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50岁老大爷的爱乐经历 -- 黄序

共:💬104 🌺60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下页 末页
家园 【原创】50岁老大爷的爱乐经历

看到不少河友聊音乐,本想着就爬楼回复凑个热闹,思前想后发现想凑的热闹太多,不如干脆自己发个新帖,系统回顾一哈。

从头讲起的话那还是七十年代初,我还是独生子女的时候。当年每周一三五晚上父母都要在单位参加政治学习,把我一人关在家里也怕我闷得慌,就斥60元巨资买了一台上海漕河泾无线电厂出的电唱机,陆陆续续买了一堆唱片供我home alone的时候消遣。常听的曲目有北京喜讯到边寨,阿佤人民唱新歌等等,总之是非常之丰富。我最喜欢的好像是车轮飞,汽笛响,火车向着韶山跑,还有五十岁的老司机我笑脸儿仰啊......如今我老人家也是这岁数的老司机了。

嗯,不对,其实还应该更早。我还在摇篮里是老爸已经弹着吉他给我唱外国名歌200首了。南斯拉夫的深深的海洋,西班牙/古巴的鸽子,当然最多的是苏俄歌曲,这些够回头另起一篇的。

光阴似箭转眼到了八十年代,开放了,也到了我开始学英语的时候,正好当时电台电视台还有前敌台的英语节目多如牛毛。不过一开始没想到的是,除了跟着学说鸟语,俺的爱乐史也揭开了新的篇章。

当时央视的英语教学节目有两位主讲老师,一个是北京的陈琳老师,另一位是英籍华人彭文兰女士。而彭姐姐授课之余也教唱过几首英语歌曲,无形中成了我们那一代人的早期音乐启蒙者。

彭姐姐教的第一首歌是这个:

Puff the Magic Dragon

~土鳖抗铁牛

通宝推:oldnew,尚儒,camelry,唐家山,桥上,踢细胞,碧根果,mezhan,AleaJactaEst,一直在看,普鲁托,燕人,奔波儿,
家园 央视英语我是看follow me

还记得胡文仲老师和凯瑟琳.弗劳尔女士。

家园 【原创】50岁老大爷的爱乐经历 (续1)

彭姐姐教唱的歌曲里,印象比较深的还有这么两首:

Que Sera Sera

Jamaica Farewell

不过彭姐姐从来没有开口唱,只是负责文字介绍部分。除了偶尔摇摇沙球,也没有专门演奏什么乐器。

说到当时的英语教学节目,当然不能不提央视播放的BBC教学片Follow Me。这个系列里虽然没有直接教唱歌,但在较早的一集里谈到了贝多芬和巴赫:

Follow Me

贝多芬当时相当于网红小姐姐,大家当然都知道。但是巴赫是什么鬼?这个名字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但没有谷歌也没有百度的年代只能瞎打听。所幸我运气不错,最早接触到的是这两首妙趣横生的小品,从此我的心和巴赫没有距离

Badineri

Gavotte

~土鳖扛铁牛

家园 巴赫和贝多芬这集你也看了

Follow Me是我的英语老师啊。

最后一集袁老师(名字不知)和英国的女老师(名字更记不得了),还有一位中国老师合唱了《友谊地久天长》。去年年底在爱丁堡度圣诞及苏格兰新年,听电视台上唱这首歌,顿时泪目。

家园 袁士槟

待会讲他老人家上课时候的事儿。

家园 【原创】50岁老大爷的爱乐经历 (续2)

上一节为什么说我开始接触巴赫的时候幸运呢?因为我没有一开始就碰到他老人家凭借惊人天赋构建的那些繁复复杂的大部头,不然肯定一开始就给整懵圈儿了。

当然现在听着还是会懵圈儿,多少能好一点。

说到这里就想起另一段故事。话说我们这一届老大爷少年时代多少有点军国主义情怀,对史上那些开疆拓土的君君臣臣有过浓厚的兴趣,这其中就包括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大帝的文治武功说来话长,跟本楼相关的是他本是个文艺青年出身,精通音律,尤其吹得一手好长笛。大帝执政以后经常在他的无忧宫和思想家文艺界的朋友谈笑风生,其中就包括伏尔泰等人,还有巴赫他老人家。

史称小巴赫在宫里做乐师,一日老巴赫去探望,久闻其名的腓特烈大帝就把他请去鉴赏宫里收藏的乐器。期间问起巴赫能不能现场创作一首三声部的赋格。巴赫欣然从命,还恭请国王出一个主题。大帝信手演奏了一段,巴赫略一沉吟,便当场演奏了出来。

