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意识的滞后性和大师的王八拳 -- 迷惑不解

共:💬21 🌺5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原创】意识的滞后性和大师的王八拳

网上有个视频,1954年,吴式太极宗师吴鉴泉的长子吴公仪与白鹤派拳师陈克夫在香港对决,两人最后打成了王八拳对决……

为什么很多武术大师,一比赛就容易变成王八拳?

你可以说这是受人体构造特点、肌肉关节骨骼的运动规律限制,任你是什么门派套路,一旦打起来本质都是一样的。也可以说实战时更简单的技巧更实用,一击制敌就是最好的效果。

这些解释都有道理,但没有抓到根本。

根本的原因是人的意识有滞后性,从外界的画面进入你的眼睛,到你的大脑意识看见这幅画面,期间有约零点几秒的滞后。看见对方一拳打来时,这已经是零点几秒之前的事了,近身格斗时,只要对手不是太弱,这零点几秒会发生什么你可想而知。也就是说,等到你看见到对方出拳时,拳头已经到肉了。这就好比要求你看见蜥蜴弹出舌头抓虫子瞬间按下照相机快门抓拍一样是不可能的,在你按下快门时虫子早就下肚了。

所以,你不可能凭先看见对手出拳,然后再在大脑意识层面决定如何还手。但如果你与人打斗经验丰富,你可以凭借经验预见对手可能会出什么招,比如看见他左肩下沉便知道他要出右脚,你闪身,漂亮地躲开了一击,但这是因为预见,不是因为看见。

所以,和专业搏击选手比,大师功夫再好也没用,因为对抗打斗经验不如别人,预见性不如别人。近身格斗起来,电光火石之际,大脑一片空白,那些平时练的招数早就忘了。

想象一下武侠小说里面描写的画面,某高手见对方一拳打来,迅疾伸出一个手指朝对手穴位点去,后发先至地轻松制服对方。显然,这种描写是不科学的,最多只能写:某高手见对方“将要”一拳打来,于是迅疾伸出一个手指朝对手穴位点去,“先发制人”地轻松制服对方。

那么,传说中的那种飘逸神奇、后发先至的武功到底有没有可能练成?

还是有可能的。关键就在“大脑一片空白”。

对方出拳的图像,这视觉信号进入大脑是即时的,只是这个信号被你的意识知晓时要滞后,等你意识到了再决定出招显然已经来不及了。但人的神经系统本身有一种能力,比如你伸出的手指被扎了,在大脑意识到之前你嗖的缩回手指。可见,人可以在收到外界信号时,不经大脑意识便瞬时作出反应的,可惜这种能力是天生的,不能收发随心。

《庄子——人世间》: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得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无听之以耳,就是声音入耳,但不入意识;听之以心,就是声音入耳后,由下意识做出反应。这句话我们换成视觉,就是“无视之以目而视之以心”。 如果对方出拳的视觉信号进入眼睛,大脑下意识便能作出反应,那么,你就可以具备传说中的那种飘逸神奇、后发先至的武功。不过,在你整个出手过程里面,必定“大脑一片空白”。打完之后,对方怎么出招的,你怎么还招的,事后你也是一脸懵逼,茫然不知:只是发现自己站在那里,木若呆鸡,而对手已躺地上了。

家园 传说红拳有“三不知”之说

你不知我不知他不知。就是说整个打斗过程短时间内完毕,旁人看不清楚,当事人也不知道实际上的细节。大概意思和楼主说的一样,近身打斗根本没有思考反应的时间,只能依据技击的规律,预判,保护,自己打击对方。平时得常练苦练,养成条件反射的能力,就是楼主所说的不经大脑。

我打羽毛球乒乓球都不用带眼镜,无非也就是看对方身形手形预判对方的动作,真等球打过来再想,连球到哪了都不知道。道理一样的。

家园 因为武术始终没有发展成为竞技运动。最后就是这个下场
家园 要靠动作优化定型和长期喂招训练

乒乓球,羽毛球和拳击的职业训练都是类似的,首先找到几个最优化的技术动作,然后把姿势固定下来,然后由陪练喂招,每天几百上千次的训练,练步法找距离,练身法找目标,练手法找最大发力。如果步法没跟上,那么要么打不到目标,要么勉强打到,身法和手法肯定是变形的,就是王八招。所以初级玩家打乒乓球,羽毛球和拳击都是王八招,很难看。只有经过专业训练,反复固定训练的选手才打得好看一些。但绝不是靠套路来固定训练,因为没有目标,自己对空气瞎打反而练不出灵活的步法。所以乒乓球,羽毛球和拳击都没有练套路的。

