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胡搅蛮缠,不值一驳 -- 红军迷

共:💬127 🌺1008 🌵29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家园 目前不存在脱离资本主义搞工业的方式

苏联也好,本朝前三十年也好,都是如此。

苏联的技术最初都是靠出口粮食从西方换回来的,后来作为援助送给了我们。太祖时代晚期也搞了四三计划。实际上,四人帮也是支持改革开放的。只是邓某人胜利之后把人事斗争吹成了路线斗争。

革命对我国的经济意义最重要的是靠社会动员挖存量,攒够了启动资金。这是没有过革命的国家所做不到的。但是一直靠挖存量是无法进一步发展的,所以必须融入世界市场,接受资本主义。

说到底,一国之内是建不成社会主义的。

家园 关键海外销量还很不错

没统计数据, 光我们我们公司我熟悉的本地英国人里有2个用华为, 一个给老婆买的p20pro, 一个是年轻人自己用的荣耀系列.

家园 幼齿?
家园 不用慢慢看,本来就不对头

不用慢慢看,本来就不对头

家园 毛是有担当的人

毛是有担当的人。公司运行,出了问题,毛董事长不是把问题推到CEO头上,而是自己承担。。。

不像新朝,出了问题,罪过都是CEO的,董事长一点责任都没有 。。。

家园 饿死两千多万?? 难道不是6千万?

家园 请教分配的问题?社会主义到底如何分配

请教分配的问题?社会主义到底如何分配?

分配模式其实不算多。平等分配,按需分配,等级分配,工时分配,市场分配。

如果以社会主义公平平等的要义出发,社会主义应该是平等,按需,工时三种分配模式。可是这三种分配都有大问题。按需分配在物质极大化前根本做不到。绝对平等分配,可能导致功勋和老资格人士不满,对他们来说不公平,付出与得到不匹配。工时分配相对好,不过也有不匹配问题。

相对可行的是等级和市场。等级以功勋和资历作为划分条件实现配给制。建国前容易实现,建国后有个代际新老交替问题。那十年老干部不满太祖再革命,很大问题是代际问题,红二代要不要给与等级?如何给法?是否要学习封建社会世袭递降?

市场化分配,资本主义主要分配模式。一起以金钱说话包括权力。这种分配必然导致资产阶级全面复辟。这又与社会主义要义不符。

最后就是复合分配。针对稀缺垄断资源,生产资料等使用某种分配方式,对其他使用另一些分配方式。问题如何复合,有何道理和标准作为指定某种分配的依据?

通宝推:hullo,
家园 在革自己命的路上,毛并不孤独,

前有国共分裂,苏联的肃反,后面有匈牙利事件,波兰,捷克动荡,乃至东欧剧变,颜色革命,占领华尔街以及黄马甲运动。至于中国重返联合国和文革的关系,感觉就在看还珠格格,纯粹是戏说。美苏争霸,中苏对立才是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主要条件。就像现在金胖子动不动来北京朝圣,不是因为改革开放如何成功,而是因为苏联解体之后,俄国人家里不宽裕了。

通宝推:hullo,
家园 大跃进的确失败了

但也不是瞎折腾。考虑一下人民币的问题,在金本位的时代,中国没有黄金储备,那么人民币凭什么值钱当然就是个问题,在苏联支持的情况下,可以说有苏联支持人民币就值钱,但与苏联发生争吵后这就又成了问题,马克思也说货币天然是金银,所以这不是靠马克思主义能解决的问题,全世界都认为中国只能依靠苏联,苏联自己也不例外,为了不被苏联胁迫,靠繁荣的经济保证人民币的价值就变得很有必要。在当时,像鸡蛋这样的东西,虽然政府规定了价格,但农民不卖,要买到就只能花高价从黑市买,所以光靠政府定价还不行,尤其是农产品。为淘汰实物税收这种落后制度创造条件大概也是搞大跃进的原因之一吧。

大跃进的结果显然是悲剧,那以后,中国只能更严厉的控制物价,也控制人民币的发行量和社会舆论(对人民币和经济、社会制度的质疑都很危险,人民币和吃不饱的问题都是经济的大弱点,还没法发展太快),唯恐不可控的恶性通胀,投资的缺少当然会影响经济发展,言论不自由也不是什么好事,但这毕竟让中国坚持了下去,并取得了成功,不但美国放弃了金本位,金本位的苏联还先崩溃了,这就说明中国的坚持没有错。

有人说毛时代的经济比改革开放后发展得还快,但那些吃不饱饭的人恐怕不会相信这样的事,共产党和毛本人对当时的经济也不会满意,如果经济发展真的很快,应该是需要更多农民进城才对,农民的儿子们(不只毛一个)怎么会用农村户口阻挡农民进城呢?又有什么必要搞计划生育和上山下乡?

