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地质行业轶事(一) -- 吴用

共:💬276 🌺4424 🌵7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9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请你找出若干实例佐证

“职代会是真正的最高权力机关,不但有否决厂长书记决定的权力必要时还能罢免他们的职务。”

这段话有印象,应该在改革之后某个时期。其实效却闻所未闻。

家园 您再和您家里打听打听,

我说的是石油方面的,不是地质勘探方面的,我还指望您给我上上不同钻机的课呢,就是勘探的钻机是否和打井的钻机是一回事,孔径是否一样。

另外,您家里他们单位和百万庄那个地科院是啥关系?地科院在原来我家附近。前面一个大楼,后面很大的院子,有家属楼。

家园 钻探和地质是两个方向的专业

家人都是从事地质方面的。

所以您问的钻机方面,俺不专业,只能试着回答一下:

就俺所知,探矿钻机基本是通用的,也就是说,煤炭石油在勘探过程中(注意是勘探过程中)和地质勘探用的钻机是一样的。

但是俺不知道勘探过程后,油井是不是还有其他的钻探作业,要使用什么设备,是不是还是使用探矿钻机——因为俺知道煤矿勘探完成后,如果确定开采,建井用的钻机跟探矿钻机完全不同。

孔径的问题,如果是探矿钻机,跟使用什么钻头有关。您家离地科院那么近,可以去看看岩心样本,粗的就是大孔径钻头打出来的,反之则是小孔径钻头打出来的。

一般而言(也就是便于理解的非专业描述,也是俺水平的极限,如有钻探专业人士解答感激不尽),不太复杂的地层,用小孔径就够了,用大孔径是要看看地底下到底啥情况,能不能搞事情,如果要搞,怎么搞。

这些内容,再加上地形地貌,地表径流,以及大地测绘的数据,还有其他的一些俺从未看懂过的东西,就形成了所谓的水文地质资料,很值钱的——谣传,注意是谣传,不是真的啊——美国人日本人澳大利亚人加拿大人曾趁着一些地质单位揭不开锅的时候,报过价,至于他们买没买到,俺不知道。

至于您说的地科院的地位,怎么说那,长春地院肯定是共和国长子,但谁让你不在北京,又是老苏系,又被一纸命令并入了吉林大学。。。肯定是走下坡路的那个。。。

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不但是国务院爷爷和中科院粑粑的嫡系,一水美式装备,干活这辈子是不可能干活的了,主要任务就是装逼,所以写论文的水平肯定是高的很,想晋职称那自然是首选,不过最好去美国先镀个金,不然每天被鄙视有损身心健康。。。

接下来就是老兄说的地科院,虽说也是国务院的孙子,但粑粑国土资源部不是嫡出,肯定要差一些了,不过好在有点老苏系的家底,还有些能干点事的人,虽说也早都市场化不干人事了,但干坏事也是要有技术支持的啊,盗墓还得有洛阳铲那不是。。。所以如果想捞钱做项目,这里是首选,前提是不要有是非观念,干就完了。。。

俺的双亲,起根上算,都是地质部李四光的人,后来就难说了,先归冶金,再归有色。。。说起来,北太平庄的有色大厦,才是他们的东家。。。

顺便说一句,俺爹坚决不同意自己的子女搞地质,所以俺们都干了别的——原因是,俺爹说,地质这行业,已经不能再靠技术吃饭了,所以不适合俺们家人。。。

通宝推:桥上,
是的
家园 是的! 这一代人有他们的传承与使命 - 说说俺家。

家父是三代贫农,人非常精明,但是七岁就没有了父亲 (1944)。

从各个方面来讲,他的家庭都不应该在贫农的阶层。我爷爷去世之前(41~43),家庭经济状况甚至有好转,并凭着爷爷的出色能力和身体,在辽河一侧有了自己的几亩薄田。但是,一场辽河洪水,淹了这几亩薄田,同时爷爷为了翻本,拼命加倍干活,为肺结核所伤,很快去世,当时我父亲只有七岁。

