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借着《芳华》说点想法 -- 绝对不是白领

共:💬208 🌺2766 🌵11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家园 又瞎扯淡了。哪个“共产党”承认了?

不论是经济“制裁”,还是军事对抗,都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的常态。有什么值得惊诧的?

听你这口气,似乎我们是“一头”的?我可是刚刚揭露过你反毛反共的本质哦!

马克思主义是面向世界的主义,不是一国一家的主义,它表现的就是普世价值。所以,力量的消长本就在马克思主义原理之中。只是很多很多一时一地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国家民众不理解这个道理,所以,在面对共运区域性失败或者低潮时,就以为是共产主义失败。

到目前为止,你能找到哪种理论有资格和马克思主义相比的?切~~~~~~~~

家园 在这个问题上,我站在普兄一边

尽管我认为葫芦兄弟对冯小刚的分析是到位的。

但是,就艺术形式而言,多样性的存在还是必要的。尤其是在现在的社会状况下,人类已经失去了方向感,也缺少那样的大牛(类似于摩西,毛主席等)能够引领人类走向未来。这个时候,多角度试错不是意见坏事。

冯小刚的自由主义去向和个人主义思潮的确有解构的作用。问题是,不解构又哪来的重建?

有些人的价值是负面的,但是却有存在的意义。恰如病毒和细菌。没有他们,人们就无法认清真善美。

另外,无论是集结号,芳华,还是唐山大地震,以及1942,个人觉得作为电影作品,都很不错。可以打动人,就是好作品。至于其中的隐藏意图,我个人觉得即使包藏祸心也不是坏事。更何况,冯还不至于。

通宝推:hullo,
家园 强调个体局部,解构整体全局的思想

一句话解释了多少扯淡的现象。

通宝推:hullo,
家园 聊一聊哲学艺术

这几天,俺的母亲住院了,没有心情写东西,回复普兄晚了,甚为抱歉。下面简单聊一聊哲学艺术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党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哲学是有党性的,也就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在俺看来,唯物与唯心只是基础,哲学的根本在于是从【整体完善个体】,还是【从个体构建整体】。

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应该是【追求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也就是从基于整体完善个体,用毛主席的话说,就是“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政治局面”。

2;理性人与社会人

从个体构建整体,这里的个体必须是坚实的,这便是西方主流的【理性人假说】。

而马克思则认为社会属性是人的第一属性,因此,每一个人归根结底都是【社会人】,与理性人假说相对应,不是假说的社会人,是基于整体完善个体的理论基石。

理性人,从个体构建整体,之所以能够成为西方的主流,是因为这些理论与西方的发展过程相符。

西方的殖民,的确有利于统一,个人意志的扩展,也的确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而科学技术则是人类最最共同的事物。

但是,到了现在,理性人,从个人构建整体,已经走到了尽头,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已经没有新世界可以发现,可以殖民,而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依靠强有力的政府,和更大规模的企业支持才能实现,没有雄厚财力,和组织协作,个人在科技发展的过程中,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

强政府,大企业,是科技进步的两大推动力,其根本都是整体性,而非个体属性。共同的市场和产业链,统一的执行和管理,相互抑制相互促进的市场主体,都是整体性的具体表现。

3;文学艺术的指向性

说哲学是有党性的,那么,文学艺术则有指向性,毛主席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就是典型的例证。

因此,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就是中国文艺创作与评论的最高纲领,冯小刚的所谓现实主义作品,就背离了这个纲领。

如果,文艺为工农兵服务这样的说法过于政治化,那么,文艺要更有普遍性,更有持续性,就是文学艺术的根本追求。而工农兵,实际上则是普遍性与持续性的实际代表。

冯小刚的所谓现实主义作品,具备普遍性,和持续性么?

理性人,从个体构建整体,是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灵魂 ,其火炬已经传到了美国手里,随着特朗普的上台,说明已经难以为继了,也就是丧失了更大普遍性,更长持续性的可能。

到了现在,难道中国还要抛弃社会人,从整体完善个体的优势,奔向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么?