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的确受到了外界很大阻碍,但毛也的确有错。工业是大机器生产,这意味着巨大的投资,一个企业必须要有足够大的生产规模,才能产生规模效益,即使社会主义国家,要做到多快好省也同样需要规模效益,要在创新中收回投资就更需要扩大规模,而毛在不敢多投资的情况下还要搞群众运动分散投资,工业又怎么能发展好呢?即使大而全的企业也不符合工业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小而全的企业又能有什么希望呢?毛时代对工业的投资恐怕是真的太少了,不过这大概不是他一个人的问题,这个问题到大投资的时代才解决,靠的是实践出真知,或者说探索、尝试,改革就是探索、尝试。

通宝推:hullo,
家园 动态公平

人死如灯灭,死亡应该是人类最大的公平,遗憾的是,权力,财富并不会随着人的死亡而灰飞烟灭,而会被这些人的后代继承下去。例如朱元璋,原本只是一个穷和尚,到明朝灭亡时,其后代竟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事实上,在大多时候,还真是有种的。

因此,权力,土地,房产等稀缺垄断性资源的遗传继承,近亲繁殖,才是人类社会最大的不公。

在历史上,中国解决这种不公,主要是通过一治一乱的王朝周期来实现的,是一种周期性循环;而西方和日本则主要是通过封建诸侯之间的战乱,从而减少继承者来实现的,是一种遏制性互动。

所以,生育公平就是维系人类社会公平的第一关键,否则,让上层的特权寄生,资产食利阶层,与下层吃福利,迷信宗教的群体,生出一大堆来,在武器这么先进的时代,人类真的没有希望了。

生育公平,也可以说是生育权分配,已经不仅仅事关公平了,而是关系到人类的未来,每每看到伊斯兰教国家,非洲国家的生育率,就有些不寒而栗。

阶级斗争,与一人一票,分别是共产主义运动,和民主运动追求平等的主要途径,但也只能在短期实现平等,或是实现形式上的平等。

毛主席在回答如何避免历史周期率的时候说,要通过民主来实现,毛说的这种民主,并不一人一票的选举 ,而是其早年一篇文章《民众的大联合》所言的,通过群众运动,让各行各业的民众自发地成立组织,实现自我管理。

毛的这种设想,真的是空想么?当然不是,其实现在的欧洲,特别瑞士等小国就与毛的设想有些类似。

令人遗憾的是,毛的这种设想,却并不适合中国,也超越了时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群众运动,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当造反者成了统治者,岂能继续造反。

所以,无论是林,还是邓,都不肯继承毛的主张。

到底怎样才是 实现平等,实现公平的最优途径呢?其实马克思设想的科学共产主义已经告诉我们了,那就是物质极大丰富,科技高度发达。

因此,社会财富的积累,工业与科技的进步,就是实现平等,实现公平的最优路径。

工业化,科技化很难,这是大多数人都知道的,实际上社会财富的积累更难,却没有被很多人认识到。

工业化科技化的实现,主要是供给侧,社会财富的积累,主要是需求侧,二者的良性循环,才能实现社会的良性发展,相对而言,需求侧比供给侧更为艰难,需求侧与大多数人密切相连,与分配体制密切相连。

生产,或供给,在科学技术发达的今天,需要的人数越来少,需要的土地也越来越少,企业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也越来越强,很多大企业比某些国家的规模都大。

经济,乃至社会的真正难题在需求侧,在于消费。一个人可以不从事任何生产,却绝不可能离开消费,因此消费与每个人都相关。一个汽车工厂,可以源源不断生产汽车,但汽车的消费却需要更多道路,加油站,停车场。相当于高度组织化的生产企业,消费还是以个人,家庭等为主体,极为的松散。

所以,经济学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是强调供给的西方经济学,二是强调消费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强调供给的西方经济学,之所以成为显学,主要是西方处于先发地位,可以向全球供给。而后发国家,因为商品没有竞争力,只能尽可能地扩展内部需求,与供给形成循环。

