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电影的《长城》,文化的长城 -- 林风清逸

共:💬93 🌺564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上周末刚看了长城,确实是很不错的片子。

我也是一路黑评看过来,然后决定带着孩子看的。确实是成功的文化输出,法国评论里的警惕不算无事生非。

这片子面对的就是全球观众,所以别嘲笑长城打怪兽了。不打怪兽难道还打人吗?还想不想在全世界卖片了?中国的评论把长城嘲了个遍,就没啥人嘲它拿明长城冒充宋长城的。为啥?明长城比较好看,威猛。既然怪兽都出来了,升级一下长城咋了?顺便把火药也升级一下,对吧?既然我们要面子,那别人也要面子啊。人家也要看马特威风点,谁要看你家自嗨,你牛我也牛,双赢才是王道。(插一句,我看到一个夸奖的评论直接把背景当成明朝了,一看就是对长城颇有研究的外国人。)

本来以为剧情糟糕,看下来完全够用。把中国古代的科技文化串起来了。夸它的外国人很多都提到:感觉象跟着马特游古代中国。等我看了片子,深有同感。一开始打劫的那些,装束是在连环画上熟识的,好久不见。马特在城墙下被宋军射了个箭圈,画地为牢,真是惊喜。城墙开暗门,我记得看过某个古城的报道,水车虽然扯淡,但是中国古代的确是很早使用水力了。景甜(貌似是她,不确定)那个背影,盔甲披风,是回忆中的水墨画。孩子非常喜欢,把这部片子向同学老师吹了个遍,不过强调的重点是打怪兽啊打怪兽,将军很牛,据说小伙伴们很感兴趣。

看罢回来,跟孩子从“击鼓前进”吹到“沙场秋点兵”;最后连孙子兵法都上了。如果不是看这片,我也想不到说这个。

通宝推:三笑,林风清逸,
家园 打怪的那些设定似乎美国人不买账

费那个劲去迎合外国人的思路,然而外国人对这类早就疲劳了。能想到的好处,也就是外国家长比较方便向外国孩子解释

受老外欢迎的,反而是卧虎藏龙里那种不沾地气的美,是英雄里那种神神叨叨的神秘感,他们觉得那才是特色,而其中的确可以发掘出很多好的东西

最近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也是国外受到满分级的好评。虽然我们看到的是比较一般的剧情,但是很多外国人看到的是精美如画的人物和场景,已经非常奇妙的世界观和设定

家园 对怪兽,那边小孩子是永远痴迷的,不买账, 有电影外的因素

我看的那场,人不多,在那个时段,所有厅都应该人不多,因为停车场都很空。长城厅里除了我们就几家本地人,都是带着孩子来的,都捧着爆米花。因为我坐在最后第二排,所以孩子们的动向都看得到。基本上都没咋吃。这是我看到的第一次。去年的星球大战和疯狂动物城都有吃爆米花的。不过话说回来,去年我看的是周六场,时段也好,人也多,我不能确定是不是正好没碰到喜欢吃爆米花的。整个放映过程中非常安静,感觉很好。

这周二长城的北美票房不错,今天搜google评论的时候,原先顶栏的 IMDB都掉到底下去了,就它6.3的分数高,中午的时候,置顶的比较表里三大评论链接都没有IMDB,那有两万多人打分呢,结果一万多人的烂番茄硬是挤到前面,刚刚我在去查的时候IMDB加上了。烂番茄评论打分才34%,群众打分52%似乎。看来黑长城在北美也是政治正确。不确定是不是跟造墙有关。

怪兽本来就是瞎定义的,谁见过真的?拿这个设定挑错,那纯属没事找事。

家园 肯定不是说拿设定挑错

只是说,有的时候要坚持自己的一些有特色的东西,越想着去迎合,效果反而可能越差。老外对打怪兽啥的已经挺疲劳了,还去学那些,也没学出什么新花样,估计现成的三维模型就那样。就像我们要是看到老外拍武侠,肯定也觉得怪怪的。