大帝暗自称奇,又问能否再整个六声部的。

这次巴赫没敢托大,回复说六声部的得费点事,恳请陛下宽限些时日,国王慨然应允。

几周之后巴赫向宫中提交了作业,后来以《音乐得奉献》之名流传至今。

以前东德拍过一个片子,讲到过这个故事,油管上还能找到。据说和史实略有出入,但大致意思不差:

巴赫进宫

~土鳖康铁牛

通宝推:桥上,
家园 魔法龙

据说马斯克刚送人入太空的龙飞船就是来自此歌名。

家园 【原创】50岁老大爷的爱乐经历 (续3)

扯远了,回来说Follow Me

节目开始时央视聘请的教师确实是中国的胡文仲和英国的Katherine Flower小姐。中途袁士槟老师进来替换了胡老师,花姐则一直在线。

袁老师进组的时候课程已经进入到一定难度,除了Follow Me本身的片集,节目组还嵌入了其它视频来充实内容。其中有一个迷你剧集叫On We Go,中文译成走向生活,描述伦敦四位17到20岁的年轻人Mark,Ted,Ann和Kate租住Yates夫妇的房子共同生活的情景。

另有一部类似谍战内容的叫Plan to Kill,男主的名字我从来没搞清楚过,只记得听起来像是Dr No Wonder。

所以当时诗云:Plan to kill, on we go, 点头yes摇头no。

然后就是一部颇有挑战性的原版电影片段《简爱》。

那时候没文化,以为是简单爱情的意思。看了之后才知道简爱是一位小姐姐。

影片都是拆成小段播放的,有寄宿学校的阴影,小爱初见罗切斯特把老罗吓得从马上掉下来等等。

印象最深的自然就是小爱夜弹John Williams,把老罗弹哭的场景。

小爱秉烛弹老庄

当然知道曲作者是John Williams是很久之后的事情,而且还多少有些惊讶,因为风格完全不像John Williams后来那些大场面作品。

那么我是什么时候知道John Williams的呢?是看星球大战,大白鲨还是小鬼当家?

答案是都不是。

第一次把其作品和真人联系起来是84年洛杉矶奥运会的开幕式,庄威廉本尊现场亲自指挥演出他创作的奥运主题音乐:

庄老师亮相奥运会

庄老师的奥运音乐太成功,以至于从那以后在历届奥运会的NBC直播里都被沿用。

庄老师包办奥运会

不过那届奥运会开幕式我印象最深的应该还是组委会为中国队和中华台北队选奏的一段相同的入场音乐:

海峡两岸进行曲

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为赛会作曲并指挥演出的自然还是庄老师:

庄老师情定奥运会

多年以后,我终于有机会现场观看庄老师的演出。当天特地挑了舞台后方的座位,为的是能全场看到庄老师的正面形象,并且在演出结束时有更好的机会拍个照(见附图)。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当然,庄老师最受观众欢迎的始终是这款星球大战:

星球大战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桥上,
家园 我那时刚上高中,彭姐姐就是高贵的仙女女神

她教的几首歌我都会唱。但有一首歌比较难唱,因此也没记住歌名,好象是黑人灵歌??但里面一句歌词和旋律都记得清清楚楚 -- your mum is born to die. all my trial, soon be over。。。38年过去了,彭姐姐仙女已成为奶奶。但这句歌词,似乎又活泛起来。

家园 All my trials

不过我没听彭姐姐唱过,应当是当年还翘过课。

我听的是Joan Baez唱的,回头会提到她。

家园 【原创】50岁老大爷的爱乐经历 (续4)

前两天回复河友时,提到当年国关学院申葆青老师主持的央广英语节目《星期日广播英语》,这是当时单纯的语言教学类节目之外的另一种学习方式。

节目的片头曲:

音乐的瞬间

直到现在我每次听到这首舒伯特的音乐瞬间,都还会马上回忆起葆青老师的节目,和她那种极富个人特色的声音。她的节目远不止于语言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文学、时政、美术、音乐,都由葆青老师娓娓道来,真是难忘的记忆。

顺便说一句,当年中国最早引进的美剧《大西洋底来的人》当中,麦克哈里斯和伊丽莎白的死对头,大恶人舒拔先生,多年以后我才知道人家其实就叫舒伯特先生。

印象当中葆青老师第一次谈音乐,聊的这首美国歌曲:

