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讨论】伊朗问题会失控吗,持续更新事态 -- 用户名继续保密

共:💬333 🌺2023 🌵8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家园 每一步都在博弈,国企倒闭和外企进入当时是美国成功

中国在毛时代已经建立完整配套的工业体系,自己内循环完全没有问题,当然,因为不与世界同步接轨,所以进步速度不快,但既然是内循环,只要逐步满足自己人民生活需要就可以了,国际竞争力强不强无所谓。后来中日关系正常化,中美关系改善都是毛时代完成的,必然带来技术上的引进和发展,自主品牌和国有企业只要不砸烂,会更快提高水平,高铁现在的发展远快于汽车,就是因为铁路企业始终没有象汽车企业那样被外企击垮,所以提升容易,特别是弯道超车,跳跃超越更容易。

邓氏改开首先是搞活经济,进入中国的首先是港台和东南亚的华商企业,和美国没什么关系,中国人给华商搞来料加工,三来一补,吃四小龙的残羹剩饭,管美国屁事?而给四小龙配套加工,毫无科技含量,美国封锁中国也毫无意义,因为本来就是封锁的。后来中国人有了些零花钱,开始购买越来越多的家电,机电,电子通讯等中高端消费品,所以造就了八十年代一大批自主品牌的国有企业,跟美国半毛钱关系都没有。而用的是港澳台新的二流,三流的技术,美国人根本就看不上。但是,虽然没有国外先进,可仍然是内循环的,自给自足的,国际竞争力根本不重要,自生自保,自我发展完全没问题,这样逐步积累和扩大市场,就吸引了港台,日本,新加坡,加拿大和欧洲的企业开始涌入中国,搞合作,赚利润,占市场。一开始美国还是看不上,不参与的。

后来美国的企业看港台和日本赚到钱了,心有不甘,才逐步有人跑来中国也搞合资,再后来才是独资。美国企业进入中国不但不是中国威逼利诱的,而是观望了很久,最后发现再不来就来不及了,市场全被其他国家占了,才放下身段挤进来的,而欧美企业霸气的战略,丰厚的待遇对中国自主品牌企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对工程技术人员的流失是不可逆转的。

以我作为汽车背景的90年代初大学毕业生的回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是天壤之别。之前,北京还有内燃机总厂,两三个汽车厂,十几个配套厂,无数修理厂,效益都不错,所以在80年代吸引了很多理工生报名,毕业后包分配,待遇好,有住房又稳定,这些人也构成了现在车企复苏的骨干力量。但到90年代初毕业时,情况就逐渐变了,北京成立了第一家美国合资的汽车企业-切诺基生产厂,基本还是加工组装型,没有技术研发,但待遇高很多,所以很多汽车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宁肯去流水线当工人,当工长而不可得,也不愿在国产内燃机厂和汽车厂当工程师。再后来大批进口的二手汽车和一手汽车进入中国,加上地方和军队体系走私泛滥,极大冲击了本土汽车企业,国企人员待遇越来越差,而在中国没有自主研发的外企,合资和第三产业的待遇却越来越高,当然是人往高处走,我们班30个毕业生,只有3,4个去了内燃机和汽车的国企,其他人都改行干别的了。再后来,那3,4个也不堪忍受低待遇,都纷纷跳槽去非理工,非科研的其他领域了。当时的大学毕业生都是首选去外企,其次去合资,最差去服务业,汽车企业的人才是负流出的,直到企业垮台。我前两年在多伦多市中心某地吃饭,忽然看到一个当年的师弟,一问,说后来从新学习,搞电脑软件,完全改行了,他一听说我是一直在搞交通,还说我几乎是唯一搞类似本行的同期校友了。

苏东垮台后的90年代初,恰恰是中国国企最艰难,最黑暗的时期,也是美国和其他外企进入中国最疯狂,最志得意满,最趾高气扬的时期,不亚于另一种形式的八国联军,以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看,不是中国赚便宜了,美国吃亏了,而是恰恰相反,中国吃了大亏,美国白捡了一个由四小龙和日本开拓多年的中国市场,用自己淘汰的生产线,技术和产品在中国疯狂赚钱,更重要是挤垮了中国的本土企业,正在对中国实施技术和工业上的殖民占领。为了解除拖拉机事件后国际对中国的封锁制裁,中国以摧毁自己中高端的国有工业为代价,引诱美国进入到中国这个正在膨胀的,潜力巨大的市场。美国当时可以不来,但其他国家会来,那么美国资本家能答应吗?

