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青春犹在旧文字,展卷重逢泪满巾——悼念金庸先生 -- xiejin77

共:💬7 🌺81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家园 【原创】青春犹在旧文字,展卷重逢泪满巾——悼念金庸先生

青春犹在旧文字,展卷重逢泪满巾——悼念金庸先生

傍晚时分,陪着小女儿玩耍的我偷闲拿出手机,却看到了沸反盈天的微博和朋友圈————金庸先生走了,享年94岁。从理智来说,94岁,已经是中国人眼中的喜丧了;而且据他的儿子说,先生走得很安详。然而,从情感来说,这在青少年时期如同一个精神导师的老人已然辞世;一时却还很难接受。毕竟,我在网络上码字的生涯就是从为了金先生的十四部天书聚集在一起的网易金庸茶社开始的。强做理智状,在微信上回复了一个悲痛地无以复加的朋友:“总算不用担心老先生再改书了”。但是手机屏幕之外的我已经黯然伤神……毕竟,作为一个已届中年的油腻胖子,早就已经不会泪流满面的纪念一个人了。

金老先生的天书,实在是从七零后到九零后的通吃的精神美食。甚至可以说,比我最敬仰的鲁迅先生都更能获得青年们的青睐。从金庸武侠世界中衍生出来的文化副产品更是如恒河沙数一般。还更不用说,无数的懵懂的青少年们都在金老先生的作品之中寻找爱情的原型。这些年来的青春,如果没有金庸先生的书,就仿佛缺失了一抹重要的亮色。重读我写的天书论情系列,天书英雄品系列都仿佛在回顾一段段当年的青春和已经在人生旅途中散失的朋友。所以我也不想再去简单回顾人物,回顾那些人和那些事;只想静静的理一理散乱的思绪,说一说这未曾忘却的青春。

去年,黄易先生去世的时候。我写了悼念文章,那时的我便已经在说,金梁古温黄,武侠万年长;而今却只剩下了金和温。而由此上溯到2009年的春节前,当年因为将为人父而封笔的我,重新坐在电脑码字,悼念的是梁羽生先生。我还依稀记得题目:云海萍踪真名士,砥柱江湖一书生。也许人生的变老就是从这里面开始感觉得吧,先是你所崇敬的人渐渐逝去,接下来的是你所熟识的作家日渐凋零,然后,便是你所真正认识的人开始渐行渐远,最后便是和你共念青春的人也逐渐疏疏落落……从人的社会性来说,这就像是一个渐渐收紧的圈子。圈子里的是你和你所认知的圈子,圈子之外是茫茫的时间之海。

不过,在给黄易先生悼念的同时,我不小心给自己挖了一个大坑,立了一个Flag。想从近现代的武侠小说开始梳理,清点一下这近百年的武侠小说名家和中华民族的侠之文脉。从民国开始,到金梁古温黄的最后一位为终。当时的想法,一个一个的写吧,反正金先生还在,不用太急,还有那个还算是颇为年轻的温瑞安呢。结果,这个系列才写了五篇,刚刚写完了二三十年代的名家姚民哀,这金梁古温黄便已经只剩下了温瑞安一人。也许这便是武侠的命运吧,随着文化的发展逐渐慢慢的淡出才是最终的宿命。

金梁古温黄之中,古龙是酗酒浪子,早早离去也是意料之中。梁老是谦谦书生,虽然父亲死于当年的镇反,却仍然在开放之后重返桑梓为故园贴金。黄易虽然笔下多是浪子种马,为人还也是颇有古人之风;最难能可贵的是很接受新事物;在武侠和玄幻网文之间成了承前启后的枢纽。金先生则更为温润,其实金先生的经历与梁颇有相近之处,同是世家之后,同为湘江报人;但是金先生却少了些梁的迂阔,多了些韦小宝式的左右逢源。不过也正如同韦爵爷大节不亏一样,金老先生至少在民族大义、文人气节之上还是值得称道的。

