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996、中年危机、非升即走 -- 天马行空

共:💬75 🌺370 🌵5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家园 每年1-2篇论文肯定不够

博士生也要求4年发表3篇高质量的SCI论文才能毕业

作为一名PI,每年一作,通讯作者,合作的文章多了不说: 4-10篇是基本要求吧。

至于高水平的文章,那得同行认可才可以,真的能憋出一片大作也行啊

学术界在内卷,像屠呦呦发几篇拿诺贝尔奖的神话很难重复了

家园 知乎上有个造了个词:行业性PUA

然后解释说,计算机行业薪酬不一年小涨三年大涨一回,最后连狗都留不住;别的行业也都有薪酬上涨预期;只有高校这些“非升即走”序列的不求不被赶走,从没敢期望薪酬上涨

家园 杨白劳是艺术形象,然而艺术形象也有变化

早年(建国以前)的杨白劳懦弱、乞求

建国之后的杨白劳 在不同版本的剧情里面,越来越阳刚化.....文革中的某个版本里面,杨白劳拿着扁担追打穆仁智.....被黄世仁用手枪打死了

我不是很喜欢这样的改写.......有点儿不真实了

通宝推:审度,
家园 这个只能同行评论了

从纸面上看,他一年差不多一篇,数量不多。

质量呢,你也说了他十几年前在美国博士论文发的那篇引用高,170次,他后来的职位基本都是这篇打的基础。

他回国后的文章引用都是相当低的,复旦年头近,基本没啥被引,有情可原。苏大时期的也没有到10的,那还都是和他导师合作。

家园 这不是核心

个人水平高低是个相对的事情。

小处看,复旦招人的时候,预留位置和招人的比例是多少,比如准备5个固定教职,招了5个人,不能胜任才会赶走,否则达到一定客观要求就都留下,那复旦就没有问题。如果说预期准备了5个固定教职,招了50个人,第6名无论多牛你都要走,那就是有问题。

大处看,世界性的问题,基础研究领域,培养的博士数目远大于实际教职数目。这些人要么放弃自己最美好年华积累的知识技能转行,要么失业,比例和个人努力无关。

家园 看到高校也有KPI考核,我心甚慰
家园 不存在你说的问题

复旦大学数学学院包括姜在内只有两个青年研究员,不是同领域。而数学学院有几十位教授。

家园 比较一下另一位青年研究员

复旦大学数学学院只有两位青年研究员,姜是其中之一,两个人不同系,可以说复旦不是网传的割韭菜之类。

这是另一位的近年文章目录:

https://yingzhouli.com/cn/publication.html

看上去2020年后就有十篇以上了。

家园 我觉得国家都能被PUA

比如一个8流岛国英格兰,每年还能从东方某大国骗去几十万孩子去读书,收入上百亿,而且引进大国数学教材不是一天两天了。

家园 看了以后倒是发现个区别

你举的李的文章数量不少,都是几个人合写。

姜的文章数量少,投的期刊质量挺高,但除了和他博导合写之外全是他个人自己独立写的论文。。。

家园 独立写作的文章更香吗?

只是说明这个人没有和别人的共同工作能力....

他的学生呢?

作为一名大学教师,上课上课不会,做科研不会合作,发文章1年1篇......

统计学实际上在医学上应用非常广泛,很多好文章都需要统计学家参与

复旦的医学如此之强,这个人都参与不进去....

那他做统计学就是真的纯粹理论吗?

复旦要是留住这种人做教授,那真应该问问是不是另有别情了

家园 不是香不香的问题,大学里面很强调讲关系的

单纯以论文多寡来说明他的能力到底如何,欠缺太多信息了。

到底是他没有和别人共同工作的能力还是别人不和他共同工作呢?

家园 外行领导内行,是中共对知识分子的罪行

党位书记不能没学术地位呢,没有学术地位的人当知识分子的领导,就是迫害知识分子。

通宝推:kiyohide,
家园 我起码记得两个版本

一个是杨白劳喝卤水自杀,点豆腐的那种;

另一个是杨白劳在喜儿被抢之际反抗,被穆仁智还是谁扁担击中后脑勺死亡。

家园 看不懂你是反对还是反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 5
上页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