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王维和杜甫 -- texasredneck

共:💬29 🌺330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王维和杜甫

王维和杜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赠卫八处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怡然敬父执,问我来何方。

问答未及已,儿女罗酒浆。

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

主称会面难, 一举累十觞。

十觞亦不醉, 感子故意长。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前一首是王维所作,后是杜甫,喜欢唐诗的人不会不知道这两首,因为可以看成是各自的代表作。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感情真挚,简俗易懂,朗朗上口。

前一首无疑名气更大,说家喻户晓不为过。特别对我们这些飘落在海外的游子,逢年过节的时候都难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亲友不在身边,何以言佳节?这是王维早期所作,一个人在京漂只有17岁,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不思恋亲人,所以这一点都不稀奇,稀奇的是这个年纪居然写出了千古名作!

王维在“安史之乱”的时候留下没有走,被叛军胁迫作官,后来要被罪治,他的弟弟请削己职以赎兄罪,这哥两还真是感情挺深的。当然,虚情假意的人我想是写不出这种东西来的。

古人留下的离别名作真是不少,我想重要原因是那时交通极为不便,一旦分手,就不知道还能不能相见,自然是有万般离情,杜甫这首诗就是要理解这个背景。他在路途之中拜访年轻时候的好友,那时当然没有email,书信是要人带的都不太可能,所以对方根本不知道他要来,见面当然是狂喜,尽情款待。

而杜甫却是无限感慨,我们前一次分手你还是一个小伙子,现在却头发都白了;那时你还没有成家,现在却是儿女成行;我们那一帮人半数都已经不在了,你我可真不容易。不知道说什么,我们还是喝酒吧。但是,喝着喝着还是忘不了明天又要离别,恐怕是不能再见了,世事就是如此。

前一行是名句,最后也是,其实把它们连起来: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

就是一首好诗。

有一种说法认为参和商都是金星,一个是指早上出现另一个是晚上出现的,同一颗星当然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天上的两个地方,古人不知道以为是两颗星,所以说它们不相见。我突发奇想,以为可以作一种象征解释,人都是会有些人格分离的,所以我们不可能见到自己的另一面,就像参与商。

其实在历史上的有些时候,王维的名气是要大过杜甫的。当然争论这个谁更好没有什么意思,只是各人喜好,我是更喜欢王维。我觉得王维比杜甫更有才气。首先,王维前期的边塞诗雄浑豪放,是最好的边塞诗人之一;后期的诗风陡然一变,写起了禅诗,无人能及。一个人能写风格相差极大的东西,没有才气是做不到的。其次,王维还是一个超一流,影响极大的画家,但现存的作品极少。

杜甫在后世极受推崇与儒家的“忧国忧民”的正统有一定的关系,用今天的话来说,代表了正能量。这里我不由想起了网上的一个笑话:

一个人在京城郊区的一个鸽子笼里面,汗流浃背的对着地图正在高瞻远瞩的运谋筹划,我国应该怎么解放台湾,怎么在南海跟美帝争霸,正在高潮的时候,突然听到了锤门声,一个威严的声音喝到:准备好你的暂住证!

我发现这在我国是有传统的。比如杜甫,是一小民,一心一意忧国忧民;而王维却可以说是唐代著名大诗人里面官做的最大的一个,用今天的话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却写禅诗,想出世,这可是一种严重的错位。

在高堂之上,当然要忧社稷,那是你的职责;本就是一屁民,就应该想怎么把自己的日子过好,对家人负责。事情理当这样想,如果每一个人的生活都不错,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差,小民的职责只不过如此。

小民得不到荣华富贵,权利荣耀,自然就没有相应的责任。政治领袖不能两头都占,搞好了是你们英明,不好就是“人民”觉悟不高,思想不解放,上行下效总是不错的。就像小民不能是所谓“汉奸”,因为无国可卖,只能卖自己。要是自己都不能卖,是不是这个世道有点不对头?人总应该有点什么是属于自己的吧。

当然,我并不是说小民不应该关心政治,而总是被忽悠得太可怜了。中国历朝历代要小民忧天下之忧其实不过是逗你玩罢了,那个天下是赵家人的,你只能为他们忧,不然就是大逆不道,下场绝不会好。

从这可以看出,就在所谓中国最强大的唐代,也同样是一个有些畸形的社会。

通宝推:otto,時千峰,普鲁托,
家园 沙发沙发沙发沙发沙发
家园 过好了可以不问国是,过不好最好积极介入政治或财富分配
家园 概括一段文字的中心思想。

这好像是在网上被诟病比较多的语文题目之一,看过一个故事说一位作品被选入教材的作者,感慨于他自己的思想都和标准答案不一样。不知道这是不是段子,也不知道现在语文课还有没有这方面的训练了。

