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对做好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言献策 -- 逍遥蜀客

共:💬89 🌺543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家园 对做好外国留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言献策

最近的外国留学生事件和山大事件真是让人气炸,气愤之余,也得想办法建言献策啊,不然以后这样的事情还会不断出现,倒霉生气的还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我们纳税人钱出了不少,我们可不能干花钱买罪受的事。

看了很多分析,我觉得现在问题的症结在于教育部有实现教育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各地方学校需要留学生来获取政府的财政补贴以及满足政绩考核要求。留学生的种种怪象皆来源于此,那么如何下手解决这个问题呢?

要求大幅修改现行政策,似乎不现实,也并不真正合理。教育国际化长远来看绝对有必要,那么这个政策的基调就不宜改动。接下来就是考虑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予以修正补充,以改变现在的乱象。

常规的方法就是建议教育部在留学考核指标中加入一条高校对留学生的行为引导管控,类似于“犯罪率”那样的指标,一个预算年度内留学生违法乱纪的越多(比例),不仅会影响下一年度的留学生资金拨款,还会影响学校负责人的政绩考核。但是光是如此规定,那么地方上肯定会想方设法帮出了乱子的留学生遮盖子,只要不影响指标考核就好,实际的效果多半会南辕北辙。

所以这里应该再完善一下,改为重点考核学校对问题洋学生的处罚力度是否到位。要让处罚力度和成效所占的比例高于“犯罪率”的比重,甚至让学校可以通过让公众满意的处罚措施来换取扣分的抵消!要让地方学校既重视对留学生的本地化教育(这里要强调一下,我们的根本目的不是让留学生在中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而是培养其知华进而亲华!),同时在洋学生惹出祸事来以后更要敢于从重处罚(比如违法违规的,引起社会舆论关注的取消视情况取消其经济上的优待,引起国内社会公愤的一律直接开除并驱逐出境),不至于怕影响指标而去遮掩问题。同时大幅降低对洋学生“退学率”这个指标的考核,对其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这样就不会影响国际化指标的考核,反正在经济上优待,有的是人愿意来中国)。其实我们可以设想,在给与外国留学生厚待的同时,又严格处理犯了错误的留学生,后面留学生多半就会越来越珍惜中国大学给与的学习资格,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招生质量应该都会进入到良性循环当中。

此外,今后绝对应该禁止异性学伴这类完全错误的做法,必须反对一切有损中国人民族自尊心的做法,不能对外国人什么都去迁就。

很多时候,奇怪的现象总是重复出现,这里面往往就是利益使然,那我们就从利益着手,理清其关系,让整个机制真正发挥其政策制定者最初所希望的效果。

最后,也希望公安部门和外交部也能就相关的问题进行协调改进,毕竟中国老百姓的民心才是政府工作的初心和根本。

===========================================

以上内容望有能量的河友帮忙往外扩散,也许这回就是一次改善中外教育交流机制的重要机会。另外,也请大家积极建言献策,光是生气骂学校骂教育部也不是解决问题之道。

通宝推:桥上,
家园 当然最根本的就是修改现行留学生入学制度了

教育国际化这条,个人就是反对意见。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财富有所增加。教育理应是最先被分配的职能领域,但这个红利最应该得到的不是照顾世界,而恰恰应该是自己国民。而我们这些老爷们做的真好,自己的学生搬家挪窝给留学生住不说,连陪伴都考虑这么周到,留学生呐,过来就是当大爷的,伺候照顾的无微不至。。网上揭露,山东大学科研技术每年花5600万、基础研究2000多万,给外国留学生来华留学每年5900万。。这是什么狗屁政策?!!荒唐透顶,令人作呕!

有钱不能降低点学费吗?不能多投入些科研教育经费吗?不能多照顾收一些边疆落后地区的学生吗?他们怎么说是同胞兄弟姐妹,他们更需要这些教育资源,也也更知道回报。。。。屁股坐错了,才会里外不分,一脸的谄媚奴才相。山东出圣人地方,孔夫子当年教学还要让学生抗扇猪肉来呐!

