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 林风清逸

共:💬30 🌺208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读《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年代:【南宋】 作者:【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最近偶然看到这首词,不禁想到一个问题:辛弃疾的愁想必是很多的,最大的愁是什么呢?他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愁是什么愁呢?

多年前,那个时候我还算是聪明敏捷、不曾像如今一样迟钝木讷的时候,曾经提过的一个问题:“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君何不身归之?”

想到这里,我忽然理解了辛弃疾欲说还休的诸多愁滋味之中一个最大的愁滋味了。

南宋制度,北归之人,例置江南,不得近北地。惧叛也。

南宋宰相史浩名言:“中原必无豪杰,若有之,何不起而亡金?”史浩是什么人呢?宋孝宗的宰相。史浩还是什么人呢?他的儿子史弥远,权倾天下,南宋朝廷号称“满朝朱紫贵,尽是四明人”,说的是满朝高官都是史弥远的亲戚同乡。史弥远甚至到了杀死当朝宰相韩佗胄,斩首献给金人,为金人立下大功的地步,而宋宁宗在韩佗胄死后多日还不知情,等着韩佗胄认错求情。后来宋宁宗因为韩佗胄不肯服软,同意处决韩佗胄的时候,韩佗胄已经死了很久了。

就是这样的宋朝。

辛弃疾就是在这样的宋朝蹉跎一生!

辛弃疾是什么人?

辛弃疾生于1140年,时为金熙宗天眷三年,宋高宗绍兴十年。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21岁的辛弃疾招募两千人,加入耿京所部义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完颜亮兵败北归,辛弃疾乘机南下联络宋朝,得到宋高宗嘉奖。反悔时,耿京为叛徒所杀。辛弃疾于万军之中擒获叛徒,绑缚临安。

就是这样一个辛弃疾!

这就是一个班超、霍去病一样飘扬辽远的豪杰啊!

但是他从南归之后,就再也没有机会北上了,甚至连靠近边境的机会都没有了。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41岁的辛弃疾预料到自己因为“刚拙自信”就要被弹劾去职,提前在上饶兴建了隐居地。果然辛弃疾就被弹劾了,于是在此去职闲居11年。期间写了这首词。

唐朝李贺写过一首诗,是这样说的(节选):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人生有穷拙,日暮聊饮酒。柴门车辙冻,日下榆影瘦。礼节乃相去,憔悴如刍狗。臣妾气态间,唯欲承箕帚。天眼何时开,古剑庸一吼。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君何不身归之?以天眼不开故耳。

君何不身归之?唯不能耳。忠于君则不能走,忠于事而无所凭。羁络天下豪杰以等死,此宋也。当此之世,愁之极也。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唉……

却道天凉好个秋。

卿本佳人,奈何做官!

通宝推:铁手,桥上,空中吴钩,
家园 辛弃疾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儒”

还有班超班固,王阳明,等等,近代只有毛主席

因为,孔子教“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教,简单地说就是文武双全

可惜的是,后来的“儒家”或者叫“孔家店”只剩下了一个“书”,他们都成了“读书人”,而且别的书都拒绝读,只读圣贤书,甚至半部论语治天下

“礼乐”不论,如果,他们还搞“礼”,说不定英国的绅士风度都是跟他们学的,如果,他们还搞“乐”,说不定全世界音乐市场都是他们的

关键是如果,他们还搞“射”,中国的武器技术未必就那么落后;如果,他们还搞“御”,中国的交通运输技术未必就那么落后;如果,他们还搞“数”,中国的科学技术未必就那么落后

家园 这估计也是防备侯景再现吧?

一直有个说法:有一次辛弃疾和朋友喝酒喝高了,说了些有异志的话,那朋友酒醒了骑马就跑,怕他追,到了一个三岔路口下马躲入旁边看;等辛弃疾找了个方向去追之后,再打马从另一条路狂奔逃脱

真的假的?

如果是真的,这事说明辛弃疾真有曹操孙权的志向,被人知道了是要灭对方口为安的。南宋的做法是有道理的

他愁的可能真是“天下无事”,没法一将功成万骨枯,没法南面登基

当然这一切的基础都是那则故事是真的,不然辛弃疾的形象就只是一个不得志能写词的英雄而已

家园 稼轩不是那种人

稼轩如果真有异志,不管到哪里都能造反的。他在金国腹地都能白手起家造反成功,南宋又有啥太大的问题?

其实稼轩的悲剧恰恰是他对南宋没有异志。不但没有异志还存有很多幻想。结果最后只好不得志郁郁而终。

家园 金国腹地是有遗民故国情怀在,当然容易造反

江南人心思定,想造反也没人跟,这种事只能乘势而起才有成功机会,自己当出头鸟只能是被扑灭的下场

家园 入了个大坑

在看超级大坑《赘婿》。作者认为,儒家通过固化阶级,严格长幼尊卑,各司其职,能达到社会低成本高效运作。但后果就是固形,在外力面前不堪一击。所,小说中主角杀帝,宣称儒士们要打败他,必,变得和他一样。

小时看说岳,一直在想何不反他娘?

