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我和音乐 -- texasredneck

共:💬77 🌺703 🌵1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俗的东西要想继续流传下去必须经过提炼加工

这是任何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芭蕾舞,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餐厅里一些年轻服务员端盘子的时候,故意掂着脚跟走,渐渐地有了舞蹈的基本动作,直到演化成今天的芭蕾舞。但在芭蕾舞几百年发展历史中,你不能否认各个历史时期的舞蹈艺术家对它的加工打磨,这才有了今天舞蹈的形式。如果撇开舞蹈艺术家的作用,完全让餐厅服务员们独自探索的话,那我相信就不会有今天芭蕾舞这个舞种了。

同样道理,我们今天的民族舞里有很多动作也是取自古代考古发现,譬如专门一个舞种叫敦煌舞。

一个人欣赏高雅的同时,不妨碍他欣赏通俗的东西。实际上高雅与通俗之间本来就没有严格分水岭,前面提到的芭蕾舞就是通俗变高雅的例子;反过来,钢琴本来是只有达官显贵社会名流拥有的乐器,只是随着工业进步才变成大众乐器走进千家万户,于是才有了今天各种通俗演绎的钢琴曲。

家园 普通民众创造发明,专业学者深化加工

哪行哪业都是如此。

家园 不要用所谓艺术规律、互相尊重混淆原则问题

红歌与抗战救亡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仅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全面在唱,国统区、日据区也有唱的,对红歌加以全盘否定,连带着对抗战救亡的部分否定。

今时今日之中国,对土地革命战争、三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一系列问题,都有人敢于去挑战政治正确,也只有抗战这个问题没人敢于公开地直接地去挑战政治正确,敢为者基本会被公认为汉奸。

任何音乐的创作都要符合艺术规律,红歌也不例外,文革时期创作的各种红歌颂歌不下万首,但能流传下来的不多,原因就是不尊重艺术规律,曲调僵硬重复,歌词生硬没有美感,甚至沦为笑话。而流传下来的红歌,大多有着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歌词。
流传至今的古典音乐绝非所有曾创造出来过的古典音乐作品,有很多也是因为不符合艺术规律被淘汰了,是否该因此就对古典音乐深恶痛绝,加以全盘否定啊?
最后,我想提醒你一句:网上讨论问题,互相尊重是底限。像“指望您唱着红歌打鬼子那是不可能的,或许听听《夜上海》之类的能适合您。”已经属于人身攻击范畴了,希望你能注意。
要说是讨论问题,那就老老实实讨论。讨论音乐那就讨论音乐,不要遮遮掩掩、缠七夹八的。

通宝推:俺老孫,林风清逸,三笑,高中三年,mezhan,蓝鸟,
家园 不要再强词夺理了

错了就是错了,没什么可狡辩的。胡搅蛮缠只会让人对你印象更差。

家园 鼓舞人心的音乐里有战歌军歌

说到红歌会想起《长征组歌》《黄河》,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会想起电影《英雄儿女》里面的一个镜头,行进的队伍旁打着竹板的文艺宣传队。

听见风笛会想起苏格兰人,两军对垒有一方队是乐队。《马赛曲》《星条旗》都是在硝烟中传唱的。

一个人可以在鸟巢里与大家高唱《歌唱祖国》也可以在家中听《渔舟唱晚》,但更可能只有后一种经历。说起流传千古,霓裳羽衣听不到了高山流水还在。

可以宅在家里欣赏音乐,一是要感谢科技带来了音响,更要感谢冒着炮火前进的士兵。被音乐感动的人,能够感受到音乐家的心也应该能感受到战士的心。

家园 在寒署假国家大剧院都有活动可以带孩子去

说到音响人民大会堂和保利剧院是极好的,可剧院与音乐厅还是有区别的。除了国家大剧院还可去北京音乐厅和中山音乐堂。

家园 雨天把车停到空荡荡的街边

gymnopedie, 贝七,G弦咏叹调, 夜曲Op.9 外加卡农... 似我不懂古典音乐也能很惬意

无论车上配B&O,还是拿个手机外放都无所谓,听个心境

那种动则上万,十几万的音响我是无法理解的,据说是对声场还原度高。我如果去现场听的不是自己喜欢的曲目,感觉也就不过如此。

支持你的闲侃,请继续分享

家园 纹同学的批评是比较中肯的

我是给楼主宝的,但是那是因为我了解,知道其实他是个美国人,所以对于他的一些西化观点比较的容忍。宝推,有瑕不掩瑜的意思。

但是呢,纹同学的引用,的确一针见血的犀利。

什么叫听音乐是比较小资比较个人的事情?尤其是古典音乐!

贝多芬,瓦格纳,甚至肖邦,老柴,马勒。。。古典音乐动辄几十个人的大团,没有PASSION,是不行的。

通宝推:老老狐狸,蓝鸟,
家园 那么在这几百年的加工期间,俗的芭蕾是如何流传的?