原来国家穷,人才都是往外跑,要留人才,要扩大影响才会降低留学中国的门槛,扩大点影响。。也不看看现在的形势,现在是不但自己国家的人才大比例回国发展,连国外的人才也开始往中国跑,各种想跑中国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大背景下,留学生的门槛就不该那么低了,留学制度的最主要目的也要变了,以前是扩大影响,照顾性质居多,以后这种比例就应该大幅度压缩。。前几年广州的黑人问题就曾成为热点问题,留学移民政策搞不好,就很可能成为以后的定时炸弹。。没准备好的情况下,宁愿门关得死点也比盲目打开好一万倍。。以史为鉴,就是千万不要忘了唐朝的衰落过程,还有以后五代十国时期的惨状。。

个人比较极端,国籍和留学,只想把标准提高,不想降低。

留学的制度,未来的主要功能就是网罗天下英才,可以给优待,但门槛必须提的很高。 但这条也只是辅助,我们不是美国,教育的重点永远也不应该放在所谓国际化上,而就是自己国家的教育上,让自己国家的孩子读书成本降低些,对自己国家落后地区落后民族的教育多照顾些,自己国民里面优秀人才的扶持培养上多用心些。。

没必要遮遮掩掩,要的就是人才贤才才欢迎。

通宝推:宏寺,逍遥笑清风,唐家山,陈王奋起,
家园 花!美国招的留学生不说是精英,至少也是人才。

现在,党国招的所谓留学生,一多半是垃圾。

一面往外大撒币,一面引进大批洋垃圾。

给红二代长脸了!

家园 我们米国怎么“教育国际化”?

你们不知道细节不要瞎比较。。。资本主义国家,就是做教育,做公益,也是生意头脑。

米国高等教育,是个生意,只是不以盈利为唯一目标。

不要学费的研究生-“全额奖学金”-是给学校干活的,而且是最低工资还没有福利。米国对助教/学生比例是有要求的,好像是1:20。

一个大学三万本科生,每人八门课一年,就需要至少1200助教,如果有实验课还要加倍。那个学校如果“奖学金支持”两千外国研究生,是合算的。如果每学期为非英文母语的助教请,也是最低工资的大学生做英文语言学伴,也是合算的。

如果它的三万本科生减少到了两万,这个生意就出问题了。所以最近几年呢,的确有“国际化”,意思就是招中国小留全部是付学费的,来维持米国大学的生意规模。

通宝推:朴石,
家园 慢慢来

现在外国学生来华的积极性真的不高,否则哪里会有学校出那么夸张的优厚条件去吸引那些外国留学生。现在吸引留学生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校的国际化标准排名。目前这种局面,跟中国的形象在国际上被西方媒体有意抹黑关系很大,很多外国学生因为长期被媒体宣传所影响,绝大多数的优秀学生在有机会去西方发达国家的时候都不会选择来中国留学,剩下的学渣倒是抱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投中国学校,结果捡了大便宜。

家园 【原创】根治留学生乱象关键在于话语权,抵制国际化大跃进

现有的世界大学排名规则是盎格鲁撒克逊人为五眼联盟量身订做的,这个评价体系严重低估了中俄日德等国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的实力。篇幅所限,我在这里挑出这个体系里最不公正的两个指标来说:“国际学生比例”和“国际教职工比例”。

如今教育部花钱买穷国留学生的乱象,最根本的原因是当政者没有能力和意愿在世界范围推广我们自己的大学评价体系。教育部这群又蠢又坏的官僚们唯英美马首是瞻,对于这些官僚来说,不论用什么手段,只要在任内提升大学的世界排名就是政绩,而国际学生比例恰恰是靠砸钱最容易提升的指标。