This Land is Your Land

现在大概多数美国的幼儿园还会给孩子们教唱这首歌。当时听起来,分明能感受到一个昂扬向上生机勃勃的美国,哪想到今天这样乌烟瘴气

葆青老师还曾经做过一个专题,介绍美国的十九世纪民谣之父斯蒂芬 · 福斯特。最先播出的应该是这首:

梦中佳人

美国黑人歌唱家保罗·罗伯逊录制过不少福斯特的歌,比如:

故乡的亲人

俺的肯德基老家乡

最著名的大概是这首:

老黑爵

我们高中英语老师曾经在一次期终考试里用老黑爵的前两句歌词做英译汉考题,我一看窃喜,直接用《外国名歌200首》的译法答了题。没想到老师说翻译不准确,没给分

题外话,保罗·罗伯逊录制的歌曲中,最为中国人民所熟悉的应该是这首:

外国人唱中国歌

出国以后我一直想找福斯特的专辑,没想到还挺不好找。找来找去只找到这张Robert Shaw合唱团的录音:

康城赛马曲

这个版本学院气重了一点,聊胜于无吧。

话说这位萝卜肖同学,在指挥生涯早期自己创立了这个亲兵合唱团,并一手把它调教成美国最高水平的合唱团体,录制了大量著名的合唱作品。比如说这个所谓发烧天碟:

布兰诗歌-命运之轮

这个音乐让我除了想起江苏卫视《非诚勿扰》里的灭灯场景外,还会回忆起巴黎奥赛博物馆里面那副同名画作:

点看全图

话说后来萝卜肖在亚特兰大找了份新工作,执掌亚特兰大交响乐团与合唱团,又把后者的水平大幅度提升。前面提到过96年奥运会开幕式John Williams现场指挥他的奥运新作,担任演出的就是这支乐团。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高中三年,
家园 民谣与乡村还有爵士都是好Topic
家园 You made my day!

重温了福斯特这几首歌曲。

这个黑人歌唱家有意思啊。你再发掘点他的故事?

今天才知道Carl Orff这首曲子的中文翻译法。

谢谢!

家园 容我先把这个粗线条的赶完

已经有点感觉刹不住车了

我这算是个药引子吧,欢迎有兴趣的河友加料。

家园 【原创】50岁老大爷的爱乐经历 (续5)

今天说说敌台们。

八十年代,西风东渐,本身又可以说是中国和西方关系的蜜月期,于是各种敌台也就堂而皇之登堂入室了。美国之音,BBC,澳洲广播电台,等等,都拥有大批的听众。这些电台也确实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优点,而且那时候风格相对温和,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一代国人的思想。

哦,也有一些火药味比较冲的,比如对岸的三家村夜话,空中大字报之类,此处暂且不表。

说起粉丝数,美国之音是当仁不让的第一。时事经纬,华府特快,都 “是由何丽达从美国首都华盛顿为您播报的”。当然也少不了英语教学板块,麦克米伦公司的英语900句,大喘气的特别英语,不一而足。

栏目虽多,音乐却比不上申老师。多数时间就那一首:

扬基歌

这首从英国人那里抄来的歌,后来成了非正式美国国歌的没正型代表。

不记得彭文兰姐姐是否教过这歌,成方圆姐姐肯定是教过的,可惜搜不到视频,只记得方圆姐姐的中文版里唱的几句词:

扬基肚兜儿别泄气,

和姑娘跳舞有乐趣。

你的脚步要注意,

要跳得使她满意。

题外话,第一次听方圆姐姐的歌,好像是这部电视剧的主题歌:

虾球传

当年有一道谜语,谜面是国家领导人出国访问,谜底就是上面这部电视剧名。

方圆比方方,一字之差,那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至于正经的美国国歌,词倒是美国人写的(雕像前两天给拉倒了)。曲却也是抄老东家英国人的,大概那意思是你打我,我就唱你家歌,烦死你丫的!

话说和平年代,一个国家的竞技运动水平决定了其国歌的存在感。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国歌的存在感是杠杠的。我个人观点,其旋律性也没大问题,就是不太好唱,所以呢平时各种场合会听到各种奇葩的演绎。这说好听点叫free style,说人话叫跑调。

相比较而言,还是专业的文工团体比较靠谱。就像本地有最正宗的麦当劳一样,本地文工团每年音乐季开幕时演奏的美国国歌最正宗。

正宗国歌

如果当天有合唱团在台上就更完美了。

~土鳖扛铁牛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