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煮酒论雄38:另类事实 -- 本嘉明

共:💬291 🌺2821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20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双语特区其实类似于美国的唐人街

美国加拿大有很多语言特区,唐人街,法语区,西语区,德语区。唐人街不是殖民地,实行的还是美国的法律。

中国如果要在国际上”猎头“,收割国际的优秀人力资源,就要考虑第一代移民,语言不通的情况。第一代移民可以呆在中国的”英美人街区“,通过良好的公共交通联系,让大人可以去CBD、科技园上班,跟中国受过英语教育的人群一起工作,而孩子从小接受双语教育,长大了可以搬出”英美人街区“。

这个”英美人街区“跟新加坡目的是不一样的,新加坡讲英语是为了去中国化,而中国的”英美人街区“是为了让第一代移民慢慢融入中国文化。

巴西、阿根廷都有德语区。二战后大量德国移民,凭借德语区,在人生地不熟的国家立稳了脚跟,然后学习葡语、西语,到了第二代、第三代,就成了跟普通人完全没有差别的巴西人、阿根廷人了。

我们中国的双语特区,其实起到的是美国的唐人街、巴西阿根廷的德语区一样的作用。

家园 这两天日本人欢欣鼓舞喜气洋洋

象过节似的,安倍出访前的种种不安一扫而光。

小国心态毕现无遗

家园 你忘了美国的唐人街了?

美国除了唐人街,德语区、小东京、小越南,小意大利,也很多啊!

家园 民主党怎么会搞成那个鸟样?

对国内问题有不同看法可以,但现在简直是是非不分嘛!

家园 他们现在还把“黑船来航”当节日庆祝呢

日本人到现在还是那么极端,要么狂妄自大、挑战一切强权,要么完全没骨气、一幅奴才样。就不能平衡一点吗?

所以瞧他们那个样子:在美国主子那里稍微说通了一点,就当过节,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再正常过不了。

家园 这个想法很好

对中国人来说可能难以接受,但是美国早就是英语西语双语了,貌似也没啥大问题,中国大城市有向这个方向的一点努力,但是还远远不够。

家园 倭人是该高兴,又一次扮猪吃虎耍了美国。值得调查研究

倭挑中美斗,从中渔利,成功的可能性还是挺大的。现在喧嚣的中国是美最大威胁的论调,应该是倭人尽全力宣传,洗脑世界的最重点。不仅很多美国人上当,很多中国人也沾沾自喜地以为快成帝国了。想日本每年向中美各出口几百上千万辆汽车,美每年向日本出口不到一万辆,中可能出口零辆。川普这种老商人居然被安倍灌了迷魂药当猴耍。

家园 想法很好,但是现在不现实

以官僚大人们的尿性,现在都搞得洋人高人一等,要是真的搞双语特区,非被搞出国中国不可

家园 公平竞赛, 就是温水煮青蛙是吧?

按错键了, 居然写了个标题就发出去了.

你历史比我熟, 不知道能不能举出例子, 说说哪个国家靠和平竞争取代了别人的帝国霸业的, 或是双雄称霸而存在长期和平的?

回到克拉运河, 先不说泰国本身政治不稳定,暗流涌动, 而且泰国无论在文化上还是在传统上也从来不是中国的势力范围。 就算运河挖成了, 一条运河在别人国家里人工河, 难道能取代像马六甲这样的国际战略水道, 你想把它挖成多宽多深?

马六甲无论在军事上还是经济上, 都是中国的咽喉要道。 你在南海一“公平竞赛”, 别人的手就搭你气管子上了。

一边并肩长跑, 一边被旁边的人掐着气管子, 这姿势大概也够销魂。

家园 美国车自己不争气

耗油庞大质量差,怨不得别人。安倍说了,我已经零关税了,你还要咋样?

德国车在日本都卖得最好,其次法国意大利的车也有市场,就你美国车不行,该自己反省。

农村里660cc的轻卡,才100万日元左右,还不出故障,美国的大皮卡怎么竞争?

家园 美国依然是领跑者,中国是跟跑者,两者还有许多纽带牵连着

鉴于两者还有许多纽带牵连着,经贸往来啊等等。。。领跑者老兵不死逐渐凋零,对跟跑者是划算的。。。

家园 很不幸,美国就是

186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不到英国的一半,到1894年超过英国。1913年,美国的人均总产值和工业总产值都位居世界第一,而且有了一大批到今天都如雷贯耳的大企业,说明美国不但人口基数大,而且产业工人(先进劳动力)被非常好地组织起来了。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制造业转入“全国总动员”的速度惊人地快,就是因为美国的工业生产已经高度组织化条理化,是一种完美的“军民深度融合”状态,和平时期与他国公平竞争,战时迅速转入军工大生产。

但是美国没有主动发起任何一次世界大战。某种程度上,世界大战是被美国逼出来的(尤其是二战,被1929年经济危机所触发),但你不能把这个责任怪在美国头上。

在今天,第一,核对峙前提下,二战后很多大国游戏规则已经永久改变了,不要刻舟求剑。第二,泰国离中国还是很近的。第三,马六甲海道事实上是美国的属地(就像日本是美国的属地一样),与其去夺取“存量”引发中美冲突,不如去创造“增量”,“新生事物”是无主的,别人不会反应那么大。

中美之间的公平竞赛,华山论剑,是全球性,甚至超出地球的。南海在其中,不过是沧海一粟。

家园 这个再多说一两句

可能有些跑题了,不过跟海峰兄一直聊得蛮愉快的。

我们这批人,离开中国十几年,对于双语问题,有自己的切身体会。而且我们的“双语困境”,与我们的孩子的“双语困境”,又非常不同,但往下三代,这个困境始终存在。从这个角度,我再说几句。

语言代表文化。拉丁文还在,但是“死的语言”,因为在生活中没人用了,你听过拉丁语的饶舌歌曲没有?

