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谈谈余光中 -- 田昭明

共:💬22 🌺80 🌵2 新: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家园 谈谈余光中

知乎上有人讨论余光中,题目是毁誉参半的余光中(黑点是反共,反乡土化,反左翼,大意上政治上毁,文学上誉),这一篇是回答。我先亮明立场,余是我最推崇的诗人与作家,我认为在新时期(近五十年)吧,他是文学成就最高的中文作家,没有之一。

他有四个身份,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和评论家。翻译和评论我看不懂,我喜欢的是诗歌和散文,他的诗歌水平最高,可以说是近五十年中国最高水平的诗人。但在大陆流传不太广,耳熟能详的只有《乡愁》。

先说说政治观点和文学论战的事。余祖籍福建,江南出生长大,抗战时期在四川上中学,胜利后回到南京上大学,然后就跟随父母跑路到台湾,住在眷村。没查过他爸爸官儿有多大,但他的政治立场肯定是坚定的国民党了,信不信三民主义不清楚,但年轻时候尊崇蒋经国,这也是你们说的论战的由来吧。那一段历史应该是大学毕业后的事,52年到58年,说实话我也不知道,只在知乎上看过。如果说五十年代的自由派和乡土派,就是民进党的前身,美丽岛那批知识分子,都是民进党的大佬,施明德,吕秀莲,陈菊等,阿扁是辩护律师。左翼作家是谁我不知道,那时岛上没有共产党,也没有左翼文学,国民党统治是政治高压白色恐怖的,共谍都一律枪毙的,他们叫戡乱时期。当时大陆反国民党,所以舆论支持民进党。后来民进党做大,开始台独,大陆就支持国民党,我们纠结这个没意义。现在去查百度百科的美丽岛事件,评价还是正面的。

说到对共产党的政治态度,余肯定是反对的,这是他的经历,背景和屁股所决定的。我有一套《余光中全集》,是他自己晚年收录的,里面没有政治性的内容。不知是政治文章本来就很少,还是认为没有文学价值没有收录。

我年轻时就很迷现代诗,所以了解一些余光中的诗歌论战。我知道的是两次,都是56年吧,第一次主题是文学手法的传统与现代的问题。当时全世界都流行现代主义,余算台湾现代主义诗歌的旗手,又是评论家或批评家,所以他创立蓝星诗社作为论战载体。论战对象叫言曦,提倡手法传统化,余主张手法现代化。余很快获胜了,现代派就成为主流。

第二次诗歌论战是和洛夫,主题是东方与西方。洛夫主张全盘西化,精神内涵也要西化。余主张手法可以西化,但内涵还要中国化,类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并因此创建了新古典主义,并一直推向成熟。我个人认为这个是正确的,我们的精神内核是中国化的,这是中华民族和外国人的区别,绝不能丢的,否则就香蕉人了。但技术和手法要引用西方的先进技术,不能闭关锁国,我们现在根本没能力写古诗古文,只能不断发展白话诗白话文。

新古典主义名声不显,但事实上却无处不在。比如现在的古风歌曲,新汉服,中式装修等等。其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是这么一回事,骨子里还是中国,技术上是社会主义和现代化。我知道这句话引战,但我们首先是中国人,最大的财富是五千年历史,我们不是也不可能成为苏联。一切理论技术都只能为我所用,而不能挖掉我们的根。全盘西化和全盘共产主义都是不可取的。

说回余光中,他的文学理论也是有发展过程的。早期的诗歌基本是符合民国白话文诗歌传统的,比如《舟子的悲歌》。之后他去美国留学,又任教吧,在美国生活了很久。这时期他的现代派手法变得成熟,诗歌和散文西化很厉害,有好多现代派晦涩难懂的特点。后来回来了,又回归传统,形成新古典主义,诗歌风格趋于成熟。我喜欢的他的诗歌很多,思想非常的中国化,家国天下,长江黄河。比如《白玉苦瓜》,《当我死时》,《蟋蟀吟》等等,感兴趣可以搜一下。还有一本美妙的情诗集,叫《莲的联想》,我年轻时喜欢极了。

