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生家庭之痛 -- 鹿鸣溪谷

共:💬201 🌺975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4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们的责任是把孩子养大,孩子大了我们的基本任务完成。

如果有余力,会接着帮,如果没有余力,我们就该顾自己了。养老的事,还是自己操心,是吧,教授?

家园 我想,你大约是没有见识过这样的父母

很多人都看过鸡汤,鸡汤里经常有这样一个观点: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出自于本能的。

这个观点有正确的地方,他吻合了人具有情感需求这一个基本的道理。

是的,这么一个温情脉脉的心灵鸡汤,剥开华美的外皮之后就是一句“人具有情感需求”这么一句话。

人具有情感需求,很多人看到这句话,应该就明白我想说什么了。

这个世界上有好人,也有坏人。好人有情感需求,坏人也有情感需求。好人和坏人的分别在于,好人能够照顾别人的需求,坏人只顾满足自己的需求。

那么,对于一个只顾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的坏人来说,他身为父母的时候,会怎么做呢?

在涉及到利益的时候,父子反目,夫妻反目,这种事情我们见得还少吗?

常有人说,一个巴掌拍不响,父子反目说明双方都有责任。我想了又想,一个巴掌拍不响的情况有很多。比如说,父母要求的东西太多,超出了子女可以承受的极限,于是子女虽然原本不想争斗,却不得不争斗。这样一来,“中立”的说,父母固然在争斗,子女也在争斗,我想在“中立”的角度上来说,我们可以说父子是“一丘之貉”,都不是好东西。

但是这真的中立吗?

不问缘由的反对战争,对于侵略者和反侵略者“一视同仁”地批判,这真的是中立吗?

对于争斗本身的缘由不加分析,“一视同仁”,甚至于预设立场的批判子女,这真的是中立吗?

很多人似乎忘记了,父母在很大程度上是强势的。

有的父母是这样的,利益一定要拼命争取,哪怕拿走孩子最后一个铜板。我的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不给你就是不孝。

有的父母是这样的,在夺走孩子最后一个铜板之后,还希望获得亲情的满足……所以在他们欢笑的时候,也许同时就是子女本身在受尽煎熬。

有个成语叫做贪得无厌,这个成语不是凭空出现的。

鸡汤文看看就得了。被虚幻的假象蒙蔽而充满信心,与遭遇到了巨大的灾难却依然保持乐观,这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状态。

农民兄能够在危机之下依然坚持住底线,这是他的心智坚韧而又乐观豁达。我觉得,你因此说什么他怎么对他的父母他的孩子就怎么对他,这样迹近诅咒的话,不合适。人最宝贵的就是希望,你不该否定他的希望去批评他。也许你本意是批评,但是伤害实在太大,已经远远超越了批评的范围。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坏。有的父母折腾的子女很厉害,不是因为他们不爱他,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承受着多大的压力。我有一个朋友,死了很久了,基本上算是被父母坑死的。但是他死了以后,他的父母其实很后悔。可是那又有什么用呢?活生生的一个人,纯粹因为压力太大就暴毙身亡了。人死了以后,他的父母再后悔又有什么用呢?这样的情况,父母还是爱孩子的。爱孩子,依然可以逼死孩子。那些不爱孩子的人,又会怎么样呢?

你不知道,所以你不理解。

我想起那个经典的例子。鲁迅说,有人讲了一个故事,一群豪猪挤在一起取暖,离得太远则太冷,离得太近则会被刺扎到,如果中间不幸有一只没有刺的猪,那么大家就会为了取暖不断靠近他,哪怕他会被刺扎得遍体鳞伤。

人怎么可以没有刺?一个人可以没有刺,只是因为别人替他挡住了刺过来的荆棘。如果没有人替你挡住荆棘,那么就只有你自己挡住荆棘。

在讲究孝道的古代社会,从法律上依然支持断绝父子关系,其实也是对双方的保护(这个事情可能不太准,我也是看水浒传相关的法律问题时知道宋代可以拿到断绝父子关系的文书的,但是这个怎么断绝就不知道了)。

有些事情,不是心灵鸡汤可以解决的。

如果鸡汤可以解决一切问题的话,宗教为什么会有各种惩罚措施?

通宝推:yizhu,
家园 你既然这么说

那我请教一个问题,你父母和你绝对平等吗?如果你认为是,那为什么是他们养你,而而不是你养他们?