英国六千万人口就是个小国,就算控制其他一切变量,其顶级高校里面的国际学生比例也会比中国这样的十四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高。

虽然大英帝国日落西山,但放眼世界,到处都是说英语的前殖民地。前英国殖民地的上层社会最崇尚的就是昔日殖民者的生活方式。比如尼日利亚的酋长们置业首选地点是伦敦,马来西亚的腐败高官喜欢在澳洲买别墅游艇,印度的婆罗门很多选择到美国扎根。盎萨五眼把持着英语宣传的笔杆子,通过精心包装大学教育的过剩产能,将其高价卖给发展中国家,也算是一种出口第三产业赚取外汇的方式。就连新加坡香港这样的高收入经济体也有不少以去英国镀金为荣的人,这就是盎萨殖民世界三百年的文化软实力。

在这个排名体系下,英美通过大幅扩招国际学生实现了名利双收,中国国情与英美不同,中国大学教育的优质产能严重不足,教育部跟着英美高校评价体系的指挥棒走,清北每年还要倒贴钱招进来一群不学无术的留学生来注水国际生比例,这样的行为脱离了中国的国情。

这里讨论一下高校排名的具体机制,中国人最常用来参考的三大世界高校排名分别是QS,Times Higher Education(THE),US News。以QS为例,高校的总分是六个指标的加权平均数,具体的计算权重为:全球学术声誉40%,师生比例20%,教师人均论文引用量20%,全球雇主声誉10%,国际学生比例5%,国际教职工比例5%。对于想冲击顶级排名的中国高校来说,学术声誉指标都接近饱和,而国际化可能是最明显的短板。

举个清华大学的例子,根据2020年QS排名(没错,提前一年公布),清华排在第十六位,北京大学和东京大学并列第二十二位,这三所大学的可谓是难兄难弟,国际化程度基本上是前二十五名里最低的。排名高于清华的十五所高校的国际程度都远高于清华,这里要提到一个近乎于开了外挂的的学校:英国伦敦的帝国理工学院,国际学生和国际教职工指标都是满分。

点看全图

我们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如果清华的两个国际化指标也是满分的话,清华总分将会从88.6提升到93.7,一跃成为第十名,高于现在第十名芝加哥大学总分92。如果清华的两个国际化指标和芝加哥大学一样的话,清华总分也会提升至91.3分,高于普林斯顿总分的90.9。

从统计数据看,各国大学的国际化程度和学术水平有正相关性,最合理的解释是:顶级的大学国际化程度高,是因为其教学和科研的高水准可以从全世界吸引学者和生源,但国际化程度本身并不影响学术产出的质量和数量。教育部这么砸钱买洋垃圾的做法就是本末倒置,连因果关系都没弄懂。

中国学生算是全世界最悲催的学生,不仅在自己国家要被政府逆向歧视,在国外的顶级学府也受到了诸多限制。顶级美国大学本科生录取近些年严重隐性歧视华人,特别是中国籍男性。根据大概可靠的小道消息,麻省理工学院2019年入学的本科生持有中国护照的有六人,清一色全是女生,然而MIT的中国籍男性申请者数量多于女性,河友们猜猜MIT招生官意欲何为?最新数据MIT2020新生性别比例男54%女46%,而亚裔女性数量多于亚裔男性,可以推算出入学的犹太和WASP男性多于女性,这里面难道没有把华人“种族融合”的企图?相比之下,中国高校急着把女学生往洋人床上送的行事方式太贱太天真。

依我之见,中国当前高校追求“国际化”的歪风邪气必须得到遏制。如果这套政策再维持二十年,对于国运的负面影响将不亚于近二十年的计划生育,希望河友们都能尽力去影响舆论,以此倒逼教育部改革。省下来的教育经费应该投入老少边穷地区的基础教育,既能肉烂在锅里促进消费,又能增加代际流动性、保障社会公平正义,而且从长远来看培养一群受高等教育的纳税人是回报率最高的投资。

