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14岁的女儿 还是糊里糊涂的 怎么办? -- 三十而立

共:💬87 🌺26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志愿者活动

我带她去参加过单位的志愿者活动或outting,有一些同龄人,差不多的学生什么的,根本不要跟别人交流,就自己在一边。她有个小学的几个朋友,约她放假出来玩,从来不回复别人。

家园 可能孩子缺乏自信心。

自尊心强、怕失败,所以就拒绝社交,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家长要多带一带才好,不光要扶上马,还要多送几程。首先看看孩子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任何闪光点,兴趣、爱好、某门功课、某个知识点,实在不行用物质包装打头阵也行啊,比如把孩子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朋友交往时手脚大方一点,找到突破口,巩固一两个玩伴就好了。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评估一下班上的同学,选一两个家长容易亲近的或是孩子容易亲近的,家庭之间多走动走动,孩子之间熟了话题就多了。

同龄玩伴很重要。

家园 有心找的话方法是有的

生活在群居社会里没有朋友?成人都受不了何况小孩子。家已是最后也是最温暖的地方。相互沟通不畅才会抵触(叛逆)成人也这样,带给孩子信任和依赖才会相互体谅。

也不是给了钱给了指令孩子就能独立完成成长的。家长主动帮助孩子进入朋友圈,比如带着去爷爷奶奶的朋友家,街坊邻居孩子参加的活动。假如你让孩子去学游泳,你就陪站在旁边谁还欺负她,你又帮她单独加练,多夸赞她的努力不去比较别人,再带她参加比赛与其他孩子联谊,不为成绩就是为了陪伴。家长陪伴孩子一起参与直到她能融入社会,这本是家长的责任。

通宝推:盲人摸象,
家园 不包办就砸锅

考试可以不带准考证和笔,甩着手就跟我去了,半路问她才发现什么都没有带,绝对精力憔悴。

日历给了,会忘记写,忘记看。桌子下面,门后面贴了必须做的事情和日期,会忘记看。

什么要求都没有,生日礼物也不要,早饭买什么,平时要什么零食都不要。但是,重点是但是,只要我和我老婆买了回来,都会被她偷偷吃掉。。。下次问她,有必要再买一些,说无所谓。

家园 发现女儿早恋,这个爸爸的做法刷爆朋友圈!

建议楼主搜一下上面的文章,蛮有意思的。

家园 孩子需要扶上马多送几程。

每天出门前帮她培养自我检查的习惯。

日历都写了却“忘记看”?可能是她时间不够的托辞。家长刚开始要坐在边上盯一盯,适当的时候帮一帮的。

既然她说不要,大人就不买。大人要买的话,最好不要偷偷买回来,而是提前告诉她,因为什么事,会在什么时候为她买什么,增加她的期待感、满足感。

家园 其实吧,每次讨论到最后你都是类似的说法:

但是毕竟那么大了,谁有空天天全身心的跟在后面,又不是几岁的小孩。

河友倒是每次都很热心......

跟她讲,你如果只是想出去玩就说,不用这样绕。我还可以省点时间和金钱,结果跟我说就算了吧。

你当孩子傻啊?你自己不愿意多陪孩子,以为交钱让她上学、报了兴趣班就ok了?你自己爱心不够、耐力不够,孩子看得一清二楚。

爷爷奶奶那边情况怎么样?如果他们爱孩子、愿意接受孩子的话,建议送过去吧。

对于你自己,还是第一次回帖时的建议:多读几本育儿书吧,真的很值的。

阿弥陀佛。

家园 有消极被动的情绪低落现象,采取点主动措施

权威是需要培养的。

网络上的大V也要在平时搞一些不痛不痒潜移默化的东西积累人望,然后关键时刻派一些小弟出面捧场,自己再振臂一呼,就可以形成偌大的声势。

做坏事是这样的。

做好事一样要有积累。

你在平时积累了足够的关怀,在关键时刻才能发挥足够的权威。而每一次发挥权威,都是对此前积累的关怀的消耗。

你现在的情况,列了很多任务,这本身就是在发挥权威。等到做得不好了,你去批评,又是在消耗关怀。消耗多而积累少,说话越来越不管用。而你的孩子是愿意听你的话的,但是越来越不想听,因为正向的东西太少。