从父辈的谈话中,清楚的能够分辨,他们的智力与体力水准,真的不比我们这一代差,但是,一个疾病或天灾足以使他们脆弱的经济生活破产,重新返贫。传统上,这些,都没有在脱离了生产劳动(真正的烈日下“汗珠摔八瓣”的劳动)的“知识分子”的读书人的笔下占太多的墨水。相反,网上尤其是这些年,多是“民国范”,于是,大家都欣欣然,以为自己也是那些民国的才子佳人一路。其实大大谬矣。

说了这么多,是想讲,新中国对他们这一代人的影响之深刻,不是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完全理解,从我们看来得很多苦难,从他们来讲,比起解放前的生死系于一线,家破人亡,是不同档次的苦。父亲最后学业有成,当然和他自己的努力分不开,但是,与国家对他一路的经济支持密不可分 - 我奶奶在他十六岁时去世,他此后是靠国家的助学金补助,一直到人民大学本科毕业留校任教(1965年)。

现在,父母都健在,儿孙绕膝,生活无忧。父亲谈起自己的经历,虽然作为文革前的知识分子,难免对三面红旗,大跃进,文革各个运动中的政策与执行有意见。但对新中国的建立,对国家的发展、对贫困人民的扶助那是完全感激 - 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和新中国,我们大概率应该在辽宁老家修理地球。当然,历史不能假设,杠精可能会说,没准成了大地主了哪?地主这条线,是我母亲这边的可能比较大。

回到楼主吴兄的帖子,他们的贡献历史将会永远记录,他们这代人的奋斗,就像家慈的话,向前看,不要回头看。他们从旧社会走出来,对新旧的对比有强烈的体验,也有清楚的比较。他们的选择,主动或被动,相对我们都更加富有理想主义色彩。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

通宝推:老老狐狸,青颍路,桥上,陈王奋起,唐家山,
家园 读后笔记。

摘抄几句,以自勉:

“俺的双亲,前半生受成分所累,后半生不愿太昧着良心做事,不然以他们的成就,很有可能走上较高的领导岗位。他们也以他们的形式抗争过,抱怨过,但最终还是没有迷失在这个新时代中。”

“最大的收获之二,是俺看了父亲的一些书稿之后,才知道父亲对于79年后发生的事,有那么深的思考,只是由于他对于文革的记忆,不愿跟任何孩子分享他的思考。”

“比如说,父亲原来是那么热衷改革,是那么渴望去美国学习技术,是那么渴望的去中亚和非洲去为子孙后代开拓一番天地,”

现在奔五,谢谢您的文字!适逢此世界的如此巨变之中,宅在家中,安静下来思考和总结,恰合其时!

拜谢!

家园 给楼主的文字提一个小建议

估计楼主是理工科人士,文字中用经常括号插入说明,这在逻辑上是非常严谨的,但在阅读上却是大忌,严重影响阅读流畅性。

建议楼主今后第一遍文字初稿先还是这样写--照顾楼主的逻辑严谨性,初稿通篇完成后,自己阅读一遍,感觉阅读不流畅的地方进行修改,用括号的,除了少部分短语说明,只要是句子的,坚决把括号打开,调整句子。

最后读下来,最好是一种娓娓道来的感觉。

家园 三线兵工厂,当年是为了准备大战年产50个师的装备

而规划建设的。后来用不上了,当然就是撤退,或者说就是溃退。地质系统,大概是由“中央军”改为“地方军”吧?而三线兵工厂,白送给地方,地方都不愿意接呀。

另外一边,不是又去南边小渔村"杀出一条血路来"么。

-- 是啊,俱往矣。

令人欣慰的是,到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真正的全面复兴的希望!这可以告慰你的父亲了。

