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看qby回忆录有感 -- 向前向前

共:💬606 🌺7697 🌵7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刘跨越也不能只从一面看。

比如他对郑州铁路局的做法就是标准的扯淡,别说他进监狱,就是活剥了他都不为过。但是他能做事,是另一面的好处,不代表他人那个下场就是不公平的。把武汉铁路局的辖区划到河南漯河,这TMD得多大的仇恨,才能做出缺了十八辈德的事?如果让你做了总理,估计你可能下手比李总理狠一万倍。

家园 吴官正的级别比关低些,老木匠在鄂影响力不小

三级跳已经够狠了,再多跳只怕得摔瘸了腿。

关是解放前参加工作的,早年即与老木匠有直接的工作接触,文革中后期已经是湖北省厅级领导了,当时的厅级,与现在的不可同日而语。

而吴官正(我一个高中同学父亲与吴系清华同寝室)更多的履历是在葛店化工厂,到文革末期才成为武汉市的处级干部(武汉市的副局,行政级别相当于省里的正处)。

所以,关三级跳成为省委书记,吴三级跳成为武汉市委书记,彼此平手嘛。

老木匠在湖北这块自留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尤其是他那个“年轻的”夫人林佳湄,即使是在老木匠仙逝之后,也经常回水果湖省委大院“干政”,引起很多人讨嫌。

举一个例子:老木匠在改开后曾想在湖北火箭提拔一个当年在黄冈地区闹革命打鬼子的烈属子弟(姓漆,具体名讳隐去),当时是想让他当副省长,这是老木匠可以一人说了算数的。不想该人还想再跳一跳,一步到位跳成省长。结果根基终究不牢,在人大选举时折戟。

即便如此,老木匠还是安排他到当时最肥的三峡工程当了最肥的某局局长(副部),经费是X00亿人民币(90年代中期)。这位局长的事迹,算是我亲历吧,毕竟他湖北省委大院及北京部长楼的家里都去过。

老木匠对邓主要是赞成,但也不是说没有资格发脾气的。举个长辈当年说的例子:

邓回四川省亲,老木匠也如法炮制。结果,邓批评说老木匠省亲给湖北带的礼包太大了(2个亿)。老木匠反驳说:“我只带了2个,你却带了4个!”

邓无话可说。

通宝推:偶卖糕的,
家园 李是政变的主刀之一,对邓有救命之恩,自然有拽的资格

一帮子人把国家就这么分了,至今河里还有人说他们好。

殊不知他们用来市恩的土地啊,国企啊,政权啊本来就是老百姓自己的。

家园 也就是 朱九思 真能干, 朱九思 是延安的老干部

也就是 朱九思 真能干, 朱九思 是延安的老干部

后面的 朱玉泉 杨叔子 都是什么狗屁玩意.

家园 林佳湄 是五医院的护士, 五医院原来是教会医院

林佳湄 是五医院的护士, 五医院原来是教会医院, 想必李先念解放后看上结的婚.

李晚年大约是人生苦短, 在上海十分快活, 被林堵在大街上骂, 党国的体面那是剥的干干净净.

李回湖北, 湖北上上下下去了两千辆小轿车, 十分拉风.

后来的红安的铁路也是林要来的.

家园 呵呵, 你这忙着造谣呢, 李算个屁, 他哪有哪个胆子.

呵呵, 你这忙着造谣呢, 李算个屁, 他哪有哪个胆子.

李能活下来, 在江青面前痛哭流涕那是绝招, 还敢造反? 吹牛鼻!

家园 del

del

家园 可见你是个烂污
家园 湖北就是在关广富治下落后的

我记得有个资料说,改开初期的几年,乡镇企业湖北和江苏是差不多的水平的。但后来,江苏的乡镇企业逐渐发展起来了,而湖北的就沉寂了。

那些年回乡,听到的传闻就是这个关,把个湖北那么好的各方面条件、那么好的工农业基础,给搞成了全国中下游(多数时候排在17、18名)。这个关责任很大!

家园 你老兄评价人物的标准挺苛刻的

我听过杨叔子院士的讲演和公开课,可不敢苟同你老兄的评价。

大学里面各种关系其实很复杂的,能做多少事并不完全看校长个人。

我个人认为华工几任校长水平比武汉其他学校校长水平都高。

家园 汉正街传奇的时候义乌还远没有成气候

不过我总是觉得,指望武汉干部群体理解什么叫市场经济,什么叫经济发展,什么叫敢为人先(尽管把这句话写进所谓的城市精神里面了),那确实有点困难。

家园 杨叔子 是典型的哗众取宠, 不懂教育规律.

杨叔子 是典型的哗众取宠, 不懂教育规律.

跟后来那个根叔差不多, 很得傻兮兮的本科生的喜爱, 本科生实在太好骗了.

华工之所以比武大华师看上去好因为华工是工科学校, 捞钱容易, 而且华工上上下下对捞钱一点心理负担没有, 钱多看上去自然欣欣向荣.

给政府机构和国企卖文凭, 华工在90年代就开始搞了, 是武汉地区最领先的.

最早给公安系统卖文凭的时候, 是杨叔子跑去讲话的, 一堆冠冕堂皇, 他永远可以这样冠冕堂皇的.

家园 以不义猎义易

还有人记得汉正街呀。

突然间就想起这句话了:以不义猎义易,以义猎不义难。这大概是商品经济的特点之一吧。

家园 关广富 外号 专管富, 吴官正 的外号就不用说了.

湖北的干部和武汉的干部还是要划分开.

湖北和武汉矛盾大, 从解放就开始, 据说是新四军和八路军的矛盾开始的.

武汉觉得湖北是一帮土包子, 湖北觉得武汉不听话.

武汉八十年代是赵宝江, 人不坏, 也没什么办法, 后来到建设部当了第七副部长, 可见能力不强.

后来到阮开始发力, 但是回头看, 武汉的干部也一直在做事情, 就是不得法.

另外, 90年代武汉的干部待遇奇惨, 市局把大楼租给酒类, 政府走侧门, 区局整个租给停车场, 自己在几件老破小的房间办公.

说我朝崩溃, 90年代那是真的要崩溃了, 上上下下都觉得不行了, 要完蛋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4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