我再请教一个问题,譬如养狗,你对狗越尽心,狗就会对你越忠诚,这个道理对吧;但为什么你不养狼呢?狼的样子难道不是和狗差不多吗?从古至今不养狼唯一的理由,是狼养不熟,不管你对狼投入再多,狼都不会对你有感恩和忠诚之心。所以我们中国人骂人忘恩负义有个骂法,叫白眼狼,这基本是骂人畜生不如的意思,因为增广贤文里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一个人成了白眼狼,那是连乌鸦和小羊也不如的。

我不知道你的情况如何,譬如我,父母养我到十多岁我就离开家去外地读大学,然后毕业工作满世界乱跑,我对我父母就没有怎么尽到孝养的责任。我想河里很多人恐怕都有类似的经历,对父母的所谓孝,大约体现在过年过节去看一下和给些钱物的地步,我不认为这样对父母的回报可以与父母生养你的付出对等,就可以合理化自己的一些不那么妥当的行为,所以,我从一个做人应该知恩图报的基本道德看问题,既然你对父母的付出和父母当初对你的付出无法相提并论,当然父母也不会要求你如此,但你连态度上对父母的尊敬也做不到,那就有些不合适了。

如果你说父辈具备生产资料什么的才有权行使权力,那不就是有奶就是娘的意思?那不用养育你也可以呀,按这个逻辑,穷人家的孩子不孝顺不就成了天然有理?但从现实的层面观察,恐怕还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更容易不孝,更容易只着眼于金钱利益。

你说父母的养育有恩无恩都要和社会形态和子女状态来确定,我是相当反感,你从一个只会哭、吃、睡、拉的幼儿长大成人,还受了教育,要说你父母对你无恩,那你早就不知道死在哪里了。即使是养狗,你对狗不那么尽心,狗最多也就是和你不那么亲密而已,总不会不认你这个主人,不承认你养了它吧。

说到平等就不能尊敬,这话简直太不食人间烟火了,人格上的平等和态度上的尊敬是两回事。譬如你和你的老师之间,人格上是平等的,但你不应该尊重你的老师吗?你和你的领导之间,人格上是平等的,但你可以用对普通同事的态度对领导吗?再说到我们大名鼎鼎的先总理,他老人家在国共两党之间赢得了共同的尊敬,为什么?因为即使是他的敌人,他在态度上也是尊重的,礼节上也是无可挑剔的,虽然在政治立场上其实是敌人。你的父母总不会是你的敌人吧,怎么可能就会不可以在具体事情上反对,在态度上尊重呢?

通宝推:脊梁硬,
家园 你家庭的状况我不了解

但我和我父母之间还是可以大致做到尊敬管尊敬,不同意管不同意的。

家园 为人父母,就不该要求孩子怎样,现在不是养儿防老的时代了。

我相信教授养孩子,不是为了老了如何。

教授的孩子以后对他怎么样,和教授如何对待他的孩子有关。

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一个人和子女的关系如何,只和他自己如何对待子女有关。

通宝推:林风清逸,
家园 什么都不要求?

你孩子见你不喊爹直接喊名字,上了大学工作后从此杳如黄鹤,留下你老两口自己过活,逢年过节高兴吱一声不高兴就消失不见,基本上孩子一成年就和你形同路人。

这些你也能接受?

如果你能接受,我就没话讲,我们价值观完全不同。

家园 脚上的泡都是自己走出来的

如果自己把孩子教育成你说的那样,做父母的算是自食其果。如果把孩子逼的不愿见父母,也是自食其果。溺爱孩子也算是自食其果。

做父母的如果能够把子女当成朋友来沟通,能像对外人那样来尊重,孩子还会不愿意见父母吗?

孩子对父母如何,取决于父母如何对待孩子。

家园 可见你对孩子也是有想法的

不说要求的话。

你也不想见到自己孩子变成那个样子,只是你用一种设定和各种条件的方式来表述。

想法或者愿望是不是要求呢?我看起码算是弱一些的要求,所以,说父母对子女无欲无求,是不大准确的。

家园 你为什么会觉得这里有诅咒的意味呢?

