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颤栗的产痛 ---序言 -- 史文恭

共:💬112 🌺1310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我79年生,不过不代表没听过甚至专门问过过来人经历

我79年生,不过不代表没听过甚至专门问过过来人经历

“没有暂住证,但是要报临时户口不是?报临时户口,要正式户口的亲戚朋友陪着去不是?时间长了,居委会老太太还要在门口张一张,看看象不象美蒋特务的不是?”

你说的是北京还是全国?

探亲多了,也没听说搞这个示众的

“大队开个介绍信是很简单啊,你只要把去哪里,干什么详详细细报告给干部,不然人家不好写介绍信不是?要是你出去的目的,不是为了抓革命促生产,干部们还要教育你一番不是?如果出去以后,偏离了计划好的路线,干部们要担心你的安全不是?回来后要问清楚理由和后果不是?还要提醒你以后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不是?以后再想开介绍信,干部们要慎重考虑不是?”

很多东西难道不对吗?

至少本地60年外出换粮食介绍信照开

“自己摆摊?那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不是?”

专门问过,文革时期在内,不管城乡,济南自由市场一直存在,蔬菜、鸡鱼等交易不需要票

“你说,我不要介绍信,不要粮票,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估计你走不出县城就笨狼迷途了不是?”

文革串联花少量钱走遍全国的多了,开的什么介绍信、带的什么粮票?

家园 最牛逼的不是军队的组织力,而是老百姓的组织力

王外马甲在《蒲公英》里提到,淮海战役,500万民夫随军作战,整个后勤组织井井有条,相当于背着后勤打仗。前方如此,后方也是一样。生产、支前、伤病员安置等等,民兵、妇救会等不说,查路条的事儿童团就干了。

能够把老百姓、包括小孩组织得比国军的正规军组织纪律性还强,这才是最牛逼的。

通宝推:邻居大哥,唐斩非,高中三年,Lioncat,年青是福,红军迷,唐家山,
家园 有关长征去延安,双石有过论述,大致如下:

当时的华北,有日军、国民党两股大势力,各路军阀矛盾重重,像极了三国前期的格局。因此,当时的延安,是绝佳的战略好点。土共在延安扎根,随时可以渡河成为华北的第三股势力,在华北玩三国演义。

当时的南方,根本没有这个条件。

家园 那个年代,老百姓出行的障碍不是介绍信,而是钱

那年头,对老百姓来说,因私出门坐个长途车是非常奢侈的事情,更不要说住旅馆了。梁生宝买稻种(出公差),“在房檐底下蹲一夜”,就是为了省两毛钱。

老百姓因私出行,大都是走亲戚,没听说过住旅馆的。农村没有隐私,谁家有什么外地亲戚大家都门清,真需要开介绍信,村干部也不敢为难,否则是要挨全体村民骂的。而且,短途买个汽车票好像是不需要介绍信的。

所以呢,在那个年代,没有介绍信住旅馆的确是非常非常可疑的事情。

也没有换粮票的,老百姓出门都是自着干粮,哪有钱下饭馆。真要是富到了因私出门换粮票下饭店的程度,村干部哪敢刁难,巴结还来不及呢。

中国政府限制人口流动,有他的必要性。改开后先是放开,而后又搞出暂住证,顺便弄出了一些惨绝人寰的事情,是典型的管头不顾腚。

通宝推:迷途笨狼,
家园 史MM携巨作归来,送花献宝

希望这帖里多些干货,少些争执,先攒下慢慢看。

对了,你的那个小说写完了吗?

家园 那您开始记事已经是1984年以后了

全国人民已经享受到改开带来的政治上的自由和经济上的实惠了。

老人告诉过你,那时候除了钞票和粮票还有多少种票吗?

老人告诉过你,买一辆自行车要存多少年的钱么?

老人告诉过你,“单位”是一个多么让人恨,又让人离不开的存在吗?

老人告诉过你,出门旅游,那是大家渴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吗?

老人告诉过你,摆摊创业的都是进不了“单位”的二流子,当爹妈的伤心得要死吗?

老人告诉过你,大串联,乘车吃饭不要钱,不过是仅仅持续了半年的昙花一现吗?

最后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生在南京,鼓楼区的,南京的“上只角”,因为爷爷奶奶在上海,所以小时候算是在沪宁线上来回过几次。可是,我小学毕业时,同学里有一大半人没有坐过火车,也就是说没有出过南京市区。

大城市尚且如此,农村孩子就更不必说了。

小时候,学校每年要请老工人来“忆苦思甜”,教育我们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痴长你几岁,卖个老,把这句话也送给你。

中国,不能倒退!