中国高校国际化大跃进弊多利少

首先感谢蜀客河友提供了另一个角度的思路:因为中国国际舆论地位弱势,国际化大跃进属于权宜之计。教育部通过大量招收国际学生来提升高校的世界排名,进而吸引优秀的外国人才,实现更好的声誉和优质生源之间的正向循环。

我支持中国高校实现有条件的国际化,而不是像当前政治挂帅的搞法。中国高校搞国际化的根本目标不外乎两个:培养世界各国的知华亲华政治势力,吸引世界人才为中国科学研究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为前一个目标招进来的留学生,可以给与巨额奖学金,但一定要做好背景筛选,比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官子女,政治投资也要计算潜在的收益,把寒鸦变成凤凰是不现实的。为第二个目标,按照中国的发展阶段,完全没必要搞国际化,中国基础教育的水准已经领先于部分西方发达国家,顶级高校每招进来一个留学生,就有一个成绩更好的中国学生失去了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中国当前的国情是高等教育的优质产能严重不足,如果预计未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会转变为产能过剩、生源不足的情况,那就提前把计划生育的口子开大点,或者搞个鼓励生育,经济建设一定要优先培养本国人才。

个人愚见,唾手可得的事物无论多好都不会被珍惜,就像沙特土财主不会吝惜用上等的牛排喂狗。这些游手好闲的留学生已经对中国高校名声造成了实际性的损害:在不少西方青年的印象中,去中国留学可以大把领钱、游山玩水,有女大学生排着队请求到床上一起学英语,最后还能随手领个文凭。我担心真正有雄心壮志的外国学生会因为这些负面联想而远离中国高校,毕竟有尊严的人不愿意与一群混日子的垃圾为伍。这种负面的联想恐怕不是高校世界排名提升能弥补的,逐步实现了留学生生源的逆向淘汰,导致更差的声誉和垃圾生源之间的负循环。

因为很多受“外交无小事”思维影响的中国人就喜欢听“歪果仁爱中国“、”熊猫可爱、火锅好吃”之类的奉承话,所以西人也懂得闷声发大财的道理,不会对国人袒露心声。Reddit网站的典型用户是受过大学教育的白人男青年,有兴趣的可以去其与中国相关的群组了解他们对中国留学的真实看法。作为一个多年在英国漂泊的游子,看到自己珍视的东西被洋垃圾两面人如此践踏,心真的会滴血。

点看全图

关于中国高校优质教育产能严重不足的数据

2019年中国高考考生人数首次超千万,我们就按一千万计算。作为参照,2018年英国UCAS(相当于2019高考)学生有69.6万。

录取数据今年的不好找,用两年前的:2017年清华北大共录取6558人,牛津录取3300人,剑桥录取3500人。

由于近几年清华北大国际化大跃进,国际生比例也不低,大概估计每一万名中国考生里只有六人能上清北。很多牛津剑桥的国际学生都在英国读了高中,已经被计入了UCAS数据里面,大概每一百个英国高中生里就有一个能上牛津剑桥。

我们要警惕以吸引第三世界人才为借口大搞国际化的教育部官僚,就算中国能招到亚非拉最厉害的生源,这些人的学术水平跟中国高考生对比,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排进前千分之一,放着自己国家更优秀的学生不录取,偏要执迷于以高额奖学金吸收外国平民阶层的优秀学生,那不是圣母心泛滥么?其心可诛!