比如我看完文章吧,第一个反应是王维官只做到尚书右丞,按唐官制是正四品下,虽然惯例五品以上就可以称为高官,但这个级别,还不至于说是国家领导人。单在知名诗人里比官大,白居易的官就比他大不少,说白居易是国家领导人,就多少有些根据了。不过这个倒不影响立论,王维确乎是唐朝的赵家人,他是头等门阀太原王氏的旁支。

但是,杜甫其实也不能算是小民,杜甫是京兆杜氏后人,其门望本身也不差,杜甫生母出身清河崔氏,继母出身范阳卢氏,虽然也是旁支,但与两个头等门阀结亲,显然也不是小民甚至所谓屁民所能奢望的。杜甫流落四川,成都尹严武还因为世谊而供养他,在等级社会里,有多少屁民能和直辖市市长有“世谊”呢?

我看过很多文章,文字流畅,说理透彻,而所说的道理,也很是那么一回事,令人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洞察和才气。然而它们往往有一个共同问题,就是在解释为什么是这么回事之前,总忘记看看到底有没有这样一回事。

我这个表现,估计在语文考试中,是得不到分的。

按能得分的思路理解,这段文字的中心思想,无非是唐朝有些畸形,现在则同样甚至更加畸形。然而如前面所说,并不存在这样的“传统”,而这“同样”自然也不知从何而来了。再推广一点说,外国大概不这样,但这也不对,就拿新鲜热辣的新闻来说,美国屁民们正热切期待着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美国赵家人却有坐专机去嫖宿幼女的爱好,这难道不错位?不畸形?

其实说到底,如您老兄的ID,一个red neck发帖关心社会畸形不畸形,这本身就是自相矛盾。

通宝推:楚庄王,红军迷,向前向前,低谷,mezhan,老老狐狸,俺老孫,jent,西门飘飘,三笑,李根,何求,盲人摸象,
家园 这篇文章之前看了,没有回复。

没有回复是因为很矛盾。

以“这里我不由想起了网上的一个笑话:”这句话开始,你的文章基本是两部分。

前一部分,是直接对诗歌进行赏析,联系比较紧密。言有所本,附丽于事,因此也离实不远,是篇很好的赏析文章。

后一部分,有感而发,书写看法。写得不好。

写得不好,不是文笔的原因。不是文笔的原因,是说,既不是文笔太好的原因,也不是文笔不好的原因,与文笔无关。

是因为想法错误的原因。

当时没有回复,就是因为在我看来,你这篇文章有两个极端的冲突。前半部分很好,后半部分很不好。所以要是回复呢,就要先夸上天,再砸下地。不回复,就打算先等等,看看你平时发的帖子。当时时间少,所以没有写。

然后看了看其他的帖子,发现你确实是真诚的这么想,你确实是这样想的。那么确实是不好了。

问题出在思想认识上。

如果只是简单的归类,后半部分的问题出在立场错误上。如果只是简单套用网络上流行的方式,我只要说你夹带私货就足够了。但是这一段时间的经历告诉我,事情往往不能这样简单定位。有的人是有真材实料的,但是又确实有一些被我看做是“夹带私货”的行为,甚至还有一些是被我看做是“装作糊涂”、“胡搅蛮缠”的行为。一开始我也是很愤怒的,后来我想了想,这是认识问题,不是居心问题。这些是人民内部矛盾,不是敌我矛盾。是表面上走上了敌我矛盾的方向,但是实际上还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矛盾。而且“夹带私货”这个短语也是有一定问题的: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写文章没有不带有自己的想法的,所以实际上人人都夹带着自己的私货。觉得别人“夹带私货”,是因为自己觉得别人提出的想法“似是而非”,而自己又可以看出这其中的非。用傲慢的说法来讲,就是自觉水平比别人高了。而对于作者本人来讲,有的是明知其非而言是,这属于敌我矛盾;有的是不知其非而言是,这属于表面上属于敌我矛盾、实际上是人民内部矛盾。而看你的文章,我个人认为,你大约属于不知其非而言是。这不是说我比你高明,而是说,我觉得你是这样的——我觉得是这样,也许不是你错了,是我错了,这是说不准的事情。那么,我就说一下我的看法,你参考一下,判断一下看看。

