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说几句太平天国 -- 删ID走人

共:💬110 🌺711 🌵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自己七拼八凑的资料,有没有读过啊。

第一篇就是一个精辫的标题党文章,冗长啰嗦,论据出处混乱矛盾,这里忽略不提。

第二篇随便引用一些,看能说明你所谓的太平军经常性屠城的说法吗。

事实上,整个战争期间进行屠杀行为最多的恐怕也就是曾国藩的湘军。如1861年9月湘军曾国荃部攻占安庆后进行屠城,“杀贼凡一万余人,男子髻龀以上皆死”。1864年7月湘军攻占南京后对城内两万余平民进行屠杀,精壮男子做苦力后,剩下“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皆遭杀死”。此外湘军在南京城还存在掳掠和纵火的行为,使南京遭到严重破坏。

与之对应,太平军在攻略城池时也存在屠杀行为,其中最为普遍的为屠满城。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在满城“屠驻防婴孺无疑,复驱隐匿之妇女出聚宝各门尽于桥上杀之,河水皆赤”。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城市在太平军攻占后的人口损失主要是居民自杀所致。如金坛城“士民约六七万人,自六月以后,如事急,多预为死计;且有先自杀者。及城陷,争先就死”。常州城“无分老幼,尽登陴,婴城固守”,太平军攻占后“老弱妇女饮刃自缢赴河池者又二三万人”。

焦土政策和大规模焚掠是造成战区人口损失的另一大原因。呤唎记载:“(1863年)当忠王军队初自南京渡江时,扬子江以北三百英里内,尽成不毛之地,撤退的清军将这一地方摧毁殆尽,以图用可怕的饥饿困阻太平军的前进”。

首先值得讨论的是战争中的屠城现象。太平军在江南地区扎稳脚跟后,便将宣传重心从宗教移至汉民族主义,这也明确解释了他们屠满城的原因。与之对抗的是曾国藩的儒学宣传,他称对方将“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但令人疑惑的是,湘军相比于太平军进行的屠城更为严重,这与曾国藩个人的理学信仰和“爱民”的治军理念显得格外矛盾。

相对于湘军来说,太平军的军纪总体较好。即使是后期战事紧张时,太平军主力的李秀成部正规部队依然军纪严明。如1861年底杭州被忠王攻陷,“因忠王有令不许伤百姓一人,故杭州百姓并不加兵”。

家园 说了一万遍了

发重了,见下

家园 说了一万遍了

说的是太平天国屠城,曾国藩可能也屠甚至屠得更多,那又怎么样呢。你以为我们是在比赛吗?你引用那段文章能说明啥,怎么还表现出了大功告成的得意来了。你这个逻辑水平读什么也白搭啊。

第一篇文章是发表在国家正规出版期刊的学术文章,作者是红旗杂志社以及《求是》杂志社的编辑,抗日就投身革命的老干部,这篇文章每一个例证都注明了出处,就凭你“冗长啰嗦,论据出处混乱矛盾”几个字就能“忽略不提”了,你到底什么教育程度啊?

这两篇文章不过是随手一搜就找到的东西。这些年来对太平天国的研究是近代史学的一个热点,专著有很多。建议你如果真想表达个看法,除了中学课本,也找着看点。

家园 这怎么话说的呢

我在前面指出了你的逻辑错误,你并没有指出我的逻辑错误,只是在说我抠字眼。这只是表明你不但的确逻辑差,而且还没有意识到逻辑能力的重要性。怎么就又得出我缺乏逻辑的结论了?哦,再次举例来证实一次逻辑差啊。

家园 逻辑前面是定义
家园 你跳不出“人”这个圈子

把自已想象成一个外星人,在太空中漫游。你惊奇的发现,在荒芜的太空中,居然有这样一片“绿洲”,上面生活着多种你从未见过的生物,其中一种活动最为频繁。

那么如果你打算继续研究下去,你会采取什么行动呢?

一、抓几个回去,尸体和活体都要,解剖了看一下,或者关在动物园里近距离观察。

但这是人类的行为,你会如此吗?难说。

比如你可以倒转过来想,黑猩猩会怎么去“研究”人类?

二、你光看不说话,有了一些经验之后你开始预测这个物种的行为,如果预测结果正确,说明你对他们已有所了解,如果不正确,说明你仍然搞不懂他们。

三、你会干预这种生物的生活,出于好玩、恶作剧之类的动机,也有可能是一种研究心态。

不过,这种思路其实仍然是人类所谓的“高级思维”,作为外星人的你,你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这种生物能不能为你所用,拿来炖汤喝,或者当牛马来使唤。

用这种方式来审视自我,你会发现你跳不出“人”这个圈子。

家园 站得再高,还是要回到人世中去

在人群中体会人,在人群中察觉问题,在人群中给出方向,只有从人的角度出发看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真实的角度。

家园 太平天国运动的最大意义

神本主义的太平天国,竟然比人本主义的儒家进步,真是太耸人听闻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大根本就是唯物主义,和人本主义,仅凭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就比拜上帝会好上十万八千里。

儒家最大的弊端是等级制,这是毛打倒孔家店的根本原因,但儒家的人本主义思想,却是中华文明的灵魂。

因此,秦始皇加马克思是中国制度的根基,即中央集权,儒家加马克思则是中国思想的根本,即人本主义。

天平天国的最大意义,吹响了打倒满清的号角,这是中国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第一步,只要满清政府存在,中国的现代化就不可能真正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天平天国尽管有很多的缺点,也比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强太多,这已经不仅仅是路线问题了,而是国家民族的路径问题。

可以说,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现代化的的序幕,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他们的功绩都在推翻满清。

现在的中国,各种宗教都开始泛滥,仅靠马克思主义绝不可能阻止这种势头,儒家思想就是对抗宗教最好的武器,现在还要反儒,请问中国拿什么来对抗宗教的泛滥?

