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与抑郁症斗争的这两年(序) -- 饭粥天下

共:💬259 🌺1956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8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与抑郁症随行的这两年(三)

每两周去一次医院配药,心理科门诊永远都门庭若市。男的,女的,老的,少的,面无表情的,愁眉苦脸的,打扮入时的,衣着朴实的,不到这一科,感觉不到心理问题的普遍性。

等待叫号的时候,有的病友喜欢互相打听。我一贯用手机或者目不斜视筑起高墙,不愿意跟他们谈论病情,但有时也实在架不住大妈的热情。5月的一次复查,一个大妈说“哟小姑娘不是第一次来吧,上次我就看见你了,上次我看你啊木木的,这次个么眼珠子灵活不少呢。”我突然就有点想哭,哎真好,在慢慢好起来呢。

我对心理健康的问题一直比较重视,也陆续读过一些科普类文章,因此没有什么讳疾忌医的想法。实际上,读研的时候,我甚至还带动了宿舍同学去做心理咨询(当时确实我们俩都有需要,具体情况就不表了。再加上学校有免费的专业心理咨询福利)。读博的时候,我在极困难的时候也求助过学校的心理咨询。这次确诊抑郁症以后,我没有犹豫过吃不吃药,从一开始就很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但是,随着一些症状的缓解,我开始纠结另一个问题:

我到底是真的得了抑郁症?还是只是为了给自己数年的寸功未建找一个借口?又或者是我对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带来了某种心理暗示,赶上了现在的“抑郁症”时髦?

一个声音对我说,别傻了,你看生理指标都在那里,你就是脑子里面病了,所以你的工作才几近停滞,当然情有可原。另一个声音对我说,啊呸,你就是懒,你看你现在还有什么症状?真的脑子病了哪有那么容易治好的?你就是暗示自己得了抑郁症,给自己一个逃避的好借口,借口!借口!借口!

内心在拉锯,在“原谅自己”和“谴责自己”之间来回摇摆。症状缓解,内心的天平倾向于认为自己在伪装抑郁症,然后谴责自己的懒惰和无所作为,对比以前同学的事业或者收入,越来越焦虑,焦虑爆发一波,然后回想哦大概还是心里真的有病吧,原谅自己吧。过两天,这个循环再来一遍,一直没有停歇。到现在,我也没有答案,还在这个无解的循环中。

通宝推:搁浅的船,易水,dfindy,柴门夜归,tom,三笑,东海后学,烧锅炉滴,
家园 有没有想过内心斗争也是症状的一部分?

不要迷信自己的“睿智”,那些往往是心理状态导致的。抑郁转焦虑是随时都可以发生的,严重就会出现妄念,所有的胡思乱想都是症状的表现。

这样看,减轻了一些病症,但是还是有问题。抑郁症除了吃药,心理咨询配合更重要。两手都要硬,既不要迷信那些哲学冥想(其实都是症状),也不要迷信药物的作用,药物的作用是不小但是这行业对药物的使用恐怕仍然在本草纲目的阶段,不是一般想象里西医的那种精准样子。用药主要还是靠试。

通宝推:tom,
家园 确实是症状的一部分。两年下来我前后换了三四种药。
家园 这么看,还是不能接纳自己不能容忍自己不完美

张德芬有本《遇见不完美的自己》(好像)

这种都是道理好懂,实践难,各自有各自的缘分

俺这拖延症、网瘾,也是道道都明白,治不好....

家园 脑部血流减少,倒立会不会改善呢?
家园 谢谢陈王兄

西比灵是好药,不过我后来没有再吃,主要是吃了之后嗜睡,头晕的症状太明显。

我的耳鸣并没好,只是适应了。心态好了之后,觉得耳鸣也不是什么大事。现在的脑力和反应速度都比以前下降不少,头部每天都发紧,睡觉容易早醒,这些都说明我还在恢复期。即使是这样,我依然庆幸自己当时没有死磕着要把事情做成,否则连回旋余地都没有了。人还是要有自知之明的,该认怂时就认怂,follow your heart实际上就是一个怂字。

家园 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只说些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供参考:

本人曾混迹于美国某著名商学院,在校时严重抑郁,曾休学调养。挣扎着获得了金融MBA学位。然后在纽约银行业工作,病情仍然如故,时好时坏。后来基本上是自己治愈的。十几年来除偶尔轻微症状外,未有复发抑郁症。

我从十几岁到中年受此困扰,大概属于中度躁郁症(看医生诊断书好像是)。说是躁,于我却是亢奋。先是人的整个感觉极其欣快,胆子突然大得没边、健谈,睡眠少而不觉困(夜里两点去长跑),脑子里奇思妙想。平常怯于表现的场合,此时却如入无人之境。然而好景不长,一两个月后突然间觉得像泄了气的皮球,心慌胸闷气短、昏昏嗜睡、集中不了精力、情绪低落、工作效率大减、甚至几乎无法工作。跟周围人哪怕是朋友打交道时,都会心慌意乱,方寸全无,连电话都怕接。