通宝推:豪哥的江湖,
家园 我的文里显然没你强加给我的意思。

别人是在介绍他们的经历,我也是在介绍我的经历。我是九六年离开北京后就到的上海,住的卢湾区制造局路,算是市中心稍偏的老城区,2010年那里都变成世博园了。

我没有否定别人说的任何经历,特别是撕暂住证送昌平这种事,言之凿凿,我在北京八个月,一次都没经历过,连听都没听过,怎么敢否定哪!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么!

家园 我家是山东鲁南农村,算是老区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没听说有饿死人的,但是很饿是一定的,在农村提到那段时间都说是,六0年挨饿,“挨”,方言里读“yai”,受罪的意思,奶奶常说,就得经过六0年挨饿才能不糟蹋东西,我三姨八岁了都饿得不会走路,只能坐在篮子里,不过幸好秋天就好了,

家园 大汗。。。谢谢芷蘅兄

这个系列应该是一群随笔的集合,主要是为了纪念俺下河十周年。。哈哈。。。

至于那个小说嘛,写着写着,发现很多自以为很好的剧情不过是以前看的美剧的潜移默化,所以有点没劲了。-----嗯,虽然是很好的体验,但俺现在深信,幻想小说的写作肯定要在年轻的时候,啊哈!

通宝推:文化体制,
家园 太超前了,落脚陕西

是有徐海东和刘志丹的红十五军团,并不是去争华北。生存第一,原来的打算是向中苏边境靠拢,虽然主席可能内心未必愿意,但当时红军的状态已经极其危险。

即使与红十五军团会师,也没有占领延安,大部时间在保安(志丹县?),延安西边上百公里(?),延安是与张学良达成协议,于1937年让给中共的。

长征时就谋划华北,肯定想不到延安。只有在哈达铺,梁大牙给主席找的报纸上有红十五军团消息,才促使主席把根据地定在陕北。

家园 古代很多。现代不易。技术条件不一样了。
家园 那就讲点蛤蟆嘴时代的一手资料

那就讲点蛤蟆嘴时代的一手资料——

1、我1996-2000在上海上学,学校东西校区间一条马路,因为上课和去图书馆,不包括外出每周来回几十次,亲眼看到城管执法不下百次(不说痕迹),实际并不影响交通的小贩东西譬如油锅等直接摔地下,很多时候手上还有动作

当时就想为什么这么黑那些受害者还得含着泪忍气吞声在这里混,怎么没见到暴力“抗法”,和社会与各阶层接触越多对下面黑暗越触目惊心

周末外出时查身份证遇到过好几次,不过都没拦我,可能专盯那些民工模样的

2、非典运动时江已经下台,不过我还是视作江时代,(在山东时)客车查身份证可能也是专盯劳苦大众模样的,某乘客可能稍有不满情绪,居然要查暂住证,一边骂一边直接往车下面拽,幸好该乘客与同行者比较强壮(官匪反而瘦小)一边抗拒一边说好话,后面又有车才放过

3、蛤蟆嘴时代所见很多次济南城管执法根本不管什么影响交通市容,就是选择性抢东西(旁边很多不管),估计为了敲诈保护费

06-08已经好很多了,一次在不影响交通市容位置修自行车时执法车上唯一城管赶人时,骂骂咧咧最后直接对摊主说这是共产党的地,我说不能摆就不能摆。

那时一心琢磨怎么当好伪参谋长,有一段卖自己书买馒头,经常被城管驱离,一次过后受害者们骂骂咧咧时有一个卖奥运T恤的姑娘为城管说好话,说走遍很多地方,这是见过的最好的城管了

那时要是把我舍得卖的书收了,也不当场翻脸,也不去要,先把不舍得卖的书卖废纸或烧掉,再指点转圈怎么推翻政权(破坏性思路比写建设性甚至揭示性文章简单多了),大不了脑袋搬家。

读者早就过千万的《踩着组织出人头地》2004夏初就成熟了,06写出、07发出只是揭示社会,一点不涉及对既得利益阶层的技术性反抗,为后者思考所花功夫可比这篇文章多百倍,被车祸也挡不住

4、蛤蟆嘴时代工商税务等部门到营业额高的企业反复查账吃喝拿很正常(真查问题也是好事)