中国武术的套路是很多优化动作的集合和博物馆,很宝贵。但正因为动作太多了,所以没办法实用,只能作为艺术体操保存。最关键的,武术套路的每个动作之间有自己的步法衔接,但这种衔接因为实战中目标的不定变化而要不定调整,所以练套路只能是初级的招式训练,而不能用于实战训练。各门武术的实战训练必须拆出几个主要的简单招式,忘记套路,而长期不断地做喂招的攻击训练,练好步法,身法和手法,再反向练防守,总之,乒乓球,羽毛球,拳击,摔跤,自由搏击怎么练,武术就怎么练,唯一特殊的是保留本门套路里几个有用的特殊招数动作,但更多的还是普遍流行的搏击招式,训练半年后就实战检验,优剩劣汰,去粗取精,不断进步。偶尔再练练套路,是做研究,挖掘工作,不要练得太快太多,但姿势要准确到位,细细品味。

家园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缺少实战的问题

看过宫本武藏的《五轮书》,兵器的应用简洁而实至。看经过实战的人写的东西才有真实的感觉。

再说回来,兵器才是武术的主要应用。真到了用拳脚,其实还是以体力争胜。去搜索一下“拳怕少壮,棍怕老狼”,会有一些很有意思的文章供你参考。其中我记得一句,一个练棍三天的人可以打败练拳三年的人。可见兵器制胜才是皇道。

以前转了个“千年武术传承”的文字,河里的都一面不屑。其实很多事情是言简意赅,不愿去思考的,再说多少也没用的。

家园 天下武功,为快不破

这句是真理,除了在床上……

家园 下面人的回答都是不懂武术的,中华武术必有内功方能神奇

我自己内功有些体验,河里如有人有体验的可以交流。

通宝推:天河行,
家园 也可以有肌肉记忆

但是需要大量的动作强化、大量的打(以及挨打)

家园 能不能发帖多说说,很期待呢
家园 你才是不懂魔法的,西方魔法必有法力才能神奇

什么阿瓦达索命,红袍巫妖,来实战,都是一击倒地,为什么?没有法力。

有了法力,我老远一个大火球,对手就跪了。

我自己对法力有些体验,但是现在法力只有 5,一个大火球需要 20 点法力,我现在还发不出来。

我练习魔法多年,现在会的一个法术,叫惊恐术,就是大喝一声,对方陷入惊恐,行动力 ATB 退后几格。

家园 西洋魔法也没有成为竞技运动,人家发展得蛮好

什么连环闪电、时间停止、解离术,这些高级魔法都开发出来了。周边产品很多。

就是实战不行,一对一,我能打赢萨鲁曼。当然老爷子去世了。

家园 没有训练的实战是乱打,有训练而无实战是瞎练

乒乓球、羽毛球和拳击运动不是杀人比赛,选手不会是失败就被杀,或被打残废,失去进步能力。相反,选手可以不断在无数次比赛中提高,在无数次失败中进步,所以水平达到的高度不是一旦真动手就能伤人的古代比武可以达到的。

以乒乓球、羽毛球和拳击运动的历史和经验看,如果一个人没有训练,仅仅靠兴趣、体能和天赋而天天去比赛,那么他永远都不可能打出高水平,始终都是王八招、野路子,可以赢一些人,都赢不了长期训练和实战的高手。因为好的系统训练是浓缩优化了过去无数人的实战经验和技巧,再由教练传授给他来固定动作,协调步法。而只有训练没有实战也是瞎练,因为训练多是陪练培养固定动作的喂招,不是临场应变。平时练的很好,一比赛,跟不上对手的变化,训练的技术动作也很容易散架,也就成了王八招。所以要辩证看待训练和比赛的关系,二者缺一不可。

而传统武术最近几十年沦为套路体操,既不是系统性训练,也不是实战比赛,仅仅是一些固定动作的连续汇编而已,只能帮助初学者熟悉基本动作,但很多是华而不实的无用动作,所以不可浪费太多时间在套路训练上面,而要尽快开始散打训练和实战比赛。

家园 呵呵,子非鱼,焉知鱼之乐?
家园 吴氏号称练了用意不用力的太极,结果却一点意都没有

和太极不沾边,却辱没了太极拳的名声。民国大师大多欺世盗名。朱国福这样有战绩的却无人念叨研究。中华武术不走歧路也难。

回到拳意中的意:这本来就是在大脑皮层思维得到一定抑制而产生一种身体思维的东西。是中华武术发展到一定阶段抓住了拳术灵魂和本质的一种成就,就好比现代战争,进入到信息战一样。其学理逻辑清楚,具象可见。绝不是发生了而不能弄明白的迷语玄学。

家园 讨论之前需要先澄清一下概念

窃以为,您说的*意识*,似乎指的是思维.

而拳中的意通常指的是intension 和reaction.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