因此,文学艺术的指向性,源自哲学的党性,也就是从个体构建整体,还是从整体完善个体,而根本都是普遍性,与持续性。

4;纯粹的艺术与艺术的纯粹性

纯粹的艺术是不存在的,艺术必然具备时代,阶级的烙印,而艺术的纯粹性,即是形式,更是艺术的灵魂。

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而要高于生活,主要又两种途径,一是纯粹,二是升华。

纯粹,主要是基于一个次元,而升华主要是基于多个次元。

张飞,诸葛亮一出场就是特定的形象,直到死去还是这种特定形象,就是纯粹的典型。

人物的纯粹如此,事件的纯粹化也是如此,主题鲜明的故事,更能让人印象深刻,打动人心。

5,大时代与小人物

冯小刚的电影本身其实不可怕,可怕的是冯小刚的电影成为主流,一旦与小市民,小资的集体无意识相呼应,所谓小确幸,香港优先,台湾优先,会不会扩展成北京优先,上海优先,广东优先呢?

当小人物,对大时代无感,甚至反感的时候,集体无意识的小人物群体,也是能够左右大时代的走向的,而冯小刚的电影,很可能会充当某种媒介,激化这种不良的走向。

所谓倾巢之下,岂有完卵,小人物的命运与大时代的趋势是息息相关的,只不过时效的长短不同,不确定性极大罢了,甚至死后很长时间,才能影响到后人,欧美的曾经的殖民统治,也是到了现在才真正反噬自身。

看看我们周围就会发现,大多数人对于国家崛起,民族复兴压根没有什么兴趣,小确幸的成为主流,某地优先成为主流,并非杞人忧天。

通宝推:盲人摸象,mezhan,普鲁托,
家园 哈兄照顾好家人,河里的东西先放一边吧
通宝推:hullo,
家园 也没什么大问题

大约是二十年前吧,母亲的节育环没有完全取出来,大部分断在了体内,当时的计生委工作人员不负责任,没有将情况告诉母亲,另外也是母亲糊涂,虽然腹部经常疼痛,但总是忍着。

去年疼的实在厉害了,上半年我陪她去了医院,但到了这个年纪,已经很难正常取出来了,除非做手术。

到了年底,母亲忍不下去了,也不确定是不是那个东西闹的,又到医院做了各种检查,确定就是它,就下决心做手术取出来。

住院二十二天,昨天刚出院,花费两万多,报销百分之七十多,自己实际花费六千七百多。

母亲参加的是居民医保,每年交钱,分为350,和500两个档次,每个档次报销的比例不同,近几年都交的是最高档的。

通过母亲这次住院,发现了一个情况,那就是医院人满为患,因为每年交三五百,就能报销大部分,因此,更多的人都到医院治病,这的确是个好现象。但是,医院过度检查,过度治疗,甚至凭空添加项目,药物的情况也很普遍。

母亲只是通过微创手术取一个节育环,就花费两万四千多,远出乎我的预料,我以为最多只要一万多,自己付三千来块就可以了。

国家补助老百姓的医疗保险,的的确确是好事情,但怎样监管医院,不要将治病当成赚钱的生意,挖国家的墙角,也应该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

可以说,母亲的这次手术,真是一场无妄之灾,申请国家赔偿,也是应当的,但找各种证据实在麻烦,多花了六七千块,也不算很多,只是苦了母亲,平白受了一场大罪,更有十多年的疼痛。

通宝推:三笑,普鲁托,盲人摸象,
家园 多样性与整体性

部分同意达萨兄的观点,艺术的多样性的确很重要,但必须不能破坏整体性,既有整体性,又有多样性,才是我们对艺术的追求。

多样性,很容易理解,而整体性,则是不同国家,不同时候,各有不同。

冯小刚的电影,本身危害并不大,如果这种强调个体局部,解构整体全局的思想,与我们这个时代相呼应,形成协同共振效应,就十分危险了。

那么,我们要问,中国当前强调个体局部,解构整体全局的思潮有没有逐渐成势呢?