当年还在网易金庸茶舍的时候,曾经有人转贴了吴思批判金庸的文章。当时年少意气的我便不知天高地厚的攒了不少文章去骂。追着从网易骂到了西祠、天涯。后来随着年齿渐增,读的书多了,面广了,才明白吴思的维度和自己的狭隘。转头过来,再看金先生的天书,便脱去了幼稚的代入感,转而多了不少阴谋论;从天书的字里行间也颇看出了一些东西。后来被网友评价:你终于成熟了;我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就是成熟。金先生的小说经常被人称为是成人童话,那么成熟的含义也许就是从童话中看出这成人世界的阴暗与丑恶。于是,便也渐渐地失却了兴趣;以往青涩时节读金先生小说的所分泌的荷尔蒙在中年的岁月之中变成了安稳却不再美好的成熟。到了后来,金老先生开始修订自己的小说;形成了新修版的天书系列的时候,才发现,原来金老先生也是在努力的与时俱进,努力的让自己的人物更符合现代人日渐平等自由的价值观。从梅超风暗恋黄药师,到袁承志对于阿九的倾慕莫不如此。虽然已经有些东施效颦般的笨拙,却这种努力本身还是让人颇为钦佩的。

金庸的天书之中,曾经一直以为贯穿其中的是义。知道自己开始写金庸武侠的人物评论的时候才知道是情。天书之中的情,是远胜于义的存在。这似乎也是深植于华夏文化之中的侠之文脉所在。茶社的朋友在悼念的时候的一句话让人很是唏嘘,延伸一下意思:这世间哪有郭靖、杨过、令狐冲,有的都是张无忌、陈家洛、胡斐这样的渣男吧。运气不好的时候,你想找个富贵仗义的韦爵爷都找不到……

这也让我想起了旧文《天书论情之爱情守望者》,忍不住再贴而念之。

飞狐外传:苗人凤,号称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金面佛却在感情上一败涂地。娇妻舍女而去,商家堡一幕可谓绝情之至,怨不得小胡斐要出头痛斥,此情此景确是令人心寒。虽然爱女尤可慰藉,但是对于苗人凤来说,他守望着的爱情无异于守望着死亡。

连城诀:狄云,不要说丁典在守望爱情,他不过是在守望机会,在等候一个可以与心爱之人双宿双飞的机会。而我们可怜的空心菜大虾,在守望了无数次的生死轮回之后,仍然不得不接受命运的安排,在雪山之颠顺承了由上天注定的另一个守望。

天龙八部:此一部书,正所谓无情不怨,有情皆孽。其中情孽的纠杂牵缠不逊与琼瑶刻意设计出的爱情剧本。 段誉守望的是石雕的神仙姊姊,不仅仅是王语嫣。 虚竹守望的是一个情欲的梦,很难说是不是西夏公主。 乔峰守望的是约许塞上牛羊的誓言,哪怕是在地下...... 阿紫守望的是一个无法实现的幻想,但愿她不是因此而狠毒。 游坦之守望的是一个被守望折磨成了施虐狂的人,可是他很幸福。 玄慈守望的是自己的一个永远无法宽宥的错误。

射雕英雄传:瑛姑,我总是搞不清楚她是在守望爱人还是在守望孩子,不过整整守望了一部天书之后,恐怕就连老顽童这样超脱情欲的人也不得不束手相从,当真是鸳鸯织就欲双飞。

白马啸西风:计老人,沧桑的外表掩盖着似有还无的情意。这样的守望就象是我们的生活一般,在面具的掩饰下,默默的忍受着涌动的情绪,像死火山底的熔岩一般无助的流淌。

鹿鼎记:胡逸之,吴梅村的那句“英雄无奈是多情”恐怕也只有他当的起了吴李之流只是好色之辈,英雄到是英雄,多情恐怕未必。不过如此守望爱情,倒有些象是原始的偶像崇拜,也难怪世人在唏嘘之余还不忘加上一个痴字。