如何利用教育部官僚体系,另起炉灶,自力更生

我在这里抛砖引玉开个脑洞,其实从顶层设计来看,把恶政转变为善政并不难,还可以顺带解决基础教育资源的地域分配不均,既得利益团体阻碍上升通道等问题:

华夏大学排名版本v1.0(在QS评价体系上作改动)

1.把计算国内大学的排名“国际学生比例”的指标替换为“外省学生比例”

因为外省学生比例越高的高校,科研教育水平往往越高:清北有90%+的外省学生,西藏大学外省学生比例就低,很容易区分哪些高校是全国人民都想去的,哪些是主要因为政策倾斜升入211之列的。长远来讲也可以打击地方保护主义,对于2047以后港人治港的问题,掺沙子把港大里大陆生比例提到90%,港大学生会那群洋奴会被正义群众分分钟被打死。

2.加大“外省学生比例”权重至总分20%左右

“外省学生比例”的分数根据具体比例线性增长,外省学生比例高于90%的即满分。

3.各省行政一把手和教育厅官僚的升迁与该省大学的排名变化挂钩

对于官员任内该省大学排名下降幅度过大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就仿照当年计划生育的搞法,我觉得可以调动官僚体系的积极性。

4.中央拨款给这个体系背书

全国排名高的大学,本科生人均教育拨款更多,有公开明确的函数关系,各教育厅各个校长都有动力去优化新体系的指标。譬如对于全国排名第x名的大学,每年给与N*(A/(10+x)+B)元的教育经费。N为该校本科生数量,AB为常数。按照A=10^6,B=10^4做粗略计算,全国前五的高校每人每年的拨款分别为101000,93000,87000,81000,77000元,第一百名的高校每人每年19000元,第五百名12000元... 兼顾公平与效率。

这样估计三年之内就会出现高校“全国(外省)化”大跃进,大家都是中国人,互相占对方点便宜没什么,属于帕累托改进。高铁八纵八横都这么发达正好利用起来,鼓励地域之间流动,对经济也有促进作用。“国际化”是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恶政,“全国化”是车同轨书同文的善政。

在这个帖子下面还有很多河友们精彩的讨论

2019/7/16 发现有篇文章和本文交相辉映,作者田方萌,最近留学生乱象确实促进了大家对现有政策的反思

“中国高校国际化大跃进,“打肿脸充胖子”的低效与不公”

http://src.kunlunce.com/e/wap/show.php?bclassid=0&classid=176&id=135144

关键词(Tags): #留学生#奖学金#一带一路#清华通宝推:审度,陈王奋起,不会游泳的鲨鱼,pendagun,ccceee,猪啊猪,一着,桥上,我心安处是故乡,朴石,
家园 GRE和托福机考这个门槛很高的

英语水平不够,除非是作弊,骗倒一路把关的到了美国大学读博士。

不是有个小留学生因为参与团体暴打一位女学生被判入狱后,惨不忍睹的英语水平立刻突飞猛进嘛,流利到让人刮目相看,早先它干嘛去了,惯得呗。

高标准,严要求,宁缺毋滥。现在倒好,艾滋病患者也不在乎了,顶层设计嘛,只要顶层人士不得艾滋病,它管你底层煎熬到什么地步呢。

只能说国内这次暴露出的高校出面拉皮条,实在是下限低到阴沟里去了,在美国跟形形色色的各国人交道都没少打,见过贱的,没见过这么贱的。

家园 这个正是我想告诉中国河友的

只是,我作为外国友人,比较含蓄,没有你这么直白。

家园 这个正是我回帖的本意

只是,我作为外国友人,帮助中国河友了解外国国情,说的比较含蓄,没有你这么直白。

家园 所谓的精英,要么学习好要么是二代

学习好的都奔着美国学校去了,所以咱们只能招点官二代富二代咯。。。

您这歧视学习不好的二代的观点太狭隘,根据著名的猫论以及英美各大名校几百年来的招生经验,千万不要看不起二代,哪怕是垃圾二代,说不定哪天上学时经常得C的二代就当了总统,这种事情发达国家都能出现,就别提那些小国了,要有长远眼光啊。。。

通宝推:红茶冰,
家园 招到的官二代富二代占几个?

不好意思,招到的官二代富二代占几个?