正向积累未必就一定是他做对了什么事当面去鼓励。就好像那些网络大V一样,他们平时也并不是抓着一个小事就去鼓励粉丝。事实上他们从来不去看粉丝,粉丝里的典型要么是他们故意安插的,要么是他们的团队经过冷酷分析之后有意培养的。但是他们在平时会做一些挑唆手段和挑唆预备手段,或者说:温养。我们不做坏事,做好事也一样可以学习其中的一些办法(不过不要乱学,没有死死抓住正确理念的强硬心态就别乱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春暖花开也需要长久的积温才能催开花朵。我建议你主动安排一些家庭和睦相处的时间。

周末哪怕就是抽一两个小时去周边玩一玩,也是好的。平时可能很累,有时顾及不了那么多,免不了脸色难看,那就给自己规定好了,在家的时间里,每一两天或者每天什么时间必须发自内心的微笑和轻声细语的和暖的与家人对话。

坏情绪是会传染的,好情绪也一样会传染。那就主动去传染一些好情绪,等待这些好情绪慢慢传染回来。

心病治了,身病也就治了。

发脾气是正常的。人的精力总是有一个消耗的需求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持久战比较多,但是短平快的高强度消耗极少,容易导致身体内蕴含了巨大的精力无法爆发,所以过那么几天总是有发脾气的冲动,这是正常的。尤其是你现在压力大,情绪上有反弹的需求。所以,爆发是一定的。这就是为什么一定要主动去积累好情绪。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挽救发脾气的不良后果。

我们希望不发脾气,但是这是希望,不是现实。从现实出发,向理想前进。既然发脾气不可避免,那就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情绪。整理情绪不见得就是要否定情绪。比如因为一件事情发了脾气,这个脾气的错误可能就是比较激烈、让人恐惧,但是正确的地方是道理是对的,那就不要否定道理。甚至可以承认发脾气的合理性,承认在特定情况下“我就该生气”。因为,轻诺者必寡信,随意否定自己也意味着同样会突破控制去轻易地发泄情绪。一个人只有先树立坚定不移的基本盘,才有资格谈灵活性,才能够成为主心骨。事实上,承认会发脾气,承认发脾气的合理性,才可以真正去控制脾气。表面上看去这是为发脾气开脱,实际上这是深刻理解发脾气的本质。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发脾气。正确认识一件事,不要怕其中有什么讳言的内容,而要看其不同方面的性质分别达到多大程度,不遗漏其性质,知道如何取舍其性质,这样才能全面考虑。这是一件看起来“以迂为直”的事情,其实并不是绕了弯路,因为有些看起来直通通的道路是不能走到目标的,反而是看起来绕了弯子的路才是真正的直达目标。四渡赤水的时候,走直线才是死路。

最终的目标是不要乱发脾气,是营造一个融洽的家庭氛围。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触犯那些基本的原则。

关键的关键,是持之以恒地营造一个融洽的家庭气氛。这就要从自己做起。

成语说,积重难返。古人说,治大国若烹小鲜。我觉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很松散的,要调整人际关系,要么就依靠雄厚的实力做一些立竿见影的事情,要么就慢慢推动其变动,避免用力过猛反而散了架。其实治大国若烹小鲜,本身就是说的用力要缓。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很坏的相处模式,这些模式几乎无一不是在漫长的时间里慢慢积累形成的。这就是积重难返。和治大国若烹小鲜放在一起,打个比方就是,一个组织结构很脆弱、只能承受很微弱的外力的庞大物体,在一个很弱的推动力的作用下,长期缓慢加速,最终加速到一个极高的速度,这个时候发现跑错方向了,要调头,怎么办呢?如果用力非常大,可能一下就击穿了过去,只在推手的位置上撕走一小块,整体还是保持原方向。或者没有击穿,却导致了物体的断裂、崩溃,整个物体四散飞溅,依然达不到目标。怎么办呢?那就用较小的力,一点一点推动他。因为力度小,可能很久很久也达不到目标,但是因为这个力在物体内部结构的承受范围之内,所以整体都在改变。这就好像一个大国,狂奔几十年了,要转向,烈度最小的方式就是这样在漫长时间里用较小的力慢慢推,这样才不会过分的撕裂社会(微小的撕裂仍然会有)。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这转变很小,甚至有时候操作不当,还会觉得产生反效果。但是,我们只要坚持下去,一直在将事情往好的方向推,那早晚是会好转的。