据说主席曾说过,哪天请回孔老二,说明失败了。深以为然。但现在请孔老二回来,似乎大势所趋呀。不单请孔老二,还请耶和华,请穆罕默德,请佛爷,请三清,请喇嘛。

家园

这样一个格局,就是一个“小”字。

常遇春有所谓提卒十万横行天下,朱元璋莫非送他一个广东按察使去做了么?没有。朱元璋给他的,是中书平章军国重事、鄂国公。

朱元璋可是号称对待大臣十分严苛的人物。然而比起宋朝,却不知道豁达到什么地步。

韩信要做代齐王,刘邦第一反应就是破口大骂,但是想到用人之际,却让他直接做了齐王。为此刘邦甚至要承受重立诸侯的政治后果。

能不能抓住重点,能不能抓住大局,就是区分格局的关键。

宋人的格局,就是一个小字。

从回河那件事就看到了,宋宁可毁掉河北最后几个富庶州去冒险回河,也不肯建立一支能够回击辽人的武装。这就是一个小。

宗泽招揽河朔英雄,金人不敢南向;杜充明察秋毫,手握岳飞这样的名将,竟然只能挖开黄河南逃。

大和小,差别就在这里。

侯景?这是将宋朝当作梁武帝了。

唐太宗所谓期于上仅得其中,期于中仅得其下。你对宋朝,可是期于下……

看来宋朝真的很烂了。

至于说辛弃疾是不是说过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最逆不过自立。其次阴蓄死士北归举义。其次北归起兵、分道扬镳。其次孤身飘然而去。其次不过投金。

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可能性不大。中间三个,多大点事。

当然,对宋人来说,还真是点大事。因为他们有张元李昊(张远吴昊)的先例。这让我想起当年商鞅的旧事。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知其贤,未及进。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座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嘿然。王且去,座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座召鞅谢曰:“今者王问可以为相者,我言若,王色不许我。我方先君后臣,因谓王即弗用鞅,当杀之。王许我。汝可疾去矣,且见禽?。”鞅曰:“彼王不能用君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君之言杀臣乎?”卒不去。惠王既去,而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公孙鞅也,岂不悖哉!”

公叔痤已经很自私了,格局不大。而宋朝更自私。没才的不用,有才的不能用,不能用也要攥手里。和公叔痤用则用、不用则杀的手段比起来,一点也不干脆。这种格局,就是五个字:

损人不利己。

宋朝这样含混迷糊、取向不明、得过且过的政治格局,太小了。

秦法严酷,刘邦所谓“大丈夫当如是”,项羽所谓“彼可取而代焉”,人若罔闻。

格局大小,由此可见。

通宝推:my8883,
家园 不谈家国,仅从个人心态角度分析

比较符合人的成长历程。

年轻时热血满腔,觉得天下无事不可为,想要忧愁都办不到,只能装一下。

年纪大了,始知世事难为,困难很多,做成一件事不容易,忧愁很多了,可以感慨一下了;刚要开口,却觉得多余,世事本来就不容易,困难本来就多,这是平常事,有什么必要说出来呢?

家园 刘项说这个,没准也是在私下没人的时候

等日后发达了,大家才开始传唱,久有凌云志blabla

当然刘邦那句话公开说也没事

我对宋朝没啥期望,只是猜他们的想法而已。从五代十国下来的,没办法。就好比咱国人抢购这抢购那,多少年来苦日子出来养成的,就这样

这则故事本来说的就是辛弃疾有异志,证明朝廷的担心也是有道理的

家园 帮你举证

《西湖游览志余》载:“后十数年,幼安帅淮,同甫尚落落贫甚,乃访幼安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幼安酒酣,因言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饮罢,宿同甫斋中。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遂中夜盗其骏马而逃。”

家园

毛主席岂是一个儒字所能代指. 他生前内圣外王, 死后肉身成神, 受后人膜拜. 按孔夫子自己的君子四立标准,除了论语有读者, 其他各方面与毛主席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

家园 明白你的意思!

明白你的意思!