比如80年代中期上海就曾希望美国(忘了是哪家公司了,好像是福特)把汽车厂开到上海,但美国方面傲慢开高价,结果上海就和德国大众合作,让大众占领了中国很大的市场份额,让美国企业后悔不已,后来才有了美国三大车企中最小的克莱斯勒来北京合作生产切诺基。而这些其实都还是没什么自主研发和技术含量,反而把自己的自主品牌挤垮了。

再后来中国国企走了很多弯路,丢失了几波技术人员,才在本世纪初稳住阵脚,一是靠中国人超出西方想象的仿造能力。二是靠毛时代打下的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使得仿造不太困难。三是靠社会主义集中办大事的制度,但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其实不多,否则美国想制裁也顾此失彼,失去意义了。多数中国企业现在还是仅仅靠价格优势,没有品牌优势,缺乏自主研发,没有核心技术,只要美国全面制裁,立刻就露出底裤。美国之所以没有全面制裁,不是美国做不到,而是下不了决心,因为利益的驱使。美国对中国的技术封锁除了八十年代很短时间,之前和之后都是很严厉的,到今天这个地步,不是美国走了哪部臭棋,而是中国有自主国情,没按美国资本主义给中国设计的低端道路傻走下去,有领导人改变路线,有华为等几个企业变黑天鹅(红天鹅)了。

家园 将科研经费削减80%,再一头雾水,也不应该有这种猪操作
家园 我以前在工业设计院工作,对中国特定工业领域有点了解

但不了解您工作的汽车领域,那是中国工业领域的男足。作为曾经的球迷,我可以理解您对中国工业发展的失望。但我们不能把男足的丢脸,直接推广成中国体育不行。我们还是奥运会奖牌第二大国。这和中国的经济状态正好是相似类比。

我的结论来自自己了解的领域。比如风机这个小行业。在以前几大国企当家时,那些个风机真做得很差。那时谁要在系统里用了老美风机,系统就有种高大上味道。后来国企死掉了。那真是自己作死阿。厂长,副厂长,销售科长,等等,自己在外开小厂,把大厂里订单,机器和工程师都拉自己小厂去了。初期的产品仍然是惨不忍睹,因为也是借用老厂的用了几十年没有更新的技术。那时设计院谁被行政命令在某项目用中国风机,谁心里都有点觉得对不起用户。

但也就是10年时间吧,中国市场竞争残酷,那一帮挖大国企墙角的小民企,倒了一批又一批。但活下来的,都是产值过亿过十亿的现代化企业。大国企不说人才,就算好多机器都还在这些企业中在使用。这些企业,真的太牛了。贴近中国市场,可以为用户定制科研。产品质量不仅好,还售后服务好得远超外国名企。因为他们快,不官僚。大型跨国公司其实也官僚主义多。这时,你就看不到谁再用进口风机。而且还时不时听说老外谁谁谁倒闭了。

我承认大飞机,汽车,芯片这些领域,以前搞得不好。但绝不是中国经济的全貌。他们之所以这么显眼,就是他们在奥运会一片奖牌丰收的大环境下,他们是可耻的男足,所以才这么显眼。如果大家都一样烂,也就没人会对他们含血焚天了。

家园 不就是挖社会主义墙角吗?和美国封不封锁有何联系?

没有美国就不挖了吗?其他国家也有同类产品,有同样的诱惑。而且挖社会主义墙角这种事情在毛时代不会发生,早被工人批斗了,只有邓派改开才有这种现象。

家园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不是雾水而是邓的一贯路线

就不考虑如果美国不卖了怎么办?不傻X了吗?而美国现在想,当年老子怎么那么傻X?坚决不卖不就没事了吗?其实没人是傻子,当时走来的每一步都是符合买卖双方的各自利益,中国的邓氏改开派和美国的工业输出派是一体两面,所以当时的拖拉机事件不会影响中美合作的大局。回到全面扣题

家园 国企厂长作死是改开后的新现象
家园 只有在市场经济环境中

它挖完墙角才有意义,不然它的新企业没有市场,更没成长空间。这个挖的过程有个10年左右,也给了新企业吸收完老国企资源,同时在这段时间完成市场化改造,成了一个适应市场需求,反应灵活的企业。

许多网友对老国企有过多浪漫想象。但它们真的效率低下,没有创新和发展动力。很多骨干企业,把50年代从苏联拿到的产品图纸拿来生产,重复30年没有什么改进。

汽车行业之所以成为男足,很大原因是产品复杂,民企进入门槛更高。长期就是几个大国企,这些企业真没啥进取心。

你也许说自循环就行,不进入市场经济,这些国企也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但从东欧苏联中国几十年经历看,由于这些国企效率低,没有进取心,他们当道的国家,都是短缺经济,满足不了人民生活需要。只能解决有无问题,解决不了满足问题。市场经济带给工业的改变是有效率和不停技术进步的工业生产。