例如建国后引进了一批苏联项目,生产的大型机械却卖不出去,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根本用不着,成立人民公社后才能销售出去。过于偏重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也是如此,其消费主体都不是个人,与家庭,而是军队,工厂,政府等组织。

在资源稀缺,随时准备打仗的情况下,是发展个人家庭需要的轻工业,还是发展重工业,是无需回答的问题,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民国时期的所谓黄金十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严重的危机,苏联借着这个机会迅速强大,民国却只是在轻工业有些起色,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工业几乎毫无进展。

清朝也是如此,北洋海军买军舰,买炮弹没钱,给慈禧修园子,过大寿却有钱,这主要不是供给的问题,而是需求的问题。

后发国家,商品难以打开外部市场,大多情况下,只能先在自己 国家的内部销售,如果国内的人都不买,那么根本就没有机会成长起来。

运十大飞机,国内乘用车就是典型,有权有钱的人不愿意坐国产的,才是这两大工业落后的第一大原因,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日韩两个国家,难道他们的汽车一开始就能与美欧媲美么。

决定需求侧,决定消费的因素很多,远比供给侧复杂的多,但分配制度却是最根本的决定因素。

婚姻,生育,教育,最低生活保障,土地,房产,就业,收入等等因素都可归于分配。

如果没有一夫一妻制,更多人会娶不到老婆,如果不实行计划生育,官老爷们生上十个八个,想要当个公务员,就更加艰难,进城打工也轮不到农民。

中国经济成就远胜于印度,供给侧的工业体系和经济主体,固然是原因之一,需求侧的人均寿命,受教育程度,男女平等,才是更为重要的。

市场的归市场,计划的归计划,是世界各国通行的分配体制,从分配体制来看,西方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才是真正的中央集权,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普遍高于百分之30,甚至超过百分之50。另外,宗教也在分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国并不是个宗教社会,因此,除了企业的市场化分配,其他分配几乎完全由政府承担,相对于发达国家,财政占比还是太低了,这主要是没有全面征收财产税的缘故。

不征收财产税,却通过卖地来获得收入,是一种劫贫济富的作为,但是,如果全面征收财产税,这些富有阶层必然会要求相应的权利,而实现权利的途径只能是选举。

相对于财物分配,机会的分配更为重要,机会代表的希望,没了机会也就没了希望,最为重要的就是生育,和教育。

教育是突破阶层最主要的途径,但是,如果既得利益集团的生育不断膨胀下去,教育也难以突破,有钱有权的阶层要拿个学历太容易了。

因此,需求侧的生育,教育,动态城乡化,就是计划性分配最重要的因素,供给侧的工业,科技,多元产业链,则是市场性配置最重要的因素。

家园 毛有担当,修养和效颦有没有?饿死人酷吏是谁的爪牙?

毛有担当,修养和效颦有没有?饿死人酷吏是谁的爪牙?

什么李井泉、舒同、曾希圣,还有吴芝圃

不对老毛阳奉阴违,怎么会饿死那么多

舒同这混蛋居然熬过了文革还不悔罪

家园 都这个年龄层了...只能随他去了...

同是老三届...我几乎每年要请这些近70的同学们聚聚...在城里住时还好办...搬到乡下后...他们来一趟就比较困难...想请他们来就要开车去接...面包车...限坐七人...去年...想同学了...给城里一同学电话...确定了到城里接人的时间地点...由他通知几位同学...

到了后...就是不见有人过来...几个电话过去...几个同学都说在哪儿哪儿等着呢...

我只能妥协...叫他们都到距各位较近的一个地点等着...我过去...

到了后...这一帮同学还在争论着...应该在哪在哪等车...完全不考虑交通标志...能停不能停...

农家小院吃饱喝足出来...就到我的工作室喝茶聊天...

我观察...我及我的这些同学们在这个社会中已经无足轻重了...如果还要说有点存在感...那就只能是在同学这个圈子里...

想想...远去的同学少年...会伤心...年头太长...经历太死...

通宝推:迷途笨狼,
家园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表加上外逃和战乱死亡至少3100多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表加上外逃和战乱死亡至少3100多万

外逃和战乱按400多万算也有2700万是饿死的,那些因营养不良提前几个月到两年几个月死亡的还不算

为大饥荒60周年会专门写篇文章

老家所在村解放时才300人左右(有说略多,有说接近),死了60多,几乎家家死人,绝大多数是老人。按这比例少说8000多万,当然这不可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