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说两句经济 -- 从来

共:💬17 🌺108 🌵1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说两句经济

我不大懂经济理论。

工作关系,看过一些经济方面的书籍,听起来挺有道理,和现实一碰都是稀里哗啦。所以,就是将信将疑吧。

最近参加了几次会,说说现在的经济。

现在的经济,分两句话:远好于预期,还存在严峻挑战。

受疫情影响,本来我们对经济形势的预期很不乐观,常见的一个词是:雪上加霜。

霜是指疫情,雪的意思的17年之后,经济形势加速下滑,到19年,形势已经相当严峻。

没想到疫情之后,经济的复苏非常强劲,全国我分析不来,就本地而言,应该是两个因素,一是政策因素,我以前说过,现在的政策非常好。有利于经济发展。还有一个是疫情因素,这一点这段时间才注意到,因为疫情的影响,大量劳动力不能出去打工,正好今年承接产业转移,吸收了这部分劳动力,同时因为这些人的存在,使得今年的招商引资格外顺利,形成了良性循环。而且返乡人员带动了消费,上半年的消费数据也挺漂亮。

真是有人才有一切,真想在大城市和我们之间修道墙,钱由大城市来出,M*GA。

上句话是开玩笑,我说过我不懂经济学,我根据自己观察,中国的经济起根本作用的还是:政策。

什么经济三驾马车,我觉得起根本作用的还是政策,具体来说就是政府投资项目。

这是我的个人看法,估计很少有人认同,我认为拉动中国经济的最主要的力量就是政府投资。

这是火车头,这是大河,大河有水小河才能不干,其它的都是支流。今天政府的力度加大了,经济形势一下就明朗起来。

再说挑战。

政府投资也有很多问题,贪腐,浪费,重复建设这些都是常提的。但我认为这些都不是大问题,有句老话,肉烂烂在锅里。

我个人认为,旧的投资模式存在“排异效应”,这个词是我起的,不知道准不准确。所谓的“排异效应”就是会对新的增长模式进行挤压和遏制。

我前边说,疫情之后,为了拉动经济,从中央到地方,给的政策都很好,钱流到企业之后,投机的心态大于投资的意愿。

就是钱给他们了,政府帮忙贷,帮忙贴息,企业拿到钱,除了应付性的支付部分工人工资,对扩大生产的意愿不足,更多是想在投机市场,股票,期货,房地产等项目上获利。甚至这边拿着无息贷款,哪边直接存银行,放贷,吃利息差也不愿意进行投资。

政府输血是救急,不可能一直输下去。除了政府投资这台发动机,其它的发动机如果启动不了,一直空转。还是很严峻的。

这是企业层面的问题,政府层面一样有问题,这几年的主导思想是“发展经济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上级指示。当下发展经济无非是胡温时期的惯性。随着“经济发展”的“去中心化”,能者未必上,庸者未必下。大家无非是按部就班,论资排辈,一切以上级指示为准,符合上级精神,搞好搞坏都对,不符合上级指示,搞好搞坏都不对。在这个指导思想下,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案牍主义怕是免不了。效率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别倒霉。

前两天说摆摊,还有些看笑话的心态,这两天反思一下,到下边走走,觉得这也是个没办法的办法。改革本身就是释放经济活力,摆摊经济挣一点算一点,有一分力是一分力。都是为了推动国家经济,站着挣钱,不寒碜。

说说希望。

这两年“供给侧”提得多,“需求侧”提得少。大概就是小强在提,河里的规矩是骂小强的都能得花,但是也就小强,总是把“需求侧”和“供给侧”联系在一起。

按我的理解“供给侧”改革,无非就是产业政策的“倒牛奶”。变相的“休克疗法”。

前边把政府比喻成发动机,这两年对这台发动机,怎么看都不顺眼。最好是一脚刹车,熄火,然后让别的发动机挑大梁。

但是政府这边一熄火,哦豁,大家都跟着熄火。

按我的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是一体的,中国执政的合法性来源之一,就是中国的党和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并且给人民许诺,共同富裕。

这两年莫名其妙的要放弃,要将政治和经济切割开来,这怕不是脑子里进了水吧?

