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瞎猜 Musk 想干什么 -- 铁手

共:💬109 🌺570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坚决支持美国进行前沿研究风投

这是美国泡沫最正确的去处,排名第二。

排名首位的是建设亚非拉,可惜不可能。

目前谷歌亚马逊都在全世界大肆收购,这有点趁火打劫雪中卖炭的意思,算排名第三。

排名最末尾的是投入福特民主基金会自由NGO.

家园 为什么说陈王比民科还差点? --- (0)有图有真相

先吐槽老铁的发帖机制,不能改贴实在是太不方便了。俺费了2个小时在网页里写写改改,因为不能修改就没发。然后一不注意这个网页给关上了,然后内容就没有了,然后这心里一百多匹马呼啸奔驰。

互联网上有句名言,无图无真相。不管你信还是不信,俺这里给大家上张图。如果这张图读懂了,后面俺就什么都不说了,知音啊!

点看全图

土鳖抗铁牛

通宝推:HAL9000,胡一刀,
家园 我搞错了。Merlin用的不是液态甲烷
家园 为什么说陈王比民科还差点? --- (1)集群与LTE

如果说同步轨道通讯卫星组是超级计算机,Starlink的卫星就像是刀片服务器构成的集群。超级计算机 vs 集群,谁更有胜算?起码从用户的性价比上,超级计算机 赢的可能性很小。这20年来,通讯卫星系统从同步轨道(GEO)到中地球轨道(MEO - O3b Networks)到低轨道(LEO - OneWeb 目前商业破产 和 Starlink)的演变过程证明,使用低轨道并不只是马斯克自己的天才构思,而是通讯卫星产业的某种共识。加拿大有TELESAT,亚马逊也野心勃勃宣布了自己的低轨道卫星计划。

Amazon 的卫星群代号「Project Kuiper」,将分成三个不同的高度,分别是 590 公里的 784 枚、610 公里的 1,296 枚、与 630 公里的 1,156 枚,所有的卫星都在北纬 56 度与南纬 56 度之间。

从4G开始,普罗大众开始听到了一个新的名称 -- LTE ( Long-Term Evolution),意思在是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平稳而有效地向新技术做过度。按IT人的理解,就是可以快速迭代平稳更新升级,相对比较低的成本先开张。同步轨道卫星一个5-6吨,所以发射成本很高,设计寿命15年左右,除了星上的软件,其它硬件无法更新。低轨道卫星的设计寿命就是几年,出了故障几年后就自行坠毁了(轨道低啊,人工控制替换也很方便)。所以Starlink从硬件平台到软件都方便LTE。同步轨道卫星还有个缺点,退役后就是短期内无法销毁的太空垃圾。

为什么Starlink 要4万颗卫星

通宝推:未知如之何,
家园 Starlink就是个美国军方监控全球的项目,不要拔太高

一个上海就需要至少3.4万个5G基站(上海未来三年行动计划),服务2500万人而已,全球打10000个卫星,何德何能能和地面基站+高速光线骨干网相媲美?Starlink实验速度具体很难查出来,目前各路媒体流行的数据是下行1440Mbps,上行610Mbps。以马斯克宣传的尿性,这个数据必然是一个卫星”全心全意“服务一个用户的速度,而不是未来用户的真实速度。

全人类到现在都没有1万个卫星,凭空打上一万个低轨卫星来监视全球,并充当各路导弹的数据链中继器,顺便做干扰器,计划很美,就不知道能推到什么程度。

家园 发帖一小时内可以修改
家园 补充一下,火箭反推着陆技术是为了火星返回。

从火星入轨返回地球需要的推力大大超过月球,因为火星重力大很多,也远很多,最好的方式就是用登陆的原套火箭发动机起飞。所以可靠性高的火箭复用就很重要。可以在地球复用发卫星几十次的火箭,人才敢用在火星任务上复用一次。毕竟卫星丢了可以再造,人死了麻烦就大了。所以余量一定要留足。