总不能一下子就变雅了。俗当然可以变雅,但俗不是只有变成雅才能流传下去。倒过来倒是可以说所有的雅都曾经俗过。

家园 其实看到这里,觉得雅俗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

我想了想,俗有两个歧义,一个是粗俗、一个是通俗。前面“水灵灵的”那什么,是粗俗的代表、也是似乎通俗的代表,而小资,似乎能够同时站在这两个词的对面。小资自然是反对粗俗的,

也似乎对于通俗不大感冒。而我的一些想法,两个俗分得不大清楚

想起来段子里,说当年文工团表演芭蕾,老大爷老嫂子红着脸,说小媳妇大闺女上台卖大腿成何体统。忘了是不是红色娘子军了,应该不是白毛女吧,白毛女长裤

卖大腿,不仅是俗,还是三俗呢

好吧,同样是大腿,这年头街上其实很多的。有的白花花的肉接触阳光,别人不好说什么;有的穿肉色、咖啡色丝袜,也似乎没有什么可说的;颜色变成黑色,诶,似乎有点说道了;有的渔网,好像就比较那个;要是丝袜蕾边加上一个“吊带”连着上面,就惊讶死了。

逐渐的,从普通生活到惊世骇俗,就差了那么一小指头的布,谁也没比谁漏更多,都是街上走,就变得有不雅的差异了

要是穿个紧身的健美裤练功裤上街,又会被笑傻气土气死了

说钢琴雅,唢呐好像就俗,西方的钢琴弹东方的茉莉花就是雅,东方的唢呐吹西方的婚礼进行曲就是俗气……好像都这么想哈,那要是打扮成苏格兰人,穿着格子裙子露着腿毛,吹风笛,算俗气还是雅致呢?声音要是故意也能弄成唢呐差不多啊。

别说钢琴唢呐,就是北京京剧和晋北二人台放到一起,都不自主的分高下,更别说南方弄个昆曲来踢场子。

所以想,所谓雅俗,也是一种过于主观的人为定义吧。

现在一说日本,都会想到什么什么很雅致,当然人家有不错的地方,可是我们自己加上的定义是不是有点多呢?这两年什么寿司之神、天妇罗之神被炒的很厉害,bige顶天,价格也顶天。“工匠精神”嘛……中国人要学习,咳,肯定学~~不~~会~~……

我下晚班之后,到一河南人的小摊子前,掐着表等刚出锅的韭菜馅饼,其实应该叫韭菜盒子。嘴里该脆的脆、该嫩的嫩、该香的香、该没有的味儿也没有,嘴里美着,心里也是怡然自得,觉得日本老头所谓最好的火候、最好的时机,也大概就是这样了(当然我这儿就是有点烫,可是不烫了,味儿、口感也变了),剩下的就是包装叫卖而已。

那些等着消费工匠精神的消费者们,再次呵呵……

当然了下里巴人绝对不是粗俗恶俗的另一个名字。恶俗本身是因为不尊重。说侯宝林是大师,就是因为他能抛弃那些;郭德纲再怎么也不会被叫做大师,是因为他的道路和侯宝林基本相反。其实同样的包袱桥段,“你妈妈当年奶你的时候……”说着手一只捂着肩膀一只手捂着腹侧,捧哏的喊“谁家妈长这样?!”,郭德纲这儿就是恶俗,因为他然后又在胸前重新比划了两排,或者别的比划;马三立偶然那么一下,“这不是斜抱着你吗”,也没谁说马三立恶俗。都用了一样的误会、诱导啊

说一个东西雅俗,说一个东西恶俗缺乏尊重,其实要看使用的范畴。“水灵灵的”那些事,也可以形容“帏内”、“有甚描眉”、“砍伐”、“入泊、入港”等等。真正耳鬓厮磨的时候,别说白花花水淋淋,说啥都无所谓,学畜生叫都行,听到的就俩人(忘了是四世同堂还是月牙儿,提到暗娼时有个印象“牛叫”,现在也没懂。哦显然小说里被人听到了,大于2)。即使是草民们歌里喊“水灵灵的”,整个山里也怕听众总共超不过十来人,还相互看不见,而且想想,爹领着儿子赶路会这么喊么?可是公司开会前哪位来这么一嗓子试试?

当然了,能说“有甚描眉”不粗俗,无非就是能隐晦的搪塞过去,避免特定范畴中不必要的直白。可是隐晦要是反复了,也能变成不受欢迎、也还是能淫秽。比如过年时候“祝你新年大吉吧”的泛滥

其实小资,也无非是个范畴,掉进了眼界、立场、利益、价值取向、包括术语、谈资的一个区间而已。也记不清哪里看到的,说“他们”(那些文化人咯)把王小波作为什么来着……一种标志符号暗语通行证?相互心照不宣微笑什么的,唉,当时就替王小波不值,看着牛把牡丹嚼了。

我觉得哈,雅俗不是根本的东西,只是一个表象。

通宝推:秦波仁者,笑不拾,
家园 我早就不把崔健当成那个崔健了

我相信张楚还是那个张楚、窦唯还基本是那个窦唯,崔健则早就不是那个崔健了

唱啥都行,除了一无所有,哈哈

家园 还是你涵养好

比我强,我就小气没有上宝

我的感觉,就是德先生往地球另一边放了地图炮,什么中国人讲“白俄”、对于红歌的否定等等,不乏偏见。和之前说河南人怎样怎样似的。

那就放个空气炮回去呗,讲个自己的故事,让空气炮缓和点

至于德先生,寄希望于德先生也是成年人,知道隔空放炮有来有往,天道不亏,一亏利不留

而且德先生也是发了不少主题了,风格气质统一,见过世面滴

家园 我是非常赞同空气炮的

尤其是大节上的事。一定要放,不放不行,不放不革命。而且人家说我国有墙,所以在此地既然有放炮的机会,我们一定不要错过。

但是小节上的事呢,倒是不妨糊涂一点。

向袍哥学习!

家园 艺术问题不是我擅长的领域

请自行维基去吧!顺便提一句:白花花的大腿水灵灵的逼,这绝对不是通俗而是低俗。

家园 中肯啥哦,我看他就是来砸场子的........

有人爱听红歌,有人不爱听,这本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有人一听到别人不爱听,就受不了了。

一个闲侃音乐的帖子,至于这样舞枪弄棒嘛,有种自己开个主贴自己玩去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