我个人认为,你这个帖子在后半部分所出现的问题,其实出在认识不清楚上。

王维官品的高低、杜甫家世的显隐,这是一个引发你表露自己认识的因素,不是根本因素。你是有感而发,王维杜甫,只是你所感的对象。厚积薄发,你所发的感想,来源于平时所积。

先扫清外围。啰嗦几句,谈一下王维杜甫的问题。对于王维和杜甫的根基问题,别人谈了很多,我简单说说。第一,二人的基本境遇:王维清贵,杜甫落魄。这是基本定位。王维稍有落魄,主要还是清贵身份。杜甫偶有高光时间,主要是落魄。第二,二人的身世背景:王维出身大族,声名又高;杜甫出身也是官宦世家,祖上的地位要说不高,其实也不低,怎么也算得上是中央政府圈子里的人。这是二人的地位,与一般的升斗小民是不同的。他们都是统治集团,所以,在封建时代、唐王朝时代,他们二人都有忧国忧民的“资格”。

现在谈核心问题。

你在后半部分拉拉杂杂说了很多,概括起来其实就是四个字:“地命海心。”

你是支持这四个字的看法的。

以前我也谈过这个问题,话说得不多。富贵人家可以狡兔三窟,所以他们可以不操心国事,因为他们还可以寻找别的祖国;平民百姓,除了祖国你别无选择。因为你走不了,所以,如果你只是一个所谓的、你所说的“屁民”,那么我建议你最好还是操心国事。当然了,如果你是个权贵,豪门,寡头,“资本是没有祖国的”,你可以当我没说。

我觉得吧,你不是后者。

你说普通人是屁民。如果“屁民”是个蔑称,就是说普通人就是一个屁。和地命海心结合起来,这些说法我觉得很有趣。这些说法在美分那边是有所本的。怎么回事呢?因为美分党们在有官方组织、官方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和中国的民间自干五们在网络战争中,在中国官方基本不怎么正面介入、有时候还拖后腿的网络战争中,打得很吃力,有时候甚至会出现重大溃败。他们作为有组织的正规军,甚至在和普通民众自发组织的游击队作战都吃力得不得了,以至于频频吃瘪。所以他们有充足的心理需求,让他们用人身攻击的方式,污蔑和贬低民众——中国的和世界其他国家的民众。如果人民只是屁民,那么作为人民中的一分子,当然只是一个屁——这句话我没好意思直接和“你应该不是后者,而应该也是你自己所说的'屁民'中的一分子”连起来,一个原因是那样说话不礼貌,档次太低,我不愿意降低到美国网军那种水平上去;还有一个原因是,我不认为人民是屁民,我反对这个说法。

有组织的、拿着钱的政府军,去进攻只有业余时间去对抗他们的、不脱产的、无组织的民众,输得连裤衩都不要了,我觉得这样的政府军,还是解散算了,留着简直是浪费经费。

然而我忘记了,这样的政府军,其最高的作战目的固然是要压制自干五团体,最低的作战目的则是忽悠大家伙,让大家出现认识错误。

他们的最高目的无法达到,最低目的还是可以达到的。

达到目的的方法,就是扩散和鼓励错误认识。

你大约是赞同“地命海心”的,可是呢,你要真的是吃着地沟油的命,我劝你还是操点地中海的心,因为你走不了。资本是无国界的,你是有国界的。

至于你说,“所谓中国最强大的唐代,也同样是一个有些畸形的社会”。这个说法很有意思。我就问一个问题:人有完美的吗?

从来没有。

圣人不打喷嚏吗?圣人不传播感冒病毒吗?圣人不打瞌睡吗?

从来就没有完美的人。

那么社会呢?社会什么时候完美过呢?

美国人是在苏俄革命三年后才赋予妇女选举权的。沙特现在还不肯承认女人是人。中国早在建国之前就努力要做到男女同工同酬了。我不说谁完美,我就问谁更完美?