之前的经济发动机,确实有很大问题。但是有问题,也不能丢弃。无非是拓展新的投资渠道。

今年经济的政策亮点就是“两新一重”,所以说,小强也不是一无是处。“两新一重”的提法非常具有政治智慧。

“两新一重”的着眼点是“两新”,定舱石是“一重”。

“一重”好理解,好操作,好把握,通过“一重”稳定当前经济形势,各地各部门都有很成熟的操作路径。

“两新”是更新经济发展模式,拓展新的投资渠道。这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

既着眼于未来,又不放弃当下。这个政策提法,还是非常稳妥的。

当然“两新”推进还是有很多问题,首先是“两新”的体量不大,能不能取代之前的“一重”,现在还无法定论。

其次,“一重”拉动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形成成熟的路径,“两新”还在摸索中。

第三,人才,急缺相关专业人才,说实话,办公自动化搞到今天,很多领导还是去看纸质文件,所有检查的台帐材料,都是纸质化,一个扶贫项目的台帐能打坏两台打印机。我也好不到哪儿去,5G能干嘛?我懂吗?我也不懂。

相关专业人才引进也很难,还没有相关政策,无论薪酬,待遇,发展空间都缺乏吸引力。前两年,想引进发地方债的专业人才,怎么都找不到。

不过,这一点也不是特别大的问题,反正总有地方能搞起来,我们可以依样画葫芦,边干边学。

第四,还是前边提到的排异效应。说到新城镇建设,我的理解是和新基建同步推进,是一种新型的城市形态。

但是,具体怎么做,谁都不是特别清楚,那么,先沿用之前的工作经验,征地。现在光我们这里就规划了N个乡,N0+个村的土地征收计划,我立刻有种不好的预感,这怕是又要一地鸡毛。别人管不着,自己无论如何不能跳进这个坑。

通宝推:心有戚戚,
家园 感觉前两年就是政府扭扭捏捏不肯下决心投进来
家园 你要对老中医有信心

居然敢对需求侧改革唱赞歌。

需求侧改革,减少贫富差距,刺激内部市场,那可是重庆某薄逆的药方。

习大大得招牌是供给侧改革,干掉的需求侧改革上的台。

至于小强,也不是需求侧,而是市场教看不见的手的信徒。

------给你看一段新华社的通稿,一看就是学习强国,没有走心---

习近平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意何在?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19/c_128444441.htm

供给学派是上世纪7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强调经济的供给方面,认为生产的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在供给学派基础上发展出新供给主义,主张通过放松供给约束,解除供给抑制,让新供给创造新需求,才能提升经济的潜在增长率。

(评论:没有任何自己立得住的东西,美国人放的臭屁,某人拿过来当香饽饽)

 如果将需求管理比喻为“西医”,新供给所强调的供给管理更像是“中医”。“西医”可以救急,但副作用大。中医疗法如文火慢煮,综合施治,需要把握火候,引出的味道也更浓。

(评论:老中医疗效慢,大家要有耐心,十年不够,再加十年,修仙成功,老中医可以无限期治下去)

家园 害怕担责而已

现在的风气你干好了,是应该的,不忘初心。干坏了,终身追责。

一件事,你能保证一直是对的吗?现在是对的,以后错了,照样追责。

总之,现在上上下下各种自保,审批的链条拉得无限长。任何一个环节都需要所有领导会签,如果有领导出去考察,学习,就等吧。反正忙的不是自己家的事。

说件事,手头的一个项目,跑了很久,到了某一步的时候,总是卡住,我就自己过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交涉的时候有些搂不住火,就说,你们也太过分了,程序一年一变,让人无所适从。当时的话,说得其实还要难听一些。

对方的态度就很好。和声细语的说,谁说我们一年一变?不可能的。我们是两个月一变。

家园 又是带节奏编段子

”对方的态度就很好。和声细语的说,谁说我们一年一变?不可能的。我们是两个月一变。“

编的high,连自己都当真了。 会有人这么说话??

家园 大政府我支持,但是要看谁的政府

就好比计划经济,苏联计划坏了是因为给权贵计划的错,不是计划本身的错。政府主导经济,效率肯定比资本家自发要高,但是搞坏了,破坏性也强。狗屎GDP的原因,就是这个政府方向错了。地方考核指标不看GDP,改成就业率,最低工资,低保标准,再用物价矫正下这些指标,就好了。另外把各级统计部门应该从政府序列里摘出来,垂直领导,或者归全国人大,或者归军队。