至于你的发小,毕竟当年是一起从前线(溃)退下来的。那些一直在对方战线的港怂台巴怎么能与之相比。相信到了真正胜利的时节,还是可以与你的发小共同把酒欢庆的。

家园 忍不住也说几句我父亲

父亲也是37年生人,广东汕头人,生日记了一个阴历也不知道准不准。他是被逃难养不起孩子的亲生父母送给了寡居的养奶奶。没有新中国的建立,他是无论如何也没法上大学的。他们在一起点一盏灯学习的十个小伙伴,九个上了大学。底层人民的生活在新中国是实实在在的变化。他对工作的认真,对组织要求不计较个人利益的服从,是不难理解的。从父母及他们一代人的经历和表现来看,中国的进步是必然的。

通宝推:老老狐狸,桥上,燕人,胡一刀,唐家山,
家园 当年受几部电影的影响,差点选学地质和石油

其中一部是《年青的一代》,一部是《创业》。据说国家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时,领导人急迫兴建工厂发展工业,苏联专家建议应该赶紧大规模组织地质队探明矿产分布,否则都不知道工厂该建在哪里合适。前三十年的宣传工作是围绕国家最紧迫的需要进行的,所以,当时电影中反映地质队生活的特别多。王蒙的小说《青春万岁》里,杨蔷云的朋友张世群就上了地质学院,并且怂恿杨中学毕业后也报考地质学院。我中学时候心比较野,不愿意未来的工作模式是整天呆在办公室里,觉得在野外战天斗地才比较符合男人生活。于是,肖继业这样的人是我敬佩的,而林育生是我所鄙视的。

看见楼主在后面轶事中谈到现在搞地质的都不靠技术吃饭了,心中也是颇为感慨:辛亏当年因为家父干涉没有报地质专业,否则现在估计也在郁闷消沉中。但是话又说回来,现在又有几个行业不是这种状况呢?

家园 竟然如此相似!

我父亲也是,生日都有两个版本。一个是学籍户口等等的“官方生日“,另一个是每年家里庆祝的农历生日,哈哈。

都是那一代人特有的印记!

非常感慨”吴用“兄的贴中的描述,“俺的双亲,前半生受成分所累,后半生不愿太昧着良心做事,不然以他们的成就,很有可能走上较高的领导岗位。他们也以他们的形式抗争过,抱怨过,但最终还是没有迷失在这个新时代中。”

尽管家父这一代人前半生在建国前三十年,吃了很多苦,在后面的改革开放的背景之下,有很多机会可以”湿一下鞋“, 但直到2000 年退休,父亲做到了自己对国家的本分,也守住了自己的底线,干干净净的离开自己的岗位。

现在想来既是一种操守,也是智慧,为后代子孙也积累的福报。善莫大哉!

家园 啊哈!居然在河里碰到胶己人

而且父辈经历类似,我爸是42年的,我的爷爷也是贫农,解放前没有地,一穷二白,养不起太多孩子,把四伯送给了别人,所以,我有个堂妹,跟我是不同姓的。。。。

也是幸好解放,他们几兄弟才能读书,最后有三个能够上大学。。。

他这一辈,对共产党,真的是感恩戴德!

家园 是改革前

改革是以厂长负责制开启一言堂模式的,改革前职代会虽然有此权力,但此类案例极少。但对书记的制约切是实实在在的。

家园 改开本身没有错,路线错误而已.

网上有人自己整理的毛选6-7卷.里面有毛主席的文章,讲话.四人帮等人的文章以注的方式附在文后.很明显,当时高层都是支持改革开放的,唯一的分歧在于独立自主,外国为辅和全面倒向西方.后来的发展大家都看到了,邓派通过拉帮结派,军事政变大获全胜.

通宝推:侧翼,
家园 希望你多介绍一下当时社会组织结构

现在国家在体制改革,破除基层顽疾,以前体制、组织模式可以借鉴。

家园 你这就是乱讲了

粉碎四人帮的时候,老邓根本还没复出,全面掌权更是要两三年以后。

倒是印象里老邓自己说过“就是四人帮上台也要搞改革开放”这样的话。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19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