答案是肯定的,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城市小市民的所谓公民意识的觉醒,实质就是小资的觉醒,这些人是强调个体局部最主要的力量。

很多鼓吹民主化的人,之所以乐观,根本的原因就是这个群体越来越多,而我在很多论述中,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民主化,尽管不好,最终还是会到来。

平等开放的中央集权,是我的政治主张,但这主要是一种理想,从现实的发展来看,随着城市小资数量的增长,及其所谓觉醒,民主化是很难避免的。我们只能希望,中国的民主化来的更晚一些,更中国化一些。

通宝推:盲人摸象,
家园 魏巍就承认了嘛

写过《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作者不敢去美国访问,坦承一旦去了,我的信念就要崩溃的。

家园 麻烦贴出魏巍的相关资料出来,

否则你就是自己造谣当证据了。

家园 其实我骨子里还要悲观一些

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已经过了巅峰。

类似于共产主义,大同世界等结构的社会,对于人类而言已经是遥不可及。不是有说法吗!文革是人类最后一次挣扎。

既然无望,就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次优的。中国目前处于一个国家资本主义的结构,与自由资本主义相比,国家资本主义避免了私人资本掌握制高点,进而将人类带入深渊的结果。缺点是,活力欠缺。所以,必要的解构是应该存在的。

这个和前三十年又不一样。那个时候,目标很清晰,不需要考虑方向性,只需要考虑路径选择。所以思想和文化领域的解构都是有害的。

通宝推:呆头呆脑,hullo,
家园 我为什么相对乐观

分别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共产主义相对应,我的思想分为载体能动的哲学理论,人本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健全主义。

层次极元是载体的基本形式,因此,世界是多次元的,人生也是多次元的。

抑制激发是能动的根本形态,抑制激发的闭弦与开弦,构成了各种次元,原子分子就是典型的次元结构,因此,相对于以力为基础的规律逻辑,以能为基础的节奏,即是物质的属性,更是世界的本源。

多次元的世界,即使世界毁灭,肢体残缺,人也能找到可以寄存的次元,因此,健全在无论何种情况下,都是可以实现的,只不过是空间的范围,时间的长短不同罢了。

这种哲学基础,以及引申出来的健全主义,是我乐观的理论基础。

在社会方面,马克思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不同,将人类历史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我则以人为基础,将社会分为神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客体性人本主义社会,主体性人本主义。

中国的封建时代的外儒内法,秦始皇加孔子,就是一种客体性人本主义社会状态。

马克思的历史划分方法,是以时间为轴的,而我的划分方法,则是超越时空的,是彼此重叠的。

一个社会,既有神本主义,又有资本主义,客体性人本主义,和主体性人本主义,只是各自的比重不同。

人类的希望,在于增加主体性人本主义的比重,减少神本主义,和客体性人本主义的比重。

主体性人本主义,在经济领域的主要表现,就是有效需求,和消费能力。

在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的经济关系,更强调消费和需求。

例如生产成本,可以归结为地租,利息,原材料成本,工资,税费等等。

同样消费需求的支出,也可归结为地租,房租,利息,抚养成本,教育进修成本,税费等等。

要提高生产效率,就要降低生产成本,同样,要提高消费能力,则要降低不公平的支出。

无论生产,还是消费,能不能尽可能地降低地租和房租,以及其他各种成本支出,是经济活动良性运行的根本。

改开的成功,根本的原因就是中国的生产成本更低,那么,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要从偏重出口,转型为偏重内需,那就必须要尽可能地降低不公平,不必要的消费需求支出。

近三十多年,中国人在日常的吃饭,穿衣,甚至出行方面并不是大头,而房子,抚养成本,医疗成本,教育进修成本等,则上涨的厉害。

因为房子,中国产生了严重的贫富分化,因此,不解决房子的问题,不能安居,不但会严重影响经济的发展,也可能造成社会动荡。

而过度的城市化,必然导致抚养成本过高,例如城市里的三代之家,如果只是男人上班,至少要抚养父母,妻子,儿子或女儿等四个人。即使不工作的家人有社会保障,政府的福利支出,最终还是会转嫁给实际工作的那个人。

在我看来,过度高等教育,过度城市化,过度消费信贷,过度社会福利,是西方社会陷入困局的主要原因。

中国要避免西方的四种困局,就必须基于公有制和中央集权,找到一种既然完善,又低廉的社会保障体制,这便是我经常讲到的新型保障公社,和流动的城乡一体化。

总体而言,人类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科学技术已经很发达了,生产与供给已经不是主要问题,需求与消费才更重要。

在这方面,也就是主体性人本主义经济,以色列的集体农业,新加坡的国有投资,都是很值得学习借鉴的。

人类的希望在哪里?中国的希望在哪里?