李光耀非常喜欢写书,自言自语地写了很多,我越看,越震惊。他是一个被独裁权力惯坏了的,到死都没长大的幼稚孩子。他们李家将来的结局不会太好,今天“香港军绿小巴”事件,就是教李显龙好好做人。当年毛主席也是独裁,但主席的经历太丰富,经验太老到,立意太高远,绝对不是李光耀唐纳怆这些鼠辈可比拟的。

李光耀的很多政策,民科得不行,他治国为什么成功?因为他是“苏伊士运河以东,唯一的英国人”,他抱紧美国英国的大腿,拼命反共反新中国,因此能得到比别的仆从国多得多的关照。站在风口上,猪也能吹起来,是吧?

回到语言问题。主席在亚洲地区“输出革命”,李光耀为了杀灭中国在新加坡的影响力,就杀灭华语。这个过程很艰难,因为在东南亚的华人,身处毫不友好的马来人/印尼人环境,几百年都没有丢掉祖宗的语言,到了李光耀这里,怎么肯欺师灭祖?于是李光耀就“利诱”,放弃中文而以英文为第一语言(就是母语)的,能当官,能在英美公司里拿高薪。这样利诱了30年(1959--1989),成功了,英语成为新加坡的“第一语言”(看到这句话,就想起屋大维的“第一公民”)。

然后问题来了。学语言就是学文化,学了英语,必然喜欢看英文书报电视,关心美国发生了什么。那30年,美国高度发达,年轻人衣食不愁,叛逆性极强,黄赌毒被视为时髦,这些又威胁到了李家的统治地位,加上中国崛起(跟中国做生意赚头大),老头子后悔了,赶紧找补回来,要把儒家的“顺从官家,温良恭俭让”从垃圾站里捡回来。但不可能了,小孩子6-14岁之间,只能学好一门语言(基本就是他一生的“母语”),什么叫“学好”?就是你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门语言,享受这门语言,如果必要不惜牺牲也要捍卫这种语言,就是法国人《最后一课》那种劲头。你热爱的,不是语言,是文化。

而事实上,中文很难学,超过14岁开始学而能学好中文,你不但是语言天才,而且要忍受比缠小脚还要大的痛苦。新加坡的小学生已经习惯在家里(很多华人家庭在家也只说英语),在学校,在朋友间,基本只说英语。政府严令各中小学教中文(或教马来语,泰米尔语,视当地生源地族裔成分),但每天最多两节课共一个小时,根本于事无补,校长也不那么上心。所以今天的新加坡华人中,能讲普通话的不算少,能读写并具备较高深的中文素质,体会到真正的中华文明精髓的,就少了,而且趋势越来越坏,不可逆转。

新加坡人李光耀,始终把语言当作“谋生的工具”,他逼全体国民学英文,然后大家辛苦达标了,突然有一天他又说,英美文化太坏了,美国中学生用枪指吓老师,英国中学生带着刀子上学,太疯狂了,我们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英文还是很重要,但你们就当作赚薪水的工具就好,膜拜朕的时候,最好还是一颗孔老二的臣子之心------我有时候觉得,这个老小子的心智,就没超过12岁(他乱拍脑袋前后矛盾的事,多了去了,只不过没人敢骂他而已),这都是从小讲英文给害的,权力的傲慢加上心智的残缺,大抵就是这种狂妄到上帝口吻的胡言乱语。

新加坡给我们当小白鼠,上了非常生动的一课。为什么新加坡过去/将来,都不会出马云,李彦宏,张朝阳等等世界级的创新人物?他们只能出产一些买办罢了,他们都是懦弱无主见无自信的“夹层人”。

英语流利+国际视野+中国心,这是多少家长对孩子出去留学的幻想啊,这是注定失败的,一个孩子,你的源代码,要么是中国人,要么是美国人。新加坡人整体“变性”为英国人了,Fine,就拜托不要回来捞中华文化的救命稻草了------变来变去的,我们看着都累,为了点蝇头小利,今天不当中国人了,明天又不当英国人了,很好玩是吧?

一个中国糖芯,外面包一层英文的巧克力,是可以的;反过来也一样。新加坡和台湾都已经整容整坏了,再也回不去当初自自冉冉的清纯模样了,彻底残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就是自尊自立,君子自强不息,别的都是枝节。台湾没有了自立,新加坡没有了深层的中华文化意识,这两个都废了。你的主意,离他们也就是50公里。

通宝推:strain2,海峰,红军迷,土拨鼠yuanap,冰雪迎梅,梓童,独立寒秋HK,卢比扬卡,柏林墙,舍瓦,唐斩非,诸葛神候,daodewang,喝点红茶上会网,笑不拾,李根,迷途笨狼,何求,盲人摸象,秦波仁者,独草,桥上,脊梁硬,
家园 盲目类比不可取

唐人街也不是成功案例。唐人街的中国人基本都从事低端服务业,这才是它长期存在的原因。另外美国政府也没有宣布唐人街为官方的双语区,对不对?

中国要引进的是人才,完全不可比。事实上,你所谓的“大人可以去CBD、科技园上班,跟中国受过英语教育的人群一起工作,而孩子从小接受双语教育”这个现在就没有问题。你想多了

家园 李做得很成功,我刚认识一对新加坡夫妇,其孩子就不会说中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20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