家园 经济问题很快就要摆桌上,疫情加速后藏不住了

底层无路可走,同样只能印钱救济。节奏比照美方,略收敛一些。

双方还是有默契,但怎么走,走到哪里,都不知道,因为均不愿意转向。

家园 大经济体经济活力基本跟有能力和贡献的阶级上升率成正比

大经济体经济活力基本跟有能力和贡献的阶级上升率成正比

我是说和平年代

一帮官僚瞎搅合除了填充自己腰包,经济会越弄越糟

家园 与其把钱给企业玩金融,不如给个人买消费品,甚至给个人摆摊

楼主提道,钱给企业必然有政府人员的贪腐发生。

楼主也提道,企业主拿到钱后投机股票期货房地产的意愿大于投资到本企业的业务上。

既然这样,真不如直接把钱给个人,尤其给官方称作低端人口的人,让他们有钱能稍稍放开手脚吃喝一下,稍稍穿得好一些,稍稍住得好一些,甚至有些小本钱去摆个摊儿什么的。

这样也拉动了企业的发展,而不是楼主说的企业拿到钱一门心思地在房地产股票期货等等方面去投机。

这也更符合当今大数据治国的趋势。

家园 这位对方也真是妙人

不过这是真的吗?简直是写小说都未必想得出来的段子!

家园 有戏精的风采,不动声色,抢尽风头。
家园 有所不同

政府主导经济,效率肯定比资本家自发要高,但是搞坏了,破坏性也强。——这个认识正确

狗屎GDP的原因,就是这个政府方向错了。地方考核指标不看GDP,——考核还是要看GDP,只是比重要降低,再降低。

改成就业率,最低工资,低保标准,再用物价矫正下这些指标,就好了。——应当是加上这几个指标,就业率的考核占比应当大,最低工资、低保不宜过快增加,考核占比也不宜大,负责伤害积极性。

另外把各级统计部门应该从政府序列里摘出来,垂直领导,或者归全国人大,或者归军队。——不能啥都摘出来,垂直领导,那样地方政府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中央政府也不堪负重了。

家园 什么人什么事都有

真不真这个问题,我当然没有直接证据,当时没录视频。

不过,你可以侧面打听一下,比如说这几年办事流程变化大不大,多不多,环节是加长,还是优化。

还有就是提到的态度,如果这两年你去政府部门办事,会发现服务态度是好了很多,以前说门难进,脸难看。这个现在真的改进不少。但是基层还是有些楞的,非得把矛盾往自己身上引,比如说群众反应某家饭店不好吃(举个例子,不是实事),本来这矛盾是群众和饭店之间,他老兄倒好,和群众吵起来了,矛盾一下变成群众和他,乃至政府之间。这不是傻吗?

家园 谈谈我的看法

先说我的基本观点。

政府的钱和个人的钱不同,政府的钱是公钱,是要流动起来,要用起来。

我认为,政府花钱比不花钱好,甚至乱花钱都比不花钱好。一个节俭的政府不是好政府。会花钱>乱花钱>不花钱。

以上是个人观点,这里可能和大家的认知有所不同。

从这里观点出发,首先要肯定政府不论把钱给企业,还是给一般群众,只要花出去,最后都会让“水”流动起来。

现在提“消费券”,我是这么看的,发比不发好,但是普惠的撒胡椒面式的发,意义也不大。

主贴提到基建,我觉得政府的投资除了传统的铁公鸡,和瞄准未来发展的“新基建”,还应该关注基本的民生基建。

比如说“温饱”基建,可以给群众发“粮油券”,对困难群众发放生活用品。比如“医疗”基建,可以给一些困难群众的医保卡打钱,用于该群体的医疗需要。还有扩大大病保险的覆盖面等等。再比如“养老”基建,都大有可为。

政府的钱,托了老百姓的底,解除了后顾之忧,才能真正释放消费需求。否则发点代金券,消费券,总不是长远之计。

家园 习早几年公开说允许犯错好象被骂得狗血淋头吧?

做事情的人都知道,完美是不存在的,毫不犯错是不存在的,做得越多错得越多是客观存在的。土共一向是讲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理论上应该没有说工作中犯错就不行,还是得看错误的原因结果和动机吧。

从来河友你目前这个认识,应该是客观存在的事情,会不会是,之前过于无组织无纪律,现在慢慢讲纪律讲法律讲组织讲政治,一时半时,大家把握不好,有时矫枉过正,说不定还有人趁机利用?

各人的人生观,生活态度,工作方式都不一样。我相信这个社会的主流,还是勤恳正直。当然,主流肯定少有大富大贵,同样也少有大起大落,平平淡淡。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