都在主体性的人本主义,更低廉,更完善的保障体制,更公平,更充足的就业机会,不再依附于神灵,不再依附于资本,权力,更多的人实现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既有集中统一,又有个人心情舒畅。

在生产力发达的今天,无论是个人,民族,还是人类,最大的敌人都是自身,人不能扯着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提起来。就如当时的国民党,孙中山早就提出了平均地权,但分自己的地就是不行,到了台湾分别人的地,就做的很不错。文革前,毛主席说我们可以革别人的命,为什么就不能革我们自己的命,但革别人的命难,革自己的命更难,甚至不可能。

各种既得利益集团,以及盲目守旧的民众,不愿改变,不能改变,才是人类发展的最大桎梏。

希望永远是有的,健全无论在空间方面,还是时间方面,都是无极限的,人类永远在路上,感觉无路可走了,只是因为我们不肯走下去,或不肯一起走了。

在我看来,达萨兄的悲观,主要是太强调科技,太强调物质了,而我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能动性。

家园 赞成,文革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

虽然冯小刚之流对共产党,社会主义都无比怀疑,甚至恨得咬牙切齿,但是都在为社会主义添砖加瓦,这样不是很好嘛?

这一段不太认可,他们对社会主义恨得咬牙切齿了又怎会添砖加瓦?冯小刚们只是从他所处的角度观察那个时期,要说故意抹黑未必。

凡事不要走极端,非黑即白是最幼稚的世界观,把文革看成极乐天堂和人间地狱都是不客观的,不能因为自己没被偷过钱包就否认小偷的存在。

这种撕扯对于中国这种蒸蒸日上的大国,强国而言是有用处的。

没错,越是强大的国家越不会排斥不同视角,记得看过一部美国片拍的是著名西点军校的校园性暴力。

家园 纠错: 严歌苓
家园 鑫月半讲的是主体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书在朝鲜是禁书哟

家园 好一个“艰辛探索”!

这两天,大陆教育当局修改历史教科书的消息引来了一片讨伐声。

说到修改教科书,我们本能性的便会想到日本。从小到大,国人的耳边就没断过官方斥责日本当局修改教科书,篡改历史的声音。不想这回掉了个个,挨骂的轮到大陆当局自己了。

事情源于网上爆出的大陆教育部部编本新版历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电子版。

八年级上册适用于初二下学期,讲的历史范围是中国当代史,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历史。新版历史教科书最大的变化,是删减了旧版教材的“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一课,将其内容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探索”合并,统称为“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另外,在内容描述方面也有新变化。比如,在描述文革原因部分,过去用了18年的旧版教材的描述为:毛泽东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部编本新版教材则改为: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将“错误认为”中的“错误”二字删去,只留“认为”二字。再比如,标题中的“动乱”与“灾难”两个词语消失。还有,在论及文革的影响时,新版教材添加了一个新说法: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世界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

明眼人不难看出,如此一来,文革的性质就变了,从“十年浩劫”变成了“艰辛探索”。

好一个“艰辛探索”!

文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这方面的资料与研究成果可谓汗牛充栋,没亲历过的或者不了解的人可以去查。在此我只举一例,文革后不久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叶剑英在一次讲话中曾公开承认:“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试问,死了和整了这么多人,浪费了如此巨量的社会财富,有这么“艰辛探索”的吗?这哪是什么探索,明摆着就是毛泽东及其一小撮人为了权力在折腾整个国家和民族,是百分之百的祸国殃民!

一直以来,中共动不动就骂日本人改教科书粉饰历史,现在却反过来改教科书美化文革,真是打脸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