我只是说毛主席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几个“儒”,理由也很简单,就是文武双全

毛主席的贡献、成就和身份有很多,说全了还真不容易

至于你的意思,给你看我的老帖子

曾经有这样一个中国人

【原创】毛主席是超神

家园 稼轩虽豪,不能免愁,然终以豪气当之

“啼鸟还识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这是兄弟别愁;

“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这是朋友思愁;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这是孤独之愁;

“但将万卷平戎册,换得邻家种树书”,这是壮志难酬之愁;

“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这是人生苦短之愁。

所以稼轩说了,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然如果仅仅是愁,就不是辛老子了,就是李后主了。稼轩的境界就在于有豪气能销愁苦。

“千载后,百篇存,但无一字不清真”,这是自信的豪气;

“看试手,补天裂”,这是决绝的豪气;

“谁共我,醉明月”,这是无奈的豪气;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这是明志的豪气;

“吾庐小,在龙蛇影外,风雨声中”,连隐居了都要发发豪气。

所以稼轩虽然一生不得志,却豁达豪放,留给后人一个熠熠生辉的爱国者之心和无数的好词。

唉,人生路难行,困难重重,抑郁不得志、挫折困难在所难免。这些年我也是遇到了好多艰难险阻,每每想到稼轩,这么大的才华,这么大的抱负,无法实现心中理想但始终充满希望,笑看人生。我遇到的一点点阻碍又算得了什么呢?

稼轩虽愁大,终以豪气化之,虽难以企及之,愿学一二,乐观面对未知的未来。

通宝推:桥上,红军迷,唐家山,strain2,李根,林风清逸,
家园 至多不过谈一下军事地理,何况就是一段子……

就这……

补全了看吧:

后十数年,幼安帅淮,同甫尚落落贫甚,乃访幼安于治所,相与谈天下事。幼安酒酣,因言南北利害,云:南之可以并北者如此,北之可以并南者如此。“钱塘非帝王居。断牛头山,天下无援兵;决西湖水,满城皆鱼鳖。”饮罢,宿同甫斋中。同甫夜思:幼安沉重寡言,因酒误发,若醒而悟,必杀我灭口。遂中夜盗其骏马而逃。(边批:能杀马必能盗马。)幼安大惊。后同甫致书,微露其意,为假十万缗以济乏。幼安如数与焉。

就不说辛弃疾帅淮这事儿有多晚了(如果去镇江也算的话)。就是真的,也不过是谈一谈军事地理。这算什么破事儿,值得要灭口。看起来更像几个军迷扯闲篇,年龄控制在二十岁左右,大点也不过三十来岁。

还是一篇闲书里记的。后来冯梦龙将他选到了《智囊》里。

这个段子破绽不少。比如说辛弃疾帅淮,辛弃疾一直没有机会对北作战。唯一的机会是晚年守镇江。如果这个时候算的话,那已经是开禧年间,陈亮早死了。比如说二人饮于治所,醉后却移宿陈亮斋中。这个斋要是陈亮自己的,与前文陈亮远来拜访不符,要不是自己的,他们在治所喝酒,醉后却跑老远睡觉,不太合理。比如能杀马必能盗马,技巧上二者无关,书生喜欢用延伸法夸大自己的能力,敢发怒就敢杀人,敢杀人就能上阵,敢能上阵就能做大将军。比如说陈亮讹辛弃疾一大笔钱,还特么写信,还在信中微露其意,这种机巧之处,小谋算甚多,小有利也甚多,典型的故事会风格,典型的酒桌上的胡吹大气。跟大富翁在五星级酒店请客,这五星级酒店居然在迎宾大厅门口倒厨余垃圾,流浪汉就在门口翻箱倒柜捡垃圾的段子有的一拼。

这段子,就是拿捏小痛脚诈点儿小好处,俗人想象一下占便宜的事,就是看着一乐,当笑话看就行了,别台当真。

家园 不用为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事开脱。

不用为这种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事开脱。

抓大放小,宋朝连当务之急都办不了,扯什么防范辛弃疾,想多了。

饭都吃不上,还琢磨着粮食多了以后酿酒太多会不会酗酒的问题,想着万一酗酒成性该怎么办,想太多。

=======

此外,还有个情况。

宋朝这种玩法,最多拖忠臣义士的后腿,却不能团结更多豪杰。而做事情,忠臣义士就是旗帜,就是号召,所引领的,就是那些善于谋事更善于谋身的豪杰,从而共同共襄盛举。然而,有辛弃疾这个榜样在,各地豪杰不会与宋朝倾心合作的。要知道,当年辛弃疾举兵,可是组织了两千人!声势是很大的。

所谓失却天下之望,这么大的损失,才是真要命。

宋人政治,格局太小,愚不可及。

宋高宗假意归政,以退位为名,完成了宋朝政治由太宗系向太祖系的过渡,实现了平稳交接,其后果就是南宋皇室虽然换了支派,但是政治理念却还是太宗系的。这些家伙,精力全都用在了自私上。后来金朝名将刘整不愿降元,南下投宋,也是看到了宋朝过河拆桥的愚蠢行径,才在抵抗了元军入侵之后又投降了元朝,导致四川天险尽失,东南形胜不在。宋人这种愚蠢,正是宋亡的致命根源。

格局太小了。整天自私自利,做些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