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美丽的老强盗 -- 给我打钱87405

共:💬39 🌺129 🌵4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家园 说起看小说

有一天,常年年级前三的学霸突然问我们:射雕英雄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我们哑口无言。

通宝推:给我打钱87405,
家园 哈哈哈,笑喷了我都
家园 这个比那个可汗学院多啥呢,在线老师答疑?

我对可汗学院也没啥了解,似乎也是网上开放课堂,大师授课

这个未来会成为主流吗?

除了师生当面交流,学生当面交流之外,也可以呀似乎

家园 友是70后吧

这个笑话90后都听不懂。

家园 嗯嗯。
家园 现在没有“中心思想”了?

还真没留意。

家园 简述未来

人,三大问题。第一,基本生存问题,没有可谈的空间。第二,个人选择问题,态度就是[关你屁事]。第三,被人欺负的问题,态度就是[谁打我,我就打回去]。

一个对比。在过去,基本生存问题,占比大。现在日子好了,水涨船高,个人选择更多,占比上升。被人欺负的问题,比例也在下降。

所以将来的重点就是,如何[过好自己的日子]。

但是,很多人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总是把个性问题当成共性问题来处理,甚至有的人活反了:基本生存问题,不关心,以个性方式来处理,我不喜欢,所以我不干。个人选择问题,当成共性来处理,别人一说不好,我就不好,别人一说好,我就也好。然后呢,有人欺负我,我不是打回去,我是去找下家。

整个活反了。

要看到世界发展的趋势,看清时代 的潮流,不要停留在过去那种认知当中,过去,共性占大头,现在和未来,个性占大头。

这是一个角度。

换一个角度。

我们个人,甚至整个人类的发展史,是这样的:

首先,肉身和思想,都在笼子里。

然后,肉身自由,思想在笼子里。

再然后,肉身在笼子里,思想自由。

最后,肉身和思想都自由。

一轮完成,开启新纪元,往更大空间发展。

当然,这里还要细说一下,说说多数人和少数人的问题。

第一阶段:多数人肉身和思想都在笼子里,少数人肉身自由,思想在笼子里。

第二阶段:多数人肉身自由,思想在笼子里,少数人肉身在笼子里,思想自由。

第三阶段:多数人肉身在笼子里,思想自由,少数人肉身和思想都自由了。

第四阶段:多数人肉身和思想都自由了,少数人已经冲出太阳系了。

这里面,还有一些混合态。但主要就是这样的。比如,怎么理解,肉身在笼子里,思想自由呢?城市化啊。宅民啊。

另一个问题,个体(个体包含国家)不一定是这个次序。他有可能直接从思想 和肉身都不自由,跳到肉身在笼子里,思想自由,然后进入肉身和思想都自由,跳了一步。

总的来说,互联网时代,也就是眼下和未来,主要特征是多数人逐步从肉身自由思想在笼子里转换成肉身在笼子里思想自由。

比如说,最近一些年,喜欢出国旅游的人数量增多了,可是肉身了出门,思想却还在笼子里。但毕竟有些积累,假以时日,就会转变成肉身在笼子里,思想变自由了。

这里都是说的良性发展。还有恶性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大量的人死去或者退化。

比如,同样是宅民,有的宅民,活得很精彩,有的宅民,无精打采。无精打采的宅民,自然就是淘汰品。又比如说,都是[驴友],有的人越是出门,越是解放思想。有的人,一出门就是说[耶],拍完照打道回府。后面这种,自然也是要被淘汰的。

所以说,人,只要定一个目标,【肉身思想双自由】,就不会有问题。

而如果没有这样的目标,时时刻刻跟别人[比赛],【总】想着拿第一,那就一定是被淘汰的对象。

比赛这个问题,就不多说了,竞争这个词,是人类发明出来的,有大毛病。

要切磋,不要比赛。要分享,不要炫耀。这些东西,比较深刻,跟唯物主义、工业 社会,有关联。很快就会被修正的。

至于说,我们中国,有希望。北京,中国的心脏,完蛋了,有目共睹。雄安在建设中,这是要开新城,建新都的节奏。眼下没有比这更好的消息了。

同时,在这里,学到一个经验,互联网不可以随便上,尤其是年轻人。整个北京都完蛋了,一个个人,一个孩子,他还能抵抗得住?这都是经验教训。

就这些。

通宝推:年青是福,
家园 当然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有什么好笑的?
家园 为什么你会焦虑?

答案是:以科学家为代表的理论派是靠焦虑来活着的。

理论派,有两种主流活法,一种是辩证法,左派打右派,右派打左派,一种是无限延伸法。

这两种活法,都需要【焦虑】。他们总是紧缩眉头,苦苦思索。理论学多了,就会沾染上这种习惯。

我个人体会,我以前也这样,后来发现不必如此,可以思索,但不必苦苦,啥时候能想明白不在乎,有空就想,没空就不想。不耽误过日子。

理论派不一样,他们不能这样,因为他们是靠别人供着的,否则大伙会觉得他们无事可做。

这个问题,读读历史,中国的历史,欧洲的历史,就会发现这群人总是这样的状态。

可能你会说,我并不关心这些问题,为什么我也会焦虑呢?

情绪是会传染的。

如果我们把理论派、互联网、网民,三者放在一起来看,这与古代祭司、神殿、信徒,完全一样。

关于这一点,如果有兴趣,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祭祀活动最重要的是【搞气氛】,比如为了制造出庄严肃穆同时带有迷幻色彩的氛围,基督教教堂用管风琴。

在更早的时期,为了制造恰如其分的光影效果,宗教仪式活动场所往往需要精心建造,人置身其中,就会产生一种身不由己之感。

因此,可以说,理论教在举办一场大型宗教活动。这一活动的主要情绪,就是焦虑。

由于这场宗教活动较之于过往,更加无形,因此不易察觉。

大体情况就是这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