笑傲江湖:不戒和尚,就为了小小的看一眼美女,被迫守望了大半辈子,还得痛哭流涕的自称天下第一负情薄幸之人。这其中的滋味绝不仅仅是一句:爱之深而责之切可以包容的。

书剑恩仇录:陈家洛,守望霍青桐的时候自信心不足,守望香香公主的时候又被造化捉弄,堂堂红花会总舵主,尚且守望的如此失败,可叹也夫,可悲也夫

神雕侠侣:李莫愁,套用鲁迅先生的话,不在守望中死亡,就在守望中变态能够唱着“问世间情为何物”杀人的赤连仙子守望的爱情就像是情花一样,一旦中毒就只能断肠了。

侠客行:叮当,痴情的守望一个浪子的爱情就像是抽刀断水一般,难道真的是男人不坏,女人不爱吗?我又想起了一句更为经典的话:求你骗骗我。

倚天屠龙记:殷梨亭,居然守望出了爱情的仿制品,我不知道如果是我会不会精神错乱,也更不知道这守望来的究竟是不是他向往的那份爱情。反正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碧血剑:何红药,如果有一天你在深情的守望中幡然悔悟,发现自己仅仅是一个被利用的道具。但愿你不要像她一样,再去守望仇恨。

拉拉杂杂的写了这许多,说到底,其实金老先生的天书之中,最让人唏嘘是这个情字。和当年悲剧侠情派的代表王度庐不同,金老先生的情是颇有现代观念的情,而且终其一生,老先生也是努力让这个主旨与时俱进的。所以才会有无数的年少青春在这惶惶十五卷天书之中从懵懂无知到游戏红尘,从戏谑浪荡到不苟言笑。这也许就是老先生对于我们这几代人青春的意义吧。

最后照例,还是拿我悼念的诗词做结吧。

戊戌,悼金庸先生

世宦香江为报人,谋言谋论不谋臣。 天书赫赫神州史,侠骨薰薰九夏民。 易逝芳华弹指梦,难留逆旅百年身。 青春犹在旧文字,展卷重逢泪满巾。

关键词(Tags): #金庸#温瑞安#武侠小说通宝推:红十月,删ID走人,桥上,笑不拾,决不倒戈,东川西川,繁华事散,陈王奋起,诸葛神候,
家园 大概 80 后心里都要 “咯噔” 一下:连金庸都死了?

曼德拉、卡斯特罗去世,那些是历史书里的人物。

金正日、臧天朔去世,那是心脑血管疾病。

直到金庸死了,80 后心里才 “咯噔” 一下。金庸虽然年岁大,写的却是 80 后实打实的 “精神食粮”,哪怕莫言弄个诺贝尔奖,也不敢跟金庸比读者数目,零头都不到。

中国的严肃文学界,三十年来没有翻起什么浪花,连《平凡的世界》都是难以超越的标杆了。倒是刘慈欣的《三体》成就非凡,但是总的影响力还是远不及金庸,毕竟人家翻拍了那么多电视剧、那么多电脑游戏呢。

这么说起来,金庸算是 80 后的父辈人物,现在去世,80 后心里难免发慌,什么时候轮到我? 80 后最老的一批,已经奔四十了,再看看前几天去世的李咏,人家也才五十岁嘛。

不行了,越想越慌,人到中年,该去体检了。

家园 金先生还有一个其他作者没有的好处

他的武侠创作,虽然是商业化的,但是有变化和成长。

其他作家虽然也很有才,但是作品相对维度简单了点。

家园 迷恋金庸的多是七零后吧,八零后更多的追周星驰。

特别是八平方之后,什么气功,武术,特异功能等等,都被打进了冷宫,人们也通过对外交流,不再相信那什么什么的神功了。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写的小说,与其说是武侠小说,不如说是魔幻小说。所以,进入社会的成年人迷恋武侠小说的并不多,这个是其迅速衰败的最重要的原因吧。

家园 奇了,你这篇每一句话我都不认同(对事不对人)

第一句:迷恋金庸的多是七零后吧,八零后更多的追周星驰。

不同意,央视开拍金庸小说的高峰,是从本世纪初开始,而周星驰的当红时期是上个世纪。(而且他们两家没什么交集,周星驰跟成龙相提并论还差不多。)