唐朝是有点问题的。唐朝的存在时间是公元617-907年,这个时间,我不说美国怎么样,美国还不存在。我也不太好意思说英国怎么样,这个时候也没有英国。这个时候在英国的土地上,是一堆半氏族时代半奴隶时代的王国在混战。整个英国才相当于陕西省那么大,七个王国在搞奴隶制战争。你说唐朝是有些畸形的,我觉得当时英国都不知道什么是畸形。你说唐朝是中国最强大的时代,请加上一个定语,“中古时代”,再加上一个定语,“东方世界”——话说,这个定语也可以换成“世界”。中古时代,英国在西方世界最强大的时代是什么时代?百年战争吧?一群人,毫无自己的脑子,跟着自己那些满脑子侵略思想的封建的、带有强烈奴隶制色彩的贵族,去侵略别人的国家,这不畸形?这畸形程度,达到什么程度了?那可是14-15世纪!中国清扫这种奴隶制的封建制政治制度,那都是东周时代了,那是什么时代?那是耶稣和耶稣他妈都没出生的时代。说中国人畸形,怎么也得选一个不那么畸形的才有资格,这才对吧?我觉得,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资格。

那么这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个社会从来都不是完美的。

你有你的理想,但是理想必须照射进现实。

你站在理想上,说中国不行。怎么个不行呢?跟理想比,我们不行。你觉得不好,乃至于沮丧,觉得中国不行。那请问,还有谁,能比中国更厉害一点,可以跟理想去比高下?

有理想是好事,有理想到了杞人忧天的地步,那就不是好事了。

同样是有理想,同样是对现实不满意,墨子是怎么说的?墨子说:

子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谓子墨子曰:“今天下莫为义,子独自苦而为义,子不若已。”子墨子曰:“今有人于此,有子十人,一人耕而九人处,则耕者不可以不益急矣。何故?则食者众而耕者寡也。今天下莫为义,则子如劝我者也,何故止我?”
你要是觉得现实和理想有距离,要追求理想,那么你应该更加积极地去为国分忧。

现在呢?你既有理想,又不满现实,又冷嘲热讽别人的热心肠、开倒车、说怪话,行为和认识出现了重大反差,可谓是语无伦次、行为颠倒。

你不能认识到理想与现实的距离,不能正确认识二者的分别,不能区分中国与外国,不能区分中国与全世界,于是你在理想和现实之间选择了——认输。

你向你所不服气的错误,投降。

很有趣。理想主义者因为不能正确认识社会,结果自己被自己的理想打败了。

这就是离开了“实事求是”四个字以后,离开了“唯物主义”四个字以后,理想家们的必然归宿。

通宝推:西安笨老虎,宏寺,入江云,diamond,李根,红军迷,indy,五峰,繁华事散,jent,阴霾信仰,盲人摸象,mezhan,一行,脊梁硬,老老狐狸,俺老孫,
家园 深以为然:精致的理想主义者最不幸福

理想主义者注定体验更多苦,自觉地朴实唯物,才是对自己的救赎,也是对理想的救赎。

家园 如此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更贴切。

老是说许多评论里都说杜甫的五言长诗写的好,但俺总觉得拗口,不是很喜欢。楼主举的这首俺就不知道,俺认为为王维那首做注解的话俺会选李益这首: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家园 老实说楼主的帖子俺都没看完,还以为是纯文学呢!所以

所以回了首俺喜欢的唐诗,看了林风兄的回帖才明白,人家是借题发挥,行那民族虚无主义。有林风兄洋洋万言珠玉在前,俺除了宝推,无话可说。

家园 这是我教儿子学会的第一首唐诗

我们俩一起泡澡,教他一句一句念,然后就学会了,那时候他刚4岁。他回国之后背给外公听,外公高兴坏了,因为旁边就是他的外弟。

家园 杜甫做的和皇帝最接近的官

是左拾遗吧,这个职务就是叫他 忧国忧民的

他只是离了职,还没改习惯而已

话说,杜甫不忧国忧民的年少时代(那时候好歹赶上开元盛世,也不需要他忧),屁民不一定,平民还是的

轮到他忧国忧民的时候,他一直有官位的,即使在严武那里吃白食的时候,也挂着 检校工部员外郎 的头衔

老杜就是有良心,食君之禄忠君之事 罢了

家园 杜甫年轻的时候是正宗的花花恶少。

性豪业嗜酒,嫉恶怀刚肠。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饮酣视八极,俗物都茫茫。东下姑苏台,已具浮海航。

到今有遗恨,不得穷扶桑。王谢风流远,阖庐丘墓荒。

剑池石壁仄,长洲荷芰香。嵯峨阊门北,清庙映回塘。

每趋吴太伯,抚事泪浪浪。枕戈忆勾践,渡浙想秦皇。

蒸鱼闻匕首,除道哂要章。越女天下白,鉴湖五月凉。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归帆拂天姥,中岁贡旧乡。

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忤下考功第,独辞京尹堂。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春歌丛台上,冬猎青丘旁。

