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50岁老大爷的爱乐经历 -- 黄序

共:💬104 🌺60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这张照片太厉害了,气定神闲
家园 圆舞曲,记得有个青年联欢节圆舞曲,

卡门儿童合唱犹在耳边,当年父亲有张卡门唱片,听了不少遍。

家园 圆舞曲

是的,我就是从圆舞曲开始接触西方古典音乐的。在邻居家的唱片机上听。打小就感觉比中国音乐好听。

有人说过,斯特劳斯家的圆舞曲现在是高大上的东东。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全球转播,欧洲文化的代表,实际上不过当年维也纳街头的流行小曲。

当然我们知道圆舞曲作为一个曲式出自民间,被许多音乐家采用。斯特劳斯一家人把圆舞曲搞成流行音乐,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商业成功。他们的作品与各国的音乐大师的艺术创作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恭候下文。

家园 学长说得是这个吧

《青年友谊圆舞曲》

百度百科:青年友谊圆舞曲

通宝推:桥上,
家园 没错,就是这个!
家园 俄罗斯芭蕾风

看美女优雅地伸出的脚背呈弓形。我国古典文学中美女穿弓鞋。天下审美是一家。

家园 《火红的第五乐章》里有个接吻的镜头拍的挺美的,那时很罕见

依稀浮现女主田中裕子接完吻仰起脸羞红兴奋的样子。《新世界交响曲》当时译名叫《致新大陆》

那时央视常放一首夏威夷向阳乐队的曲子,整首都是翻来覆去的吟唱,不知黄序兄是否还有印象?

家园 我不记得接吻

我只注意音乐来着

家园 那时央视常放一首夏威夷向阳乐队的曲子,节目转换之间常放,

整首都是翻来覆去的吟唱,不知黄序兄是否还有印象?有的话说说呗。

家园 木有印象

完全木有

家园 选芭蕾舞演员是推崇高脚背

很大程度上是天赋,据说是立足尖时容易保持平衡。

家园 最近最火🔥的

是"肺愈清"的"疫减没"。给人喜望的肺锅🤣

家园 【原创】50岁老大爷的爱乐经历 (续16)

上一篇里有评论提到电影《火红的第五乐章》里的接吻镜头,这我还真是没印象了。

我头一次感受这一类型的视觉冲击是在更早的一部英国电影里:

水晶鞋与玫瑰花

实际上这就是一部音乐剧版的Cinderella。不过这部戏里我反倒对音乐没怎么注意,而是经常被片中低胸装出场的小姐姐们搞得心旌神摇。现在回过头一看,嗨,这有嘛啊?

当然,还有接吻镜头。当时有一期的《大众电影》杂志,在封底登了这部戏的剧照:

点看全图

矮马,居然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上万读者参与的大讨论,轰动一时

另外一部在当时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是埃及电影《走向深渊》,讲一埃及美女大学生留学法国,被摩萨德特工策反的故事。电影里有一段巴黎夜总会艳舞的场景,类似红磨坊的那种风格。

走向深渊

尼玛当时我幼小的心灵绝对受到重击

不过重击归重击,我还是保持了足够的冷静,捕捉到了片中一段既熟悉又陌生的音乐(10分30秒处)。

那是片中女主角刚到巴黎时的背景音乐,分明是两只老虎的旋律嘛。当时我就震惊了,这咋还有打倒土豪呢?尼玛埃及人想造反不该是打倒法老么?

过了很久我才整明白这本来就是一法国歌Frère Jacques:

雅克兄弟

到英国又变成Brother John:

约翰兄弟

这首歌流传到中国变成了《打倒列强》、《打倒土豪》、《打倒老蒋》等等各种打倒,当然还有《两只老虎》。其实之前就已经有各种欧洲主要语言的版本了。

这曲子这么流行,几乎不可能不遭到古典音乐家的毒手。

于是隔壁的马勒下手了:

马勒版《两只老虎》

Mahler - Symphony No. 1

其实说来说去,八十年代早期正经的音乐普及平台还是不多。大伙就瞎听,而且很多时候音乐传播的主要途径就是盗版翻唱扒带子,很多时候不知道曲名,不知道演绎者,也常常听不懂歌词。即便这样还是有很多不知名的动听旋律刻在脑子里难以忘怀,直到多年以后慢慢找到了出处。

比如当时有一盘流行的无名口哨音乐磁带,印象最深的是这首:

A Fistful of Dollars by Ennio Morricone

后来才知道是出自大师之手。

至于那些耳熟能详的歌曲,其中不少是Brothers Four唱给我们听的。

哥儿四个最出名的歌就是这首《那些花儿都去哪儿啦?》。或者说,这首歌最出名的演绎者是Brothers Four。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T

这首著名的反战歌曲,据说最初是一首乌克兰民谣。歌词的创作灵感来自肖洛霍夫的小说《静静的顿河》,别问我谁是静静。这歌火了以后也传回了前苏联,被前苏的民谣歌手做了少许符合国情的修改翻唱了一把:

Zhanna Bichevskaya - Where are all the flower

另一位著名的演唱者应该是反战立场更激进的Joan Baez:

Joan Baez -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Joan Baez - 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B站的这个效果很差)

常听的还有双方各自的《五百哩路》:

琼版五百哩路

兄弟版五百哩路

那个时代的民谣女歌手如果列个单子,我的首选应该就是Joan Baez。

虽然她最广为人知的是那首 Diamonds and Rust ,以及她和Bob Dylan纠缠不清的恋情。我最喜欢的还是这首:

Donna Donna

还有俺媳妇的最爱卡朋特。当年处对象的时候我俩在她学校附近轧马路,从路边的音像店里传出来这首歌:

卡朋特,什锦菜

媳妇说好听!我马上毫不犹豫冲进店里花了八块大洋买下我人生第一盘原版带送给她。

尼玛那时候我每月生活费也就20多。

可惜卡姐姐红颜薄命。

同样英年早逝的还有Eva Cassidy:

Eva Cassidy - Autumn Leave

这位以业余身份演唱的歌手,生前没有大红大紫,仅仅在家乡DC地区有为数不多的粉丝。去世后才由大西洋彼岸的英国音乐人介绍给更多的听众。她留下的录音虽多是翻唱,但仍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

另外也要缅怀一下不久前刚刚去世的Kenny Rogers:

Lady

美好的回忆不应该只带来伤感,也聊点开心的。

不久前偶尔看到这段视频,欣喜地看到Zamfir老大爷还在登台表演:

孤独的牧羊人

看看听众中多少人为之动容。

当年经常为Zamfir伴奏的,是在八十年代陪伴我们的三大轻音乐乐团之一,“詹姆斯·拉斯特”乐队:

James Last, Georghe Zamfir - 孤独的牧羊人

另外两家是

曼托瓦尼乐队

和:

保罗·莫里哀乐队

三大里最喜欢的还是James Last,他们当年在Polydor出的CD买了不少。

偶然看到的视频还有:

Frank Mills Music Box - Official Video

虽然感叹Frank也已经变成一位真正的老大爷,但他的笑容和熟悉的旋律还是让人深受感染。

在中国,可能是因为理查德克莱德曼颜值高一点,多数人听过的是小克版:

音乐盒舞者 - Richard Clayderman

但是应该记住最早用这首乐曲给我们带来欢乐的是Frank他老人家。

~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袁大头,独草,踢细胞,camelry,燕人,桥上,一直在看,大眼,
家园 有印象 背景是冲浪
家园 "接吻镜头"

如果还处在文革中,这类“资产阶级腐朽没落”的东东要坚决抵制!

感谢邓小平啊

你这里说得好些歌我都没有听过。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7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