层主的孩子,参照层主的做法,对待层主。。。你认为,这么说是,诅咒???!!!不带这么埋汰层主的。你骨子里是觉得,层主自身的做法有多恶毒呢?导致,指出他孩子也会这么对待他,就是诅咒?。。。

我一上来就表明了态度——不是在这里评论对错。我甚至其实根本也没考虑层主是否对的问题,这是真实的。你,还有几位河友,包括层主,误会了,我没有否定他,虽然我更没有肯定他。

我怀疑,层主实际中可能做不到这么“决绝”,我在回复里也专门说了。我们毕竟都是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熏陶大的。

感觉有个别河友,看文字的时候,有先入为主、自以为是的错觉。

家园 而且讲因果的话

这里面起码有两重因果。

第一重大因果是:你父母把你从小养大,供你读书,所以你对他们的养育之恩应有所回报;

第二重小因果是:父母其实照顾孩子也不算太尽心,或者要求太多,或者关心子女没有达到孩子理想的高度,或者有偏心等等,令到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打了折扣。

两重因果相叠加,就是你有理由根据第二重小因果对你的感恩之情打折,但折到零甚至负数就不合理了。

所以,我坚持认为,其他对父母的回报都有不确定性(比如陪伴父母、照顾父母、给父母财务等),很多时候都不是自己定得了的,陪父母要时间而你未必有,照顾父母要时间、精力和地利你也未必有,给钱物给父母你未必有且有你也未必自己就能做主(要看配偶意见吧),真正自己能做主的也就是个对父母的态度,这也做不到,也算了,但还自己觉得自己挺有理就不大合适了。

家园 回忆之一:农村孩子的美味时刻——植物篇

顶花带刺的鲜黄瓜地里采下来直接吃,西红柿我是不吃的,酸。

嫩玉米、鲜毛豆煮着烤着都好吃。玉米杆子有的很甜,可比甘蔗,小孩子谁能找到甜玉米杆子“甜格挡”,是很值得自豪的本领。玉米长穗的时候还会寄生一种菌类,乡音叫“黑蛋蛋”,这个东西炒着很好吃,我非常热衷于找黑蛋蛋吃。

刚张饱满还未熟的麦穗摘下来,耐心地火上烤熟,手搓掉皮,烤过的麦粒真乃人家美味。

地里野果有构桃,还有一种我不知名的黑红色的黄豆大小的浆果,酸酸甜甜我最爱。

河边挖一种甜甜根,长相类似于鱼腥草,但是脆甜,很好吃。

野生蘑菇大人不叫采,怕中毒,但大人有时候会采认识的野蘑菇,烧出来的味道,鲜美得无法形容。

柿子树上捉迷藏,荡秋千,顺便摘熟透的烘柿子吃,最甜的是那种被老鸦叼过的柿子。话说小时候我家乡到处都是大柿子树,大人说三年困难时期地里干旱没粮食,全靠丰收的柿子活命了,结果大家吃柿子吃得浮肿,腿上一摁一个坑。柿子除了自然熟,快熟的采摘下来温水烫两天就能吃了,乡话叫做“览柿子”,更多的青柿子做柿饼,柿饼放置阴干后长满白白的糖霜,美味至极。稍微软烂一点的柿子会用来酿醋,柿子醋酸中带甜,我小时候最爱吃醋,直接大碗喝。可惜,现在满村的柿子树都没有了。

家里院子的小灵枣没少被我祸害,不等长熟变红就偷偷摘,拿竹竿敲,上房摘,我家的灵枣个头小,但很甜,这让我奇货可居,巴结我的小朋友我才分享给他们一些。枣树大人不让摇,说是树会变凤凰了不结枣,等我长大了,这树不知怎么就凤凰了。

树上结的可吃的还有榆钱、槐花、柳絮、香椿,生着吃,蒸着吃,炒着吃,怎么都好吃。还有一种家乡的小杨树,叶子嫩的时候摘下来焯水凉拌,别有风味啊。小孩子还有一种特殊美味,就是剥榆树皮,榆树老皮里面贴木质的地方有一层黏黏的甜甜的东西,可以舔着吃。

地里挖野菜也是农村孩子的必备活动了,半游戏半家用,野菜很多叫不上来名字了,记得有面条菜、马齿菜、苋菜、白蒿之类,或蒸着吃,或拌面摊饼吃。

记忆的闸门一打开,怎么感觉小时候的生活这么丰富多彩啊,当时厨房里食物不够丰盛,而寻觅各种美味吃的情景却如此值得追忆。现在的孩子吃的记忆大概只能与厨房餐桌关联了,这是幸福还是不幸呢?

关键词(Tags): #童年、农村、美食、游戏、植物通宝推:北上,来路,关中农民,文化体制,jhjdylj,盲人摸象,西瓜子,眭村散人,马尔他之鹰,老老狐狸,石狼,苏仙岭,桥上,
家园 现代社会,父母就应该对子女无欲无求

人可以选择不生养,如果选择了生养,把孩子养大就是一种义务。当然如何养大,是personal choice,所以说投胎技术非常重要。子女赡养老人,也是一种义务,子女有能力且愿意赡养父母,是一种福气。既然是义务,父母的养育之恩就不能自动转化为无限期的所有权。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孩子严格要求是为了孩子长大了能过好。子女成年后,父母要学会尊重子女,父母和成年子女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家园 无欲无求?