就以“英孚教育徐州中心数名外教吸毒被抓”这个案例爆出来的,来中国的基本上都是在原本自己国度混不下去的垃圾,里面会有官二代富二代?

同理,在来华的留学生里,官二代富二代会有几个?金3胖留学也是到欧洲瑞士。

你想广撒网,但更要记住后面的“多敛鱼,择优而从之”。现在山东大学这个政策招来的基本都是垃圾,还官二代富二代个屁!山东大学的那个老鸨校长(一个女人,得有多无耻,搞出这种政策)就是为了所谓的留学生指标政绩,彻底突破下限,搞得连科研经费还少于留学生经费。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包一尊,好大喜功的官二代,幸好遇上一个同样眼高手低的富二代,川破。

家园 写得很有道理啊,能转到微博上和朋友圈里吗?

当然会写明西西河和你的ID。

家园 tplac
家园 唉,很多想法看似抓到了重点和核心,但。。。

在短时间内实则并不具备可操作性,你这个帖子包括上面朴石写的分析都是如此。

教育部和大学里的人难道不知道那些优待政策太过跪舔?看看教育部参与留学生政策制定的刘京辉的发言就知道,实际上教育部和各地方大学里面早就有很多反对现行政策的呼声,以至于这些领导不得不在自己内部压制反对的声音。很多人包括山东大学里的人也都知道乱象的根子就在于那些被外国人操控的国际排名上。可为什么大局依旧没有改变?根源就在于话语权在外国人手上,在目前西方媒体控制的国际舆论下,中国在外面的形象被刻意抹黑,稍微好点的外国学生如果能去发达国家的学校留学那多半就不会来中国的学校。国家为了战略目的投入了很多资源,客观上就形成了粥多僧少的局面,再加上从上到下出台了各种伴随着利益刺激的政策,所以学校为了吸引外国留学生是各种贱招尽出,让外国留学生养成了持宠而娇的习惯。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些人说不应该跟着外国人的指挥棒走。如果我们大学当下在国际上就有很高的知名度,那么我们确实不用去看老外的脸色。然而客观的来讲,这个想法在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舆论控制权和相关的话语权那是西方人上百年积累起来的,哪里一时半会儿就能被动摇?中国人想改变这种不合理的规则,但是现在国际教育界并不怎么听中国人的话,就算我们自己玩自己的,但是要吸引国际人才,培养知华进而亲华的外国代言人,没有国际影响力还是不行。

目前在大学国际影响力的规则掌握在欧美人手中的大背景下,中国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用委曲求全的方式,借助欧美的规则来提升自己的地位,然后再去谋求改变甚至主导规则的制定。所以我们的大学短时间内没有太多的选择,只能捏着鼻子招收外国留学生,哪怕有相当部分留学生的素质很低。如果确实教育国际化在排名中的分值占比很高,那么即使滥竽充数,我们也要利用好国际规则,尽快把中国大学的国际排名提升上去,这样才有更大的机会去吸引到真正优秀的外国留学生。(这里也要注意,那就是把持话语权的欧美人为了打压中国学校的崛起而去修改规则,欧美在其他领域搞这样的事情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教育部应该做好相关的研究和预判,提前在政策上做好准备。在自己影响力比较弱的时候,后发者一个可行的战略就是尽量利用好强者制定的规则来壮大自己,而后再徐徐图之。)其实这就是复制中国经济实力增长后在国际上慢慢扩大影响力,进而开始掌握国际话语权和规则制定权的这样一个路径。

有人反对现行的教育国际化战略,提出的却是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那一套,我认为不妥。教育国际化的大方向应该继续坚持下去,但是现行政策确有很多具体的部分需要得到修正,我们现在最佳的选择应该是改良现行政策,而不是完全摒弃。河里目前来看,大多数文章都重分析,轻解决,希望能在分析的同时,也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意见和建议,这样才真正有利于解决问题。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