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都是无产阶级打工仔,干IT的和拉洋车的没啥区别 -- 怒发冲冠凭栏处

共:💬225 🌺1597 🌵33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家园 你是不是对改开的年份有什么误解?

粮票是九十年代初期取消的,要不是邓小平胡搞,粮票取消还要提前几年。

哪怕是是九十年代再往前几年,那也是改开后取消的粮票吧?我说改开后取消的粮票,又有啥问题?

你自己搞错年份,也不能指责我诡辩吧?

再说你第二点:

结果把集体弄垮了,跑到城市当马牛,被剥削榨光后再一脚踢回农村

我又要祭出逻辑推论加事实验证这一招了:我就假设你说的是对的,一个合理的推论是,既然集体也没了,农民被剥削榨干后被踢回农村,那么今天的农村,肯定比不上文革期间的农村,我们肯定会观察到大量失业的流民。但事实又如何呢?

同样的一招,也可以用来对付你这句话:

我从头到尾强调的是分配不公,人民该得的高工资没有得到,人民该得的福利却丧失了,你从我哪句话能推论出“人民绝对生活水平越来越差”?

我就再次假设分配不公是真的,人民该得的高工资没有得到也是真的,人民该得的福利丧失了也是真的,那么,一个合理的推论是,人民也不是傻瓜,应该拿到的没有拿到,肯定会反抗,反抗的话,经济秩序肯定大乱,既然乱了,生活又怎么会好呢?不会好,当然会越来越差了。

所以说,从你的话推出这个越来越差的推论,也很合理吧?

至于计划经济,从经济学原理来讲,会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叫租值消散,这个我以前说过,话题太大,我就不讲了。

但是我可以换个角度来说,既然计划经济这么好,苏联应该越来越强大才对,人民的满意度应该很高才对,咋就崩溃了呢?

家园 我当然知道农村苦

这点我从来没有否认。

我一直想说的是,改开好歹给农民多了一个选择,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

我也说过很多次,从计划经济切换到市场经济,肯定不会是一帆风顺的,会有阵痛,以结果论成败,尤其是对比苏联,应该是成功的了。

另外,我好奇问一下,你的堂表兄弟、堂表侄甥如今的生活怎样,对比2000年时,是更好还是更差?

家园 是连着干几年不会趴。。。仅仅连着几天的话倒真是福报了 -- 有补充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福报忘记加引号了。。。修改功能啥时候能改好啊。。。 -- 补充帖
家园 一个不远,一个懒厨,本穷记得很多话题都是多年前讨论过的
见前补充 4587790
家园 忘了说一下top 0.1%

改开前,我父母在工作后,两人一起,要存七,八年的钱,才能买得起第一辆自行车,之前也说过他们的工资,我爸51,我妈46块7,我不知道能否说明他们这就已经算是top 0.1%?

改开后到了深圳,抽样调查的话,至少在深圳不算top 0.1%,因为见过太多比我们家生活条件更好的同辈。全国来说不知道。

家园 从家长受教育水平看,说0.1%不为过。

82年三普,全国人口10亿,家庭平均规模是4.41人,其中全国大学毕业文化程度的440万。

这样看,父母都是文革前毕业的本科大学生的家庭,排进前0.1%不算夸张。

家庭受教育程度高低对家庭成员获得机会的影响,不用多言了吧。

家园 布票也是改开年间取消的。
家园 你是没有最基本的逻辑能力呢,还是存心为诡辩而诡辩呢?

第一,你声称“改开后取消的粮票,所以取消粮票是改开的功绩”,没歪曲你的原意吧?我回答“粮票取消是粮食增产的结果,而改开搞分田单干,拖了粮食增产的后腿,不是加快,而是延缓了粮票取消的进程,导致九十年代初期才实现取消粮票。所以说九十年代初期才取消粮票根本不是改开的功绩,而是改开造成的不良后果之一,你的说法根本不成立”。这么简单的逻辑你搞不懂,还要反咬一口说我搞错年份?你是存心搅混水吗?

第二, 你接着扯“既然集体也没了,农民被剥削榨干后被踢回农村,那么今天的农村,肯定比不上文革期间的农村,我们肯定会观察到大量失业的流民。但事实又如何呢?”----你又在无视最基本的事实,事实就是农民由于有集体分配的田地,他们回到农村后至少有田可种,可以糊口,这也是中国农村为改开以来历次经济危机提供的巨大缓冲,哪来的“肯定有大量失业流民”?这正是社会主义农村留下的遗泽。你在作什么屁也不值的推论啊?

