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随便说说 SpaceX -- 孟词宗

共:💬46 🌺209 🌵1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随便说说 SpaceX

SpaceX 这两天挺火。这里随便说说我对其技术和前景的看法。

有网友说 SpaceX 是武林盟主表演了一把胸口碎大石。也有网友说 SpaceX 全都是现有技术,没有一样是新的。这还真没说错。火箭捆绑技术出现 N 年了。就算现在爆炒的回收技术也可以在阿波罗登月舱上找到成功的先例。

从技术角度看,SpaceX 没有太大的创新。但是从系统集成和大规模生产的角度看,SpaceX 无疑继承和发扬了大工业时代的精神。

大家都知道汽车不是福特发明的。福特的 T-型 车从技术上来说也不是当时最先进的。但福特在工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原因是他能够把成熟技术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在当时条件下最大限度的大规模生产以便于产品的普及。

苹果手机的成功也是类似。苹果没有发明手机。苹果用的技术大多能在其他生产厂家的产品中找到同类。苹果手机比别人都要贵。但乔布斯的独到之处是他把所有成熟技术集成在一个平台上,并且通过精细的市场推广把苹果手机打造成了小资的品味标志,打造成了时尚产品,从而能够圈更多的钱进来形成了良性循环。

SpaceX 也是这样。基本只搞一个系列。用的全部都是成熟技术。流水线大规模生产部件。这样就保证了稳定性和成本。而所谓的回收,更多的是一种市场推广的策略。作为圈钱的手段,第一级火箭回收着陆的视频当然是很抢眼球的。但作为一个降低成本的技术,其实还有待长期使用的证明。单从成本来说,并不是唯一降低成本的手段,甚至都不能说是主要降低成本的手段。

SpaceX 号称发射成本低,但比它低廉的对手还有的是。例如 Rocket Lab 用一次性火箭,号称发射只要 500 万美元,比猎鹰低得多。而 Rocket Lab 降低成本的手段也是一样,标准化、流水线大规模生产,更主要的是大量部件据说是采用 3D 打印方式生产。

从长远看,不论是 SpaceX 还是 Rocket Lab 还是其他国家的火箭发射都会走上标准化、流水线大规模生产的道路。也就是说最终目标是把火箭和卫星搞成白菜价。

然而航天市场和军火市场一样,从来都不是纯粹的市场机制。政治因素也是极为重要的考虑。就好比中国的卫星发射再便宜,美国照样制裁中国,不准用中国的火箭发射任何含有美国零件的卫星。反过来讲,中国也不会仅仅因为 SpaceX 便宜就把自己的卫星交给 SpaceX 去发射而放弃发展自己的航天技术。

通宝推:梓童,桥上,
家园 所以结论就是SpaceX意义不大啊

在出现企业级或个人级的大规模应用之前,卫星和火箭还是政治因素主导一切。

而一旦出现企业级或个人级的大规模应用,SpaceX的优势可能也体现不出来。它就像27个8086的CPU并联,比得过2个686的CPU的协作吗?而且谁又说686就不能多核并联了呢?

所以现在问题还是,应用,应用,应用前景在哪里?

家园 航天私有化其实就是美国政府没钱了

NASA 的拨款在 1966 年达到顶峰一度占联邦政府开支的 4.41% 相当于现在的435亿美元。 而到了1975年就跌到 1% 以下。 2000 年 只有0.75% 。 到奥巴马上台的 2009 年就只有 0.57% 了。而 2017 年只占 0.47% ,绝对数字也只有 195 亿美元。所以航天飞机摔了一架又一架。归根到底没钱维护罢了。

所以像 SpaceX, Rocket Lab 还有微软等等一忽悠,美国政府觉得私有化一抓就灵就给外包出去了。至少从账面上看美国政府减负了。问题是资本家,哪怕是搞电动车的都是以赚钱为第一目的的。这个赚钱可不是光卖产品和服务,用各种忽悠圈钱也是一种。但是要他们投钱搞基础开发恐怕几个 SpaceX 绑一块也不行。

所以 SpaceX 集成现有成熟技术行。搞开拓研究恐怕不行。

至于应用,有人不是建议搞太空墓地吗。这个也是个路子。

通宝推:秦波仁者,
家园 应用肯定有,但是

要有几十吨的载荷,又不贵,很多事都可以干了。现在看上去没啥应用,主要是以前技术能力限制

只是不明白,真有几十吨的载荷的话,为啥就打了辆跑车上去?跑车也就一吨多吧?

难道是SpaceX太小心了?小心从来都不是他们的风格

还是现在通过计算搞个理论值,画个大饼,意思是政府你要继续补贴,投资人你要继续跟投,这样有朝一日就真能实现几十吨的载荷?