我认为最可怕的是,自己原来对于抑郁症完全无意识。因此一味自责、自卑,导致病情恶性循环、愈演愈烈,直至濒于崩溃。最近,相继看到留美女博士生、国内男博士生自杀的新闻,感同身受。

我在校内曾求助心理咨询,基本无用。后来工作后看心理医生,一种是psychiatrist,开药吃(记不得啥药了,应该是提高serotonin血清素的),无效。另一种是psychotherapist,就是医生听你倾诉45分钟,他(她)基本不说话,只问问题或嘟囔OK、yes等等。也无果。

我个人最终的“康复”,是后来自己慢慢琢磨出来的。包括:解决了对这个病的认识问题;学习了一些思想方法,纠正了偏差;去除了某些外因。

病因第一是内因,也就是身体因素,因为十八岁时已经严重抑郁过,更小的时候也许有过但无意识。我母亲年轻时因精神受刺激住过短时间的医院。

第二是外因,金融这个专业不适合我,学起来味同嚼蜡,而学业要求又很高,吃力不讨好;与同学、同事存在文化差异、人际隔膜;同时与妻子诸多不和,痛苦不堪。

第三是思想方法上的原因,也是病情加重的最重要原因:对自己是谁、到底追求什么懵懵懂懂;对自身弱点不理解不容忍不包涵,不能真正自尊自爱。

对我帮助最大的是,看了不少老美写的self help books,深受启发,特别有助于自己退出死胡同。其中最为受益的是本校著名精神病学教授David Burns写的Feeling Good。他从cognitive therapy的角度,分析了诸多普遍的思想方法问题,然后给出了具体而实用的纠正方法。看过他的书后,才恍然大悟:自己对自己真是太偏激了、太苛刻了,对世界的认识太狭隘了,脑子里有太多太多的条条框框了。年轻时在国内压力小,虽然病情也挺厉害,但思想方法的影响还可控;出国后压力陡增,思想方法不对头就无以应付了(现在国内的压力也跟国外不相上下了,但文化和人际关系方面还是好很多)。

我说的只是自己的个案,每个人的情况千差万别。但应该有共性的方面。我觉得能提醒学弟学妹们的一点是:抑郁这个问题,首先要意识到它的存在,同时要明白它往往是身体上的问题,如同发烧感冒一样。发高烧时我们不会强迫自己高强度工作,会原谅自己去蒙头大睡,心安理得。而抑郁时却因不能正常工作而自责自卑。这样特别容易形成恶性循环,愈演愈烈。

另外,对于自己选择的专业,也许会误入歧途,哪怕它再光鲜也是歧途。这要慢慢改变,去找自己最喜欢、最擅长的工作,驾轻就熟、事半功倍,对于缓解、消除抑郁是非常重要的。

婚姻、交友方面产生的压力也往往是强大的诱因。这个话题要单独聊了。

现在我每年春秋两季都会有一两次身体上的轻微症状,即心慌胸闷、嗜睡、精力不足、情绪低落、工作效率低。但这些只是纯粹身体上的问题。本人终于回到从小就喜欢、擅长的职业,驾轻就熟、得心应手。与前妻也终于分了手。以前的巨大外界压力消除了。同时更重要的是知道了这只是身体问题。思想方法上也有了重大的改变,能够体谅自己。所以把症状象发烧生病那样对待,工作干不动就少干,再不行就请几天假。闲坐看电视也心安理得。每次都是三两天一个星期症状就消失了。已经有十多年没有过无法自拔的情况啦。总之,千万不要自卑自责,不要钻牛角尖、进死胡同而不知退。

通宝推:camper,jboyin,饭粥天下,shinji,Rusher,九霄环珮,天堂,岳阳,国林风,请我吃饭,Bullfrog,东海后学,strain2,楚庄王,卢比扬卡,易水,联储主席,脊梁硬,柴门夜归,南宫长万,NoName,盲人摸象,审度,tom,决不倒戈,三笑,青颍路,林风清逸,mezhan,hullo,
家园 关于Cognitive Therapy

我感觉这个对我的帮助最大,尤其是David Burns的书。他以及此说的创始人Albert Ellis认为弗洛伊德那一套精神分析没啥疗效。而相形之下,Cognitive Therapy通过帮助人们认识和纠正思想方法上的偏差,却能获得很明显的疗效。对此他们有很多实例和量化分析,也与我自己的经历与感受相吻合。有兴趣的河友不妨试试看。

Feeling Good grew out of dissatisfaction with conventional Freudian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Burns's mentor, Dr. Aaron T. Beck (considered the "father" of cognitive therapy; Dr. Albert Ellis is considered the "grandfather"), concluded that there was no empirical evidence for the success of Freudian psychoanalysis in treating depressed people. The idea that negative feelings such as depression and anxiety are triggered by thoughts or perceptions has a long history, dating back to the Greek philosopher Epictetus, who said that people are disturbed not by things but by the way we think about them.