余光中算是一个宝藏男孩吧,可惜都埋在了故纸堆里,大陆不喜欢,台湾也不喜欢。我个人比较喜欢,我认为他是新时期中国文学的集大成者,文学成就最高的那个。有理论,有实践,咱们不和上一代的巴金茅盾艾青比(这一代批判旧社会很厉害,但没有建立起文学的新社会),年龄相仿及之后的新时期作家,王蒙,陈忠实,余秋雨,贾平凹都远远不能比(理由之一就是文学有鄙视链的,诗歌就是蛋糕上面的樱桃,处于鄙视链最高端)。大陆的诗人差的更远了,北岛舒婷顾城海子,没有形成自己的风格,风格也没有成熟,大陆的朦胧派太幼稚,只相当于余光中青涩的学生时代,也不如台湾的洛夫和痖弦。

余光中还写过一篇论文《论中国文学的文艺复兴》,很有雄心的,只是可惜,台湾偏于一隅,后来又脑残化,不能引领中国文学的复兴。虽然台湾现在不上道,但台湾和大陆的文艺基本是一体的,我们不能否认邓丽君、罗大佑对流行音乐的影响。可惜的是,改开前两者互相封锁,改开后好了没多久,大陆就不读诗了,台湾也绿化了,连带着大陆对台湾的所有东西都瞧不起,余光中就更没有影响力了,00后可能都没听说过他。

余光中其实是一个很纠结的人,一生中深爱中国,改开前却不能踏上大陆,天天在台湾,在新大陆,在香港远眺大陆,YY大陆。天天YY杏花春雨的江南,长江黄河长城,李白杜甫杜牧,不知道写了多少思乡和远眺的诗歌和散文,他的大部分作品都有思乡的主题,所以才被成为乡愁诗人。他享受了台湾美国的教育和富裕生活,也不会经历文革,但却被断了文化和精神上的根,作为一个文人是不幸的。

大陆现在没有超过他的诗人或散文家,他的作品也极为丰富,理论也非常成熟,就这么埋没了太可惜了。大陆现在的文艺非常颓势,没水准,没节操,也没方向,我们需要有人把这条新古典主义的路走下去,并发扬光大。或者开辟类似的路线也行,都说要文化自信,那我们就得有方向,有路线,有作品,不能一直靠唐诗宋词四大名著来体现文化自信。看看现在的古风歌曲,堆砌词藻,言不达意,只能说是形式上的古风,思想主题都看不出来。抄都不会抄,去抄余光中的诗歌吧,都是罗大佑的《乡愁四韵》那个水准的。

河里的美华,可以去读读余光中的诗歌散文,一定会击中你的心,脚踏新大陆,远眺旧大陆,无处不在又归不得的乡愁啊!

PS:本人只是喜欢现代诗歌,非专业人士,欢迎评论和纠正。

通宝推:东学西读岛主,玉米菜,方平,大眼,尚儒,燕人,桥上,心有戚戚,
家园 乡愁,断章和雨巷

不得不说语文考试的现代诗3剑客在我的脑子里彻底串行了,因为余光中在3位诗人中最出名,我经常会下意识的以为断章和雨巷也是他写的,以我浅薄的文学素养,感觉这3首诗好像也有不少相似之处 。