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射飞曾纵鞚,引臂落鹙鶬。

苏侯据鞍喜,忽如携葛强。快意八九年,西归到咸阳。

正事没干,净旅游了。为何突然“西归到咸阳”开始找起活计了呢?那时他父亲去世已经好几年,家道不支持他继续浪下去了。别说唐朝的生产水平,就说现在,有几个平民,甚至扩大到一般的富二代,敢把黄金年龄用在旅游上

其实我前面的回帖没明说,我看王维和杜甫其实是一丘之貉,都是现代公知的祖宗。王维一生过得比较顺,于是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心拜佛想当仁波切;杜甫过得不顺,于是时不时感慨下世道,骂骂政府。

当然肯定有人觉得杜甫比王维强多了,我这么说是对杜甫不公平。不妨看看杜甫其他的诗,“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就靠他这种成天去西藏净化心灵的文艺青年?再看看杜诗中层出不穷的献媚诗、抱怨诗,点缀着少许情怀诗,现代公知其实学杜甫的多——学王维那也得有点财力支持

通宝推:李根,
家园 细节探讨

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杜甫、高适同游王屋山阳台宫。

如果说严武(杜甫的赞助者)只是兼职诗人,高适可以算是第二级(或者准一级)的专业诗人了(以李杜为一级的话)

安史之乱起,高适先做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璘(倒霉的李白)。又做剑南节度使(恰好是严武的前任)。

以解甲兄之见,高常侍算不算做到了 “党和国家领导人物

至于王维,第一是真正的王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物”是王维亲弟弟王缙,广德二年,拜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太微宫使、弘文崇贤馆大学士。

第二,尚书右丞当时是个实职吧,只是王维因为有污点,不敢管事吧(,唐玄宗开元以后尚书仆射、六部尚书渐渐成为名誉职务,尚书省的政务开始由左丞、右丞主持。诏令经过门下省审核后,由尚书左丞、右丞复审,有权封驳。)

家园 环宇先生提了个大问题。

首先,“党和国家领导人”包括哪些职位,是有明确定义的,而不是模糊的标准。而唐朝的官制则截然不同,唐官制本身细说起来便非三言两语的事,一一对应更是不可能。

就事例说一下,环宇先生强调高适两任节度使,节度使在唐官制里,属于使职,并非正式官职,也没有官品可言。高适本官从未超过从三品,比如高适去世时的官爵,是左散骑常侍(职事官),银青光禄大夫(散官),渤海县侯(封爵),这三者都是从三品。直到死后,才追赠了一个正三品的礼部尚书。从三品算不算“党和国家领导人”?肯定不算,从哪个角度也对应不上。

但高适传中确实写着(环宇先生以他为例是否有此原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好像高适是诗人官里面做得最大的。这就不得不再细看看节度使了,节度使掌握兵权,得专诛杀,节制郡县,实权是很大的。如果看节度使的权力,约相当于建国初期的大区书记,当时的大区书记至少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如果按现在的情况,重要省委书记由政治局委员出任,节度使的权重也足够了。但是,因为唐朝政权架构与现在截然不同,节度使未必有(高适这种根基浅薄的肯定没有)对国家政策的影响力。那么算不算“党和国家领导人”呢?见仁见智吧

然后说说王缙,前面光揭批杜甫了,这里揭批一下王维。王维和王缙兄弟感情很好,二人都曾以自身官职做对价为对方谋好处,这也就是唐朝能忍这种事,换成大清国,这种拿朝廷名器讨价还价的行为换来的一定是兄弟俩一起推出去砍了。王维和王缙兄友弟恭、同登高位本来是一时佳话,为什么现在不说了呢?因为后来事实证明王缙不是好人。王缙因为最终身败名裂,其劣迹史书里写得很清楚,我建议大家找来看看,大概也就知道和他朋比为奸,互相包庇的王维是什么样的人了。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本来就是叠床架屋,并不适于实际,因此后来新开发了一套使职系统来行使实权,例子前面已经提到了一些。环宇先生引用的这段内容不知道从哪来的,但我基本可以确定是胡说八道。三省的分工是中书草诏,门下审核,尚书执行,换句话说,制度上有权封驳的是门下省,怎么可能是尚书左右丞呢。这一定是哪个妄人把汉尚书台和唐尚书省的职权弄混之后炮制出来的

家园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一声长叹,在雨夜中悠悠回转,离别总是勾起心中感伤的事情。

在古人而言,离别是件大事。只是如今的社会,相聚总是容易,我们不常遇到,已经有些不太在意了。古人说,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我们现在不容易遇到这样的情况。既然想了,那就打个电话,发个微信,约个地方,见个面,吃个饭,很轻松。

