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请北美及英国的河友指教 -- 吴用

共:💬167 🌺894 🌵8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家园 还是不要在贴子之间跳来跳去好
家园 打住是不可能,这任上都不可能打住的:谁会在任上身败名裂
家园 特别赞成,三四线出国特别合适

对比在北上广跟自己人死磕,留在美国的难度并不更高。而同样的工作(普通劳动者),美国的报酬、社会保障都更好。

还可以摆脱国内的人际圈子,父母的名声也好。还为民族拓展生存空间,忠孝两全。

简直是百利无一害。

家园 说句让俺自己窝心的话:有钱干啥都有理;没钱干啥都可能错

比如说王撕葱,进家族企业锻炼,可以理解为准备接班;拿老爹的钱创业,可以理解为积累经验;啥都不干做国民老公,可以理解为洒脱。总之他们可以随便玩,大不了推倒重来,人家犯得起错误。

如果没钱呢?一个关键节点错误就可能被清零、难以翻身了。问题是两眼一抹黑、每个关键节点甚至次关键节点全部选择正确,何其难也?

--------

现在的小留有多种情况(大致是三种,不展开了)。每种情况的路线基本是不兼容滴,问题是从家长到孩子到学校,各人的见识不同、想法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一不小心就是满拧。

这些年,俺什么奇葩事都见过。有些看起来挺好的事、原本可以作为样板的,结果一塌糊涂。有些事不说出来你根本想不到。

家园 您说的地球人都知道,但是楼主说的女孩显然没有这个实力
家园 这个俺的信息过时了。谢谢指正。
家园 没钱没前途,主要与三件事相关。

1,家庭没法提供具体指导,甚至找不到善意的帮助者。算命学上叫,无天乙贵人相助。

2,自身能力不足。命无天德,月德,三奇。

3,不肯承认现实。驿马入命,而凶神坐马。

对穷人来说,没有最优选择,只有次优选择。

但次优选择,往往被认为是有侮辱性的。

为什么不能选最优?

回答这个问题就是招人痛恨。

家园 最优解往往意味着最大风险,冒险习惯了更无法接受次优解

折进去是早晚的问题。

没钱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重启的机会,输一把就难以翻身了。

你说的第一、第二条不是问题。重要的是第三条,不肯承认现实。只要愿意承认现实,根据现有的信息选个保险的就行了。

家园 【讨论】

简而言之,就是在国内要做统治阶级,过人上人的生活不然就极端的憋屈,去了海外,就坦然的恪守安贫乐道生活,岁月静好。选择海外作为个人选择我觉得没什么对错和高下。不过为了证明自己选择的正确性,渲染国内竞争的惨烈,海外蓝领生活的惬意,这就不厚道!

家园 俺没说海外蓝领岁月静好,俺也说那不是一个好选择、只是

一个结果不会太坏的选择。这中间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你要是不懂我也没有办法。

另外俺也没说,在国内就要做统治阶级、做人上人,在国外就可以安贫乐道;俺说的是国外的阶级差别没有那么大。

俺以前说过,俺这边的化工厂,大学新毕业的工程师,起薪7、8万。而College(相当于技校)新毕业的操作工,收入12万起(具体不展开了)。当然大学毕业上升空间比College毕业上升空间大得多(不用做经理,到我这个级别就够了)。但是总的来说,多数人之间差别不大。

所以,如果没有把握做既得利益阶级、做人上人,在国外更加保险一些。

=======

最后,就是人均资源丰富。差不多的职位,这边收入高得多。比如说15年的时候,我的一个同学来玩,他太太是省委党校财务处副处长,她当时的月薪低于我当时的税后日薪(我同学在电视台,每月广告绩效奖金不定,收入比太太高,但不会超过2倍)。而她当时在国内的相对位置,至少不低于我当时在加拿大的相对位置。

========

简单地打个比方(不准确):

这边的0.01%,远远低于国内的0.01%;

这边的0.1%,低于国内的0.1%;

这边的1%,和国内的1%差不多;

这边的2%,高于国内的2%;

这边的5%,远高于国内的5%;

这边的10%,远远高于国内的10%;

这边的50%(中位收入),和国内的50%的差别,我就不说了。

--------

就海华而言,天花板肯定是有的,但是只要做到20%,就不次于在国内做到5%;做到10%,就不次于在国内做到2~3%。就我个人感觉,在国内做到2~3%的难度,大于这边做到10%的难度。毕竟国内也有圈子、草根也有天花板。

就酱。

通宝推:布隆施泰因,
家园 不仅仅和国内比这样, 发达国家vs发展中国家都一样

问题是发达国家不会让你随便来和本国的底层一起混福利.

所以才会只要需要的人, 而不是开放边境.

家园 国家要保护本国国民利益,当然不能放外人进来混福利

否则不成了慈善机构了?

家园 第一条就错了,第23条表示怀疑,后面基本无异议
家园 不懂你的意思。哪来第23条?

另外,看您的口气,对国外的情况非常弩定;然而看您的帖子,又觉得您对国外不是真的了解。

如果您真在国外长期生活过,请用具体一点的事例,指出我的错误。毕竟我的眼界很有限。

如果您都是二手消息,也请明示。

家园 直觉,二手消息,未在国外呆过很长时间够直白吧

最上层万分之一远高于国外我不知道你怎么算的,我反正看诸位的说辞是这帮人都是非常积极的把财产子女转移出去的人群的吧。如果这么好是不是与常识不符?另外除非改变美国的资本政治体制万分之一人群怎么可能别中国吊打?

第2和第3条,不考虑家庭财产不方便估计,因为中国还是存在很多从非常困难家庭出来的做题家。那么从个人奋斗角度粗略估计千分之一基本和985学历人群重合,211和百分之一的人群重合。我不太相信这群人靠工作收入吊打美国同等学校和学历的人群,当然因为中国机会多,这部分人里可能有些人混到万分之一里面去了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