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用一次个人的真实经历说说我所接触过的“传统武术” -- 老乐

共:💬137 🌺74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家园 子弹匕首板砖不是身体的一部分

不算徒手搏斗。所以这种比喻不恰当。巴柔号称地面战无敌,却不许用地面搏斗最有效的手段,比如掐喉,打喉,头撞,所以是偷换规则。地躺拳跟巴柔完全不一样。抓舌头有四脚朝天,自己倒地求被干的吗?

家园 传统武术早死早超生.

传统武术早死早超生. 想学武功我觉得还不如去学魔法.修仙也不错.

家园 我也看过一个点穴的道士

我们地方电视台拍,记者不相信,然后道士往记者背上拍了一下,当时记者就说不出话来,满头大汗只会发出呀呀的声音。然后又一拍,恢复正常,记者面红耳赤,应该不是装的

家园 最近刷到的传统武术例子

之所以说是刷到,是因为是在某软件刷新闻时顺手点开了短视频(其实是被小姐姐所引诱),划着划着就划到了一个视频:农村小工坊、中分长发、布鞋、腰带手机包、全程无话、二指临空断砖、抱拳结束。

本来也没多在意,但在他凑近抱拳的那一霎,不禁huquyizhen,他的手...

居然没变形!!!

再看了其它视频:掌劈青石、拇指倒立、双手单指俯卧撑、指透红牛罐、一堆开砖头的(隔壁在拆迁,材料多),特意仔细看了他的手,与常人无异、粗细适中、关节匀称、指甲椭圆、整个手毫无变形,甚至对于五金加工小作坊老板来说,他的手简直是过于秀美了。

这个...有个他练习的视频,拿食指戳直径大约15公分的铸铁管、硬是戳出金石之声,硬是把铁管戳出了大钟的神韵,指头硬是没弯,关节硬是没曲。

这个手,有点让我惊异,岳父年轻的时候练过绵拳,上山下乡,知青农场,有武术的底子身体比一般人好很多,回城后没有做过体力活,但他的手及关节比一般人的粗大,一方面是下乡时的劳作,一方面是因为练武。

这个,应该是内功。

家园 好奇,有链接吗
家园 del
家园 可以搜“老四塑机”,小视频链接不知道能不能上

如上

家园 上海市形意八卦掌:1987年发的证

确实牛

家园 看到了,还看到了之前没看到的

利刃划手、菜刀抹脖、太极推手一类的御棍...

真厉害,所以民间还是有高手的。

家园 我们不从黄百家开始说

我们从技术上去总结:古人说含气的力量为内力,应用内力的拳为内家拳。相反就是外家。

家园 没错。破柔术,用咬就可以啦。

胳膊,大腿啊,放嘴边的。一口一下去就解套啦。。

真街头对打,丫往地上一躺玩寝技。老子就走一边捡砖头拍丫的。哈哈哈哈。。

还有,就像李小龙对倒地底小日本一样。直接蹦1米多高,一脚踏下去。。“我打啊啊啊啊啊啊啊。。。。。”

家园 的确。我那位传统出身的老师特别强调强度和营养

他开一个兴趣班教自由搏击,每天热身是基础动作,正蹬,侧踹,里合,外摆,弹踢什么的先来个几十遍,操练得一帮学生学员叫苦连天。然后收尾是仰卧起坐跟俯卧撑各一百个。基本没人能照单完成。老师就是指出方向,对这帮业余爱好者也不强制要求。

有的学生提议学器械,他让他们每人买一根白蜡杆,什么时候能抖出花来,什么时候开始。一帮愣娃兴致勃勃折腾了一个星期都歇菜了。乖乖把白蜡杆锯成两截,改学鞭杆了。

另外就是强调营养必须跟上,保证蛋白质摄入量。

还有就是运动保护。打沙袋前必须绑绷带什么的。

通宝推:盲人摸象,武工队,
家园 现在人文化素质比古人高很多,运作得宜应该比古代效果好很多
家园 雷雷也上过中央台,当时也很牛逼。

不要过分迷信电视台播的东西

家园 ‘文化素质’也许高了一点儿

无非是人类发展到今天逐步积累的结果。

这些积累到今天的知识,有多少是关于“外物”的,有多少是关于“自身”的?

时至今日,又有多少人每天能抽出时间来内省/自省一下?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0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