美国和市场经济的关系是,虽然看似早期的外商都是华商和日本欧洲商。但他们来的基础是中美和解,然后中国接受市场经济。没有这个,这些人也不敢来。现在美国怕中国竞争了,想中美脱勾,美国不会傻到只是自己和中国脱勾,他会用手中霸权强迫别的国家选边站,和它与中国一起脱勾。伊朗就是遇到类似待遇。美国不和伊朗做生意,也用国内法强迫其它国家不准和伊朗做生意。只是中国现在大得没法用这招了。但美国在想尽办法往这个方向努力。20年前,美国对中国这么干,我们和伊朗待遇不会差太远。

家园 穆斯林内部派系林立,争权夺势消灭异己几乎是天性。

毕竟认主独一吗。而且伊朗真想走上现代化工业化国家,必须压制宗教势力。更何况伊朗还有要恢复波斯的一批人。这个国家内部政权比沙特还易点火。

家园 90年代美国会封锁中国蛀虫挖社会主义墙角吗?

偷换时空概念了。我们讨论的主题是90年代当时美国是否有可能那么早就全面封锁中国?而不是现在。在当时中国的国企纷纷倒闭,无数蛀虫在狂挖社会主义墙角的时候,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正在越来越薄弱的时候,美国领导人会不会站出来说你们这么挖社会主义墙角是不道德的,我们美国趁机赚大钱也是不对的,美国人民得到了越来越多,越来越实惠的中国商品是太危险了,所以我们要立刻对中国封锁,要全面封锁,而且要全世界都必须封锁,谁不封锁我就制裁谁,能这么做吗?美国人神经病吗?美国总统疯了吗?当时的美国高层做梦都要笑醒了,就是有人坐时间机器穿越回美国,告诉他们后来的真相,美国精英也没人会相信,会把他当神经病关起来,不要搅了人家的美梦。

家园 我们看来没在说同一个事

我一直试图解释90年代倒的那一批大国企,对中国不完全是坏事。这些倒下的僵尸企业,它们的资源被新成长起来的本土更适应市场的企业吸收,经过10年发展出市场竞争力,在2002入关后开始发力,为中国工业化争夺下了国内国际市场,为中国工业化发展升级准备好了基础。90年代,在那些僵尸企业还大量在时,是中国工业最脆弱的时候。也是美国对付中国这个战略对手代价最小时。之后2000年时这些新企业还弱小,美国还有机会以可接受代价对付中国。现在中国新现代企业在世界攻城略地时,中国市场的价值已经接近美国,中国工业总能力已经不弱于美国,这个任务变得代价太沉重了。

如果一直维持那些僵尸企业,到2002年入关时,就很可能如东欧一样,倒了这些国企,但没新企业成长起来,成了去工业化。

至于过程中,老美老欧挣了中国多少钱,不用那么在意。我们该在意的是,这个过程中,我们工业化深入了没,扩大了没,提高了没。如果做到了,这些才是实实在在的收获。

家园 有个笑话。

一个墨西哥伐木工非常强壮,总是组里第一名。后来他去美国找工作发财。他发现美国的锯子又大又重,可是由于他很强壮,所以并不在意。可是不管他多努力都得不了第一,就去问老板。老板告诉他,你锯树前先把开关打开。

家园 很多被挖的国企是优质资产,现在的私企早晚会变僵尸

运作一个众多股东的企业,不管是国企,集体企业,乡镇企业还是国外的股份制大公司,和运作一个由私人老板说了算的一言堂企业是完全不同的管理方法。一个人说了算最好管理,但也最难继承。以企业领导人而言,财富可以继承,但智商无法继承,吃苦耐劳精神更难继承,所以我不看好多数私企的二代,三代会把好企业发扬光大,哪怕是维持都很难,因为多数富二代的智商连一般人都达不到,除了吃喝嫖赌开跑车,其他不干正经事,最正经的也就是炫富当网红了,和他们的老子怎么比?要办信托,委托职业经理人管理,那和国企有什么区别?如果职业经理人能管好,当年的国企不就早都管好了吗?你当年能挖国企的墙角自肥,人家经理人就不能挖你儿子孙子的私企的墙角自肥?那么老子一死,再好的私企不还是要变僵尸? 现在象华为,万达,恒大这些大企业,都是靠老子打天下,我看将来继承很难。中国如果解决不了国企的管理问题,在长远上也就解决不了私企二代三代的管理问题,那么没有积累,只能小打小闹,或者过把瘾就死,一到汽车,航空,芯片,计算机这些国家战略级别的工业对抗,私企就不行了,还是要靠国企来完成。当年那些蛀虫挖掉的可不都是僵尸企业,几乎所有80年代的优良品牌几乎都被挖断根了,就是美国的大公司在中国也一样被挖断祖坟。

而最痛心的是那个时代大多数理工人才的流失。企业倒了可以再起,人毕业了不干本专业,几年就废了,想捡都捡不回来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2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