火星返回的另一个要求就是火箭必须保证竖直状态着陆,不能倒了。不然作为火星上的拓荒探险者,地上可没有什么起重机之类的设备让你把火箭再吊起来。而且伞降冲击力也很大,看看之前几次火星车着陆的方式就知道了,跟滚保龄球似的。所以想要登了火星还能回来,就必须稳定可控着陆,不能损伤发动机和火箭结构。

另一个返回的要求就是燃料。从地球一路携带火星返回的燃料作为死重根本不现实,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在火星本地自制。液氢制造和保存运输都很不容易,需要超低温和高压。煤油就更不用说了,地球的煤油来自原油,那是古生物被压了上亿年才弄出来的。

唯一可能性大点的是甲烷。一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制造起来比较可行。而且甲烷液化温度比液氢高很多,相对更容易储存运输。火星大气95%是二氧化碳,而且最近发现也有大量水和冰的痕迹。通过大规模太阳能面阵,催化反应可以用水和二氧化碳同时生产出甲烷和液氧。

这就是为什么太空叉下一代的猛禽发动机设计的是用液氧甲烷燃料。现有成熟火箭发动机要么是毒发,要么是液氢或者是煤油。太空叉却非要折腾甲烷,也是为了远期的火星任务。

这些都是马斯克搞火星殖民的预研项目,顺便通过商业化这些技术发射卫星和宇航员赚的钱来支付研发费用,以商养研,科民结合。这其实是个非常天才的商业点子。

通宝推:铁手,北纬42度,
家园 回收的是一级火箭,最高大的也是一级

他打算推着一级火箭去火星?没有一级火箭,在火星上回收个二级火箭有什么大的意义?

还是打算单独发射个一级火箭到火星上垂直降落,然后另外一个二级带着火星着陆仓垂直降落到一级火箭上?倒是省了吊装的费用了。

节省成本的话,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那么高大的燃料箱收回来,不到一厘米的大壳子,弄得重心那么高的垂直回收,额外的控制成本不贵十几倍,风险增加也得十几倍。有那个钱,研发一个发动机和燃料箱之间的脱离机构,只回收发动机,怎么看都合适。

希望中国搞个只回收发动机的系统,燃料箱就算了。能省几个钱?整体回收复用燃料箱,检查成本也不能省,反而大幅增加回收系统的成本和风险。又点错科技树了。

家园 回收是因为工程技术是要用的多才能成熟的。

不管是回收一级,还是整流罩,用的技术都是相通的。工程技术不是闭门造车,不是幻想宇宙里的茶壶,我拍脑袋想想就独步天下了。工程技术是要使用,反馈,改进,再使用,不断螺旋提高的。再高级的点子,不通过实践锤炼,是成熟不了的。

而马斯克通过回收不同火箭的部分,锤炼了火箭动力助降这个技术的各种形态,碰到了很多不同的问题并解决掉,使得太空叉火箭助降技术变得成熟。关键是这个锤炼过程还可以收别人的钱,不用自己不停的投这个无底洞。相当于被人花钱给自己发展技术。所以说这是一个天才的商业点子。

至于这个技术搞成熟了,没人说今天用来回收第一级几十年后也还只能用来回收第一级。人脑子总得要能变通吧?只要技术吃透了,到时候按照去火星的需求去工程攻关不就完了。

任何事情总是要一步一步来做的。虽然什么事情都计划完美了再去做听起来很美好,但实际上更可能是什么都没做。反过来,就算马斯克将来失败了破产了,至少其他人可以借着积攒的经验继续发展。

通宝推:北纬42度,心有戚戚,
家园 如果要生产甲烷那更得用燃料电池车了

甲烷生产是这么个过程,先电解水生成氢气氧气,再用氢气还原二氧化碳。反正都带了个氢气工厂,造出的氢气拿出来点就给燃料电池车用了,燃料电池系统重量比锂电池轻一半。。。

另外小型反应堆加斯特林发动机很小巧,还24小时发电,这是最佳解决方案。NASA从阿波罗一直到现在月球基地发电从来都是这个想法,但是这玩意只有国家意志才能玩,需要高浓缩的铀或者钚。

家园 一年中每时每刻能看到多少卫星
家园 靠近了,但不是。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8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