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一滴水只有汇进大海才不会干涸——文明必须维持适当的开放性 -- 林风清逸

共:💬4 🌺5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一滴水只有汇进大海才不会干涸——文明必须维持适当的开放性

很早以前有个问题:“一滴水怎么样才不会干涸?”很多人都熟悉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也早就为人所知:“一滴水只有汇进大海才不会干涸。”

但是较真的人会问,如果对这滴水的每一个分子进行追踪,会不会这里的水分子早就飞走了?(蒸发掉了)

如果具体到每一个分子,这的确是有可能的事情。于是一时间那个广为人知的答案也变得不那么靠谱起来了。

这就是“忒修斯之船”上场的时候了。公元1世纪,普鲁塔克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忒修斯的船上的木头被逐渐替换,直到所有的木头都不是原来的木头,那这艘船还是原来的那艘船吗?

这就好像说,一个人,原本是个小孩,后来长大了,他还是不是他。

他不是当初的那个小孩子了,但是他还是他。为什么呢?

因为这就是发展。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的运行发展,使得他自身的性质在不断演变,但是作为一个系统,在发生质变之前,他还是一个延续的特定系统。

一个人可以是这样一个系统,一艘船也是这样一个系统,一个民族也可以是这样一个系统。

当然,量变会引起质变。

作为忒修斯之船,如果它只是在维持既有主要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更换,那么性质没有变化,就只是系统内的演进。比如说,忒修斯之船更换时发现原有结构已经不合理了,于是从一个小舢板修改成了郑和宝船,其结构的巨大变化根本就不是更换船板可以导致的,这个时候就发生了质变。就好像日本制造的信浓号航母,原本设计是战列舰,造到后来发现过时了,仓促改成了航空母舰,这个时候他就不是当初的船了。

一滴水汇进大海以后,就分子层面上来说,是很可能干涸的,但是如果说的是水的性质,那么,也许只有等待整个大海的性质都变了才算干涸。

一滴水,就是比喻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性质,就是一个有序的组织形式。干涸,就是指失去有序的组织形式,变成无序。大海,就是指更多的同质的有序组织形式。大海里不干涸,就是说在同质状态的簇拥下不容易失去固有的性质。

对于文明来说也是这个样子。

有个单独的强大文明对周围的落后文明,易于出现的现象是,强大的文明国家聚拢了越来越多的文明成果,在文明之山上攀爬得越来越高,然后周边的文明越来越相对落后,就好像在黄河的沙滩上连续的蹦跳导致出现“液化”现象一样,最后泥足深陷,将自己弄倒了。倒塌下去的文明将多年的财富抛射出去,为周边所分享,然后周边整体有所上升。然后大家取得一定的同质化以后,重新聚合在一起。这就好像中国多年来的历史一样。秦汉帝国的崩溃与游牧民族的崛起同时出现,特别是突厥帝国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同时拥有强大的骑兵和步兵的国家。然后在隋唐崛起后,突厥帝国整个被吃掉。

历史上更多的现象是,中国以西周分封为基础的同质化进程,引发了大面积范围内的同质国家竞争,于是出现了春秋战国的激战,导致了秦汉帝国这样高组织度的近代化国家出现。欧洲以工业革命为基础的同质化进程,引发了大面积范围内的同质国家竞争,于是出现了近现代欧洲国家对全世界的强大优势。

主动的同质化与被动的同质化,带来的后果有明显的不同。

西周、西汉采取了主动的同质化行动,最后西周以秦为终点实现了统一,西汉以汉武帝为标志实现了大一统。被动的同质化就很悲惨了,东汉采取了不少血腥镇压的手段,然而损耗越来越大,内部虚弱的结果是不得不将血腥镇压的异族迁移进内地,最终结果是五胡十六国的血战令人不寒而栗。到了北魏采取主动的同质化政策,这样的民族仇杀反而相对弱化了。

中国的优势是有适当的地理阻隔可以独立、稳定发展,但是如果关起门来过日子,最后也不过是像满清一样被人打得周边各国都认不出来这是曾经的天朝上国。适当的将各国维持到相似的量级,是一件利人利己的事情。因为如果大家的思维不在一个频道,鸡同鸭讲,互相不能理解,那么很容易出现问题。就好像东汉时代与周边各族总是充满各种矛盾、连西域都不能正常经营、战争总是在凉州爆发一样。

从这个角度说,无论是近代法国推行国际统一标准,还是殖民者在殖民地半殖民地修建铁路,或是冷战时代超级大国强制推行统一的军用民用标准,他们都是在同质化,都是在将一滴水汇进大海。

将一滴水汇进大海,然后从大海里无穷无尽地回收这一滴水。

对于有些人来说,这一滴水汇进了大海,他的生意就赔了。既然他们这样想,那就让他们好好地保管好他们那一滴水吧,千万别干了。

通宝推:梓童,蓝鸟,未知如之何,秦波仁者,菜根谭,
家园 记得很久以前的电视节目里

英国的关于数学的科教片

最后的小幽默是“你喝的每一杯水中都有一些来自纳尔逊的尿”来整鼓纳尔逊的崇拜者

家园 道理是这样

不过一滴水的例子有点像禅师和青年的对话。

作为一个理科青年,我觉得还是把这滴水油封或者蜡封起来更安全。

家园 衡量一个国家的NB程度,一个是包容度,一个是同质化能力

当然实力是背后的中坚力量,没有实力其他都免谈。比如苻坚的前秦,包容度一流,一旦打了败仗实力下降,立刻分崩离析众叛亲离

有实力的国家,也未必就有包容度,比如元朝,非要分四等人,所以虽然实力够,也就不到百年的国运。借鉴了元朝教训的朱元璋,就没那么小心眼儿

能包容不同信仰、民族、肤色的人群成为自己的一份子,这是汉唐所以兴旺发达的条件,到了晋及之后的《徙戎论》、杀胡令、“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有这种思潮在泛滥,就知道这些国家不怎么样了

包容之外,还需要同化。否则就是另一个前秦,在这方面,最典型的是犹太人在开封,彻底同化,完全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这个一需要大的人口基数,二需要足够长的时间,三需要宽松的社会环境。没有宽松的环境,人家警惕性那么高,你怎么同化人家?

光包容不能同化,典型的例子就是当今西欧对中东移民的效果,结果成了引狼入室,这也反映了欧洲文明的衰落,已经没有能力同化其他民族了。因为欧洲面对东亚经济发展的压力,自身只是吃老本,失去了做大蛋糕的能力,移民的涌入让社会底层生活更加困难,当然不会给移民好脸色,移民也就更加抱团。想同化人家只能是痴人说梦,再加上伊斯兰教本身也是一个非常抱团固执的宗教,更是雪上加霜。

正反两方面的案例告诉我们,要想NB,首先先要有实力,蛋糕足够大,人人能吃饱,或者相信有吃饱的未来,当然就愿意跟你混;

其次要有包容的心态,不能人为的搞区隔划杠杠,比如身份证上标识民族。不要自我设限,自己培养出来敌人。

还要增强同化能力,强力推行一体化教育。用工业化思维来洗脑

通宝推:林风清逸,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