想叫孩子考个好成绩,想叫孩子上个好学校,想叫孩子将来找个好工作,是不是欲求?

你逼你孩子努力读书,违背了他想去游戏的意愿,你和他平等吗?你难道不是在用为了你将来好的理由在强迫他?

而且我之前讲,孩子见你面不喊爹直接喊名字,你的态度明显是不愿意,希望孩子不直接喊你名字而是叫爹,算不算欲求?

你可以用为了你将来好的道理去强迫你孩子,却反对你老子用为了你好的名义去强迫你,这个逻辑通吗?

家园 你的问题是混淆了感情与恩情,混淆了平等与特权。

以你举的养狗为例,你养狗而不养狼是因为狗会对你的忠诚而狼不会,这样理解没错吧?那如果狗对你要求平等你还会养么?

可是狗狗为什么应该对你而不是别人忠诚呢?你认为是因为你养了狗是给了狗天大的好处(恩惠),所以狗应该以忠诚来回报你,是这样吧。那问题来了,从狗狗的角度讲,如果这个不是有奶就是娘的话,那什么才是有奶就是娘?你一边举着有奶就是娘的例子让别人去做有奶就是娘的事,一边却反对有奶就是娘的行为,这不矛盾吗?

你对朋友尽心,朋友对你也尽心,这是回报,中国人向讲究善恶有报,以直报怨,有恩报恩,有仇报仇,一报还一报而已,这与忠诚豪无关系。如果硬要说这是忠诚,那这种忠诚也不是任何人可以独占的忠诚,当然如果你当了别人的门客,或被别人包养了的话,那你的忠诚就具有了排它性,像狗狗一样了。这种“忠诚”实质是一种特权,一种基于等级的特权。

现在你能看出你的问题在哪里了么?你养狗的目的是为了独占狗狗的忠诚,养是手段,狗狗的忠诚才是你的目的。

另外,你就是想家庭生产等级社会里的父母不养子女,别人也不会答应的,即然是家庭生产,员工从哪里来,退休保障从哪里来,都从子女那里来的。如果恩是指好处的话,子女对父母的恩一样不少,父母又何以报之呢。父不慈,子不孝,你不报之以慈,何以指望子女报之以孝?这才是农业小生产的等级社会温情面纱下的真实,无论你感情上能不能接受,他都在那里。

平等与尊敬有无矛盾,取决于你是把尊敬当成一种上下行使的特权,还是一种平等相待的精神。如果尊敬是一种特权的话,当然跟平等是水火不容的。老师,领导都是在学校单位组织里比你高等级的存在,他们受你尊重当然是一种基于等级的特权,而不是平等,不然何必单列出来。难道说除了老师,领导,其他人就不用尊重了?所以,这种“尊敬”理所当然是一种特权而不是平等。至于大家人格上的平等,你那何时见过这种平等是把某些社会角色单独提出来讲平等的?如是,那就成了大家一律平等,某些人更加平等的笑话罢了。。

通宝推:林风清逸,乔治·奥威尔,journal,七天,
家园 无欲无求的态度在我看来是由于内心的恐惧。

无欲无求的态度在我看来是由于内心的恐惧。 害怕处理不好亲子这种很亲密又不熟悉的关系。 不熟悉是因为家家情况不同,无法像其它社会关系一样从外部观摩学习。

所有关系的基础就在于可以也应该互相要求。否则就是根本不存在关系的陌生人,没有讨论的必要。 要求合理不合理是一回事;有要求,合理不合理是另一回事。

“人都有私心” ,这个大家容易接受。 “父母对儿女有欲求是合理的” 这个反倒不容易接受了。

“老板,客户,工作,生活对自己有要求” 这个可以接受, “父母对子女有要求”这个不可接受。 这种逻辑是讲不通的。 只能理解为其它社会关系搞不好,大不了不搞了,换段关系重新来。 亲子关系无可替代,搞坏了是不可承受之伤,不如从一开始就拒绝承认其存在的必要性。

心理上解决的办法就只能是从简单着手。 承认世上万物皆有其理。 亲子关系搞不好,可能是父母的错,可能是子女的错,也可能都有错,但绝不可能都没错。只能各自尽力防止自己犯错,承受对方的错。

绝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祝福你,希望世界和平,你开心就好,孩子你自由发展..." 这些东西很轻松也很容易自我满足,但没什么用。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4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