好处呢,肯定有的,如你所说,小孩子接受起来快。只是,评分的不是小孩子

电影的评价,很多时候和预期有关。有的片子大肆宣传,说是多牛多牛,观众看了以后大失所望,就会给个低分,虽然片子本身可能中等。然后打低分的人多了,观众又带着看烂片的心态去看,惊喜发现这片子还行啊,捡到宝似的给个高分。这个楼里的很多分歧,可能都源于起始的预期不一样

家园 预期和故意引导不一样啊。

我觉得这次北美的评论,有很明确恶意。比如烂番茄的评论打分和群众打分也差太大了。也别以为就因为我是中国人所以这么抱怨,有美国人也这么骂,而且他貌似给了十分。

而且我看得那场虽然人少,但小孩子和大人的反应是一致的。我说小孩的原因只是小孩自控能力弱,我没想到他们会不吃爆米花而已。还有个评论说他跟他爸去看的,他爸觉得能给十分,他觉得绿幕太明显,差评呢。

长城全球已经3亿美元的票房了。不知道要多久,中国导演才能再拿出一部一亿多美元海外票房的片子。

家园 这是中美之间的首次大规模合作,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

在某地看到的一个评论,还是不错的。拿过来看看。

不知道现在是不是越来越懒了,总是觉得别人写得东西就是好啊就是啊,于是慢慢有点当二传手的作风,看到差不多的意思就不自己写了,顺手就转过来了。

原文有很多图片,多是海报,我就不转了。

作者:张居正2.0

华语电影两大导演,李安和张艺谋,最新力作《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和《长城》先后上映了,相隔不到1个半月。

可以对比一下两部电影在烂番茄和IMDB上的得分,你会发现,基本上算是半斤对八两。

但是到了豆瓣上,两部电影则是相差悬殊。

张艺谋的《长城》只有区区5.0分,而李安的《比利林恩》则高达8.5分。

5.0分是个什么水平?

比《煎饼侠》还要低1.1分。

我在想,尽管国师在21世纪之后,能力相对有所下滑,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水准绝对还是有的,加上特效团队是全球最顶级的,编剧也是好莱坞的王牌,一部电影从立项到上映,历时近4年,比起现在动不动几个月搞定一部的电影不知道高哪里去了!因此,《长城》再怎么不济,6分的及格分也该有的。

哦,对了,同类型的爆米花电影变形金刚2,在IMDB上6.0分,还不如长城高,但到了豆瓣上也有7.6分。

也难怪当党媒前段时间要约谈豆瓣。

另外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去对比一下IMDB和豆瓣上的评分,你会发现,李安的电影在豆瓣上大多数都高于IMDB。而张艺谋则是恰恰相反,大多数的电影豆瓣评分低于IMDB。

更可笑的是,李安拿的美国的资金,用的美国的团队,找的美国的演员,拍了一部关于美国的电影,在北美口碑不行,结果一大堆豆瓣文青跳出来说:美国人看不懂安叔。

最后随手对比一下已被豆瓣封神的安叔在IMDB上的评分。

这就是被豆瓣文青吹上天的李安《家庭三部曲》在IMDB上的评分,均少于豆瓣1分以上。

什么?你说因为文化差异,美国人读不懂安叔的哲学?

