳州气温不可同日而语,可小许身上还穿着离家时的短袖短裤,总感到寒气透骨。

壮丁们伙食不好,住宿条件差,晚上不准迈出门口一步,白天方可放风在门前晒晒太阳,解决大小便,放风时有十多个班长持枪在周围警戒,以防壮丁逃跑。此时的壮丁已个个面色青黄,骨瘦如柴,生病是常有的事。日子越来越难熬,象小许这样年青未婚的壮丁都恨不得立刻上前线,战死也比这样折磨死好。

抗战期间有西方记者拍了如下中国壮丁照片,照片下的评论也是那位记者写的:

点看全图

这是一张士兵体检时的照片,其暴露的肋骨、基本没有肌肉的腿,很可能在一次高强度冲锋后死亡.

点看全图

这是抗战时一张中国军队阅兵时小憩的照片,90%以上的士兵低于基本营养标准,低于基本营养标准的士兵虽然敏捷性不差,但体力和耐力较差,由于体内没有基本的脂肪储备,无法应对高强度对抗

点看全图

这些骨瘦如柴的人算不上士兵,他们因肌肉太少,不但体力差、持久力差,也无法应对寒冷、炎热和饥饿.

点看全图

这群士兵也本达不到战斗要求,中国军人以这样的体质,根本无法对抗日军,特别是在胶着战或长时间的对抗中,这样的士兵除了进行短促突击外,任何大的体力消耗都会使他们丧失生命.

奉上峰之命,师管区急送新兵到前线以弥补前线的兵员不足,壮丁团11月底从龙岩出发,路经长汀、瑞京、于都、赣县、吉安,于元旦前到达湖南茶陵。

出发前才发给每人两套短衣短裤、两双草鞋。要命的是长官令每人挑上50斤的盐巴(小许认为是长官贪财运的私货),再加上一星期的口粮,每个壮丁负重达60多斤,第天行走50华里,严重营养不良的壮丁个个都累得喘不过气来,有的因严重体力透支而支撑不住的就倒下了,倒下的就倒下了,别说医护,照管的也无,倒下的壮丁若无法返过气来,就只有死路一条了。小许他们每日行军都可看到沿途路两边的死尸,其状惨不忍睹。

到达目的地茶陵,壮丁团人员减半,只得与另一壮丁团重组成一个团。

在茶陵休整了几天,领到了棉装被服。全团开往攸县过春节。

春节后继续行军,因当时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都被日本鬼子占领,只得走小路、山路,小许他们路经衡山、邵阳、新化、沅陵、永顺、龙山、来凤、最后到达湖北省恩施地区建始县一带。就此,小许他们结束了地狱般的壮丁生活,分别正式入编国军作战系列各部队。

关键词(Tags): #死亡行军#骨瘦如柴#体力透支#惨不忍睹#外国记者通宝推:老老狐狸,青颍路,北纬42度,
家园 国军抓了1350万壮丁

国军抗战前有170万军队,抗战后有430万军队,抗战中330万伤亡,所以国军补充了430+330-170=590万新兵,一多半的壮丁消失了。。。

通宝推:海峰,
家园 吃空饷吧?

真的能抓到这么多壮丁?

家园 就这样的军队还有人粉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