所以,你现在真正的事情是,不要急于求成,要打好基础,先树立一个良好的相处模式。

大势若成,则用顺伐逆,无所不克。

这边的关系融洽了、和美了,下一步青春期的大麻烦,你也就好过了。再下一步,对外斗争,你也就处于优势了。

当然,你现在还有迫在眉睫的一些问题。看起来是健康问题,和卫生问题夹缠在一起。我看了看,都不是你一个人可以做好的,特别需要对方的配合,那就更要解开思想的疙瘩。最短平快的方式就是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设身处地的去谈,要感同身受的去谈,要尊重对方的去谈。

很多人,分不清教育孩子和欺负孩子的区别。很多人,希望能够教育好孩子,但是总是避免不了变成攻击孩子。还有的人,想教育孩子,又怕攻击孩子,结果变成溺爱孩子。关键就是在尊重和管理上没有分清界限,在教育和欺负上没有分清界限。从技术上来说,要将心比心,又不能简单的以自己的心思比拟别人的心思。要学会从多个角度看问题,并且教会对方也这样看问题。比如说,自己模拟小孩子的想法,并且告诉孩子自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他的想法,并让孩子理解到父母也会疏忽大意。几重认识到位,视野豁然开朗,孩子本身也会得到提升。聪明人总会少上几回当,孩子的能力提升了,父女关系融洽了,总会向好的方向发展。

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既要明白自己的局限,也要明白自己的能量,然后尽量发挥而不越界。承认自己有疏忽,不是什么坏事。

很多人讲,要学会自我批评。自我批评必须是真批评,不能是假批评。自我批评也必须是批评,不能是自我践踏。分寸必须能够把握住。如果把握不住,那就坦荡地对孩子说,我尽量把握好分寸,但是有时候把握不好分寸,你就提醒我把握好分寸,不过现在这个事情,我认为主要是你的分寸没把握好,虽然我也有一点不对的地方,没有关心好你。

慢慢来,十天半个月,总会好转。扎扎实实办事,牢牢把握住分寸,只会变好。

通宝推:四维立交,审度,海中山,易水,
家园 明显的感觉孩子孤独,大人没参与其中。

为什么愿意与妹妹在一起,因为有互动。做家务可以大人洗2个碗孩子洗1个一起做的,玩游戏家人与孩子组队一起玩也培养共同语言,带孩子买东西时可以告诉怎样挑选衣服、水果、蔬菜,帮忙拿东西带她成长,出门前一起查看书包培养做事的先后次序逻辑。这才是参与和陪伴。

孩子不提要求是因为大人给的批评太多,她不再敢做什么,也不知怎么做才对才能有夸赞。她不想得到钱因为没带来大人对她的欣赏。教育孩子办事情的正确方法,最好手把手教给鼓励直到能做对,不要总批评教训。

孩子现在假装还小希望得到关爱不是批评,以前对孩子陪伴的少了只能现在加倍补偿回来,多参与她的活动、学习,多互动吧。

通宝推:tom,盲人摸象,
家园 像贝克汉姆傍站,也不错
家园 像孩子带孩子

一起磕磕绊绊成长,许多家庭这样。

家园 这是您的次女?长女?

以前看你抱怨过。不知道是哪个。

这性格是不是和你前妻有点象?

十几岁已经很大了,养成的习惯恐怕很难改掉了。再说,就算能改过来,需要的努力你能保证吗?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