第三,你还在扯“分配不公是真的,人民该得的高工资没有得到也是真的,人民该得的福利丧失了也是真的,那么,一个合理的推论是,人民也不是傻瓜,应该拿到的没有拿到,肯定会反抗,反抗的话,经济秩序肯定大乱,既然乱了,生活又怎么会好呢?不会好,当然会越来越差了”----你这又是最基本的无视事实的扯淡。九十年代后期几千万工人大下岗,国有资产巨额流失,几千万工人们“反抗”了吗?他们除了软弱无力的游行抗议群体事件找政府,他们没干别的,然后就被乖乖赶到大街上。他们的反抗“导致经济秩序大乱”了吗?同时期农民工在珠三角就每年丢下几万根(条)手指或手臂,如此血腥的压迫剥削,他们“反抗”了吗?他们的反抗“导致经济秩序大乱”了吗?工人农民由于缺乏组织,也由于对国家政府的信任,他们当年遭遇那么赤裸裸地背叛出卖,都没有大力反抗,没有让经济秩序大乱,你却拿工人农民的隐忍当挡箭牌:“看看工人农民没反抗嘛,没反抗就说明他们被下岗,被丢指头丢腿不算什么,他们就是那么不值钱,他们根本没有丧失应得的福利和工资”?你的逻辑说白了就是令人作呕。

第四,你扯“计划经济这么好,为什么苏联崩溃”。笑话,你觉得市场经济那么好,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经济危机?为什么还导致两次世界大战?为什么就连美国现在还变成这个死样?苏联崩溃,那是他上层政治结构出了问题,还碰上戈尔巴乔夫那么个数百年难遇的弱智奇葩。那么我们吸取教训改进计划经济避免苏联覆辙好了。怎么,计划经济碰些挫折你赶快全面否定,市场经济导致那么多惨状,你要玩“就是好来就是好”不成?

家园 我看到的也是这样

我想至少浙江,福建,广东沿海的农民生活都是长足发展的。以我的老家温州为例,当年是对台前些,国家几乎不投资任何工业,人多地少还多山,交通极其不便利,当时确实看不到任何出路。温州原来有永嘉,文成,泰顺三个国家级贫困县,洞头一个海岛县,就算乐清也有很多穷乡,市区只有鹿城一个区,好像20万人左右。改开后,乐清人领先一步出去跑供销,之后慢慢发展出正泰,天正等为首的电气行业,连我们永嘉这穷县也发展出不错的行业,如奥康,报喜鸟,红蜻蜓,瓯北的阀门行业等。我的同辈人在50个左右,年纪从35到71岁,说实话没有一个日子算差,都是拥有自己的房子,吃穿不愁,手里颇有一个闲钱,子女读书也都供得上。

通宝推:普鲁托,
家园 不懂逻辑那个是你吧?

我不过是陈述一个事实:粮票是改开后取消的。你是想否认这个事实吗?

如果不是想否认这个事实,那么你是不是想说,取消粮票与改开无关,所以当年没有改开也会取消粮票呢?你好像不知道,没有改开也会取消粮票是个假设而已啊?历史能假设吗?

如果你也不想做出这个假设,我实在不明白有啥好辩论的?

但是,逻辑验证好玩,我又再退一步,假设你说的是对的:“改开搞分田单干,拖了粮食增产的后腿”?但后来也没恢复公社制度吧?推论下去,既然没有改回去,粮食肯定无法大量增产,那么,粮票应该一直保留才对,为啥又能取消呢?

你的逻辑能力似乎也就这回事,辩不过就指责对手诡辩,唉。。。。

家园 布票这个,我妈好像没担心过

印象中,反正来来去去就是那几件衣服,破了补一补就是,应该是问题不大

家园 干IT的比 拉洋车的还惨

现在社会 至少明面上吧 还有基本保障……居委今天就送温暖到我家了.

那么 最惨的就是 看着似乎有希望 然后 大幅度跌落的—更重要的是 跌落 往往不是因为 自己工作差,而是 整个 环境变化。这时候 想改行 连 力气都没有

家园 喜大普奔,管辖权异议这么扯淡的制度终于被终结了

算了解一点法律方面的皮毛,法院管辖权这个问题具有上下其手的巨大操作空间,我甚至怀疑法院管辖权这个概念就是为了上下其手而特意制造的,管辖权原告要就被告,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经常不一致,光在哪里立案管辖权异议这个就可以把官司拖个一年半载的。

按照河里的话语风格,尽管这事不是总设计师整的,但它在影响上应该归属于邓派糟粕范畴,值得批判。

即日起,跨区域立案服务大陆全覆盖,当事人可以按照就近原则选择申诉法院,邓派流毒肃清,法学院的孩子们再也用不上前辈们熟练的雕虫小技了。

家园 确实存在这问题,不过绝大部分还是在原告所在地立案的

但是有的确实如你说的那样。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