所以逆风说一句:这事有古怪

家园 本来就都是私有啊

所谓私有“化”就是一种话术吧。本来航天就都是私企做的,拿着联邦的钱做。只不过现在是多扶植一些新的公司做,这样招标的时候好压压价

真要说转变的话,可以说是从扶植大企业向扶植小企业转变。不过这是需要NASA白送很多好东西才能实现的,不然小企业哪有那样的积累

家园 意义很大,对航天大企业是个冲击,你们得改革了

目前阻碍人类航天业发展的最大因素是大企业病,中美俄欧日的主力航天企业都是官僚主义严重的巨无霸,无论国企还是私企都患了这毛病,而且还是晚期。。。

家园 这个,一发如果按照5吨来算的话,每年打一发就差不多够了啊

每年把所有愿意进太空墓地的人的骨灰收集起来,一发打出去就够了,又不需要每个人打一发上去。如果按照5吨的重量,假设每份骨灰5公斤,可以容纳1000个。如果按照六千万美元的价格,平均每人六万美元。

这对航天来说,算不上有效应用吧,还不如太空旅游呢。

家园 轨道发射每公斤降到一千,微小卫星自组网可以代替手机基站

现在手机基站近百亿的蛋糕分一点给卫星手机就足够养活SpaceX了。

家园 电磁推射一出台

就是智能手机带个照相头,彻底毁灭柯达的光学胶卷的劲头。到那时候,巨无霸们哭都没地儿哭去。

当然,搞电磁推射,还得靠举国体制。

马斯克撅着屁股爬树要表扬,不过爬错方向了。

通宝推:秦波仁者,
家园 SpaceX的低成本

还有很多技术以外的情况。

Musk不是技术天才,但有胆识。敢干。他的很多技术上的想法看似疯狂,但一push, 不少也就成功了。就像主席在辽沈战役中要求掐断锦州,更多是从战略考量出发。林彪给逼急了,也就拿下了。同样的套路在豫东战役就欠了火侯。有时候外行容易跳出老套套。

家园 所以结论是电磁推射在中国GDP超美之前一定出不来

这个相关利益太大,它的对手(不仅仅是国外的对手,还包括国内某些利益集团)一定会搞破坏的。比如讲制造爆炸啊什么的,苏联的N1还有当初跟协和式打擂台的大飞机,都是爆炸的,这里面未必没有敌方间谍的手脚。好在中国现在已经足够强大,否则类似以色列轰炸伊朗核设施之类的动作,对手都能直接明目张胆做出来。实在破坏不了,还可以跟高层谈利益交换呢,然后哪怕技术做出来也能给雪藏了。

如果中国先把电磁推射做出来而且公布的话,很大可能就是中美摊牌的意思了。除非美国先做出来,然后中国跟进。否则,你想啊可以把火箭和卫星电磁推射到太空去的,全球还有哪个地方不能轻易低成本到达?

话说现在好久不听美国说中国威胁论了,是因为中国的某些武器已经真的跟MD旗鼓相当了吧。但中国还是很小心,不轻易公布超越美国的东西。难道真是要等那个传说中的时间节点到了,一举全方位突破?

家园 Musk更多是管理和营销天才

SpaceX的很多技术是从各种政府项目要来的。加上美国整体技术实力,不需要自己什么都琢磨,7000人也就够了。但做他的供应商可不是什么好玩的。

家园 对老马真正的考验是特斯拉

他画下大饼说,特斯拉Model 3的产量,3月底做到每4分钟造一辆,6月底到2分钟一辆,今年年底要一分钟造出一辆。要俺说,这个目标比火箭上天难多了。老马的火箭发动机,最快也就是一天造出一台,老马嘴上总说量产量产,其实一分钟一辆的高速量产他一点经验也没有。

现在老马靠火箭的成功给他拖延时间。只要拖过去,他就是世纪奇才,拖不过去特斯拉就完蛋了。

家园 SpaceX,大量使用合同工

需要时狂雇人,工资也高。永久员工的工资就斤斤计较了。活一完就赶人走。最绝的是,隔几天就可以再打电话要你回去。我可是抹不开那个脸。也就是美国游侠多,一般人谁去呢?

太空叉雇员流动大,压力大,大家都知道。可架不住人类理想的感招,从不缺打了鸡血一样的年轻人。

家园 SpaceX 回收第一级有两方面的考量

quora上讨论过这个问题

(1) 重用肯定省钱 (2) 更重要的是大幅提高每年的发射次数

替换(1)Gwynne Shotwell, President of SpaceX, has said on occassion that:

the re-used first stage costs SpaceX “substantially less than half the cost of a new one”.

SpaceX expects a total cost savings of 30% from re-using the first stage.

A 30% cut on the full $60 million price brings the price tag to about $40 million.

替换(2)eusability allows a marked increase in flight rates. Reverse engineered financial models of SpaceX show that to reach a good strong positive cash flow, they need more than the traditional 10–12 launches per year that sized rocket has demonstrated. Reusability should easily double the amount of flights possible from a mere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 standpoint.

With reusability, 20–25 flights a year puts SpaceX into a much more positive cash flow position and thus I believe that this is a very important driver. I believe that the first stage has been identified as one of the bottle necks to flying more often mainly due to its production, transport and attendant infrastructure.

至于您说的“把苹果手机打造成了小资的品味标志,打造成了时尚产品”这个就呵呵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