[URL=www.en.m.wikipedia.org/wiki/Feeling_Good:_The_New_Mood_Therapy]Feeling Good: The New Mood Therapy[/URL]

通宝推:南宫长万,hullo,
家园 我认为第3点是主要的

感觉你小的时候是学霸,十几岁时学习方法要改变,可能适应不了,自我心理不能调节,所以cognitive therapy的分析对你有帮助。

家园 对,是很重要的诱因之一

但在此之前也有过极严重的症状。器质性因素被外界压力诱发或加重,应该是这么个过程吧

家园 十分感谢红军兄

躁郁,失眠,生理莫名其妙的敏感反应,一直困扰着我,有些时候真感觉生无可恋。

为什么这样?为什么那样?——近二十多年,好像都是被为什么驱赶着,终于到了能够解释大多为什么,感觉没啥不惑的时候,蓦然回首,却发现白白浪费了生命,想要改变,又积重难返。

安心,开心,就好。

让身边的人安心,开心,让更多的人安心,开心,就好。

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让更多的人安心,开心,就是安天下,开创未来。

道理,逻辑,都是玄虚的,唯有安心,开心,才实实在在的。任何宏大的道理,缜密的逻辑,如果对安心开心没啥用处,就只能徒增人的厌恶,甚至连垃圾也不如。

安心,开心,很多时候,不需要任何语言,只是一个不经意的表情,眼神,动作,就能感染周围的人。

我是一个让人厌恶的人,绝不是我有多坏,根本就是经常生活在不安,不开心之中,不断地追问为什么。

安心,开心的重要性,我早已明白,但却就是难以安心开心起来,日常的吃喝玩乐,实在不能激发我的兴致,从小就是如此,实在是难以改变。

这几年,一直想通过纯粹升华,健全贯通,来实现安心开心,也收效不怎么明显。

我的父母,家人,也都是些不安心,不开心的人,这方面应该有遗传的因素吧。父亲,舅舅经常巴结外人,也主要是为了寻求所谓的安心开心。但是他们的这种作为,却令家里的关系更糟。

与天然安心,开心性格的人在一起,也会感染到这种良性的情绪,而与情绪糟糕的人呆在一起,只能愈发的更加糟糕。

前几天,在大舅家呆了几天,就实在受不了,再也不想去了。而先几天去看牙医,遇到一个美女医生,性格特别好,让容易紧张的我,也舒服惬意了很多。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从小就经常不安心,不开心的我,真的想改变这种情绪,却一直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更好的家庭,社会关系。

达萨兄给我的建议是,既然难以改变自己,就赚更多的钱,我自己可以清心寡欲,但别人需要,以金钱作为媒介,别人才可能包容我性格的缺点。否则,一个人经常不安心,不开心的,没人愿意与你呆在一起。

又严重怀疑病的我,却不禁怀疑,依靠金钱而获得别人的体贴包容,还是真正的体贴包容么?古往今来的大富之家,暴发户,因为财富而酿成的悲剧更是难以计数。

也许虚假的,暂时的体贴包容,也胜过没有吧。

无论怎样,改变自己还是最重要的,不能在日常的吃喝玩乐中安心开心,那就通过纯粹升华,健全贯通,实现自己的安心开心。

十分感谢红军兄写出自己的经验,同有躁郁症的我,也多了些借鉴。

通宝推:青颍路,红军迷,
家园 我也有抑郁症

股票一跌就犯病,股票一涨就自愈

家园 应该说你还是非常幸运的

夕曦:学龄前教育的特点(3-补)

家园 你这机灵抖的,我还每天定期绝食八小时呢
家园 据研究,人在冬夏两季基因表达都会有略微不同

所以春秋季节是个生理调整期,要做好调整准备。偶尔可以做一些引导性的刺激以提醒身体进行调整变化,但是,主要的工作,则应该是以引导性的、平缓的过渡为主。

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在春秋季节面对身体和心理的不稳定状态,不要大惊小怪,而是要认识到只是调整,不要着急上火觉得自己身体健康崩溃了,夸大问题、加重负担。

古人说,人若改常,其寿不长。但是冬夏季节总会发生重大改变,怎么解决呢?那就养成一个比较稳定的良好生活习惯。我家老人近百岁了,平时的习惯就是要么站着,要么坐正,而且坚持走动,习惯保持得很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8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