家园 写的挺好

海华又躺枪哈哈哈

通宝推:七天,
家园 绣口一吐, 便是半个盛唐。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月光,

余下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便是半个盛唐。

-------------

少年时乍见,惊为天人。

今日重读,依旧如此。

家园 如果你玄衣飘飘上桥来

这句可能是我最经常想到的余光中诗。

不知怎么的就会冒出来。

第二常想到的一句是:他的长臂比长城更长。

家园 余光中懂中文

现在的诗人已经不懂了。在异质表达上一路狂奔,可内在的东西却是空的。

多辞寡意,伪笑佯哀。

家园 不懂诗,知道余光中的诗

限于罗大佑的歌里的了:乡愁四韵,确实很有感觉。罗大佑“歌”也是他的诗吧:我死去的时候,请你不要唱那悲伤的歌。

家园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漂泊半生,醉宿海外,才品真味

家园 串了

那是英国诗人克莉丝汀那-罗塞特的诗,徐志摩翻译,罗大佑谱的曲。

河里以前有讨论

家园 一点想法 -- 有补充

余光中,就文字、情感和表达,近几十年无人能比。

我读得不多,主要源自一篇文章《中文的常态与变态》(1987年7月)。当时想要批判汉语欧化、名化积伪,发现人家早就说的很清了。再看看现在中文诗,看看戏剧和影视台词,不可不谓高明。

沈睿有一篇文章,也是在说这件事情。和艺术一样,现代诗歌成了观念和话语的游戏,又怎么能够代表人民?

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最大的成就掩盖了最大的缺点。

不是说,余光中是失败的。而是说,少了政治才不能成为顶峰。

他不是没有表达出生命的品质,触动最细微的心绪……而是没有成为政治的基础。成为生命的政治。

或者说,少了一份悲慨,少了一份豪放。没有把那一丝哀愁,化为一个个希望。

看看唐宋,看看主席。

  

表达不好,很难说清楚。借用以前的表达:

  

  就像四季流转的壮烈、灿烂、伤逝和寂灭。如果只是盛衰往复,我们大可不必伤心,就像死亡不过是另一个开始。只有懂得了「去日不可追」,才能理解「夕死可矣」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知其不可而为之」。

  因为我们要把理想努力转化为生命的现实。

或者说,少的是那一笔气象。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 补充帖

余光中文集

「悲慨」和「豪放」都可以是具体风格,参考《二十四诗品·续诗品

见前补充 4660343
家园 “多辞寡意”

漂亮

家园 这其实是袁枚的话

出自《续诗品》。

这里有电子版。

之前孩子话题下的「文字是一切的基础」,很大一部分是从《二十四诗品》得到的感悟。当然经过考证,人家原名《[url=https://momo5269.lanzoui.com/i2JILu2963a

]诗家一指[/url]》。

家园 我怎么觉得,诗歌是文学鄙视链的底端

自从 “文学家” 这个头衔出来之后,首先就是小说,打个八折包括剧本,毕竟剧本可以当小说看。

写散文的都只能算半个文学家,写诗歌的,那叫诗人,几乎从文学家的队伍里开除出去了。

如果是文豪,那么必须有传世巨著,九成是小说,一成是剧本。写剧本的大概也就是外国的古希腊三家、英国的莎士比亚,易卜生都勉强。中国的关汉卿、曹禺算是吧,还有么?

散文是没法成为文豪的,文青还差不多。诗歌,至少在唐宋以后,就不够资格了。

悲观地说,文学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从唐诗宋词,到京剧、流行歌曲,这些都过去了。现在的文学体裁,是电影工业和电子游戏,正如同绘画早就被照相机取代了一样。金庸这样的通俗小说家,他那样的文字风格,都快要成为高雅艺术了。

正如老舍的《茶馆》,那样的茶馆,终究是要入土的,任凭老板怎么折腾,怎么跟上潮流,都没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跟《茜茜公主》里面的奥匈皇帝,看着自己的帝国不可避免地走向衰亡,而无能为力,是一样的感受。

通宝推:epimetheus,
家园 余光中做了不少抵制中文西化的工作

我算是志同道合。然而用处不大,很多东西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

洋泾浜英文,日本和式中文(你的什么的干活、大大的有、八格牙鲁、纳尼,许多已经成为汉语常用词),和 4A 腔中文,生命力非常顽强,因为这是买办们最常用的语言,或者说文化冲撞的最前沿。本来语言就是为了交流,而不是为了美感。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 下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