那好,且看这2部,纯英文的《少年派》和《断背山》。

当然,我的意思并非说李安的作品不行,我只是认为他的作品虽然具备相当的水准,但绝对没有国内吹捧的这么厉害。

下面说回《长城》。

既然这是一部面向全球发行的电影,那就该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口碑。

首先当然是最大的影评网站IMDB,拿到了6.3分。这对于一部爆米花电影来说,表现还算不错。

再来看看电影的发源地大法兰西的评分。法国人向来逼格高,口味偏文艺。

左边是媒体打分,2.5分。

右边是观众打分,3.2分。

法国是5分制,且由于可以打0分,所以2.5分就是及格,类似于10分制的6分。而3.2分,则属于不错的范畴,类似于10分制的7分。

可能由于川普要修墙的原因,墨西哥的评价则更高,5分制给出了4.63分。

再看看和长城这座古迹颇有渊源的匈牙利。100分制给出了78分的评价。

以及韩国观众的评价,89%的新鲜鸡蛋。

最后来看看和咱们同种同源的台湾人,10分制给出了8.0分。

可以看出,全球各地的观众对于《长城》还是给予了不错的评价,谈不上多好,但绝对不是烂片。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长城是一部及格线以上的电影,别的不说,光这里面的镜头构图、色彩渲染、音乐以及特效,就不该只有5.0分的。10分我会打6.5分,如果再考虑到这是中美之间的首次大规模合作,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那么给予7.0分的成绩也是可以的。

---------------------------

最后聊一点题外话。

自80年代到今天,30多年时间,中国出品了无数部优秀的文艺片。别的不说,单张艺谋一个人,在欧洲三大节上拿的奖项,就比韩国整个国家的还多。

中国缺少优秀的小众文艺片吗?根本不缺!中国缺少的恰恰是合格的流水线商业电影。

而这个地球上,哪个国家搞商业片最厉害?正是美国!

我们总在讲美国电影输出美国文化和价值观。那么美国文化到底靠什么电影在输出?是《美国往事》和《教父》还是《变形金刚》和《美国队长》?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其实,放到其他行业也一样。

你一说美国饮食文化,可能第一想到的是麦当劳或者肯德基。难道麦当劳这种快餐,很营养?若论逼格,法国菜甩美国快餐几条街,但法国菜能有麦当劳这么具有侵略性?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每个城市甚至把美国快餐店的数量作为自己开放程度的象征。

所以,中国电影行业需要张艺谋这种具备国际名望的导演来引领一种新模式。也就是引入好莱坞的电影模式,学习他们的特效和管理制度。

人家张艺谋,除了奥斯卡这一点遗憾,这辈子也算是完满了。都快70的人了,随随便便继续拍点《归来》这种文艺片多好,至少不会被某些傻逼影评人被骂做“已经死了”吧?

你们以为做开拓者很容易?呵呵!

===================

豆瓣上对于李安,有一种评价:说李安的电影擅长用东方的方式来讲西方的故事,所以比利林恩在北美扑街很正常。这种电影,只有东方人才看得懂。

我只能说,这种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只是有一定的道理,并不全对。电影作品,固然有文化差异,但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大。

比如说断背山,是找的美国人来演的美国人的故事,两个男人搞基,且全程英文。请问同性恋这种事情什么时候被东方主流文化所接受了?断背山从头到脚、从里到外完全是用美国人的方法讲述美国人的故事。但在豆瓣上的评分依旧远远高于IMDB。

再比如最近的比利林恩。豆瓣又是老调重弹,说这是美国人不喜欢的叙事模式,不喜欢的价值观,所以扑街很正常。我们东方人看起来就很享受。

我想说,呵呵哒!豆瓣人看起来很享受才对吧?观众看起来很享受吗?那为何票房只有1.6亿?

你要知道,比利林恩并不是一部文艺片,而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商业片。你们见过哪部文艺片会去搞技术突破?你们见过哪部文艺片会找当红的动作巨星来加盟?李安+范迪塞尔+ 3D/4K/120帧 的噱头,你们觉得这会是文艺片的阵容?

但最终的票房却是惨淡。这不是十年前,这是迎来牛市的大陆电影市场。区区1.6亿的票房,你们觉得这是国内观众喜欢的菜?要知道,四年前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上映的时候,都能撸近3亿的票房,像国人向来不感冒的歌舞片爱乐之城,都能撸超过2亿元的票房。

像《百鸟朝凤》、《路边野餐》这种小众文艺片,票房少可以理解,毕竟在宣发这一块,电影根本没出什么资金,排片也是少得可怜。

但是比利林恩呢?它是索尼娱乐这种大公司负责发行的,在国内上映首日占了28.3%的排片,却只撸了2500多万的票房。这一天,奇异博士已经上映第二周了,却依然比比利林恩多了不少。其实李安并不是第一次在大陆遭遇滑铁卢了。