古人的想法,我们也可以理解。在手机普及之前,即便我们是在同一座城市,乃至同一个乡村,想要见面,那都是要拔脚走过一段长长的路的。原本只是暂时的想法,最后却变成长长的路。走了这长长的一段路,找到不同的几个地方,打听到我们的朋友,然后才有见面的机会。投入的成本本身,就让我们的相见变得更加珍贵。

对于古人来说,相见是如此昂贵。当人生在千里之外、十年之后,突然给你安排了一场喜悦地重逢时,这份喜悦对心弦的拨动,就能够发出分外响亮的音符。言为心声,书为心画,于是美丽的诗词歌赋就从心间流淌出来。

古人说,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如今的相见变得容易了,就是诗家不幸国家幸了。如今,技术的进步让我们可以凭借暂时的想法就实现轻易地相见,联系方便了,交通方便了,相见变得好轻松。

相见变得轻易了,离别似乎也就轻易了。然而,离别变轻只是因为那不是真正的离别罢了。当相见并不轻易的时候,离别依然还是离别,依然还能够在你的心灵里抽出真正的苦涩滋味。

当我走进家门的时候,孩子高兴地举起双手奔过来,那是相见的欢乐。当我悄悄离开家门,生怕小家伙看到我走了的时候,那是离别的苦涩。我曾经说,人要纪念自己的祖先,不是因为祖先崇拜,而是因为他们和你一样是文明的建设者。纪念祖先,其实是在纪念文明。祖先尽了力,走完了他们的人生,与我们离别,而我们也终将眼着时光的道路前行,在歧路与我们的后代离别。

真正的离别依然动人心弦,只是离别不再那么频繁罢了。诗家不幸国家幸,太平时节,细雨朦胧,凉凉的雨丝让天地变得清静,温暖的怀抱使家庭变得温馨,慢慢品味这顺遂的时光吧,幸福在最不经意间就已经来到我们的身边了。

当离别与时光勾连在一起的时候,相逢带来的就不仅仅是友人,而是回忆。一个喜欢回忆的人,即便不是离别,也会在雨夜里坐在窗前,遥望雨中的桐叶。当离别来临的时候,我们才会越发的理解,为什么古人会在歧路上热泪沾襟。泪水是热热的,心也是热热的。

时光总是会在慢慢地流逝。昨天我们还在暖暖的被窝里看着可爱的娃娃笑,一转眼,那个刚刚还睡得一塌糊涂的家伙就已经蹦蹦跳跳地跑起圈子,然后挺着小胸脯像我们当初一样大喊大叫地闹起了独立。昨天我们自己还在那青涩地想着一些伟大的梦想和简单的现实,一转眼我们自己就已经开始浑不在意地鼓励后辈不要害怕那些待人接物的事情,仿佛自己已经是个老油条一样。我们和自己,和自己的青春年少,和青春年少的自己,也在一天一天地离别。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我们自己,和过往的自己,也是一天一天不相见。

离别是新的回忆,回忆是与自己的离别。而离别之后,我们依然在道路上前行,时间从不怜悯任何人,只有我们自己怜悯我们自己。而怜悯之后,我们的脚步依然不能停歇。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易经说,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是文明的建设者,继承祖先的英烈,传递后人以厚德。前承古人,后启来者。鲁迅说,怜子如何不丈夫,正是此意。离别嘛,终究会有的。流下离别的泪水,感受那热热的感觉滑过眼角,转过身,背上阳光,挥一挥手,再见。

通宝推:老老狐狸,
家园 好吧,看到准确定义了

这里面提到的人物只有 王缙 是 “党和国家领导人”(他是宰相,至少相当于现在副总理),风评确实很差

我提高适,是因为高适和李白、杜甫一起漫游,算是朋友,至少在一段时间内是 “一路货色”

我看到的一般介绍是:

唐代尚书省的官职设置是首长尚书令(正二品),但自太宗时起就不设了,以副职尚书仆射(从二品)判省事。后来仆射的职权也被架空,由其下的尚书左右丞主持日常工作。

到王维的时候,其实尚书省本身权力已经弱化,中书门下趋于融合(形成中书门下政事堂),宰相是挂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或同中书门下正三品头衔的,然后通过政事堂直接指挥各部和另设的使职,而尚书右丞级别比六部尚书还低,显然这个主持日常工作也没啥实权(正好适合安排王维这样有污点的人物)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