第二句:特别是八平方之后,什么气功,武术,特异功能等等,都被打进了冷宫。

不同意,气功的大发展是在九十年代,高峰就是轮子。

第三句:人们也通过对外交流,不再相信那什么什么的神功了。

不同意,5060 后难道相信降龙十八掌、吸星大法? 恐怕听都没听说过。

第四句:金庸古龙梁羽生等写的小说,与其说是武侠小说,不如说是魔幻小说。

本来就是一回事啊,旧派武侠《蜀山剑侠传》就是仙侠,新派武侠金古梁,时间上也接近西方奇幻鼻祖《魔戒》(二十世纪中叶),还有冒充科幻的《星球大战》,都是一回事。

第五句:所以,进入社会的成年人迷恋武侠小说的并不多,这个是其迅速衰败的最重要的原因吧。

金庸七十年代末就封笔了,半个世纪前的东西,现在还有这么多读者,无论如何不能说 “衰败”。你看看本世纪最红的都是什么? 小说《哈利波特》,电影《阿凡达》,游戏《魔兽世界》,电视剧《权力的游戏》,可不就是魔幻仙侠的路子,无一例外。

连好莱坞都知道,拍严肃题材没前途,复仇者联盟、超人蝙蝠侠,就这些。

家园 硬伤挺多,我也对事不对人。

第一句:央视开拍金庸小说的高峰,是从本世纪初开始,而周星驰的当红时期是上个世纪。(而且他们两家没什么交集,周星驰跟成龙相提并论还差不多。)

哈哈,金庸小说的高峰,怎么能用央视开拍金庸小说来作为判断依据呢?播放射雕造成万人空巷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吧。周星驰当红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而他的大话西游热遍华夏则是2000年左右,特别是网络视频普及之后,周星驰的作品几乎人人皆知。试问,央视拍摄的金庸小说,网络上的点击率如何呢。

第二句:气功的大发展是在九十年代,高峰就是轮子。

这个就懒得驳斥了,首先轮子我不熟悉,第二打压轮子与其说是打压气功,不如说是打压外国势力控制的宗教。就像广泛报道镇压疆独是2000年以后的事情,但是疆独大发展的时期是80,90年代,轮子的大发展是否是90年代,需要考证啊。

第三句:5060 后难道相信降龙十八掌、吸星大法? 恐怕听都没听说过。

哈哈,这个就更简单了,你上面谈到的轮子就是最好的回答。试问轮子的信徒,是7080后多呢,还是5060后多呢?年龄不是问题,是知识和社会阅历的问题。当时刚刚改革开放,许多人判断力不高,这个也是造成八平方事件的根本原因。

第四句:本来就是一回事啊,旧派武侠《蜀山剑侠传》就是仙侠,新派武侠金古梁,时间上也接近西方奇幻鼻祖《魔戒》(二十世纪中叶),还有冒充科幻的《星球大战》,都是一回事。

时间上重合,不代表就是一回事,当年香港武打电影席卷中华,创造了中国观影纪录的《少林寺》,启用的都是武术比赛的高手,当时的人们并不怀疑武术的可能性。因此,虽然是类似于魔幻小说,但是当时相信是功夫小说的人很多,特别是在青少年当中,推动了武术热,气功热。

第五句:金庸七十年代末就封笔了,半个世纪前的东西,现在还有这么多读者,无论如何不能说 “衰败”。你看看本世纪最红的都是什么? 小说《哈利波特》,电影《阿凡达》,游戏《魔兽世界》,电视剧《权力的游戏》,可不就是魔幻仙侠的路子,无一例外。

金庸小说时下的读者并不多,这也是最近翻拍各种武侠作品比较少的重要背景。本世纪最红的东西,现在说还为时尚早,就像《阿凡达》票房成绩不错,口碑也好,但是大家回顾老片的话,更喜欢《泰坦尼克》。至于《哈利波特》更是一种成功的传销而已,在旧书店里,放的最多却无人问津的,就是《哈利波特》啦。

另外,好莱坞不需要高估,因为考虑到受众,严肃题材的影片分量不高事实,但是,所谓的爆米花电影,也像爆米花一样,不仅仅凉的很快,而凉了之后很难吃的。严肃题材的正片如果因此被否定,不过是劣币驱逐良币在电影工业的一个写照而已。

家园 科学网和观察者网删除转河里评论金庸文章

简评:金庸小说故事性强,引人入胜,普通民众喜欢的多,但正如李敖评论,喜欢的人境界低,看不到金庸小说的负面影响和问题。

参考:

李敖评金庸:我瞧不起他!

http://compaign.tudou.com/v/XMTc4Nzg0MzUzNg==?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金庸的那点龌龊事儿——写给所有被查良镛欺骗的人_仗剑天涯_论坛_天涯社区

http://bbs.tianya.cn/post-no17-82813-1.shtml

夜读金庸:黄蓉向左,杨过向右 -  所谓金庸小说的“成熟”,正是走了一条由革命叙事转向人性叙事的道路。

http://www.szhgh.com/Article/opinion/zatan/2018-10-31/183038.html

【金庸專訪】相信一生可看到共產黨垮台 金庸眼中的查良鏞

https://www.nextmag.com.tw/realtimenews/news/451474

梁羽生、金庸的作品:孰优孰劣_风闻社区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49965

转载的内容,抱歉找不到出处了,包括几位讨论,附于此:

为什么精英推崇精英?(此为我加的)

政治性很强,尤其《笑傲江湖》,他自己都承认就是写的他理解的文革。

老实说,海宁查家,就是老汉奸家族。真正起家的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明史案,查伊璜告密,庄家被抄家灭门,抄家得到的家产分了十分之一给查家,这就是查家起家的第一桶金。西方经济学为啥不讲第一桶金?强盗也得装逼,这个讲不出口的。

姓查的告密,知县吴之荣按律办事,结果到了查伊璜的后代金庸笔下,给祖宗洗地,全成了吴的罪过了。

好了,当年江南文人确实恶心,但是面对满清统治,大多数人还是要装个逼的,开了科举,大家都不去考,但是查家掌握了反向操作的秘诀,一个个都去投效,满清主子自然投桃报李,查家出了好多举人进士,康熙亲自写了牌匾,“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这种家族和孔家什么的,比猴还精。普通大家族也装下逼,一个干国军,一个干共军,一个干伪军。象卢象升,夏完淳那些傻逼家族,碰到亡天下都是一家死绝的。中国人为啥汉奸越来越多?就是英雄绝嗣了,活下来的都是汉奸顺民,这种文化传承就是更容易让子孙当汉奸。

到了金庸这代,解放军进了北京,旧文人虽然很多也对共产党有好感,但是到底不会舔,金庸不然,有家族文化传承啊。马上写了《从国际法论中国人民在国外的产权》,核心思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因此应当代表中国人民合法拥有在海外的全部财产,作为投名状登在《大公报》。此文一出,引起了梅汝璈的注意,邀请其进京,并且推荐他加入外交部,然而政审上为难,乔冠华要他先去人大学习,或者加入外交学会,等思想上成熟了,组织上入党了,再进外交部。结果他自己负气跑了。

这个经历,以及其后什么追求夏梦不成,都投射到他的小说里。矮子爱看他小说,吹捧他,真是物以类聚。

参考:

【金庸專訪】相信一生可看到共產黨垮台 金庸眼中的查良鏞 (精英们也这样想吗?)

https://www.nextmag.com.tw/realtimenews/news/451474

《清鉴》:“此案(即明史案)诛死者七十余人,名列参校者皆死,刻工及鬻书者同日刑。惟海宁查继佐、仁和陆圻,当狱初起,先首告,谓廷鑨慕其名,列之参校中,得脱罪。”

《快园道古》:湖州庄廷珑作明史,以查伊璜刻入校阅姓氏。伊璜知,即检举学道,发查存案。此年七月,归安知县吴之荣持书出首,累计伊璜,伊璜辨曰:“查继佑系杭州举人,不幸薄有微名,庄珑遂将继佑刻入校阅。继佑一闻,即出检举,盖在庚子十月,吴之荣为庄廷珑本县父母,其出首在辛丑七月。若以出首早为功,则继佑前之荣后,继佑之功当在之荣上;若以检举迟为罪,则继佑早而之荣迟,之荣罪不应在继佑之下。今之荣以罪受上赏,而继佑以功受显戮,则是非颠倒极矣!诸法台幸为参祥。”共衙门俱以查言为是,到部对理,竟得昭雪。遂与之荣同列赏格,分庄珑籍产一半。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