直到2004还遇到八杆子打不倒的部门小年轻拿部门文件到企业敲诈,还是济南最好的区

郊县2008后才好转

我的身份并非跟那帮畜牲打交道,只是无意中直接目睹的

5、我的名利往往被合作方赖掉,直接掐客户走人

克扣拖欠工资提成是普遍现象,甚至遇到过老板找黑社会硬要刚拿到的帐款的(远低于拖欠的应付提成),虽然不是对我

6、既然说了是一手资料,就不说父母在内很多直接当事人告诉我的那些黑暗遭遇了

神马打手队抢提留、存款净资产丰厚人数很少的好好的工厂短短时间搞垮工资退休金都发不出,所谓人民医院(承包科室)怎么无德之类,河里以前讨论只是偶尔提过冰山一角。上大学时我都担心天下大乱完不成学业,直到现在我还纳闷2008前怎么没乱起来,哪怕把能出卖的都出卖,“战略合作伙伴”实际帮助维稳,中国人民忍耐力也超出了我想象

7、这三年对老的中小水库拨款不少,但配套重力灌溉设施没恢复,抽水灌溉,水脉差的村子,排队晚了还没水

生产队解散后农村水利化肯定是严重倒退的,还有农业实际机械化相当长时间才恢复,毛时代那么穷对五保户照顾有加,直到486末期才有低保恩泽(光曝光冒领官方新闻多少?),有的对胡温感恩戴德

按照官方的表,即使有计划生育,高中入学率1997才恢复到80年代初水平

农村50后60后高中生(与出身无关)很多,比我稍小几岁的上高中的都没多少

家园 第一国际不都是聚集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下的

第一国际里面还有蒲鲁东主义者和布朗姬主义者,算是当年泛左翼的联盟,《法兰西内战》中老马还批评过他们。这一点和第2/3/4国际最不一样。

家园 中国能救资本主义年代是民主没倒退还是社会保障没倒退?

“中国,不能倒退!”

中国能救资本主义年代是民主没倒退还是社会保障没倒退?

西单民主墙怎么回事?8平方怎么回事?抢提留、大下岗、三大产业化怎么回事?还

“1984年以后了

全国人民已经享受到改开带来的政治上的自由和经济上的实惠了。”

呸!

“老人告诉过你,那时候除了钞票和粮票还有多少种票吗?”

我小时候还有肉票、豆腐票等,比自由市场略微便宜

即使文革,蔬菜、鸡、鱼等没有票一样自由出售(扛着红旗反红旗走资派治下就难说了)

“老人告诉过你,买一辆自行车要存多少年的钱么?”

最大制约是工业券,价格才150左右,产量因为生产力制约

“老人告诉过你,摆摊创业的都是进不了“单位”的二流子,当爹妈的伤心得要死吗?”

那可是效颦时代,另外很多劳改犯出来摆摊

辞职的不多也有,跟“进不了“单位”的二流子”何干?

“老人告诉过你,出门旅游,那是大家渴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吗?”/QUOTE]

还告诉过我,一个公社(乡镇)就书记一人脱产,副职半脱产

[QUOTE]“最后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生在南京,鼓楼区的,南京的“上只角”,因为爷爷奶奶在上海,所以小时候算是在沪宁线上来回过几次。可是,我小学毕业时,同学里有一大半人没有坐过火车,也就是说没有出过南京市区。”

只能说你井底之蛙,我爷爷在济南工作,我父亲小学经常一个人跑二十里到县城坐火车去济南,有必要,农村孩子坐火车不少,成人更多,1960家乡妇女们拿纺织品到外地换粮食直到莱芜、蒙阴、徐州等地,那时候干部也好,有的县委书记甚至直接告诉异地老百姓该到哪去

那您开始记事已经是1984年以后了 花2 新

全国人民已经享受到改开带来的政治上的自由和经济上的实惠了。

老人告诉过你,那时候除了钞票和粮票还有多少种票吗?

老人告诉过你,买一辆自行车要存多少年的钱么?

老人告诉过你,“单位”是一个多么让人恨,又让人离不开的存在吗?

老人告诉过你,出门旅游,那是大家渴望而不可及的梦想吗?

老人告诉过你,摆摊创业的都是进不了“单位”的二流子,当爹妈的伤心得要死吗?

老人告诉过你,大串联,乘车吃饭不要钱,不过是仅仅持续了半年的昙花一现吗?

最后告诉你一个秘密,我生在南京,鼓楼区的,南京的“上只角”,因为爷爷奶奶在上海,所以小时候算是在沪宁线上来回过几次。可是,我小学毕业时,同学里有一大半人没有坐过火车,也就是说没有出过南京市区。

大城市尚且如此,农村孩子就更不必说了。

小时候,学校每年要请老工人来“忆苦思甜”,教育我们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

痴长你几岁,卖个老,把这句话也送给你。

中国,不能倒退!

家园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KMT自建党,就缺长征这种磨练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好处来了疯抢坏事儿来了鸟兽散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扫门前雪谁冒尖了就合起来整谁。。。。。如今都快亡党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