你别看卧虎藏龙现在在豆瓣上评价还不错,在刚上映那会儿,大陆观众并不怎么买账,虽然票房也还行,撸了1000万,但在当时的大陆,影响力并不大。

倒是现在被豆瓣骂得一塌糊涂的《英雄》,在大陆撸了2.5亿元的票房,这是个什么概念?当年总票房的四分之一!这完全是现象级的票房概念。虽然英雄的演员阵容更强大,但周润发+杨紫琼的组合,也绝对差不到哪里去。

这其实也能说明,英雄当年在普通观众的口碑并不差。那个时代的经济还远不如今天发达,粉丝效应也没今天这般明显,电影院的普及度更是远不如今天,但依然撸了2.5亿元的票房。

你们要知道,英雄上映的时候,既不是暑期档,也不是春节档。当时中国的人均GDP才1200美元,看电影根本就不是什么娱乐首选,甚至还可以说是有点奢侈。三四线城市的人民群众也不会把看电影作为合家欢的消遣。那个时代的票房,和现在动不动七八亿甚至十几亿的时代完全不同。在那个时代,擅长贺岁喜剧片的冯小刚都只敢奢求5000万的票房,英雄如果没有口碑做支撑根本不可能撸2.5亿,你们真当李连杰(在北美号召力不错,但在大陆和港台逊于双周一成)、梁朝伟、张曼玉(梁和张由于擅长拍文艺片其实在业界算是票房毒药)什么的有这么大的票房号召力啊?

说回比利林恩。

来看其他地区的情况,比如说日韩和港台。这些应该也可以算入东方吧?

先来看台湾的观众口碑:7.7分,属于还不错的水平,但不如长城8.0分高。你们要知道,李安算得上是台湾的国宝级导演。

香港的口碑找不到。只有票房数据:33万美元。这么扑街的票房,我相信口碑好不到哪里去。

而日韩则根本没上映。由索尼娱乐发行的,居然都没打算在日韩上映,我只能认为,他们根本就不看好这两块市场。

以上上映地区,除了中国大陆和台湾的票房看起来稍微好一点(相对而言),其他地区简直不忍直视。除了港澳和日韩,像泰国、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和新加坡,应该都可以算进“东方”这个范畴,但票房都很不理想。而向来高逼格的法兰西,居然只拿了区区7万多美元。

李安是一个顶级的导演,他以一个华人的身份,能够在白人主导的好莱坞获得如此成就,确实十分不容易。但他很明显,是被豆瓣神化了的。他和张艺谋,都是90分的水平,但到了豆瓣上,他成了95分,而张艺谋成了60分……

再来说张艺谋。

当年英雄和十面埋伏,在欧美可以说是大获成功,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就是在国内的票房成绩也是相当牛逼。

但是豆瓣文青可就不同意了。他们表示:英雄和十面埋伏,也就西方人看个热闹而已,我们东方人看了就是觉得蜜汁尴尬,这种华而不实的打斗场景,真正的武侠世界哪是这样。(说得好像豆瓣文青们见过真正的武侠世界似的)。

英雄在台湾上映后,撸了420多万美元的票房。

在香港上映后,撸了340多万美元的票房。

在日本上映后,撸了3400万美元的票房。

在韩国上映后,撸了1000万美元的票房。

备注:以上是人民币8时代。

英雄并不是什么系列ip,不像变形金刚、漫威英雄这样本身就拥有大批漫画(动画)粉丝。你要说这是功夫和武侠固有的魅力,为何港台日韩也有这么惊人的票房?功夫和武侠对于他们来说很神秘吗?

毫无疑问,豆瓣文青们又把东方观众给代表了。所以我说嘛,这个世界上主要有三种观众:东方观众、西方观众以及豆瓣观众。

你回头去看看张艺谋这一生。

当摄影师,第一部作品,拿奖。

当导演,第一部作品,拿奖。

当演员,第一部作品,拿奖。

转型做商业片导演,破票房纪录。

中间兼职搞了个奥运会开幕式,惊艳全球。

编东方的刘三姐,导西方的图兰朵,均大获成功。

这样一个享誉世界的顶级导演,却被豆瓣大V评价“张艺谋已死”。我能呵呵吗?