可以肯定地说,儒家思想如果真的从中国消失了,中国必然是各种宗教邪教群魔乱舞的天堂。

也许是自己老了,越来越迷信传统,鼓吹秦始皇的中央集权,鼓吹儒家的人本主义,并认定秦始皇加马克思,儒家加马克思,才应该是中国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根本。

家园 当年河殇还是中央电视台黄金时代播放的话题节目呢。

鲁迅也否定过中医呢。另外,你的文章极其不严谨,感觉就是标题党。你题目说你说了一万遍?我用谷歌,百度都搜不到你的一万遍。而且,我引用的那段文章,不正是你给的链接吗?至于你所谓的那第一篇文章,你倒是给出国家那个出版物,哪一期的文章,作者具体事是哪位老干部,他哪一年发表的,怎么能佐证你所谓的这些年研究的热点,专著有很多的说法。连基本的史实都搞不清,中学,高中历史考试满分的我建议你,先把小学中学课本读了之后再来发言吧。

家园 这不就是通三统吗?
通宝推:hullo,
家园 实在不明白西西河为什么这么反儒

孔子学院都快开遍世界了,这是中华文化走出的重大战略,西西河还在反儒,实在是搞不明白?

除了孔子,中国还能拿出什么文化代表,向外输出,西西河信奉的毛主席,主要是政治人物,不适和代表中华文化,况且毛主席的奋斗哲学,一方面会吓到别人,另一方面真要被人学通了,也是给自己找麻烦。

儒家绝不仅仅是孔子的等级礼教,孟子的义,荀子的法,王阳明的心学,是极具包容性和发展性的,只是近现代中国人不争气,没有将儒家思想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儒家的灵魂是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也是一种人本主义,中国作为一个世俗社会国家,必须紧紧把握这两种人本主义,一旦中国丢失了人本主义,演变成了宗教社会,将会是中华文明的重大灾难。

丢掉了世俗社会的传统,中国将会比和平演变,甚至武装侵略更可怕。中国滑向自由民主的所谓普世价值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也就是说马克思主义很有可能会被中国抛弃,在这种情况下还要反儒,就是要将世俗社会的根基也刨掉了。

中国最可怕的悲剧不是被侵略占领,不是被和平演变,而是抛弃了世俗社会,演变成了宗教社会。

儒家思想是中国世俗化的根基,也是中国最后的底线。

通宝推:夏至欧锦,
家园 首先感谢你多次送宝。其次还是得说点可商榷的话,

儒家学说是个复杂甚至相互矛盾的综合体。

只能根据时代,进行扬弃。

要想真正通三统,儒学这边,就必须大力弘扬孟子和荀子,甚至墨子的传统。

而这一点,有利儒学,但不利于当局和现代有野心的儒学家,正是各方面极力回避的。

所以现在西河反儒,是正确的认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而已。

家园 关于孔子学院,你我都是圣人同乡,这名字就是笑话。

英语里面,都很尊敬地叫:孔夫子。

汉语最多就该叫:夫子学院。

至于曲阜那个考研基地,最合适名称应该是:阙里学院。

你自己都不真心把夫子当回事,鸡翅白咧地毫不掩饰商人模样,还能指望别人尊敬,奢求更多吗?

家园 集体互助不等于机械化,光一个农田水利改进就提高了农业水平

可惜让三自一包荒废不少。社会管理的改进不能全依赖技术。单一个物业房产信息各部委共享搞了多年推不下去,真的是信息化技术不行吗?显然不是,而是各部委为了自己的利益找借口不愿共享而已,直到习反腐了才有所推进。毛实际是抓到了问题的核心。

家园 你这个,怎么说呢

儒家本身没什么问题。对儒家的批评是基于现实政治层面,而非思想史的层面。

儒家的理论接口是很丰富的。和科学技术不存在什么结合上的问题,从明代的科技发展,到近代的洋务运动,到蒋记政权的工业化。儒家未必排斥现代科学技术,像蒋庆这种,是标准的民科。

儒家,从理论发展的角度呢,未必非要专制捆绑在一起,儒家理论本身就包含了对皇权的质疑,“内圣外王”嘛,这也是为现代新儒家开“民主自由”的“新外王”留了接口。

那么,当代中国为何需要反儒呢?很简单,“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儒家和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关怀现世的理论,而从理论的各个角度都可以被马克思主义所取代,无论是宇宙观,认识论,价值观,方法论都与马克思主义无法匹敌。留下一点供理论工作者赏玩,做些扬弃的工作就行了,全面推到现实政治,只会坏事。

研究儒家的时候,可以抱有“理解之同情”,实际应用层面,还是一棒子打死好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