家园 懂中国的人终于有机会吹一吹风了。

看罢回来,跟孩子从“击鼓前进”吹到“沙场秋点兵”;最后连孙子兵法都上了。如果不是看这片,我也想不到说这个。

懂中国的人终于有机会吹一吹风了。

所以说,文化输出还是做到了。

家园 莫言是积极交流的

有点偏颇了。

我印象里莫言是唯一的一个,和欧洲什么作家学者座谈,沙龙等等

印象的来源是以前常看南方周末的时候,看到的莫言总和老外一起出现,谈什么论什么。文化读书板块的其它名字都是“单独”的。

换句话说,莫言心里没有“运作”的想法?当年的段子里,文化参赞不知道老舍是谁;现在需要老外知道自己是谁。忘了是陈忠实还是谁,得意于在自己的昏暗的小书斋里独处,诺贝尔大概也落不到他那里

余华在我印象里,也有让我不舒服的,换句话说黑的,可是余华能得么

家园 嗯,今天娃有个花拳绣腿的跆拳道课,早上兴高采烈跟我讨论

我就知道此人又要去吹了。

家园 犬子也在学校里吹牛皮

看完电影听见我两个小孩小声讨论,说比平常看的美国电影好看,难道他俩看法一致。

家园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艺术短板

张艺谋这个人拍商业大片的水准不行,拍纯粹艺术片还可以。打个比方,你让路遥写现实主义题材小说平凡的世界没问题,但你让他写惊险玄怪小说就不行。同样道理,冯小刚导演轻喜剧、贺岁片不错,时不时搞点小噱头出来,但导演宫廷剧就有问题,像夜宴就有点不伦不类。

这无关导演水平,而是文化自信的问题:伊朗的两部电影:一次别离和最近一部电影都不是大制作,讲的都是平凡人的生活,但都获得好评。什么叫文化自信?这就是文化自信。俄罗斯的电影列维坦,讲的是普京时代政府黑暗导致一家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的故事。这样一部电影不但没有被封杀,相反俄罗斯文化部甚至还资助了一笔资金帮助拍摄。这也是一种文化自信。

其实老谋子不是没拍过优秀的史诗片,譬如活着,可惜被禁了。

家园 《长城》没有做到的事情,《战狼》做到了?

看起来《战狼》做得还要更好一些。

家园 最了解你的人是你的对手

吴京把好莱坞当对手,这点是国师和其他大导演们比不上的。

家园 张艺谋受到的旧的限制太多了

当年他拍英雄,整部片子都没大问题,可以说是一部极其优秀的大片。但是最后结尾砸锅了。最后投降了侵略者,投降了暴行。这部片子,砸就砸在投降。

后来他拍长城,整部片子都是在尝试引进好莱坞制造模式,有很浓重的好莱坞风格。但是这部片子也死掉了。怎么死的?不在于那些所谓的“团体操”之类的细节上,这事儿很多都是恶意喷的,没什么大问题。真正的问题,就在于他的立场模糊但又有立场。模糊就不能争取到真正要争取的大多数人,有立场,就必然遭到反扑。在敌对力量明显十分强大的背景下,模糊而又有立场,必然遭到凶猛地打击。于是结果就是他对于中国电影商业化的尝试又一次失败了。这次失败的时候,人们对于有着“国师”外号的他的攻击点是:用外国人做主角,不是真的爱国。这个攻击点,一看就知道不是爱国者在攻击他,而是攻击他的人在将他与爱国者隔离开,从而孤立他。

张艺谋这样做的主因,就在于他考虑得太周全,以至于失去了大多数。

英雄,有立场又失去了立场。长城,有立场而又想平衡。

和战狼比起来,张艺谋的弊病就是谋太多,气不够。

家园 没错,国师们都在想如何获得好莱坞的认可,格局低了一档
通宝推:潺潺流水,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